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技术,对龟峰山3个野生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居群共23个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运用40条ISSR引物共筛选出7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和多态性高的引物;筛选出来的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9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74条,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3.67%,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62 0和1.555 4,奈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0 8,香农氏信息指数I为0.499 0,表明龟峰山古杜鹃群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Rho-M和Rho-H两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小至0.069 8,亦即这两个居群之间的分化最小。试验从分子层面对古杜鹃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将对龟峰山古杜鹃种质资源的评价、保存以及杜鹃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百合ISSR - PCR反应体系,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百合ISSR - 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优化的25μL百合ISSR - PCR反应体系为dNTP 0.2 mmol/L、Mg2+ 2.0 mmol/L、引物0.5 μmol/L、模板DNA 60 ng和Taq酶1.0U,最佳退火温度为52.2℃.该体系以38个品种(种)百合进行扩增验证,得到的条带清晰、多态性高,且具有良好重复性.说明优化的百合ISSR - PCR反应体系适用于百合资源的品种(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等2种标记技术分析不同种源白及Bletilla striata样本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关系,为白及种质的鉴定、分类、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100个ISSR引物和23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高、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用Popgene 32.0计算来自浙江、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32个不同种源白及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和遗传距离,用NTSYS-pc 2.10e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1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188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7.09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74个,占总扩增片段的92.20%;从23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16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6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202个,占总扩增片段的93.52%。综合ISSR和SRAP的标记结果发现:四川白及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贵州最低;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和主坐标分析(PCoA分析)结果显示:聚...  相似文献   

4.
应用RAPD标记对中国东北地区6种3变种共34份野生百合试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筛选12个随机引物对其总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01条带,其中83条带具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2.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9条多态性谱带.基于 RAPD标记,利用 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34份野生百合资源的Nei&Li相异系数介于 0.013 7与0.601 3 之间.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野生百合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树状图将34份试材分为2大类,第1类包括细叶百合和垂花百合,共5份试材,第2类包括卷丹、毛百合、有斑百合、大花百合、大花卷丹、朝鲜百合和东北百合,共29份试材;卷丹与有斑百合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同为卷瓣组的朝鲜百合、细叶百合、大花卷丹等亲缘关系较远.细叶百合与垂花百合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不同地区梁山慈竹RAPD与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对四川省6个不同地区梁山慈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表明,筛选出的6个RAPD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57条,多态性高达95%;筛选出的6个ISSR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34条,多态性为58.64%。利用Popgen32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结果可区分不同地区的梁山慈竹,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2657-0.9589和0.1092-0.5639,且树状聚类图分类总体趋势一致,表明RAPD和ISSR分子标记结合是一种在DNA水平上有效地检测梁山慈竹遗传结构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新疆20份野生紫花苜蓿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用梯度PCR仪对RAPD引物和ISSR引物进行扩增筛选,筛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用于20份种质材料的研究。【结果】通过筛选分别得到6对RAPD和ISSR引物对20份新疆紫花苜蓿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6对RAPD引物共扩增出93个条带,多态性带91个,多态带百分率97.85%;平均每引物扩增出15.50条带,每引物平均扩增出的多态条带15.17。6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157个条带,多态性带152个,多态带百分率96.82%;平均每引物扩增出26.17条带,每引物平均扩增出多态条带25.33。RAPD标记的Nei’s基因多样性变异范围为0.176 3~0.274 0,平均0.207 1;ISSR标记的Nei’s基因多样性范围为0.085 0~0.154 1,平均0.113 3。【结论】2种标记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种质聚类与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ISSR标记对92份薏苡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4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占各自总条带的比例为66.6%~100.0%;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92份薏苡种质的聚类结果一致,均分为3个类群,云南、贵州、福建3个省份的种质表现出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他省份的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四川不同地区硬头黄竹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不同地区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标记进行扩增,探讨硬头黄竹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6个RAPD引物扩增出了42条条带,多态性高达69.05%;5个ISSR引物扩增出了47条条带,多态性为61.70%.利用Popgen32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可将不同地区的硬头黄竹类型区分开来.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182 3~0.602 2和0.043 5~0.672 1,说明RAPD和ISSR分子标记为硬头黄竹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四川不同地区慈竹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四川不同地区慈竹的遗传多样性,为其遗传改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具有代表性的12个地区慈竹为材料,选取29条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和12条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IS-SR)引物,利用RAPD和ISSR技术,对慈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扩增的特异性条带进行克隆分析。【结果】筛选出14个RAPD引物,扩增出168条条带,其中14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率高达84.52%;筛选出8个ISSR引物,扩增出73条条带,其中5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76.71%。慈竹RAPD和ISSR遗传距离分别为0.140 4~0.570 1和0.071 0~0.706 9。引物OPAA-04从眉山青神慈竹(C-MSQS)中可扩增出长度为570 bp的特异性条带,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相关。【结论】四川不同地区慈竹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ISSR和ITS标记对黑龙江省采集的33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8个黑龙江省常见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CR-ISSR体系,选出9个ISS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ISSR引物扩增条带1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5条,多态性比率为92.2%,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11.4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0.6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1.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在0.063~0.924之间。通过ITS序列对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利用软件ClustalX 1.83和MAGA 4.1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ITS1、5.8S、ITS2三个区信息为点比例达到52.1%,遗传位点丰富。两种标记方法均显示黑木耳野生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优于栽培菌株。ISSR和ITS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得到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1.
鸢尾属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且稳定性高的引物15个,对37份鸢尾属材料进行多态性分析,共扩增出328条带,多态性带为327条,多态性比例达99.7%,说明鸢尾属物种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依据15个有效引物所产生的328条ISSR标记建立DNA分子系统聚类图,将供试材料分为6组,其中矮紫苞鸢尾和单苞鸢尾单独划为一组。根据获得物种特有ISSR标记分析表明,利用15个有效引物可以较好地将鸢尾属供试37份材料区分开,其中7个材料具有各自特有的扩增带,单苞鸢尾和黄菖蒲还分别具有2和3条各自特有的扩增带,仅引物ISSR8、ISSR63和ISSR75即可将所有37份供试材料区分开。  相似文献   

12.
应用ISSR标记对32份洋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31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条扩增产物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在32份资源样品中共扩增出39条带,其中31条带为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7.7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79.48%。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52~0.960之间,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ISSR聚类分析表明,在L取值为D=0.68时,可将32份洋葱资源分成5类:第一类包括18份种质资源,主要以Yellow Sweet Spanish系统为主;第二类包括1份种质资源,为Bejo Daytona;第三类包括3份种质资源,为Yellow Globe系统;第四类包括9份种质资源,为Yellow globe danvers系统;第五类包括1份种质资源,为Yellow Danverssystem系统。较好地揭示了洋葱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可为洋葱遗传育种和杂交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44份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征集并选取红麻材料44份,分别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野生种及半野生种12份,栽培品种32份.品种来源及类型见表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红锥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结构。[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人工选育的广西3个种源的红锥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9条引物共扩增出113条带,其中6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PPF)为54.87%,单个居群的多态带百分率PPF为46.90%~47.79%。在物种水平上,期望杂合度(Hpop)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366和0.2198。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275,表明经人工选育后的红锥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内的个体占87.25%,12.7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间。各群体之间的遗传一致度I为0.9593~0.9765,红锥群体水平的基因流Nm为3.423。[结论]ISSR-PCR方法可以有效地揭示红锥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结构。  相似文献   

15.
江苏地区5个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种群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ISSR技术分析江苏地区5个三角帆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方法]用10条ISSR引物对5个三角帆蚌种群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选取其中5条扩增条带多、信号强、背景清晰的引物对5个群体(无锡太湖、洪泽湖、南京江浦、兴化1、兴化2)共121个个体进行扩增分析。[结果[通过ISSR扩增共获得70个DNA片段,大小在200~2000bp,其中61个位点表现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为87.14%。5个种群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2599~0.3144,平均值为0.2901,Shannon信息指数在0.3922~0.4663。南京江浦养殖种群的2种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0.3144和0.4663,而无锡太湖野生种群的最低为0.2599和0.3922。[结论]三角帆蚌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野生种群:5个三角帆蚌种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云南特有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茶组植物为材料,利用ISSR技术对云南茶组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所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25份供试材料进行ISSR扩增反应后,共产生14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39条,其多态条带比率(PPB)高达98.5%,表明25份材料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并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云南茶组植物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25个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取值水平GD=0.378 ),20个茶组植物分为2个类群。从DNA分子水平探讨了云南茶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突出了种间的遗传差异,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151~0.580,表明25份材料间遗传基础较宽。PCA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显示,ISSR作为一种信息量高、重演性好的分子标记,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别和亲缘关系分析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RAPD和ISSR 2种分子标记分别对福建省7个地区8个烟粉虱自然种群的80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4条RAPD引物和4条ISSR引物,从80份样品的DNA中分别扩增2 240和1 77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2 000和1 728条,说明福建地区烟粉虱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聚类分析表明,福建地区8个自然烟粉虱种群可分为2大类群,采自龙海变叶木种群单独聚为1类,说明与其他种群存在较远亲缘关系,推测为不同生物型;遗传距离分析说明福建不同种群在遗传相似性上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光皮桦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该文对福建省光皮桦11个天然群体的RAPD和ISSR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进行分析,选择34个引物(25个RAPD引物,9个ISSR引物),对11个光皮桦群体77个个体进行扩增.RAPD引物共检测到270个位点,多态位点267个,占98.52%.ISSR引物共检测到113个位点,均为多态位点.研究结果表明,11个天然群体中沙县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和武平梁野山自然保护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最丰富,三元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最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明显高于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邵武卫闽和沙县罗卜岩自然保护区群体遗传相似度最低.两种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虽存在差异,但都将11个天然群体明显分为两大类.该研究结果为光皮桦树种今后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ISSR技术分析了广东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应用11条引物从6个居群182个样品中扩增出18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PPB%)为98.9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23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540,反映了广东豚草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基因分化系数(GST=0.3263)和AMOVA分析均显示入侵广东的豚草居群具有很高的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粤北与粤东豚草居群的遗传距离较近,最南部的花都居群(HD)与其他居群遗传距离相对较远,说明向南部扩散的豚草居群与粤北的居群已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0.
观赏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观赏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对35个观赏石榴品种利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筛选出多态性高的8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68个DNA位点,其中多态性DNA位点有158个,多态性位点比率(PPB)为94.05%。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40 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678 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9 9,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53 0。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介于0.416 7~0.922 6,表明观赏石榴品种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法构建分子树状图,以遗传相似性系数(GS)0.668为阈值,将35个观赏石榴品种分为6个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