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探索处于不同进化地位的两种动物(鲈鱼和小鼠)肝功能指标的异同,分别采用Lowry法、CO还原差示光谱法和比色法,对鲈鱼和小鼠肝组织重要细胞器(线粒体和微粒体)蛋白、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和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鲈鱼肝脏线粒体蛋白、细胞色素P450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低于小鼠,而微粒体蛋白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小鼠差异不明显。这些结果提示,肝功能指标在不同进化地位的动物(鲈鱼和小鼠)间存在着差异,其中肝脏细胞色素P450和丙氧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可能与肝功能尊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赵慧军  徐晓鸿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827-4829
在高压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实地研究了电磁辐射对小鼠血液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2个月的电磁辐射后,高压变电站内电场试验组小鼠血液中白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红细胞含量明显下降;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活力明显增加,肝脏SOD活力下降较明显,MDA含量明显增加;肝脏组织病理学切片表明试验组小鼠肝脏受到一定程度损伤.而高压电线电场组小鼠的相应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肝胰脏、肾、鳃、肠和肌肉等组织器官中细胞色素P450(CYP450)主要药酶活性进行检测,研究其在异育银鲫各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显示:以CO还原差示光谱法测得异育银鲫肝胰脏、肾、鳃、肠、肌肉微拉体的细胞色素P450及b5含量均以肝胰脏微粒体中最高,其次为肾、鳃、肠微粒体,肌肉中最低。以氨基比林N-脱甲基、红霉素N-脱甲基、苯胺-4-羟化反应分别作为CYP2B、CYP3A和CYP2E的探针反应,测得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D)及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性在上述组织中分布差异性类似,均表现为肝胰脏微粒体中最高,分别为(1.668±0.104)、(0.941±0.061)nmol/(min.mg),其次为肾、鳃、肠微粒体,肌肉微粒体中最低,分别为(0.245±0.011)、(0.078±0.019)nmol/(min.mg);苯胺-4-羟化酶(AH)活性以肝胰脏微粒体最高,为(0.052±0.009)nmol/(min.mg),其次为鳃微粒体,肌肉微粒体中最低,不能检出。研究表明,异育银鲫主要组织微粒体中具有细胞色素P450亚型活性,且它们在异育银鲫体内的分布和活性存在着组织和器官差异性,以肝胰脏组织中的含量和活性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人工感染猪链球菌对小鼠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猪链球菌感染对小鼠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个感染组,后者分别人工感染猪链球菌2型强毒力株HA9801和弱毒力株SS2-H,于感染不同时间测定小鼠体内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感染HA9801菌株的小鼠,细胞色素P450(CytP450)、细胞色素b5(Cytb5)、NADP-细胞色素C还原酶(NCCD)活性从第3日开始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降低,第10日时降至最低(NCCD于第5天时最低),第15日时活性有所增强,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性从第5日开始极显著地降低(P<0.01),变化趋势与CytP450、Cytb5相似;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ND)活性虽有变化,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苯胺-4-羟化酶(AH)活性在第10日时开始极显著地下降(P<0.01),第15日时稍有上升。感染SS2-H的小鼠,CytP450、Cytb5的活性从第5日开始显著降低(P<0.05),第10日降至最低;NCCD、ERND和AH活性第10日时显著降低(P<0.05),而AND活性在感染期间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HA9801感染组与SS2-H感染组小鼠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H-S-T)活性从感染后第3日开始即显著(P<0.05)降低。HA9801感染组与SS2-H感染组比较,CytP450、Cytb5活性在感染前期均有极显著(第3日、第5日)差异(P<0.01),而在感染后期,差异不显著(P>0.05)。微粒体蛋白浓度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猪链球菌感染可调节小鼠肝脏药物代谢酶CytP450、Cytb5、NCCD、ERND、AH和GSH-S-T活性,故在感染期间选择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避免药物毒性反应产生,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5.
"肝胆综合症"草鱼血液生化特性及组织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组织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对肝脏肿大、变色草鱼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结构进行研究。与肝脏正常草鱼相比,肝脏变异组草鱼肝胰脏颜色变淡、甚至变绿;肝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脂肪变性或水样变性,甚至胀亡坏死;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总胆红素(TB)、甘油三酯(TG)、肌酐(CRE)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尿素氮(BUN)和胆固醇(CHO)含量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P〉0.05),血糖(UGLU)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性降低(P〈0.05),补体C3、C4的活性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肝糖原显著性降低(P〈0.05),肝中脂肪含量有所增加但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肝脏外观产生变异草鱼的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肾脏也受到一定的损害,同时免疫系统也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6.
为了利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熊的肝脏疾病,采用肝功能试验的方法,对黑熊棕熊血清总蛋白TP(Serum total protein)、血清白蛋白A(Albumin)、G血清球蛋白(Globulin)、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anine aminotrans ferase)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2只被检测的黑熊、棕熊中,患有肝脏疾病的5只熊,ALT平均值为105.9;健康熊25只ALT平均值21.24。患病组与对照组ALT的μ0.01=2.576,差异显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检测熊的肝脏疾病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的转录组数据,通过序列分析、进化分析、结构域及保守氨基酸分析,鉴定出5种斑翅果蝇的解毒代谢基因,包括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s)、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CYPs)、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arEs)、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 transferases,UGTs)。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斑翅果蝇的CYPs基因分布于CYP3、CYP4、CYP6、CYP9四个进化分支,ABCs基因分布于ABCC、ABCD、ABCF、ABCG四个亚家族,GSTs基因分布于GST-Delta、GST-Epsilon、GST-Theta以及GST-Zeta四个进化分支,斑翅果蝇的CarEs基因和UGTs基因与亚艳丽果蝇(Drosophila subpulchrella)的遗传距离最近;结构域及保守氨基...  相似文献   

8.
选取40日龄依莎公鸡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 mL/kg,PB组:每日腹腔注射苯巴比妥80 mg/kg。连续处理5 d后,进行体外肝微粒体酶活性测定和体内探针药物安替比林(AP)消除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PB组的肝脏指数、肝微粒体蛋白含量和细胞色素P450含量、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ND)、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和苯胺羟化酶(AH)的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安替比林消除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苯巴比妥对鸡肝微粒体CYP450具有明显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蒙古马与英纯血马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随机测定了蒙古马(Mongolian Horse)26匹、英纯血马(Thoroughbred)29匹的白蛋白、总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尿素等7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蒙古马各项指标中总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等4项差异极显著。蒙古马中青年马的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高于老龄马,总蛋白、白蛋白、尿素、碱性磷酸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酸氨基转移酶等6项指标差异不显著。英纯血马中青年马的白蛋白、尿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老龄马,白蛋白、尿素、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4项指标差异不显著,总蛋白和碱性磷酸酶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模型,进一步分析了黄芪粗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所起到的保护作用,通过设置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以及黄芪提取物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检测小鼠体内的肝脏指数,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肝脏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并通过HE染色法观察小鼠体内脂肪变性和肝脏损伤情况。结果发现:在小鼠体内注入黄芪提取物能够降低肝脏指数,减少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分泌,能够有效防止脂肪变性和肝脏损伤,相比模型组来说,高剂量的黄芪提取物相比中低剂量来说具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再次表明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来说,采用黄芪粗提取物具有良好的肝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维生素D3含量对大口黑鲈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饲料中维生素D3的含量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钙磷代谢、肝脏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和机体抗感染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5、30、45和60 IU/kg的维生素D3,设置5种维生素D3含量分别为1370、1385、1400、1415和1430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14.19±0.05)g的大口黑鲈9周。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含量的维生素D3显著影响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对存活率、肥满度和脏体比没有显著影响,添加维生素D3会显著降低大口黑鲈肝体比;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3含量的升高,大口黑鲈脊椎骨中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以及血清中钙离子含量呈增加趋势,但对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可以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力;机体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也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3含量的升高而增强。综上可知,饲料中维生素D3含量在1370~1430 IU/kg时,对大口黑鲈具有促进生长和保护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硫酸酯化牡蛎多糖(SCG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得到SCGP,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灌胃不同剂量(200、400、800 mg/kg)的SCGP,并设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和药物组(灌胃联苯双酯,200 mg/kg),各组连续灌胃14 d,然后给模型组、药物组和SCGP组腹腔注射CCl_4致病,18 h后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小鼠肝组织切片形态学变化和SCGP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肝组织切片在倒置显微镜下显示,SCGP灌胃组和药物组肝细胞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少;SCGP高剂量组(800 mg/kg)能显著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脏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小鼠肝脏的SOD活性(P0.05)。研究表明,SCGP对经腹腔注射CCl4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可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选取初始体重为(5.51±0.05)g松浦镜鲤幼鱼756尾,随机分成12组,分别在16、23、30℃温度水平下投喂5%、8%、11%和15%脂肪水平饲料,研究不同温度下脂肪水平对镜鲤肝脏游离脂肪酸、血清生化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3℃时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镜鲤肝脏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升高(P<0.05),30℃时15%脂肪组显著高于其他脂肪组;血清生化指标在各温度水平下变化各不相同,在16℃时,镜鲤血清中总蛋白(TP)、球蛋白(G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和血糖(GLU)浓度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15%脂肪组血清ALT、AST、TG和CHOL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3℃时血清中TP、白蛋白(ALB)、GLB、ALT、AST、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的浓度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而30℃时只有ALT和AST随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ALT浓度11%和15%脂肪水平显著高于5%和8%脂肪组(P<0.05),AST 15%脂肪组显著高于5%和8%脂肪组(P<0.05);其他指标在各脂肪水平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切片分析显示,各温度下随着脂肪水平增加镜鲤肝细胞相继出现排列不规则、空泡化、细胞核偏移和肿胀等营养性脂肪肝症状,16℃时表现较明显.16℃时饲料脂肪水平超过8%,23℃和30℃时饲料脂肪水平超过11%时对其血清生化和肝组织结构产生影响并易导致镜鲤幼鱼产生营养性脂肪肝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岩藻黄素、灵芝孢子粉和黑枸杞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建立NIAAA小鼠酒精肝模型。将10周龄C57BL/6小鼠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喂食正常液体饲料,模型组和试验组喂食5%酒精液体饲料,试验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00 mg/(kg·d)岩藻黄素、500 mg/(kg·d)灵芝孢子粉和500 mg/(kg·d)黑枸杞。取肝脏组织称重,比较各组小鼠的肝脏系数,取部分肝脏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形态,采用商业试剂盒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肝脏中TG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岩藻黄素抑制了酒精造成的脂肪变性,降低了血清中ALT、AST、TG和肝脏中TG含量;灵芝孢子粉有效地缓解了血清中ALT、AST含量的升高,但没有有效抑制酒精造成的脂肪变性;而黑枸杞减轻了酒精造成的脂肪变性,但没有显著缓解血清中ALT、AST的升高。[结论]相较于灵芝孢子粉和黑枸杞,岩藻黄素可以对酒精造成的肝损伤和脂肪变性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根提取物抗氧化及保肝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猕猴桃根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物在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CCl4肝损伤小鼠血浆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FTC法进行体外抗氧化试验,并用CCl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不同的提取物和阳性对照药甘草酸二铵灌胃治疗,测定小鼠血浆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结果]猕猴桃根经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其用量为60 mg/kg时,对CCl4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ALT、AST活性升高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结论]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酒精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形态及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鹿茸粉大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的水平(P0.01),小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中、高剂量组发生肝细胞坏死的动物例数减少,病变程度减轻,电镜检测结果表明,鹿茸粉能改善染色质边集、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细胞质膜受损等病理改变,可见鹿茸粉对小鼠酒精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验证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局部刺激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确定临床给药的最佳途径和最有效剂量。【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属于实际无毒。局部刺激试验结果表明,该复方制剂适合于黏膜给药和肌肉注射用药。亚慢性毒性结果表明,在腹腔注射剂量〈1.60g/kg时,小鼠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肌酐、尿素氮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形态学也无可见病理变化。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剂量在2.50~5.00g/kg时,ALT、AST活性及肌酐、尿素氮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超出正常值范围。对肝脏、肾脏和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也发现肝索排列紊乱,部分肝细胞核破碎、溶解,结缔组织和内皮细胞增生。【结论】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安全无毒,既可黏膜给药又可肌肉注射用药,但用药剂量应小于1.60g/kg。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旨在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制剂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体组成以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以25%鱼粉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中性蛋白酶、角蛋白酶、纤维素酶、植酸酶以及复合酶(中性蛋白酶、角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配置6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以初始体重为(39.65±0.15)g的大口黑鲈为实验对象,进行了57d的养殖实验,每天饱食投喂2次。结果显示,角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复合酶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末体重、增重率以及特定生长率(P < 0.05);中性蛋白酶、角蛋白酶和植酸酶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蛋白沉积率(P < 0.05);而植酸酶和复合酶的添加对脂肪沉积率的提升明显(P < 0.05);不同酶制剂的添加均对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表观消化率有改善作用:复合酶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角蛋白、纤维素酶和复合酶组的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中性蛋白酶和对照组组(P < 0.05)。综上,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酶制剂,特别是角蛋白酶、纤维素酶或复合酶,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进而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镜鲤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水温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镜鲤Cyprinus specularis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中设3个温度梯度(18、22、26℃),每个温度下投喂5种含不同蛋白质水平(质量分数为29%、31%、34%、38%、40%)的饲料,共1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4尾鱼,共饲喂60 d。结果表明:镜鲤血清中的肌酐(CREA)浓度随饲养水温的升高而降低,在22、26℃下CREA浓度显著低于18℃下(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CHOL)浓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在22℃和26℃下CHOL浓度显著高于18℃下(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H)、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和AST/ALT在22℃下比18℃和26℃下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各水温环境下,血糖(GLU)、总蛋白(TP)、球蛋白(GLB)、白蛋白(ALB)浓度随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在18℃下,LDH浓度随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38%蛋白质组显著高于29%蛋白质组(P〈0.05);在22℃下,CHOL浓度随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其中40%蛋白质组显著低于其它蛋白质组(P〈0.05);在26℃下,40%蛋白质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31%和34%蛋白质组(P〈0.05)。这表明22℃下比18、26℃下更有利于镜鲤的营养代谢,18、22、26℃下,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40%、40%时,有利于改善镜鲤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