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卵加工新法日本水产科技工作者研究出一种鱼卵加工新法。以鳍、排、蛙、鸟鱼、金枪鱼、始、鲨的卵巢为原料,先用稀盐水将卵块清洗,除去血液、粘液和污物,然后经食盐浸渍、干燥和蒸煮,再经脱水处理,使含水量为40%,含盐量为5%以下。接着用烤炉烘焙,制成直径为...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常遇到家鱼卵提前脱膜现象。鱼卵的提早脱膜致使胚胎畸形率增加.孵化率降低.鱼苗成活率低.提前脱膜的因素很多.与鱼卵本身的卵膜质量和水质条件有关.另外如果循环使用孵化用水或将两批发育期相差很远的鱼卵放在同一容器中孵化,也是导致早脱膜的原因之一。因为循环使用的孵化水中含有的孵化酶或是较早一批的鱼胚孵化释放出的孵化酶都会溶解卵膜。引起提早脱膜。为预防鱼卵的早脱膜.可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玉凤 《内陆水产》2003,28(1):28-28
鱼卵粘连不易分离的问题,在人工孵化中常常碰到。笔者在实践中,因地制宜,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使鲤、鲫鱼卵脱粘。泥浆脱粘法先用黄泥土和成稀泥浆水,然后将受精卵缓慢倒入泥浆水中,搅动泥浆水,使鱼卵均匀分布其中。经3~5分钟的搅拌即可脱粘,然后移入网箱中洗去泥浆,再放入孵化器中孵化。滑石粉脱粘法其方法为,将100克滑石粉即硅酸镁再加20~25克的食盐放入10升水中,搅拌成混合浮液。然后一面向悬浮液中慢慢倒入1~1.5千克受精卵,一面用羽毛缓慢地搅动。半小时后,将鱼卵用清水洗一次,放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尿素脱粘法脱粘时将鱼卵先加入相当卵…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1973,(9):33-33
鲤鱼的卵具有粘性,利用鱼巢采卵孵化时,往往由于气候、水质、病害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致使孵化率很低,为此进行鲤鱼卵的去粘流水孵化试验,并已取得成功。其具体办法是:把1至1.5升人工采集的鱼卵放到体积约为10升的容器中,首先加入一汤匙精液,然后倒进含0.4%食盐和0.3%尿素的混合液1.5升,每隔2-3分钟搅拌一次,  相似文献   

5.
利用食盐防治鱼病,来源容易,价格便宜,且无残毒,国外有用以治疗由车轮虫、斜管虫和口丝虫引起的皮肤病、早期皮肤吸虫病(三代虫)和几种细菌性鱼病。因为它能杀死锚头鳋的无节幼体,因此也用作防治小水体的锚头鳋病。国内报道用食盐浸洗鱼卵和鱼种预防水霉病,拌和在饵料和药饵中预防和减轻细菌性烂鳃病。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吕四渔场鱼卵种类组成和生物密度分布,2008年4月至7月在吕四渔场(32°~34°N)底拖网禁渔区线内侧布设了31个站位,进行了4个航次鱼卵调查。调查共发现鱼卵12种,4月鱼卵优势种为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5月为鳓(Ilisha elongata),6月和7月均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垂直网采样鱼卵平均生物密度为1.71 ind·m-3,5月生物密度最高为2.77 ind·m-3,6月最低为0.566ind·m-3,4月和7月居中,分别为2.06ind·m-3和1.35ind·m-3;水平网采样鱼卵平均生物密度为6.675ind·min-1,4月生物密度最高为12.484ind·min-1,其次为5月(6.916ind·min-1)和7月(5.323ind·min-1),6月最低(1.977ind·min-1)。吕四渔场鱼卵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北部海区多于南部海区。  相似文献   

7.
《淡水渔业》1974,(1):15-16
多年来,我场在家鱼卵人工孵化过程中,常遇到鱼卵提前脱膜的现象,所谓提前脱膜.系指在胚胎的孵化期以前所出现的脱膜现象。这种现象一旦发生,胚胎的畸形率也必然相应增加,轻者致使孵化率降低.重者造成鱼苗大批死亡。例如,一九七一年六月七日的一批草鱼卵,共计880万粒,  相似文献   

8.
泉州湾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1-2002年在泉州湾海域分别进行4个季度月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泉州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和主要种类的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和仔、稚鱼34种,分别隶属于14科21属。在数量上,鱼卵和仔稚鱼最高值均出现在春季(5月),其中鱼卵数量最大的种类是鳀科鱼类,约占总卵量34.2%。仔稚鱼则以鱚科鱼类最为丰富,占61.8%。在数量分布上,不论鱼卵或是仔、稚鱼均以9号站最为密集。这表明该区鱼类主要产卵期在春季。  相似文献   

9.
虹鳟、金鳟亲鱼成熟群体卵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相同饲养条件下经产虹鳟和初产金鳟亲鱼自然成熟产卵群体生物学特性及其成熟鱼卵中四种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EPA,HDA)组成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鱼成熟产卵期和成熟卵粒重相近;成熟鱼卵四种脂肪酸组成含量(mg/g鲜样)均依次为亚油酸>DHA>EPA>亚麻酸,相关明显(R=0.97),虹鳟鱼卵四种脂肪酸总和(6.68),必需脂肪酸(3.83),DHA(2.534)含量明显高于金鳟(3.93,2.21,1.14)。金鳟受精卵发眼率较低,可能与鱼卵EFA,DHA含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黄海硬骨鱼类鱼卵,仔稚鱼及其生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阐述了黄海硬骨鱼类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产卵场的生态特点。共鉴定68种硬骨鱼类的鱼卵、仔稚鱼,其中61种鉴定到种,隶属于7目、36科、56属。春季产卵的5种,春夏季37种,夏季7种,夏秋季4种,秋季7种,秋冬季1种,冬季1种,冬春季2种,春夏秋季3种。主要产卵场为海州湾渔场、青海渔场、石岛渔场和海洋岛渔场,形成产卵场的表层水温都在8℃以上,产卵的最适表层水温为15.0-23.0℃;盐度为31.50~33.00。并对海州湾的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的变化、高眼鲽的分布范围以及自然海域中浮性鱼卵成活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黄、渤海区分布的硬骨鱼类鱼卵几乎涵盖了所有鱼卵生态类型。本研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技术对近年来黄、渤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期间采集的15种不同生态类型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以阐明其亚显微结构并总结提炼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的特征,同时将相应鱼种产卵场环境因子引入到卵膜形态特征的认识中,以揭示其生境适应性。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或不同鱼种卵膜形态不尽相同,浮性鱼卵和口含鱼卵卵膜较薄,沉性鱼卵和具卵膜丝鱼卵卵膜较厚;浮性鱼卵卵膜表面壁孔密度、卵膜外表面呈现的蚀刻或特殊结构以及受精孔形状类型,沉性鱼卵卵膜黏膜层表面结构、受精孔形状类型,具卵膜丝鱼卵卵膜丝数量、着生位置及受精孔形状类型,口含鱼卵受精孔区形状及周边附着丝数量等均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结构差异与鱼种系统分类地位、产卵场环境和地理分布区相关联。鱼卵卵膜表面结构可以作为区分鱼类科或属的性状,卵膜壁孔密度、表面呈现的蚀刻或奇异结构是鱼卵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受精孔结构则一般具有物种特异性。卵膜结构与厚度可反映鱼卵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而卵膜表面的许多特殊结构和装饰被认为是鱼卵应对产卵场环境的保护和适应性策略。本研究将为黄、渤海区硬骨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个体发生和鱼卵形态分类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加里福尼亚海洋渔业调查合作组织设计的鱼卵垂直拖网(称CalVET;图1),用来采集表层到70米深的浮游鱼卵。网口内径0.03m,网滤过表面积0.87m^2,网目0.333mm,放网速度70米/分,网可停某深度10秒,收网速度70米/分。  相似文献   

13.
日本水产科技工作者研究出一种鱼卵加工的新方法,这是以鳕鱼、鲱鱼、鲑鱼、乌鱼、金枪鱼、鲐鱼或鲨鱼的卵巢为原料,先用稀盐水将卵块清洗,除去血液、粘液和污物,然后经食盐浸渍、干燥和蒸煮,再经过脱水处理使含水量为40%,含盐量为5%以下,接着用烤炉  相似文献   

14.
收购甲鱼卵谨防“人造授精卵”目前,由于甲鱼卵市价20元/枚左右,在收购甲鱼卵时,发现一些人造授精卵,与授精卵差别甚微,很难鉴别.我们在实践中摸索了三条鉴别方法:一、真授精卵初期动物极呈粉白色,人造授精卵略呈灰白色。二、真受精卵只有一个授精点,人造授精...  相似文献   

15.
鱼卵中脂肪酸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建立了一种鱼卵中脂肪酸测定的方法,该方法采用CM法提取脂肪,室温下以氢氧化钠—甲醇酯交换法进行酯化,以FFAP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并对鱼卵中的主要脂肪酸进行了鉴定,该方法各脂肪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0.78~102.45%,RSD为0.0439~0.0661,最小检出限为0.248~0.765μg/g,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满足分析要求,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对色谱条件进行适当优化,可用来分析各种动物性脂肪酸。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团头鲂人工繁殖中的孵化出苗率,作者在常规生产设备和操作流程基础上,对温度、溶解氧、流速、以及鱼卵投放密度等因子通过试验对照得出了可供生产上参考的合理指标。适宜孵化温度为20℃~26℃,水体溶氧量在4mg/L以上,环道中水的流速为0.25~0.49m/sec.,鱼卵投放密度以150~200×104/m3为妥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铜仁锦江河漾头河段野生黄颡鱼鱼卵和同一区域内养殖黄颡鱼鱼卵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氨基酸组成和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了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鱼卵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5),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5.60和59.12。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鱼卵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但野生黄颡鱼鱼卵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总量极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野生黄颡鱼鱼卵的n-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值(1.57)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1.80)。  相似文献   

18.
2008、2010-2013年在金沙江下游水富/宜宾断面进行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研究金沙江一期工程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圆口铜鱼早期资源补充的影响。共采获圆口铜鱼卵苗6190粒(尾),其中鱼卵74粒、鱼苗6116尾;2013年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后在水富/宜宾断面未采集到圆口铜鱼卵、苗。各年圆口铜鱼卵苗江汛期和最大日径流量分别为:2008年6月12日-7月2日、3.79×107粒(尾),2010年6月22日-7月10日、3.47×107粒(尾);2011年6月23日-7月4日、9.58×107粒(尾);2012年6月24日-7月13日、1.22×107粒(尾)。圆口铜鱼卵苗江汛与金沙江下游的水文流量持续增长相关,卵苗日径流量高峰值与洪峰过程较一致,最大日径流量基本先于最大水文流量前出现。圆口铜鱼繁殖盛期在6月中旬-7月上旬较短时间内(2~3周)。2008年向家坝水电站截流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圆口铜鱼早期资源补充量为2.12亿粒(尾);2010-2012年导流施工期间早期资源补充量分别为1.65亿、1.61亿、0.82亿粒(尾),呈下降趋势;2013年无早期资源补充。溪洛渡、向家坝2个梯级大坝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圆口铜鱼卵苗向下游漂流的途径。要合理制定水电梯级调度方案,促进或引起圆口铜鱼自然繁殖过程,并降低圆口铜鱼卵苗在库区的死亡率;加强圆口铜鱼现有栖息地保护,严格控制或禁止在产卵场捕捞亲鱼;开展圆口铜鱼在梯级大坝上下游间群体交流连通性的可能性研究和圆口铜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名优鱼苗运输过程中死亡率较高,越来越多养殖户从外地买进鱼卵自己孵化,以节约成本。 科学运输鱼卵的方法是采用湿运法:使鱼卵保持湿度,经常淋水。这样鱼卵不易生水霉,孵化率高,管理也方便。当鱼卵胚胎达到肉眼见到“眼点”时,再行搬运。发现眼点后的卵胚胎对氧的要求较低,每立方米可装卵粒200~300万。盛卵器  相似文献   

20.
明晰鱼卵运动规律是鱼类产卵场位置推算、水库生态调度和鱼类资源保护等研究的基础。尤其是对于产漂流性卵鱼类,当流水环境不足以维持鱼卵漂流时,鱼卵便下沉死亡而无法孵化成幼鱼。对照中国内陆鱼类名录,查阅了国内重要流域及地方鱼类志中有关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条件,列举了典型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水温、产卵月份和孵化时长等相关信息。针对现有鱼类志中对于鱼卵基本物理性质及鱼卵安全漂流孵化所需水动力条件几乎没有记载的情况,补充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梳理了漂流性鱼卵安全漂流水动力条件的研究进展。一种观点认为鱼卵在水体中是否能安全漂流取决于水体的流速,另一种观点认为控制漂流性鱼卵悬浮或下沉的关键参数是湍流或剪切速度,而不是水流的线速度。现有漂流性鱼卵漂流的关键水动力条件和阈值尚有争议,仍需对鱼卵运动规律进行机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对鱼卵在水中漂流输移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主要是通过野外观测、室内实验和模型模拟三种方式进行。以上研究极大推进了对鱼卵运动机制的理解,但大多数研究都仅仅针对鱼卵运动规律本身进行单一的实验或模型研究,而对于如何通过水利工程生态调度创造满足漂流性鱼卵孵化所需的流水环境,提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多维调控方法是未来产漂流性卵鱼类保护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