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珍珠价格昂贵,市场管理较混乱,一些不法分子用伪珠冒充兜售,牟取暴利,致使一些消费者上当受骗。而现代鉴别珍珠应推扫描电镜能谱、电子探针或x射线循射仪等方法较为准确,但这些方法都需将样品压碎或磨成粉。现介绍几种实用鉴别方法,采取以下方法加以综合鉴别。  相似文献   

2.
珍珠是名贵的装饰品及良好的药材 ,不同等级珍珠之间的经济价值相差很大 ,为有效降低珍珠的次品率 ,提高优质珠的比例 ,现将次品珠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止措施分述如下。1盐珠珍珠的表面附有一层不透明的白色物质 ,珠身表面无光泽。这类珍珠多是从病弱蚌体或死蚌中采收的珍珠 ;珍珠采收期不当或采收后久置未经加工处理 ,也易形成盐珠。主要是由于珍珠表面被有机酸腐蚀或外被不透明白色珍珠基质。防止方法 :应注意在水温10℃以下的冬季采收珍珠 ,并及时加工处理。对于死蚌珠可用柠檬酸或稀盐酸打光 ,能恢复珍珠的光泽。2生珠也称骨珠 ,无光珠…  相似文献   

3.
张元培 《内陆水产》2004,29(7):15-16
1.1淡水有核珍珠养殖周期 圆球形有核珍珠的育珠周期根据插植珍珠核大小而定。5-6mm珠核,养殖1年即可采珠;7-8mm珠核,养殖1.5-2.0年采收,珍珠皮层厚可达0.8mm以上;9~10mm珠核一般要养殖2~3年。珍珠皮层可达1.0—1.5mm。珠核越大.珍珠皮层要求越厚,养殖周期越长。总体来说.珍珠皮层厚的有核珍珠,质量佳,价格高。  相似文献   

4.
珍珠是名贵的装饰品及良好的药材,不同等级珍珠之间的经济价值相差很大,为有效降低珍珠的次品率,提高优质珠的比例,现将次品珠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止措施分述如下。 1、盐珠 珍珠的表面附有一层不透明的白色物质,珠身表面无光泽。这类珍珠多是从病弱蚌体或死蚌中采收的珍珠;珍珠采收期不当或采收后久置未经加工处理,也易形成盐珠。主要是由于珍珠表面被有机酸腐蚀或外被不透明白色珍珠基质。  相似文献   

5.
珍珠是名贵的装饰品及良好的药材,不同等级珍珠之间的经济价值相差很大。为有效降低珍珠的次品率,提高优质珠的比例,现将次品珠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止措施分述如下。1.盐珠珍珠的表面附有一层不透明的白色物质,珠身表面无光泽。这类珍珠多从病弱蚌体或死蚌中采收。珍珠采收期不当或采收后久置未经加工处理,也易形成盐珠,珍珠表面被有机酸腐蚀或外被不透明白色珍珠基质。防止产生盐珠的方法是:在水温10T以下的冬季采收珍珠,并及时加工处理。对于死蚌珠可用柠檬酸或稀盐酸打光,能恢复珍珠的光泽。2生珠也称骨珠,无光珠。珠体表面无珠…  相似文献   

6.
用人工的方法培育出具有大直径、大重量的名珠是困难的。所以一般说,人工养殖的珍珠,若重量超过6克的大珠,都可作为名珠而闻名世界珠宝市场,并载入史册,若达到直径10毫米左右,重量10克左右就可成为“稀世之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针对内脏团珍珠囊包被不完全和珍珠形成慢、生长周期长的问题,采用组织块贴片培养包裹珠核后插入内脏团培养珍珠,取得了比较好的育珠效果,插核培育出来的珍珠光泽较好,且颗粒超过8mm以上,两批次成珠率达65.0%和76.3%。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海水培育珍珠所采用的母贝多为马氏珠母贝和珍珠贝科的一些种类。鲍鱼培育珍珠在国外虽有试验,但均未形成专业的育珠养殖。鲍鱼的珍珠层较其它贝类色泽鲜艳,美丽稚致;在医药方面又为名贵的“石决明”药材。为了促进我国北方珍珠培育业的发展,我们用皱纹盘鲍进行了育珍珠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用171个鲍鱼分三个部位施术,有51.5%的个体在珠核面上形成珍珠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万年县石镇珍珠场在蚌源紧缺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开展了再生珠养殖试验,为提高珍珠质量和育珠效益及大规模发展珍珠生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走出了一条效益型、节蚌型、集约型的新路子。本文从技术经济角度对比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再生珠养殖,就是采收珍珠时,不杀死珠蚌,在珍珠囊上划一伤口,把珍珠取出,然后把育珠蚌再养到水中,原来的珍珠囊细胞继续分泌珍质,沉积成再生珠。这一育珠方式虽然过去许多地区试养成功,但由于手术技巧要求较高,而未能推广开来。本试验旨在探索适于方年县规模化育珠新途径,完成“八五”期间发展万亩珍珠的生产任务。为此,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配合石镇珍珠场开展了再生珠先导工程养殖试验示范,并已初见成效、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对本试验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港选择1.5龄企鹅珍珠贝插核培育游离海水珍珠,20个月后收获优质游离珍珠43颗。全部43颗珍珠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共聚为3个类群,类群彼此间珍珠的直径、珠层厚度、重量以及与金珠的色差均存在显著差异;第1类和第2类群珍珠的明度L值、黄蓝特征b值以及与白珠的色差相似,而且均与第3类珍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第1类和第3类珍珠的红绿特征a值相似,而且均与第2类珍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珍珠颜色的L值与珍珠的直径、珍珠质层厚度以及珍珠的重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67、-0.617和-0.523;a值和b值均与珍珠的直径、珍珠质层厚度以及珍珠的重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珍珠的直径、珍珠质层厚度、珍珠的重量与白珠色差以及金珠色差之间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育珠蚌最适植片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淡水育珠插片手术中,每只育珠蚌插植组织小片的数量与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最适植片数是育珠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57只不同植片数(28-37)的珍珠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植片数以31-32为最适,植片数在31-37时,珍珠的绝对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植片数的增加,珍珠的月增重量反而呈下降趋势,植片数小于30时,珍珠产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张胜明 《科学养鱼》1989,(3):22-22,28
珍珠质量不高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细胞小片质量的优劣,是其中原因之一。现分十点,一一介绍。一、不同蚌龄的细胞小片对珠质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三角帆蚌制备的细胞小片所培育的珍珠质量也有差别。二龄三角帆蚌所制备的细胞小片育成的珍珠比六龄三角帆蚌所制备的细胞小片育成的1—3级珍珠高出32%。二龄三角帆蚌没有等外珠,而六龄三角帆蚌等外珠占40%。这是由于老龄  相似文献   

13.
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技术(二)——淡水有核珍珠插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培 《内陆水产》2004,29(4):19-20
在人们尚未揭示珍珠形成的奥秘前.流行珍珠是“露滴成珠”、“日月的精华”和“鲛人的眼泪”等的说法。后来有人切开珍珠发现核心部分是砂粒等异物.如是便有“异物刺激成珠”的推测。13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发现贝类的外套膜分泌珍珠.并由此而培育了举世闻名的佛像珍珠。1806年.日本“珍珠之父”御木本幸吉氏.把外套膜成珠的机制和“异物刺激成珠”的推测相结合,在贝类软组织上先插植1颗异物(珍珠核),再往核上移植1块细胞小片,终于从15万只试验贝中.收获了1颗游离的有核珍珠.从而奠定了今日人工插核育珠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外名珠侃珍品朱振化珍珠光彩夺目,晶莹美丽,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她视为珍贵的宝物。虽然天然珍珠和人工珍珠不乏其名品,但能载入史册的「稀世之珍」却是极为罕见的。古今中外文献史料所载录的名珠珍品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星球文明的骄傲,兹辑录成文,以飨读者。我国珍珠养...  相似文献   

15.
珍珠项链是古今中外名贵首饰。选择珍珠时,从重量上看,越大越珍贵,我国俗有“七分珠子八分宝”之说;从形状上看,越圆越珍贵,好坏以精圆、次圆、椭圆、扁圆、坠形及随意形为序;从颜色。光泽上看,粉色和纯白色的好(即白色珠好),黑色和杂色次之,但黑色基底上有强珍珠光泽的品种也是极珍贵的。另外结构紧密和透明度高的为优质珍珠。优质珍珠表面能映出人的瞳眸,并有强烈的珍珠光泽。佩带珍珠项链具有雍容华贵、斯文雅致的风度,并兼有安神定惊、防治甲状腺肥大的功效。为使您佩带的珍珠项链水保瑰丽本色,应参考以下方法保养:1.…  相似文献   

16.
金鱼鉴赏     
珍珠鳞金鱼属名贵金鱼品种,其身体上的鳞片粒粒如珠,似全身镶嵌了银色珍珠,十分奇特炫目。鱼的体形特征为身体短而肥,两头尖,尾柄较短,尾鳍分为短尾、长尾和宽尾,腹部短而粗圆,呈圆梭形,也称球形珍珠鳞。鳞片中含有较多的钙质,中央凸起成半球状,腹部的珍珠鳞片较大,背部及尾柄处渐小。珍珠鳞片易脱落,捕捞时应注意带水捞取,避免碰伤鱼体。1.红顶皇冠珍珠鳞该鱼体形丰满,珠鳞粒粒可数,体色银白,头顶鲜红色肉瘤,恰似银珠中镶嵌了红色宝石,显的尤为雅致、珍贵。2.十二黑皇冠珍珠鳞此鱼头尖,尾鳍舒展,腹部圆胖。珍珠鳞片粒粒饱满、整齐,集中于腹…  相似文献   

17.
有核再生珍珠(图见彩中插2)培育是采用活蚌取珠的方式,即用开壳器将珠蚌撑开,在珍珠囊中活体取珠,利用珍珠囊上皮细胞重新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新珍珠,这样一只育珠蚌可循环多次利用,资源利用率高,省工、省本,养殖周期短,年经济效益高。特别是利用培育有核钮扣珠的珠蚌作为再生珠育珠蚌,活蚌取珠后培育有核再生珠。由于培育钮扣珠的珠核形状规则,大小一致,其形成的珍珠囊大,因此培育的有核再生珠大小均匀,规格大,珍珠光滑细腻,珠光强、质量好,适宜加工成多种新奇饰品。目前,该有核再生珠已成为国内外珠商抢手货,市场价5万~10万元/千克之间,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在珍珠市场上,占有较大比例的淡水无核珍珠因其规格小,圆整度差,在竞争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成圓率高,规格大的淡水有核珍珠,又因产量低,成本高而且与海水有核珠争核源等因素,使它的批量生产受到限制。本着充分利用现有的育珠生产资源,就地提高淡水无核珍珠的圆珠率,自1980年起,我们在县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无核珍珠促圆技术的研究,获平均单位蚌产珠30—40粒,珠重4—8克,其中粒径5mm以上占40.0%,2.6—5mm占28.5%,圓珠率达68.2%,比一般方式接种生产的无核珍珠,成圆率高二倍多,产量和产值都有明显的提高,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1.选用5.5~6厘米的当年小蚌作手术蚌,每只蚌插片42~44片,每亩吊养500~600只,经一年的养殖,一般100~110只蚌可产珠500克,即每只蚌产珠4.5~5克,每亩产珠2.5~3公斤。与过去要求的8厘米以上的蚌相比,产量和成珠速度高30%左右。 2.细胞小片由过去的5~6毫米见方改成4毫米。生产实践表明,这种规格的细胞小片成珠速度、产量和质量均优于5~6毫米见方的细胞小片,吐片率低。平均每粒珍珠重量在104.7~116.3毫克,且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海洋与渔业》2012,(3):6-6
“育珠贝养殖不走出内湾只有死路一条.如果不是加工厂还有钱赚。从资金上给养殖户一些扶持,内湾育珠这个产业早就岌岌可危了。” ——湛江荣辉珍珠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国荣表示.他连续6年无偿提供珠核给养殖户,所用资金达数百万元。内湾育珠死亡率太高了,拿10吨珠核给养殖户插,最终能收获的珍珠连两吨都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