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由126头带仔母猪及所带仔猪组成7个试验小组,从分娩后21天开始进行限量哺乳(LN),目的是观测限量哺乳对母猪在泌乳期中的发情、受胎率以及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情况。试验分两期进行,前三个试验小组为一个试验期,组内二分之一的母猪每天给自己的仔猪哺乳4次,每次30分钟,持续12天;后4个试验小组为一个试验期,组内二分之一的母猪先每天给自己的仔猪哺乳4次3天,后每天哺乳3次4天(限量哺乳7天);两个试验期剩余的母猪按常规哺乳。所有仔猪限量哺乳期结束时全部断奶。结果前3个试验小组内26头限量哺乳的母猪有8头在断奶以前发情,常规哺乳的泌乳期未发现发情的母猪(p<0.01),限量哺乳和常规哺乳的母猪从断奶到再配种的平均间隔时间是1.7天和6.6天(p<0.01);后4个试验小组内37头限量哺乳的母猪有5头断奶前发情,常规哺乳的泌乳期也没有发现有发情的母猪(p<0.07),限量和常规哺乳的母猪从断奶到发情的平均间隔时间是3.3天和4.3天(p<0.05);母猪的受胎情况:虽限量哺乳期和哺乳方法不同,但母猪受胎率都差不多。仔猪性能:主要研究了仔猪断奶及断奶后14天的增重情况和限量哺乳期仔猪补料的摄入情况,结果试验期母猪限量哺乳养育的仔猪比常规哺乳养育的仔猪增重低(p<0.01)、饲料摄入量多(p<0.01)。断奶后,前3个试验小组限量哺乳养育的仔猪比常规哺乳养育的仔猪增重快(p<0.05),后4个试验小组内限量哺乳和常规哺乳养育的仔猪增重情况却差不多。整个试验中不同限量哺乳期及不同哺乳方法哺育的仔猪死亡情况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不同甜菜粕添加水平对哺乳母猪生产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旨在为哺乳母猪饲料中甜菜粕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选取3到5胎健康PIC母猪4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饲喂甜菜粕添加水平为0%,5%,10%的3种试验日粮。结果表明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甜菜粕可以显著提高哺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P0.05),10%水平组哺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仔猪生长性能及母猪日均泌乳量、平均日采食量、发情间隔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10%水平组可获得较好的仔猪平均断奶重、仔猪断奶窝重、窝增重、仔猪平均日增重、母猪日均泌乳量、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母猪断奶发情间隔。研究表明,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10%甜菜粕可提高哺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有利于缩短哺乳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和提高断奶后母猪发情率。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7,(5):17-20
为了解母猪乳头数、仔猪哺乳位置(前、中、后)、性别和初生重等因素对哺乳仔猪早期日增重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预产期、胎次相近的沙乌头、杜×沙、长×大母猪各5头以及它们产后的哺乳仔猪,记录母猪左右两侧乳头数并将乳头分为前、中、后区。同时记录仔猪哺乳位置,初生重(1日龄)、3日龄、6日龄、9日龄体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或杂交组合母猪乳头数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仔猪初生重无显著差异,性别对仔猪1~9日龄日增重的影响也不显著;不同哺乳位置间仔猪初生重无显著差异,但仔猪日增重与其初生重显著相关;哺乳位置对沙乌头母猪所产仔猪1~9日龄日增重影响不显著,但是对杜沙和长大母猪所产仔猪3-9日龄日增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出生后至45日龄阶段的仔猪采取母猪、仔猪隔离保温、人工固定喂奶和早期诱食补饲方法(简称隔离饲养法),与传统的母猪、仔猪同圈卧睡、自由吃奶采食方法相对照,开展本试验,目的在于探索提高哺乳仔猪冬季成活率。结果32窝296头仔猪中,效果差异显著,试验组仔猪成活率达98.7%,高出对照组31.7个百分点,且断奶头平重量达16千克,仔猪开始自行采食时间平均为23天,母猪翻窝发情时间平均为24天,分别比对照组增重7.4千克,提早10天和11天。同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试验组比对照组头平增加纯收入17.23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夏季热应激情况下使用全脂膨化菜籽配制哺乳母猪饲粮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妊娠107 d不同胎次的长大母猪30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10头母猪,分别接受3种饲粮处理:即试验1组(5.63%膨化菜籽)、试验2组(9%膨化菜籽)、对照组(2%猪油+5%膨化大豆)。结果表明,母猪哺乳期第18至第22天日采食量,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90和0.38 kg;哺乳期第18至第22天日采食量峰值,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64和0.23 kg;日采食量达到峰值后下降速度,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比对照组低50%和42.5%。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母猪失重率均较小,分别为3.10%、5.90%、4.63%;母猪断奶后1周内全部发情。哺乳仔猪窝增重,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65、0.75 kg。哺乳仔猪18日龄以前没有出现腹泻,19~22日龄出现轻微腹泻,且腹泻率很低。乳品质,试验1组和试验2组优于对照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3组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使用全脂膨化菜籽配制的哺乳母猪饲粮适口性好,能显著增加热应激情况下哺乳母猪的采食量,改善乳品质,提高其生产性能,效果优于添加猪油+膨化大豆的饲粮。  相似文献   

6.
在配合料中添加麦饭石饲喂畜禽,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迄今尚未见到用麦饭石饲喂哺乳母猪和吮乳仔猪的试验报道。为了探讨饲喂洛南麦饭石对哺乳母猪繁殖和吮乳仔猪生长发育的作用,1991年8月至1991年11月,在陕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种猪场进行了本试验。选择怀孕、胎次相同的长白母猪30头,分为试验组(20头)和对照组(10头)。正式试验60天。试验组从母猪产仔第一天始,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洛南麦饭石粉(100:2)。单圈饲养。每头母猪日定量2.5kg 混合料,每天定时饲喂3次湿拌料,自由饮水。仔猪开食后,自由采食,仔猪料内添加麦饭石比例与母猪料相同。结果,吮乳仔猪20—60日龄平均窝增重,试验组为86.93±21.00kg,对照组为71.36±22.17kg,试验组比对照组窝均增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早期断奶对仔猪机体糖代谢的影响。选择4窝18日龄健康仔猪,从每窝中各选4头共计16头仔猪,称重后其中4头直接屠宰用于取样(血液、肝脏、背最长肌),另外12头进行断奶处理(断奶组);每窝剩余仔猪由母猪继续哺乳(哺乳组)。在断奶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从断奶组和哺乳组各取4头仔猪测定平均日增重、血清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肝脏和背最长肌中糖原含量以及肝脏中丙酮酸激酶活性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哺乳组仔猪相比,在早期断奶阶段(断奶后1~7 d),断奶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下降(P0.05);在断奶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断奶组仔猪血清中葡萄糖含量分别降低了8.33%(P0.05)、17.81%(P0.05)和20.99%(P0.05),血清中乳酸含量分别上升了16.83%(P0.05)、22.75%(P0.05)和12.06%(P0.05),肝糖原含量分别降低了24.94%(P0.05)、48.99%(P0.05)和36.51%(P0.05),肌糖原含量分别降低了44.49%(P0.05)、39.68%(P0.05)和25.52%(P0.05);断奶组仔猪肝脏糖酵解关键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断奶后第3天和第7天均显著降低(P0.05),而肝脏糖异生相关酶线粒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断奶后第1天)、胞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断奶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和葡萄糖-6-磷酸酶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断奶后第1天和第3天)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早期断奶使得仔猪断奶后前期阶段血清葡萄糖含量、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降低,肝脏的糖异生作用被激活而糖酵解作用被抑制以维持体内的糖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母猪采食量和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况、预产期相近的第2胎法系JALAX母猪144头,分成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每个处理48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组饲喂添加低水平支链氨基酸日粮(基础日粮 缬氨酸0.26% 异亮氨酸0.06%),试验B组饲喂添加高水平支链氨基酸日粮(基础日粮 缬氨酸0.36% 异亮氨酸0.14%).试验从母猪妊娠108 d进产房开始,到仔猪21日龄断奶时结束.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提高了仔猪的断奶窝重、断奶窝增重、平均日增重和21日龄仔猪成活率,但以试验A组的效果较好,和对照组比,上述指标分别提高了23.10%(P<0.01)、30.45%(P<0.01)、19.26%(P<0.05)和7.16%(P<0.05);(2)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提高了哺乳母猪哺乳11~15 d,16~21 d以及哺乳全期的采食量,试验A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5.61%(P<0.01)、27.72%(P<0.01)和24.21%(P<0.01),试验B组虽然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提高的趋势;(3)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极显著提高了泌乳第1天、第7天和第15天乳中乳脂、乳蛋白、总固形物、非乳脂固体的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乳糖的含量(P<0.01),但以试验A组的效果最好;(4)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极显著提高了初乳(泌乳第1天)的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的含量(P<0.01),但对第7天和第15天乳中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因此,日粮中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可以提高哺乳母猪的日采食量和改善母猪乳品质,从而提高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
林振南 《饲料广角》2014,(14):30-32
选取体况、胎次、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健康杜洛克哺乳母猪22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4个重复2头母猪,1个重复3头母猪,即对照组、酵解和乳化饲料组,以探讨酵解和乳化饲料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哺乳母猪日粮在哺乳母猪饲料中直接添加酵解和乳化饲料饲喂22 d后,哺乳仔猪的结束总重、结束均重、净增总重和头均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34%(P0.01)、2.36%、25.90%(P0.01)和9.90%(P0.05);哺乳仔猪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5.68%(P0.05);哺乳仔猪26-27日龄死亡率比对照组降低80.61%(P0.01);哺乳母猪的日均采食量比对照组提高15.67%。结果表明:酵解和乳化饲料能够明显提高哺乳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0.
哺乳仔猪断齿在防止仔猪咬伤母猪乳头,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每窝仔猪多增重30~40公斤),防止仔猪黄、白痢病发生等方面具有很大作用。但目前仍得不到普遍推广,这主要与断齿时间、方法有关,笔者经初步探讨,取得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1断齿方法哺乳仔猪应倒立保定,用尖形斜嘴钳将仔猪牙龈上、下方的牙齿(共8齿)平衡整齐剪断,并涂抹碘酊或消炎药物。2断齿时间哺乳仔猪断齿应在仔猪初生后的3天内为宜,因早断齿,出血较少,尽早防止仔猪咬伤母猪乳头。3注意事项3.1断齿时仔猪务必倒立保定防止因断齿吞入胃内,损伤胃粘膜,引起胃炎。3…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增加养猪经济效益,试验随机选取预产期在1周内生产的母猪34头及哺乳仔猪320头,以母猪和所产仔猪1窝为试验单位,分为7组,每组3~6窝,采用不同药物设计7个保健方案,分别对试验母猪和哺乳仔猪进行药物保健,筛选出最佳哺乳仔猪保健方案。结果表明,方案4的哺乳仔猪平均增重及成活率明显高于其它6个方案。  相似文献   

12.
哺乳母猪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防治仔猪黄白痢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哺乳母猪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和仔猪腹泻(K88-LB)双价基因工程菌疫苗在防治仔猪黄白痢方面的效果进行了观察,通过19头长×大哺乳母猪35天和19胎204头仔猪28天的饲养试验,结果中草药添加剂在提高仔猪口增重、28日龄断奶成活率、防治仔猪黄白痢和降低仔猪单位增重成本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双价基因工程菌疫苗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选某猪场自然感染疥螨仔猪24头为试材,设3个处理,阿福丁组10头,于试验第一天和第十天按0.3mL/10kg体重皮下注射阿福丁(北京农业大学新技术开发总公司产品,批号20010106)两次;敌百虫组10头,于试验第一天和第十天用2%敌百虫水溶液涂擦患部;对照组4头,不做治疗。结果,病灶变化如表1。经对各处理选取2头患猪于试验开始每隔5天刮取皮肤活螨计数检查,阿福丁组两次用药于15天内能全部杀死体表疥螨,敌百虫两次涂擦15天内不能全部杀死疥螨。试验期30天的增重测定,阿福丁、敌百虫治疗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增重13.85%和4.25%,阿福丁组与对照组增重差异极…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头体况基本一致的,第2胎次和预产期接近的健康PIC母猪,随机分配到2个处理组中,每处理10个重复,每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 g/t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结果表明,在母猪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与对照组相比,微生态制剂组分别显著提高母猪哺乳,第1天和第14天乳蛋白含量6.10%和6.14%、第1天和第14天乳脂率11.19%和10.48%、第1天乳糖含量10.60%及第1天和第14天乳中总固形物含量7.35%和11.22%。与对照组相比,微生态制剂组分别显著提高仔猪初生质量、仔猪断奶均质量、仔猪日增质量3.65%、7.04%和7.89%;分别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和病死率43.19%和43.01%;微生态制剂组显著提高母猪采食量3.39%,微生态制剂组母猪发情间隔显著降低,母猪失质量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5.
剪掉初生仔猪犬齿,防止咬伤母猪乳头,早已被普遍采用.然而,剪牙对仔猪增重是否有影响?为明确这一问题,我们于1990年1月中旬至2月下旬进行了同窝仔猪剪牙与不剪牙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猪与分组选择一周内分娩产仔9头以上的8窝猪作  相似文献   

16.
来稿摘登     
《养猪》2001,(1)
本场同期怀孕母猪 30头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 0头 ,给予不同免疫处理 ,预防仔猪下痢。结果表明 ,用自场ETEC苗免疫 (本场黄白痢仔猪肠内容物制作成ETEC蜂胶苗 ,于母猪产前 30天和 1 5天分别颈部肌注 5ml)的第一组仔猪黄白痢发病率为 36 5% ;用K88K99987p三价苗免疫 (母猪产仔前 30天和 1 5天分别肌注该疫苗 1头份 )的第二组仔猪黄白痢发病率为 54 4 7% ;联合应用自场ETEC苗和K88K99987p三价苗免疫 (母猪产仔前 30天肌注自场苗 5ml,产仔前 1 5天肌注三价苗 1头份 )的第三组仔猪黄白痢发病率只有 5% ,与前两组比较差…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母猪繁殖性能和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第3胎次PIC母猪30头,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即对照组、2%大豆油组和2%脂肪粉组,每个处理10个重复。试验从母猪分娩开始,到仔猪21日龄断奶时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脂肪粉组第3周平均日增重(ADG)和第3周窝增重分别提高了26.29%(P<0.05)和23.93%(P>0.05),大豆油组分别提高了19.72%(P>0.05)和17.85%(P>0.05)。且脂肪粉组的提高幅度最大。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可提高饲粮养分消化率,改善哺乳仔猪的生产性能,且脂肪粉优于大豆油。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有机微量元素对经产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3~6胎品种相同、膘情相近的健康母猪48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试验期从母猪妊娠85天到断奶21天,对照组饲喂添加无机微量元素的全价哺乳日粮,处理组饲喂添加全有机微量元素的全价哺乳日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仔猪出生数和初生重均相对较高;处理组仔猪初生活力优于对照组,仔猪初生重的变异系数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哺乳期间处理组母猪采食量较高,断奶窝重差异显著,且断奶头数和断奶窝增重更高,仔猪的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对母猪泌乳等繁殖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经产大白分娩母猪4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头,试验组分娩哺乳母猪产后1d、5 d,每头各注射2 mL TRH注射液.研究结果表明:①产后注射TRH的试验组分娩哺乳母猪比对照组母猪的泌乳力平均提高了3.01%(P<0.05),试验组哺乳仔猪的断乳个体重和断乳窝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42%和3.01%(P<0.05).②试验组母猪在哺乳期的采食量比对照组母猪提高了2.30%(P<0.05),产后注射TRH对母猪断乳体况以及母猪断乳后再繁殖性能等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断乳后10 d、20 d内母猪的发情率均提高5个百分点.③试验组仔猪在哺乳期间的平均窝增重和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5.95%和6.49%(P<0.05),而两组的仔猪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增重速度的提高是由母猪泌乳性能的改善所致.④产后注射TRH使分娩哺乳母猪三联症的发病率降低5个百分点,并对降低仔猪腹泻(腹泻指数降低7.06%,P<0.05).改善其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选用3~4胎次长×大二元产仔母猪18头,产仔时间间隔72 h内,父本为同一杜洛克公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头母猪所产仔猪,以烟道保育为对照组、沼气地暖保育为试验Ⅰ组、电热保育为试验Ⅱ组,进行60 d对比饲养试验,以期研究不同供暖方式对仔猪生长及能源成本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哺乳期中试验Ⅰ组的仔猪平均日增重208 g,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Ⅱ组高36.84%、4.62%,仔猪成活率高12.90%,与试验Ⅱ组无明显差异,能源成本消耗40.3元/窝,比对照组低85.0%,比试验Ⅱ组低86.7%;断奶保育期中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623 g,比对照组高13.80%、比试验Ⅱ组高7.61%,仔猪成活率比对照组高10.04%,比试验Ⅱ组高7.36%,能源成本消耗3.7元/头,比对照组低82.54%、比试验Ⅱ组低86.83%。说明沼气地热供暖能有效减少猪体因御寒代谢造成能量的消耗,有利于促进仔猪生长发育,相比电热板和烟道供暖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成本,实现了绿色低碳,既经济又环保,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