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祖圭 《茶业通报》2000,22(3):25-25
近两年来 ,县委、县政府狠抓高效茶园建设 ,大力开发名优茶促进了我县茶叶经济的发展 ,加快了茶业产业化的进程。为使我县高效茶园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特对我县今后实施高效茶园建设提出几点建议。1 高效茶园建设要从发展良种新茶园抓起。 茶树良种是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我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 ,祁门种和杨树林种分别为国家级和安徽省级地方群体品种 ,另外还有祁门茶叶研究所选育的安徽一号、安徽三号、安徽七号及祁门县农业局选育的杨树林 783 ,这些都是经过国家认定或审定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 (尤其是杨树林 783和安徽七号 ,…  相似文献   

2.
安徽1、3、7号茶树良种,系祁门茶叶研究所从1960~1978年系统选育而成,1974年由原省农业厅、农业科学院正式命名为安徽1号、安徽3号和安徽7号,苏、浙、赣、鄂、豫等省曾引种栽培。1982年11月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1987年元月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现将三个良种推广情况及经济效益的调查结果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祁门茶叶研究所经18年研究,选出了安徽一、三、七号三个茶树良种。1987年经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现将其主要性状介绍如下: 安徽一号植株灌木型,树姿直立,分枝中等。叶形椭圆,叶长11.7厘米,叶宽4.6厘米,新梢叶大芽壮,淡绿色。抗逆性较强。4月中下旬开采。13足龄茶树亩产鲜叶1117.75千克,比对照增产15.57%。适制  相似文献   

4.
不同茶树良种加工祁红香螺的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试验以祁门槠叶种为对照,选取安徽1号、安徽3号和凫早2号三个国家级无性良种为试验对象,按照相同采制标准制成祁红香螺茶样,通过对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和感官审评的比较,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对祁红香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无性良种茶样的内含物质丰富,生化成分比例协调;形美质优,感观审评五项因子的综合评分皆高于对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凫早2号、安徽3号、安徽1号、祁门槠叶种,说明三个国家级无性茶树良种均可作为生产祁红香螺的选用品种,尤其以凫早2号、安徽3号为宜。  相似文献   

5.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属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和黄红壤地带.黄山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是全国理想的宜茶地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十分丰富的茶树良种资源,市内有祁门种、黄山种、安徽1号、安徽3号、安徽7号五个国家级良种;祁门杨树林种、休宁茗洲种、休宁松萝种、太平柿大茶等省级优良品种;还有歙县大谷运滴水香、街口的长标长芽、竹铺大叶种、休宁溪口箬皮种等品质优异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1974年以来,我  相似文献   

6.
茶树新品种“波毫”推广应用研究江济和,王华宗(祁门茶叶研究所)(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茶树新品种波毫是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经生产应用表明,波毫是一个中芽(偏早)、高产、优质、多毫、抗性较强、繁殖系数高的品种。1987年安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  相似文献   

7.
1974年起在省农业厅领导下,为了推广茶树良种,以期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在全省十二个国营茶场和二个农村社队,建立安徽1、3、7、9号良种繁育基地十四个。建立良种母穗园六十二亩,繁殖推广安徽1、3、7、9号品种。基地建立五年后,为了解不同良种在省内不同地区适应性,做了安徽1、3、7、9号品种适应性调查。一、调查项目及方法我们在省属十四个基地全面调查基础上,于1979—1981年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泾县、潜山、祁门、东至、六安三十里铺茶场和上海市黄山茶林场(以下简称县和地名)六个良种繁育基地进行重点调查。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茶树良种具有优质高产、早生、抗逆性强,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具发芽整齐,有利于提高采摘工效的推广机采,尤其是良种与品质的关系更是不言而喻.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的优质红茶的一浓强鲜”,祁门功夫红茶的“祁门香”都独具特色,都说明了良种的品质作用。近年市场导向作用,广大生产者都认识到发展茶叶生产必须采用良种。笔者仅以安徽省良种优势及其实现是种化生产的建议与对策作一研讨。二、安徽良种的优势(一)种质资源丰富丰富的品种资源早就引起从事茶叶工作者的重视,祁门菜科所前身“茶叶改良场”1935年就开始选种,目…  相似文献   

9.
省农业厅于82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在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召开茶树良种审定会议。到会的有5个产茶行署农业局,黄山茶林场负责良种工作的科技干部,安徽农学院、皖南农学院的老师,省祁门茶科所的专家及省供销社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经过酝酿,建立了茶树良种审定机构,在会上热烈讨论后审定了省茶科所及各地区的上报的茶树品种材  相似文献   

10.
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杰 《茶业通报》1996,18(4):32-34
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研究综述王文杰(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本世纪初福建茶农创行了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持良种茶树的性状,而且可以快捷大量地提供良种苗木,促进了无住系茶树良种推广与应用.目前茶树短穗扦插育苗,已成为我...  相似文献   

11.
吴健 《贵州茶叶》2007,35(2):34-34
众所周知,世界主要的产茶国都十分重视茶树的育种和推广工作。因为名茶元不出自优良的茶树品种,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精湛的加工技术,其中良种是物质基础,贡献最大。印度种茶开始是从中国引种的,它的大吉岭茶区,主要就是我国安徽的祁门种,以后他们在阿萨姆地区发现了野生茶树.  相似文献   

12.
茶树早、中、晚芽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江济和(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从1982~1990年止,经9年品系比较试验结果,波毫、黄荆茶、黄山早芽三个品种,其亩产量显著超过标准种(安徽一号、安徽三号)和对照种,属红、绿茶兼制型,还适宜制作表现各品种突出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大力繁育、推广茶树良种,促进茶叶生产发展,潜山县茶场自七五年到七七年,建立了茶树良种母穗园,母穗园:先后定植了安徽一号2.5亩、三号1.95亩、七号1.97亩等三个优良品种,七九年又引进了福鼎大白茶;上梅州,高桥早等三个良种,共6.62亩,成了我省十四个茶树良种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文杰  廖万有 《茶业通报》2004,26(3):107-109
本文就安徽茶业发展中的无性系良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茶农改换无性系良种的意识、相关政策与资金投入、无性系良种栽培管理技术等是影响安徽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就发展策略与技术需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茶树低位嫁接是促进茶树良种化有效途径之一。与其他良种技术相比,此技术能够较快成园,形成产量,并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茶树抗逆性。湖北省赤壁市特产局近年来从湖北省果茶研究所引进制茶品质较优、产量较高、氟含量较低的国家级茶树良种鄂茶1号和中茶108进行茶树低位嫁接试验,截至目前,试验效果良好,现将茶树低位嫁接相关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6.
《茶业通报》2006,28(3):101-101
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是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香山云尖系列名优绿茶、红茶、珠茶150万公斤。年繁育无性系茶树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和直接提供母穗品种近百个。近年来,规模化提供的主要品种有:舒茶早、平阳特早、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仙寓早、福安大白茶、浙农113、日本薮北种、凫早二号、金观音、悦茗香、黄玫瑰、多抗香、大红袍、白毫早、锡茶5号、锡茶11号、安徽一号、安徽七号、早逢春、寒绿、迎霜、福鼎大白茶、石佛香、石佛翠,另有引进珍贵品种:金谷绿、明谷绿等。  相似文献   

17.
王文杰 《茶业通报》2000,22(4):9-10
本文从安徽茶叶生产的实际出发 ,分析了安徽茶叶在茶树无性系良种、茶树病虫防治、茶叶市场信息及加工栽培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技术的渴求 ,并提出在上述各方面科技工作的一系列设想 ,供安徽省茶业界同仁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家级茶树良种的烘青及炒青绿茶适制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制作烘、炒青绿茶的茶树品种,试验分析了‘翠峰’、‘迎霜’、‘舒茶早’、‘凫早二号’和‘祁门槠叶种’等5个国家级良种烘、炒青绿茶的适制性。结果显示:(1)呈味物质含量在5个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祁门槠叶种’和‘凫早二号’的咖啡碱含量较高,但‘凫早二号’烘青绿茶滋味醇厚,且香气突出;‘迎霜’品种有着较高的酚氨比和酚碱比,其加工为炒青绿茶后,滋味醇厚较爽,且香气较好;‘舒茶早’品种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低,虽然其烘青滋味较好,但香气不佳;5 个茶树品种中,烘、炒青绿茶适制性最好的是‘翠峰’品种;(2)本试验分析得出了呈味物质与审评得分的相关性,为今后茶树品种的适制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安徽茶学科学技术 50a的发展从茶树良种、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生态茶园、病虫生物防治、基础研究、施肥、机械化、名优茶开发、机械设备、茶内含物提取工艺、深加工、茶文化等 1 2个方面进行了概括性介绍  相似文献   

20.
陈乐生 《茶业通报》1994,16(4):25-26
“福安大白茶”的性状及其栽培、采制技术陈乐生(福建省福安市茶业局)福安大白茶原产地在福建省福安市穆阳镇高岭村。1983年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后,推广范围不断扩大。福安市自1974年以来共扦插繁育福安大白茶茶苗五亿多株(出圃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