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河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的详细调查结果,按照《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有5主类151处代表性景观资源单体,并对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公园生态类型多样、植物区系复杂、生物种群丰富、生态系统完整、珍稀古树众多,拥有原生性极强的森林植被景观资源,保持着天然的面貌,保护价值高;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综合评分值为43.6分,达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I级标准,其资源和旅游价值较高;同时探讨了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杨家寨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对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调查分类整理.通过定性评价,杨家寨森林公园森林林相景观变化丰富,森林季相景观色彩绚丽,茶田景观壮丽,水文景观观赏价值高,地文景观典型度高,人文景观种类齐全,借景景观资源丰富;通过定量评价,杨家寨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为20.21分.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对该森林公园的景观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和定量评价,并通过旅游开发评价SWOT分析,提出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方向。研究表明,景区景观旅游资源可以分为7主类、14个亚类、21个基本类型,景观旅游资源单体总数达28个,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丰富、特色显著;通过对景观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可以得知该景区的游憩价值较高,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和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4.
正安徽省森林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自然景观、森林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绚丽多姿的森林旅游资源。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建成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60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9处,省级森林公园31处,总面积14.3万多hm2,约占省国土面积的1%。  相似文献   

5.
北京平原风景游憩林林相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定技术的风景游憩林林相改造,既可有效地保护好森林植被,发挥森林的生态效应,又可提高游憩区的景观效果,从而实现森林的多功能特性。通过对北京平原林场的调查,从植物的生态学,植物学,美学和景观艺术等方面出发,对研究区风景游憩林的林相改造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北京平原植物选择的方案与配置的各种模式,从而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游览环境。  相似文献   

6.
森林公园是一种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型郊野公园。以河洑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其风景资源特征及景观规划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河洑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类型多样、森林生态状况良好、潜在开发价值高、景观结构清晰,是一块亟待开发亦极具价值的"处女地"。根据资源特征对该公园进行了生态功能的分区,并对其植物景观进行了规划,以期为公园的合理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塞罕坝风景游憩林分为郁闭人工林景观、稀树草地景观、草甸荒漠景观与湿地景观4种类型,分别阐述了景观特色,进行了景观视觉分析,认为塞罕坝人工林和稀树草地景观应通过人工措施形成曲折而富于变化的林缘,对稀树草地、草甸草原和湿地景观应加强保护,减少人为干预。  相似文献   

8.
从风景游憩林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两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对风景游憩林景观评价现状、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目前,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最主要最实用的评价方法是SBE(Scenic Beauty Estimation)法,在林分结构上主要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空间分析。随着生态林业建设的不断深入,三维立体(3D)技术结合3S和SBE研究法、芳香性观赏和疗养评价、用材林的风景游憩评价与经营技术将成为未来风景游憩林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安徽林业科技》2012,(1):F0002-F0002
安徽省森林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自然景观、森林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绚丽多姿的森林旅游资源。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建成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60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9处,省级森林公园31处,总面积14.3万多hm2.约占省国土面积的1%。  相似文献   

10.
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评价及营建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评价及营建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风景游憩林的评价方法、风景资源管理系统、风景游憩林营建技术、风景游憩林的抚育间伐、森林群落结构与景观质量的关系等内容, 同时讨论了风景游憩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以中山市生态风景林为研究对象,从22个林地特征指标中筛选出20个敏感性指标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自然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林分的自然度较高的是天然林,其次是经过改造的林分,较低的是人工纯林;中山市生态风景林中不存在近天然(自然度值0.8~1.0)的林分,只有半天然林(自然度值0.6~0.8)、远天然林(自然度值0.4~0.6)、近人工林(自然度值0.2~0.4)和人工林(自然度值0~0.2)这4类林分。在今后的林分经营中,应根据不同的林分自然度制定不同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结合风景林不同景观、林分、功能的特点,以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及数据叠加等多种定量方法为主,定性为辅,将研究区风景林划分为3个等级经营类型,构成了风景林经营分类系统.一级经营分类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具有相似景观特征的斑块类型进行归类;二级经营分类在一级经营分类基础上,结合优势种、立地因子及林分特征,从林分水平进行进一步划分;三级经营分类将同一林分经营类型内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特征的分别归类.各个等级的经营类型分别反映了不同景观空间配置特征、林分特征、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母竹林、材用林和景观林3种经营模式的毛竹林在林分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上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经营模式的毛竹林,其林分结构、植物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符合毛竹林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这些经营模式可在生产上应用;景观林是一种近自然经营模式,竹林生产力较小,年龄结构老化,土壤理化性质较好;材用林新生竹径级和株数率呈上升趋势,土壤质量指标与景观林间差异显著;母竹林初次强度采伐降低了林分质量,提高了小径竹株数,是一种破坏性经营模式,由于经营措施的频繁干扰,土壤性质界于材用林与景观林之间;3种经营模式的经营措施可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冕林场桉树人工林经营利用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黄冕林场3-5年生桉树人工林进行生长调查,探讨分析桉树经营利用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中,不同林龄和同一林龄桉树人工林之间生长差异明显。不同的立地条件、初植林分密度对桉树人工林胸径、树高等生长影响很大。随着林分密度(标准地样木数)的增大,样木数与生长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随着林龄的增大,这种林分密度负效应就越明显。从财务指标看,随着林龄的增大,总产值、纯利润和NPV均呈现增大的趋势,但IRR却并不如此,而是先增大后减少,在4a时,IRR达到最大值。从年份看,投资回收期为3a。结果表明桉树在广西黄冕林场这样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下,表现适生、速生,且经济效益好,是营造短周期用材林的好树种。但为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注意树种、立地条件和栽培等措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研究合肥市区不同功能区景观林组成与结构,共记录102个样方。结果表明:景观林主要组成种有111种,分属45科、81属;主要优势种是香樟、枫杨、水杉、杨树、桂花、石楠等;不同功能区景观林树种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公园与居住区)、0.24(高校与居住区)、0.22(公园与高校);林分平均密度560株/hm2,平均基盖度18.83 m2/hm2,平均胸径16.99 cm,平均树高10.13 m,均为正态分布。群落类型可归纳为5个植被型、16个群系及69个群丛,以落叶阔叶型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为主。建群树种主要有香樟、广玉兰、女贞、雪松、水杉;群落外貌较整齐,树木整体较为健康,景观效果较佳;但层次结构、树种多样性不高,应丰富树种,增加群落的垂直层次,采用近自然经营。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省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等五种典型林分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五种林分类型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的排序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的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2)五种林分的非毛管孔隙度;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总孔隙度;阔叶混交林的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针阔混交林的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阔叶混交林、毛竹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同一土层不同林分间的容重、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同一林分的物理性质和持水特性在不同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每种林分类型主要树种的含碳率是研究该林分类型碳汇量的关键因子。利用从黑龙江省6个地市不同林分类型采集到的18个树种各器官(干、枝、叶、根)以及各林分类型的林下植被、枯枝落叶及土壤各层的样品,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湿烧法进行含碳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8个树种不同器官含碳率的变化范围为40.52%~53.23%,平均含碳率为46.82%;各林分类型枯枝落叶含碳率较高,达到35.76%~52.57%,土壤A层含碳较低,B层较A层更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阔叶混交林等5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表层表土呈酸性,石砾含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4.0%、1.11 g/cm3、58.01%、37.73%和20.28%;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分别为296.02,442.95,321.38 g/kg;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5.99-8.20 cmol(+)/kg,电导率为57.87-97.44,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1.88 g/kg、105.20 mg/kg、0.19 g/kg、2.22 mg/kg和130.53 mg/kg。(2)土壤孔隙度、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小持水量、阳离子交换量、电导率、全磷、速效磷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但土壤容重、石砾含量、最大持水量、土壤pH值、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差异显著。马尾松林的石砾含量与针阔混交林、毛竹林、阔叶混交林有显著差异(p=0.003,p=0.009,p=0.01),全氮与针阔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5),碱解氮与针阔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8),速效钾与阔叶混交林差异显著(p=0.012);毛竹林pH值和杉木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6,p=0.030,p=0.035)。(3)从土壤理化性状来看,阔叶混交林、毛竹林的土壤质量和肥力要比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好。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直接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该文以冰砬山3个年龄阶段的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收获法建立了生物量与胸径的相对生长方程,推算了各林龄的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12.09 t.hm^-2、224.92 t.hm^-2和276.18 t.hm^-2。蒙古栎林分配到其地上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与此同时分配到根系生物量的比例从幼龄林的36%下降到28%。蒙古栎林乔木层的年平均净生产力在中龄林达到最大12.13 t.hm^-2.a^-1,比幼龄林和近熟林分别高3.43 t.hm^-2.a^-1和1.42 t.hm^-2.a^-1。在所有不同年龄阶段,各器官的生产力占总生产力的比例平均为叶(45%)〉树干(30%)〉根(18%)〉枝(7%)。  相似文献   

20.
笔者利用碳汇计量的方法,计算出乔木林分(地类为纯林、混交林且有蓄积的林分)的碳储量,并按不同起源、龄组、森林类型、生态区、地域对乔木林分中总碳储量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森林总碳储量主要来源于乔木林分中的乔木层,按不同林分类型分析发现,乔木林分中的天然林、中龄林、针叶林的碳储量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