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圆斑星鲽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摄食习性等方面阐述了圆斑星鲽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生长发育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了圆斑星鲽的养殖技术,包括人工繁殖和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属鲽形目、鲽科,星鲽属,俗称花斑宝、花豹子、花边爪,分布于黄、渤海。圆斑星鲽属冷温性大型底栖鱼类,身体呈椭圆形,体形优美,色彩斑斓美丽,是我国北方传统的名贵鱼种,民谚"春花秋鳎"的"花"即花斑宝(圆斑星鲽)。圆斑星鲽个体较大,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此外圆斑星鲽适应性强、抗  相似文献   

3.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是中国海域仅存的一种星鲽属鱼类,属于稀有品种,其自然资源匮乏.捕获量极少。而圆斑星鲽的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开展人工养殖缺乏足够的苗种数量。在介绍圆斑星鲽的生物学特性、苗种繁育及其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当前圆斑星鲽存在的问题和养殖前景提出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养殖新品种——圆斑星鲽的苗种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属鲽形目、鲽科、星鲽属,和同属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aseri)极为相似,但圆斑星鲽的背鳍、臀鳍和尾鳍有圆形黑色斑点,而条斑星鲽是暗色的垂直带状斑,两者较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5.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作为中国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养殖鱼类的重要代表种类,具有生长速度快,可食用部分多,肉质细嫩等特点。为了探究圆斑星鲽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本研究分别测定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3个不同生长期圆斑星鲽的体重及全长(FL)、体长(BL)、体高(BH)、头长(HL)、头高(HH)、尾柄长(CL)、尾柄高(CH)、吻长(SL)共计8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剖析形态性状对于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各个时期以形态指标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不同生长阶段,影响体重的重点形态指标存在差异,影响11月龄圆斑星鲽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高和体长,14月龄阶段为全长、体高和头长,17月龄阶段为全长和体高;2)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86.412+17.381XBH+10.517XBL,Y=-362.484+13.145XFL+20.172XBH+21.199XHL,Y=-816.147+24.121XFL+40.575XBH;3)除本研究所包括的形态指标外,体厚可能为另外一个影响圆斑星鲽体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阐明了体重与形态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圆斑星鲽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星斑川鲽远缘杂交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索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远缘杂交的可行性,2007年进行了星斑川鲽♀×条斑星鲽♂、星斑川鲽♀×圆斑星鲽♂、大菱鲆♀×星斑川鲽♂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星斑川鲽♀×条斑星鲽♂、星斑川鲽♀×圆斑星鲽♂杂交不存在配子不亲和,受精卵可以正常发育,杂交子代存活和生长正常;而大菱鲆♀×星斑川鲽♂杂交胚胎能够发育,但孵化出仔鱼为畸形,24 h后死亡.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水温时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对圆斑星鲽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圆斑星鲽的生长发育速度是不适宜水温条件下的5倍.圆斑星鲽的适宜摄食温度为15~24℃,最佳摄食温度为18~21℃,每天的平均摄食率为鱼体重的1%左右.水温<18℃或>21℃时,摄食量开始迅速下降,到了12℃时,摄食率比最高时下降了80%左右,6℃时几乎不摄食.2~26℃水温是圆斑星鲽养殖生产的安全上下限.  相似文献   

8.
以星斑川鲽为母本,分别以条斑星鲽、圆斑星鲽为父本进行了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星斑川鲽(♀)×条斑旱鲽(♂)、星斑川鲽(♀)×圆斑星鲽(♂)的杂交后代,并且性状优良,生长良好.以大菱鲆为母本、星斑川鲽为父本进行了属问杂交,获得的大菱鲆(♀)×星斑川鲽(♂)杂交胚胎发育顺利,但仔鱼1日龄全部死亡,不能进一步发育.同时对杂交胚胎的发育情况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并确定了胚胎发育的时序.  相似文献   

9.
题组自1999开始从事圆斑星鲽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历经7年的试验探索,掌握了圆斑星鲽野生亲鱼驯化、生殖调控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人工催产、人工授精技术。2001年至今每年在星鲽繁殖期内都可以稳定获得优质受精卵。目前项目组共驯化培育圆斑星鲽亲鱼106尾,亲鱼年龄3龄以上,全长32-65cm,体重600-4500g。鱼体体质健壮,表现性状正常。  相似文献   

10.
圆斑星鲽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Temminck et Schlegel)头肾细胞为材料,采用PHA体内注射,空气干燥法制备了染色体,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圆斑星鲽的染色体为46条,全部为端部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8t,NF=46。在已进行过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鲽形目鱼类中,只有圆斑星鲽具有该核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分析高体重(high weight,HW)和低体重(low weight,LW)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皮肤、鳃和胃肠道菌群多样性,为斑点叉尾(鮰)微生态研究及筛选斑点叉尾(鮰)源益生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菌群丰富度由低到高依次为鳃、皮肤、前肠、后肠和胃.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是皮肤的优势菌群;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肠球菌属(Enterococeus)是水体、鳃和胃的优势菌群;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是肠道的优势菌群.HW斑点叉尾(鮰)鳃菌群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及前肠菌群的丰富度显著高于LW斑点叉尾(鮰)(P<0.05).皮肤的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胃的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前肠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和双歧杆菌属(Bfidobacterium及后肠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的拷贝数分别是101 97、107.69、106.19、103.83、106.13、103.92和104 26,均显著高于LW斑点叉尾(鮰)(P<0.05).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皮肤、鳃、胃肠道均形成独特的菌群结构,LW和HW斑点叉尾(鮰)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HW斑点叉尾(鮰)菌群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4种沉水植物断枝再生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4种长江中下游湖泊常见的沉水植物(金鱼藻、伊乐藻、黑藻和穗花狐尾藻)断枝在投掷和扦插的移植方式下,生物量、株高、节数的变化及不定根和新芽形成的时间.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各种断枝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金鱼藻外,其他3种沉水植物均有不定根产生;除穗花狐尾藻外,其他3种沉水植物断枝均有新芽产生.投掷和扦插对金鱼藻断枝生物量、节数和新芽的产生无明显影响,对株高影响显著;对黑藻和伊乐藻断枝生物量、株高、节数、不定根和新芽的产生影响显著;对穗花狐尾藻断枝的生物量、株高影响显著,对节数影响不明显,而对不定根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退化水体的修复、恢复和重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作为增塑剂,已被中国列入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名单,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研究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hthalic acid esters,PAEs)对海洋贝类抗氧化防疫系统的影响,本文以厚壳贻贝()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DBP(0 mg/L、100 mg/L、200 mg/L、280 mg/L、360 mg/L)胁迫以及清水释放对其鳃和内脏团中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厚壳贻贝鳃和内脏团S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呈现不完全相同的变化规律。DBP胁迫阶段,鳃和内脏团中SOD活性基本呈先诱导后抑制再诱导的趋势,CAT活性则先抑制后诱导,MDA含量基本呈不断升高趋势;清水释放阶段,鳃和内脏团中SOD活性基本呈先抑制后诱导的趋势,CAT活性基本处于诱导状态,之后内脏团CAT活性被抑制,MDA含量处于先升高,之后内脏团MDA含量出现降低的趋势,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较为明显。研究表明,在DBP胁迫下,厚壳贻贝鳃和内脏团产生了氧化损伤,可诱导机体产生脂质过氧化现象,且15 d清水释放期间不足以让厚壳贻贝恢复到正常水平。本研究旨在为海洋贝类的健康养殖和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石蜡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5日龄~2龄及成年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消化道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15日龄,消化道组织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分化,为一管道状结构,此时黏膜上皮清晰可见,且出现黏膜皱褶;26日龄,食道和胃的黏膜上皮边缘层均出现深色条带,肌纤维增多;30日龄,中肠和直肠的黏膜上皮顶部出现纹状缘,肌层纤维束增厚;60日龄,食道和胃的黏膜上皮边缘层的深色条带发育为纹状缘;70日龄,中肠和直肠黏膜皱褶增高,数量增加,纹状缘着色加深;2龄(约90日龄),消化道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组成,食道、胃、中肠、直肠的组织结构可明显区分;成年个体,其消化道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各层组织均较前期明显增厚,为完整的消化道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中国鲎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在2龄时基本发育形成,与其2龄开口摄食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研究丰富了中国鲎的基础生物学内容,可为今后开展消化生理、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不同盐度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组织结构的影响,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盐度条件下(0、10、15、20、30)花鲈幼鱼的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鳃丝排列紧密,顶端膨大呈棒状,鳃小片细胞饱满,有少量泌氯细胞。花鲈幼鱼鳃丝宽度随盐度的升高而缩小,鳃小片间距则逐渐增大,差异显著(P<0.05);盐度为20时,部分鳃小片变形脱落,鳃丝上的泌氯细胞明显增多增大;盐度为30时,鳃丝宽度较大,出现断裂脱落,鳃丝上细胞排列疏松,泌氯细胞明显膨大,有溶解现象。脾脏在淡水条件下(盐度为0),淋巴细胞数目较少,血细胞较多;在低盐环境中(盐度为10、15),淋巴细胞增大,数量增多,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增加;在高盐度下(盐度为30),脾细胞和部分淋巴细胞出现肿大、空泡化现象,细胞排列疏松。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肌纤维排列较为疏松,多角形或长椭圆形,长径和短径较大、密度较小;盐度为15时,肌纤维短径变小、密度增大,与0、10盐度组均差异显著,盐度为30时,肌纤维长径增大、密度减小;随着盐度的增加,肌纤维长径和短径均有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单位面积肌纤维数量则先增加后减小,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花鲈幼鱼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变化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盐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更加准确地评估凡纳滨对虾体长、体质量以及抗WSSV性状的遗传参数,实验利用8个微卫星位点对凡纳滨对虾69个家系母本和子代进行基因分型,并利用分型信息进行系谱重构和分子亲缘关系相关度的计算,以重构系谱、分子亲缘关系度以及物理系谱分别构建加性遗传相关矩阵,进而对体长、体质量和抗WSSV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评估.最终通过交叉...  相似文献   

17.
Salmonid fishes may reside within or migrate between stream and lake habitats, or undergo anadromous migrations between freshwater and the ocean. While the degree of anadromy of salmonids has been thoroughly compared, no analogous review has examined the degree of lake use.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reliance on lake habitat in this family, we considered 16 species of salmon, trout and charr from the genera Oncorhynchus, Salmo and Salvelinus, comparing their (a) use of lakes as spawning habitat, (b) rearing strategies in lakes, and (c) occurrence and diversity of lacustrine trophic polymorphism. In identifying the primary life‐history patterns of each species and exploring the lesser‐known lacustrine behaviours, we found that the extent of reliance on lakes exhibits a negative association with the degree of anadromy. Oncorhynchus rely least on lakes, Salmo to an intermediate level and Salvelinus the most, opposite of the general prevalence of anadromy among these genera. Lakes are critical to adfluvial and lake‐resident salmonids, but they also support anadromous and fluvial life histories by providing spawning, rearing, overwintering and/or summer refuge habitat. Adfluviality, although a non‐anadromous life history, consists of similar migration‐related traits and behaviours as anadromy, including the parr–smolt transformation, sex‐biased patterns of migration and residency, and the presence of precocious males. Lakes support life‐history variants, reproductive ecotypes and trophic morphs unique to lacustrine habitat. Therefore, conservation of salmonids is dependent on maintaining the diversity and quality of their habitats, including lakes.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使用碘(I2)、二氧化氯(ClO2)、甲醛溶液(HCHO)和漂白粉[Ca(ClO)2]4种常用消毒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海水处理后,研究了不同发育期育苗水体总菌和弧菌数量、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幼体成活率以及水体和幼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甲醛组水体的总菌数较低,且弧菌数量最低;2)4种消毒剂组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漂白粉组最低;3)甲醛组幼体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消毒剂改变了育苗水体和幼体的菌群结构和优势菌丰度,育苗水体菌群组成比幼体更为复杂,且早期阶段比后期复杂。其中,无节幼体(N6)—溞状幼体(Z1)阶段水体优势菌属主要为OM43_clade、食烷菌属(Alcanivorax)、赤杆菌属(Erythrobacter)、交替赤杆菌属(Altererythrobacter)、黄杆菌属(Tenacibaculum)、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泥滩微菌属(Gilvibacter)等,糠虾幼体(M1)—仔虾(P1)阶段水体中优势菌属有东吉科拉属(Donghicola)、黏着杆菌属(Cohaesibacter)、Phaeodactylibacter、念珠菌属(Candidatus-Cquiluna)和鲁杰氏菌属(Ruegeria),而幼体中的优势菌属有弧菌属(Vibrio)、动性杆菌属(Planomicrobium)、微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嗜甲基菌属(Methylophaga)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相似文献   

19.
鱼类microRNA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文笙  王东方 《水产学报》2017,41(4):628-639
microRNA是一种大小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广泛参与多种生理过程。本研究简要综述了microRNA生物学特性、转录后调控机制,详细讨论了第二代测序技术的相关应用、microRNA在鱼类中的表达模式、功能研究,包括渗透压调节、生殖、发育、生长、免疫、代谢等。现有的研究表明,miR-200和miR-30具有调控血浆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平衡的功能;Dicer1是胚胎发育所必需的,在原肠胚时期,miR-20a调节头、眼、脊柱、体节的形态发生,miR-92调控内胚层的形成,miR-10影响体轴形成,miR-219影响头部和尾部细胞的凋亡;miR-122、miR-30、miR-145分别影响肝细胞成熟、肝胆管和肠道发育,miR-138和miR-143调控心脏发育,miR-126、miR-150、miR-451调控血小板、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miR-10和miR-126影响血管生成,miR-200、miR-183分别影响嗅觉、听觉系统的发育,多个microRNA参与视网膜、肌肉、鱼鳍、肝脏等器官的再生;miR-133a/b、miR-206抑制肌肉细胞分裂,miR-214、miR-499、miR-199、miR-3906调控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生成;miR-430促进原始生殖细胞的生成;多个microRNA参与到禁食和再投喂调控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平衡;此外,microRNA通过对免疫因子的调控参与到先天免疫、低氧适应、体色调控、应激反应、肌间刺形成等生理过程中。本研究通过对这些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将有助于对鱼类microRNA研究领域现状的了解和把握,促进鱼类非编码RNA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当前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现状及其变化与物理环境因素的关系,根据2006年11月—2008年6月5个航次的鱼卵、仔稚鱼和物理环境调查资料,对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产卵场物理环境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季节、不同年份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变化及其与物理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5个航次采集到74 813粒鱼卵、16 826尾仔稚鱼,共有135个种类。其中,鉴定到种的有109种,隶属于15目67科99属,还有17个种类仅能鉴定到属、6个种类仅能鉴定到科和3个种类仅能鉴定到目。2006年—2007年秋季、冬季和春季鱼卵、仔稚鱼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增多;2008年春季的种类和数量较2007年春季明显偏少;2008年初夏种类的数量与2008年春季基本相近,但鱼卵的数量明显增多,仔稚鱼的数量基本相近。42种优势种类、重要种类和主要种类构成当前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的主要成分。东海表层水温和盐度分布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秋、冬季表层水温锋面强度最强,春季次之,初夏最弱;锋面的位置秋季离岸最近,冬季次之,春季和初夏离岸最远,冬季偏南,初夏季节北移。表层盐度锋面主要分布在近岸区域,与岸线大致平行,其强度冬季最强,春、秋季次之,初夏季节最弱。秋、冬季节陆架深水海域的水温较沿岸海域高,鱼类生殖群体在陆架深水高温区产卵;春季和初夏季节沿岸海域明显升温,鱼类生殖群体由深水区向近岸海域进行生殖洄游,产卵场分布由陆架中部向近岸海域扩展,并在近岸海域形成了中心产卵场。鱼卵和仔稚鱼的分布与温、盐锋面和种类的温、盐属性的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温度锋面暖水一侧,并有各自最适宜的温度和盐度范围。水温、盐度与种类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是导致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适宜的温度和盐度范围、锋区的辐聚和卷夹作用以及种类的生物学属性是影响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分布以及密集分布区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