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9年以后,由於日本鳗鲡(Anguilla iaponica)的种苗不足,输入了欧洲鳗鲡的种苗之后,马上就得到了养殖业的使用,因在各地养殖场发生了似指环虫(Pseudodactylogyrus)的鱼病,尤其是欧洲鳗鲡亦免不了遭到生命的危害。似指环虫原来就已经寄生在我国的鳗鲡(日本鳗鲡)的体上,  相似文献   

2.
鳗鱼是辐鳍鱼纲、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鱼的总称,又名河鳗、鳗鲡.全球约有鳗鱼20余种,比较常见的有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鲈鳗(Anguilla mormora-ta)和澳洲鳗鲡(Anguilla ...  相似文献   

3.
鳗鲡和养鳗     
鳗鲡是世界上分布广、种类多的经济鱼类,现有种类在20种左右,其中产量较多的有6种。即: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Linne)、美洲鳗鲡A.rostrata (Le Sue)、澳洲鳗鲡A.australis Rich、印非鳗鲡A.mossambica Peters和以我国为主的西北太平洋沿岸所产的鳗鲡A.japonica Temm et Schl.和花鲡A.marmorata Quoy et Gajmard。  相似文献   

4.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以下简称鳗鲡),属鱼纲、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其肉质细嫩鲜美,内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及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烯不饱和脂肪,国际市场每公斤售价约18美元,国内市价每公斤80多元。发展鳗鲡养殖业,是农村脱贫致富、外贸部门为国家出口创汇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5.
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森  谢仰杰  黄良敏 《水产科学》2011,30(6):362-368
鳗鲡属(Anguilla)鱼类共有19个种和亚种,其中以日本鳗鲡(A.japonica)和欧洲鳗鲡(A.anguilla)的人工养殖最为广泛。鳗鲡主要生长于热带及温带地区水域,除了欧洲鳗鲡及美洲鳗鲡(A.  相似文献   

6.
鳗鲡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养殖区域集中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形成养殖、饲料、加工、出口等全产业链的外向型产业。2017年我国鳗鲡总产量达217000 t,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全产业链年产值150亿元以上[1]。主要养殖品种有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欧洲鳗鲡(A.anguilla)、美洲鳗鲡(A.rostrata)和花鳗鲡(A.marmorata)。因美洲鳗鲡具有苗种资源丰富、来源稳定,能在低水温季节正常养殖等优势,其养殖量逐年增多,2018年美洲鳗鲡投苗数占总养殖量的41%。但随着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普及,病害频发成为鳗鲡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鳗鲡养殖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全国鳗鲡每年养殖产量约在15万-16万t,出口创汇达5亿美元。目前,我国养殖的鳗鲡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和欧洲鳗鲡(A.anguilla)为主,但由于日本鳗鲡苗种不足,苗种价格高,造成养鳗成本偏高;而欧洲鳗鲡养殖水质要求高,造成许多地区养殖受到限制。美洲鳗鲡(A.rostrata)以苗种价格最低、水质要求不高而成为今后养殖的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复配试剂及组成成分吡喹酮和克螨特浸浴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分别测定浸浴12、36、45h及换水后12、36、67h鳗鲡血液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等血常规指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胆碱脂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血尿素氮生化指标。测试结果表明:同一取样时间,不同药物处理组及对照组相互间绝大部分指标差异不显著。在有效驱虫浓度范围内,复配试剂对欧洲鳗鲡内脏器官及生理机能未产生严重损害,对鳗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鳗鲡养殖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全国鳗鲡平均年产量约在15万吨~16万吨,年出口创汇达5亿美元左右。目前,我国养殖的鳗鲡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和欧洲鳗鲡(A.anguilla)为主,由于日本鳗鲡苗种不足,苗种价格高,造成养殖成本偏高;欧洲鳗鲡养殖要求水质条件较高,造成养殖受地区限制较多。美洲鳗鲡(A.rostrata)以苗种价格最低、要求水质条件不高而成为新的养殖对象。一、美洲鳗鲡的生物学特性1.分布及鳗苗年产量 美洲鳗鲡原产于美洲东岸,分布在北美洲东部至圭亚那、格陵兰附近。产苗季节在每年1月~6月,其中3月~4月是产苗高…  相似文献   

10.
甲氰菊酯对鳗鲡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常温静水实验法用甲氰菊酯对鳗鲡 (体长 4 1~ 5 0cm)进行急性攻毒试验 ,结果表明 :甲氰菊酯对鳗鲡的半致死浓度 (96hLC50 )为 6 5 5 μg/L ,安全浓度 (SC)为 0 6 6 μg/L。甲氰菊酯对鳗鲡有剧毒。  相似文献   

11.
<正>鳗鲡养殖在我国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主要养殖品种有欧洲鳗鲡(A.anguilla)和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但近几年欧洲鳗鲡和日本鳗鲡苗种供应不足,且价格又高,造成养殖成本增高,直接影响了鳗鲡养殖业的发展。花鳗鲡因其经济价值很高,市场价格是其它鳗种的3倍~6倍,逐渐成为鳗鲡养殖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鳗鲡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外膜蛋白基因二联表达产物免疫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检测其对日本鳗鲡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攻毒免疫保护力。将150尾日本鳗鲡平均分为PBS、细菌免疫和外膜蛋白免疫3个组,3组鳗鲡分别以PBS(0.01 mol/L,p H7.4)、嗜水气单胞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二联灭活苗(5.0×108 CFU/m L)、嗜水气单胞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二联表达产物(500μg/m L)腹腔注射0.2 m L。于免疫后14、21和28 d麻醉鳗鲡采血并分离抗凝血。测定3个时间点鳗鲡血浆中特异性抗体效价和同时期鳗鲡血浆、体表黏液、肝和肾组织匀浆液中的溶菌酶含量,同时检测3个时间点鳗鲡全血细胞的转化水平。免疫后28 d,嗜水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分别腹腔注射感染3组鳗鲡并测定其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免疫后14 d和28 d,灭活菌和外膜蛋白免疫组的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PBS组(P0.01)。溶菌酶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不同时间段血清、黏液和肝肾组织悬液的溶菌酶含量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免疫后14 d灭活菌组全血细胞转化水平显著高于PBS和外膜蛋白组(P0.05),而21 d两个免疫组则均显著低于PBS组(P0.05)。活菌感染结果表明,灭活菌和外膜蛋白免疫后28 d对两株病原菌的攻毒相对免疫保护率均比PBS组提高了50%(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鳗鲡源嗜水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二联表达产物免疫日本鳗鲡后可提高鳗鲡的免疫功能及其对这两株菌的抵抗力,从而可能应用于鳗鲡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鳗鲡圆环病毒(Eel circovirus,EeCV)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根据EeCV复制相关蛋白(replication-associated protein, RA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评价其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应用效果。qPCR的阈值循环数(Cycle threshold value,Ct值)与标准品的拷贝数线性关系良好,且线性范围广(1.0×108~102拷贝数/μL);可特异性检测EeCV,而对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无扩增;重复性强,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灵敏性高于普通PCR法10倍。且qPCR检测后发现,在感染EeCV的鳗鲡体内重要器官均可检测到EeCV,其中鳃的病毒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对保存的44份疑似鳗鲡病毒性感染病料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8%,而普通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为73%。  相似文献   

14.
<正>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俗名:鲈鳗、花鳗、雪鳗、鳝王、乌耳鳗、芦鳗、溪鳗。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由于工业有毒污水对河流的严重污染和捕捞过度,以及毒、电渔法对鱼资源的毁灭性破坏,拦河建坝修水库及水电站等阻断了花鳗鲡的正常洄游通道等原因,致使花鳗鲡的资源量急剧下降。为增加我国花鳗鲡资源总量,拯救濒临灭绝的花鳗鲡种群,近年来,福  相似文献   

15.
烂鳗假单胞菌(Pseudomenas anguilliseptica)是池塘养殖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红斑病病原菌。红斑病流行于低水温(10-20℃)期,尤其是早春,消失于夏季27℃以上高水温期。以前有关烂鳗假单胞菌的血清学研究表明,有毒的菌株具有遇热易变表面抗原(K抗原)。中井敏博等(1985)对有K抗原菌株和和无K抗原菌株在鱼体内命运分析表明,在日本鳗鲡血清中的成活能力可以作为极其重要的病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其他     
030694用丁香油作为宽鳍鳗鲡的麻醉剂=TI:e use of elove 011 as anaesthetie for theIollgfi一Ined eel,A,:g“illa)℃i,,ha,汉tti(、tei:记aehner)‘[刊,英]解alsh CT,Pea,eB(二刀Aquae.Res.,一刀02,33(s)一627一635 在测定、标记等处理大个体鳗鲡时,必须使用麻醉剂。苯并卡因太贵,在浓度较高时还会引发各种反应,对人的健康也有危害,因为一些鳗鱼后来要卖给人们食用。因此,研究用于香油(这种天然产品)作鳗鲡的麻醉剂。试验在各种温度(17和25℃)和盐度(O一32)下进行。苯并卡因和丁香油的反应时间不同,这种情况可能与胁迫、环境因子或…  相似文献   

17.
人工诱导日本鳗鲡性腺发育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工诱导日本鳗鲡(Anguill japonica)性腺成熟的角度,采用对亲鳗群体外形和解剖观察,以及性腺组织切片的方法,对日本鳗鲡从下海鳗到性腺发育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诱导的日本鳗鲡精巢发育仍可分为5个时相,即精原细胞前增殖期(Ⅰ);精原细胞后增殖期(Ⅱ),精母细胞生长期(Ⅲ),精子出现期(Ⅳ)和精子成熟期(Ⅴ)。除日本鳗鲡下海鳗的精巢有73.3%的个体处在第Ⅰ时相外,其整个精巢的发育过程和细胞学特征与以前的研究无太大差异。在下海鳗群体中未观察到第Ⅰ时相的卵巢。因此,人工诱导日本鳗鲡的卵巢发育只有卵母细胞单层滤泡期(Ⅱ);脂肪泡出现期(Ⅲ);卵黄充满期(Ⅳ)和卵母细胞最后成熟期(Ⅴ)。本研究除对人工诱导下日本鳗鲡性腺发育各时相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外,还探讨了人工诱导日本鳗鲡性腺发育的时间、下海鳗群体的组成、以及脂肪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等问题,为以后的日本鳗鲡人工育苗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5种鳗鲡的幼鳗为实验对象[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欧洲鳗鲡(A.anguilla)、印尼鳗鲡(A.bicolor Pacifica)、菲律宾鳗鲡(A.mormorata)和美洲鳗鲡(A.rostrata)],选择常见的环境污染物有机磷农药三唑磷开展了急性毒性研究。5种鳗鲡对三唑磷的毒性反应类似,但致死浓度区间有差异。三唑磷的的毒性大小顺序为欧洲鳗鲡〉菲律宾鳗鲡〉日本鳗鲡〉美洲鳗鲡〉印尼鳗鲡,其安全浓度分别为1.22&#215;10^-4、4.12&#215;10^-4、6.16&#215;10^-4、2.24&#215;10^-3、7.53&#215;10^-3mg&#183;L^-1,美洲鳗鲡和印尼鳗鲡对三唑磷的耐受能力显著强于其他3种鳗鲡。5种鳗鲡对三唑磷均表现出显著的时间效应和计量效应,呈显著正相关。三唑磷对于5种幼鳗的毒性评价均为剧毒。  相似文献   

19.
欧洲鳗鲡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条件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刀豆蛋白A(ConA)质量浓度和鳗鲡血清质量分数4个参数的测定,确定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四甲基偶氮唑(MTT)法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培养时间为42-90 h,培养温度分别为15.0℃、20.0℃、25.0℃和30.0℃时,细胞培养液中ConA质量浓度分别为0、10μg/mL、20μg/mL和30μg/mL,鳗鲡血清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和15%时,淋巴细胞于20.0℃、含10μg/mL ConA,10%鳗鲡血清的RPMI1640细胞培养液中培养66 h后可获得最好的淋巴细胞转化效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素中仅鳗鲡血清水平对淋巴细胞转化试验OD值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温度、时间和ConA对其影响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建立的鳗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条件为鳗鲡的细胞免疫建立了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蝇蛆抗菌肽对日本鳗鲡生长性能及其成活率的影响,本文以日本鳗鲡幼鳗为研究对象,以鳗鲡基础日粮的普通粉料为对照组,对日本鳗鲡幼鳗的成活率、生长速度、相对增重率和饲料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期内实验组和对照组饲料系数分别为1.24和1.57,相对增重率分别为(193.6±8.74)%和(238.05±9.42)%。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成活率提高了9.13%,生长速度提高了22.9%以上,饵料系数降低了21%。试验结果表明:蝇蛆抗菌肽可显著提高日本鳗鲡的生长性能(P<0.05),降低养殖成本,不失为日本鳗鲡饲料的一种优质蛋白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