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黄河高原鳅的鳃、性腺、肝脏、心脏、肾脏、肌肉、眼、脑和肠等种组织器官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其表现出组织间的特异性.分析认为黄河高原鳅是二倍体鱼类.  相似文献   

2.
首先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确定了三唑磷对日本蟳的安全浓度为0·27mg·L-1,然后研究三唑磷蓄积对日本蟳体内5种组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本蟳体内的保护酶系统由SOD和CAT组成,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都没有发现POD的存在。(2)SOD和CAT的活性显示出高度的组织特异性,按SOD活性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为:心脏>鳃和肌肉>性腺和肝胰脏,CAT活性大小顺序为:性腺>肝胰脏>心脏>鳃>肌肉。(3)日本蟳体内的保护酶在三唑磷作用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低水平的胁迫能对酶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高度的胁迫会抑制酶的活性。(4)不同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鳃、肝胰脏和性腺的敏感性大于心脏和肌肉。  相似文献   

3.
采用半静态暴露染毒方式探讨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幼鱼肝胰脏、肠、鳃和肌肉中重金属铅的积累和净化特征,暴露水体含铅量为0.506μg/L。结果表明,不同部位中铅的积累量差异显著(P<0.05),积累量为肝胰脏>鳃>肠>肌肉。建鲤移入清水后,随着净化时间的延长,不同组织中铅的含量均逐渐降低,但变化趋势不同。肠中的铅被迅速净化;肝胰脏中铅的净化速度初期较快,之后变化缓慢,呈现波浪式起伏;鳃中的铅净化缓慢,肌肉中的铅含量下降缓慢,但在净化期其铅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用改进后的柱式回收法提取了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中的基因组DNA,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初步分析了附肢肌肉组织、鳃、性腺组织和肝脏组织中基因组DNA的含量,初步得出同质量不同组织中基因组DNA含量大小关系趋向于:鳃>肝脏>性腺>附肢肌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水温(25±1)℃条件下,盐酸氯苯胍(robenidine hydrochloride,ROBH)以20 mg·kg~(-1)单剂量拌饲药饵给药后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药动学及在肝胰脏、肌肉、喉、肾脏、肠、鳃、脑和胆汁中的分布和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药饵给药后异育银鲫血浆中盐酸氯苯胍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血药达峰时间T_(max)为4 h,血药浓度峰值C_(max)为1.117 mg·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为68.39 mg·L~(-1)·h,消除半衰期(t_(1/2β))为56.86 h。盐酸氯苯胍在异育银鲫组织中分布较广,C_(max)大小依次为:肠、肾脏、肝胰脏、胆汁、鳃、喉、脑和肌肉;AUC_(0-∞)大小依次:肠、肾脏、胆汁、肝胰脏、喉、鳃、脑和肌肉。异育银鲫摄食药饵后,盐酸氯苯胍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肝胰脏,经血液循环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中,最后主要从肾脏排出,这也与其较大的V_d值相印证。研究还发现,粘孢子虫感染异育银鲫的喉、鳃和脑等组织均有盐酸氯苯胍分布,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若以10μg·kg~(-1)为肌肉中最高残留限量,在本实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少于15 d。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有机和常规养殖模式下,体质量165~175g中华绒螯蟹鳃、肝胰脏和肌肉中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结果显示,有机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肝胰脏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常规养殖模式(P0.05),但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常规养殖组差异不显著(P0.05);鳃、肝胰脏和肌肉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养殖模式(P0.05);鳃、肝胰脏和肌肉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常规养殖模式(P0.05)。有机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肝胰脏中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常规养殖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防护能力和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7.
草鱼HSP90基因cDNA序列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斑马鱼HSP90(Heat shock protein)序列(NM_131328)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提取草鱼肝脏组织总RNA,RT-PCR扩增获得草鱼HSP90基因cDNA部分序列596 bp,获得GenBank登陆号为FJ517554.将测序结果利用DNAman软件与其他几种已知序列的鱼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草鱼HSP90与斑马鱼、鲤、鲋的同源性依次为90%、89%、92%.同时利用半定量(Semi-quantitative,SQ)RT-PCR技术检测HSP90在草鱼脂肪、肌肉、肠、脑、粘液、性腺、鳔、肝脏、心脏、脾脏、鳃、鳍12个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HSP90在草鱼除了鳍外的其他11个组织中均检测到表达,其中在心脏中表达最高,但与鳃、性腺、脑、脾脏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脂肪、粘液、鳔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几种组织(P<0.05),在肝脏、肌肉与肠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鱼类不同组织中矿物元素的含量,实验以养殖黄颡鱼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黄颡鱼18个组织(心脏、肝脏、脑、脾脏、肾脏、肌肉、脂肪、前肠、中后肠、眼睛、鳃、尾鳍、鱼鳔、骨骼、胃、皮肤、血液、全鱼)中7种矿物元素(Ca、Mg、Zn、Fe、Cu、Mn和Se)的含量与分布。结果显示,Ca在骨骼、鳃、尾鳍和肌肉中占比较高,在尾鳍和骨骼中含量最高,在脂肪组织中含量最低;Mg在骨骼和肌肉中占比较高,在骨骼和尾鳍中含量最高,在眼睛中含量最低;Zn在骨骼、肌肉、皮肤和眼睛中占比较高,在眼睛中含量最高,在脂肪组织中含量最低;Fe在骨骼、血液和肌肉中占比较高,在血液中含量最高,在脂肪组织中含量最低;Cu在骨骼、肌肉和肝脏中占比较高,在肾脏和肝脏中含量较高,而在脂肪和眼睛中含量最低;Mn在骨骼和肌肉中占比较高,在骨骼和尾鳍中含量较高,在眼睛和脂肪中含量较低;Se在肌肉、骨骼、皮肤和肝脏中占比较高,在脾脏、肝脏、肾脏和前肠中含量较高,在肌肉和脂肪中含量较低。研究表明,黄颡鱼体内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Ca、Mg、Zn、Fe、Cu、Mn、Se),而且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研究采用ICP...  相似文献   

9.
刘飞  邵先富  汪小将  王凡 《水产科技情报》2018,45(4):211-213, 217
为了解三氯生(TCS)对去染毒后恢复期红白鲫不同机体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设置了对照组和TCS染毒组(质量浓度为0.139 mg/L),对试验鱼先染毒14 d,然后去染毒7 d进行恢复,恢复后测定对照组和染毒组红白鲫鳃、肌肉和肝胰脏等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显示:染毒组红白鲫鳃、肌肉和肝胰脏的MDA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染毒组红白鲫肌肉和肝胰脏的GSH含量与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鳃中GSH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鳃中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相对于肌肉和肝胰脏,TCS对红白鲫鳃组织的抗氧化系统能产生显著且具有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鲈鱼和大黄鱼为例,通过测定各组织器官中铜、锌、铅、镉的含量,探讨这四种重金属元素在鱼体内吸收、转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在脑、眼、皮、肉、鳔和性腺等可食用部位中,脑和性腺是重金属的主要靶器官,肌肉组织中重金属含量最低;2.重金属在鳃、消化道和皮的单位质量含量的差异与对应的三种吸收途径的不同贡献有关;3.血液循环系统和代谢系统各脏器分别在重金属的转移和解毒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但不同重金属的响应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黄河裸裂尻鱼的血清、鳃、肝脏、性腺、心脏、鳔、肾脏、眼、脑和肌肉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同工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组织均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黄河裸裂尻鱼是二倍化了的四倍体,可能起源于鲃亚科。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莫格球拟酵母病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蔡完其 《水产学报》1996,20(1):13-17
罗氏沼虾莫格球拟酵母病的组织病理方面。莫球拟母在病虾肝胰脏血隙、鳃鱼管、及心脏大量侵袭,表明该病原是通过血道侵入虾的肝胰脏、心脏及性腺等组织,引起这些组织发生坏死为主的变质性变变;生化病理方面,病虾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酯酯活性变异范围扩大,表明病虾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明显衰退和紊乱。该病目前尚无法治疗,但预防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幼鲮对3H-Leu吸收积累除鳃中为5h达到高峰值外,其它取样组织器官均为10h达到高峰值;而3H-Lys吸收积累在肌肉和脑中达到高峰值的时间不是10h而是15h。对3H-Leu的吸收积累能力为肝脏>心脏>肠>脑>鳃>肌肉;而对3H-Lys吸收积累能力则为肝脏>肠>心脏>脑>鳃>肌肉。在不同时间积累的同位素标记氨基酸,量的变化上也存在一些差别,3H-Lys为10h>15h>5h>24h>36h>48h;3H-Lys则为10h>15h>24h>36h>5h>48h。幼鲮对3H-Leu的利用过程比对3H-Lys快。  相似文献   

14.
王顺昌 《水产学报》2003,27(3):219-224
对中华绒螯蟹蜕皮间期和蜕皮后24h、48h和96h肌肉、肝胰脏及甲壳中钙和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蜕皮后肌肉中钙的含量较间期低,但从24h到48h有所增加。肝胰脏中钙的含量在蜕皮后各时间内无显著变化,甲壳中钙的含量在蜕皮后24h到96h呈增加趋势。甲壳的矿化作用在蜕皮后96h已接近完成。蜕皮后肌肉中磷的含量较间期高,以后变化不明显。蜕皮后肝胰脏中磷的含量高于间期,甲壳中含量较间期低。蜕皮后肌肉中钙磷比迅速降低,肝胰脏中钙磷比在蜕皮后24h无明显变化,但在蜕皮后24h至96h迅速降低。中华绒螯蟹蜕皮后外表皮对钙的矿化速度显著快于磷的矿化速度。  相似文献   

15.
Pb~(2+)对建鲤幼鱼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铅对建鲤幼鱼(Cyprinus carpio var.Jian)的影响,将建鲤幼鱼暴露于不同水平(0、0.648、1.296、6.480 mg/L)的Pb2+水溶液中,于96 h分别测定建鲤幼鱼肝胰脏、肠、鳃、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达到极值后下降。0.648 mg/L浓度组中,肝胰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有较明显升高;肌肉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变化较小;在高浓度组(6.480 mg/L),肾中的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仍在升高,而在其他组织中酶的活性有所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与肠、鳃、肌肉、肾相比,肝胰脏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敏感,是最先启用的主要解毒器官;在高浓度胁迫时,肝胰脏解毒能力下降,抗氧化防御作用的主要器官由肝胰脏转移到肾脏。  相似文献   

16.
闽东海域银鲳亲鱼性腺发育后期脂类及脂肪酸蓄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和脂肪酸是海水鱼类早期生长发育的重要结构物质和能量来源。亲鱼的脂肪和脂肪酸储备影响其繁殖性能和早期仔鱼的发育。为了获知银鲳亲鱼性腺发育后期脂类及脂肪酸蓄积特点,本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法及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了繁殖季节闽东海域野生银鲳亲鱼不同组织的总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亲鱼卵巢、精巢、肝脏和肌肉的总脂肪含量差异显著。卵巢、精巢、肝脏和肌肉的总脂含量分别为:35.76%,15.11%,22.07%和22.14%(占组织干重)。极性脂肪占总脂肪的比例在精巢中最高,其次为肝脏和卵巢,在肌肉中最低。性腺从Ⅳ期发育到Ⅴ期,雌鱼卵巢总脂肪和中性脂肪含量显著增加,雄鱼肌肉极性脂肪含量显著降低。中性脂肪中卵巢的20∶5n-3(EPA,2.25~3.87 mg/g)、22∶6n-3(DHA,6.71~13.03mg/g)和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s,17.20~29.64 mg/g)含量最高,极性脂肪中精巢的EPA(0.38~0.27 mg/g)和DHA(3.12~3.59 mg/g)含量最高。性腺中n-3/n-6比值显著高于肝脏和肌肉中。随着卵巢发育,DHA等必需脂肪酸在雌鱼不同组织及同一组织不同脂肪类别之间存在转移现象。研究表明,银鲳亲鱼各组织的总脂肪含量、总脂肪组成及脂肪酸绝对含量(mg/g干物质)具有组织特异性,随着性腺发育,必需脂肪酸总体上表现为由肌肉和肝脏向性腺中转移,且性腺中脂肪酸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中性脂肪中。  相似文献   

17.
太湖似刺鳊鮈染色体组型分析及细胞核DNA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HA、秋水仙素碱腹腔或背部肌肉注射,活体培养法,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运用Micromeasure version 3.3染色体分析软件和Photoshop 7.0对似刺鳊鮈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同时,取似刺鳊鮈血细胞、尾鳍、鳃、肌肉、性腺和肝脏为材料,以鸡血细胞为DNA标准(2.50pg/2c),使用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测定了似刺鳊鮈细胞核DNA含量。结果显示:染色体众数2n=50,染色体大小的绝对值为0.86~2.32µm,平均长度为1.63µm,未观察到次缢痕及异配型染色体,亦未发现有随体,核型公式为18m+20sm+8st+4t,NF=88。6个组织细胞核DNA含量分别为:尾鳍3.779 pg/2c,鳃4.007 pg/2c,肌肉3.819 pg/2c,性腺(卵巢4.242 pg/2c、精巢1.842 pg/2c),肝脏3.905 pg/2c。尾鳍、鳃、肌肉和肝脏的细胞核DNA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血细胞DNA含量(p<0.01);卵巢细胞核DNA含量约为精巢的2倍。  相似文献   

18.
采用PHA、秋水仙素碱腹腔或背部肌肉注射,活体培养法,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运用Micromeasure version 3.3染色体分析软件和Photoshop 7.0对似刺鳊(鱼句)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同时,取似刺鳊鱼句血细胞、尾鳍、鳃、肌肉、性腺和肝脏为材料,以鸡血细胞为DNA标准(2.50 pg/2c),使用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测定了似刺鳊(鱼句)细胞核DNA含量.结果显示:染色体众数2n=50,染色体大小的绝对值为0.86~2.32 μm,平均长度为1.63 μm,未观察到次缢痕及异配型染色体,亦未发现有随体,核型公式为18m+20sm+8st+4t,NF=88.6个组织细胞核DNA含量分别为:尾鳍3.779 pg/2c,鳃4.007 pg/2c,肌肉3.819 pg/2c,性腺(卵巢4.242 pg/2c、精巢1.842 pg/2c),肝脏3.905 pg/2c.尾鳍、鳃、肌肉和肝脏的细胞核DNA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血细胞DNA含量(P<0.01);卵巢细胞核DNA含量约为精巢的2倍.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糖稳态调控特性,本研究克隆了糖稳态调控基因gp1、gp2、pepck1、pepck2、hk、pfk和g6p,分别编码878、842、635、624、918、780和338个氨基酸序列,并进行了进化树、空间分布和禁食对其基因表达影响的分析。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同源序列具有较高相似性。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主要集中分布于肝脏和肌肉,但呈现出组织表达差异性。其中,gp1在肌肉表达量最高,肝脏次之,在脾脏表达量最低。gp2在肌肉中的mRNA水平也最高,在心脏、肝脏表达也较为丰富。pepck1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肠,在脑、脾脏、肾脏和脂肪中分布较少。pepck2在肝脏和脑中高表达,而在脾脏和鳃中表达量最低。对于hk,其在肝脏、肌肉和心脏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其余组织。肝脏中g6p的表达也显著高于其余组织。除此之外,其在肌肉、肠和脂肪中分布也较为丰富。pfk的mRNA水平在肝脏和心脏最高,其次是肠和鳃。对实验大口黑鲈禁食后发现,肝脏gp2、pepck2和g6p的表达从禁食第6小时开始上调并持续到24h...  相似文献   

20.
根据鲤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序列(AY120894)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胰脏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草鱼HSP70基因cDNA部分序列,并进行了组织表达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所获为序列为480 bp,获得GeneBank登陆号为FJ483832。序列测序结果显示,HSP70扩增序列与鲤、斑马鱼、鲋的同源性为:93%、91%、93%。另外,所获序列HSP70在草鱼脂肪、肌肉、肠、脑、粘液、性腺、鳔、肝胰脏、心脏、脾脏、鳃、鳍12个组织的表达存在差异,HSP70在草鱼这12个组织中均检测到表达,其中在鳍中表达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鳔中表达次之,且与脑、心脏、性腺中表达差异不显著;在粘液中表达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