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生态红线顾名思义指生态安全保护的底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当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国家以强制性法律手段严格实施生态保护政策的导向,更进一步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理清了生态红线的定义和内涵,综述了生态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概述了划定生态红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生态红线划定理论,详细介绍了目前借助重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禁止开发区划定生态红线的方法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继而对研究区生态红线划定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对应的措施提出了建议,为全面科学研究生态红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林 《草地学报》2014,22(2):229-233
草原保护事关我国生态及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局。划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是构筑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的基础,是加强我国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前提,是确保我国畜牧业产业安全的保证,是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草原生态保护红线与耕地保护红线一样,具有不可撼动的国家战略意义和重大历史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草原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草原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和意义,阐述了划定生态红线的基本思路,给出了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划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原中出现草畜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划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成为保障我国草原生态平衡,促进边疆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阐述草原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和重要作用,分析了划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的基本思路和建议,从而实现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早在1988年就批准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2017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彰显中央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我们的一线草原工作者也从专业出发,提出了祁连山草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具体建议,为草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第十四部分专章就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这一重要的决断。这是继多年来一直强调保障13亿人口吃饭问题1.2亿hm^2耕地保护红线以来,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互关系的最新认知和科学定位。如何处理好利用与保护的问题,如何做到资源利用可持续,生态保护可持续,在草原生态保护和利用方面,同样,要在扎实学习好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在今后的工作中落实好三中全会精神关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上来。  相似文献   

6.
正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祁连山这座"母亲山"的主要守护者,全县75%的辖区面积处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河西五市乃至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生命线"和"绿色水库"。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肃南段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鉴于祁连山草原生态环境特殊的战略地位,多年来,肃南县始终坚持把守护祁连山草原生态安全屏障作为立县之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有效落实保护治理措  相似文献   

7.
以福州的湿地为例,近十年在面积和功能规划上发生了变化,2013年,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中国十大魅力湿地",这代表着福州的湿地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利于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设,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助推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实现。笔者对福州湿地进行了初步调研,并从生态文明视域下阐述福州湿地近十年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常州市已于2013年划定生态红线区域,并完成了一系列基础工作和重点工程。本文结合常州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工作推进情况,分析现行法律法规、补偿机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红线继生态文明后的又一综合性概念,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升到国家层面的“安全线”。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的延伸与补充。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决定》第十四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章中,特别提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是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和管理措施的一项重要创新,必将对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产生重  相似文献   

11.
<正>当祁连山的草原正在生态安全中"苏醒"之时,我们可曾记得,2014年8月,紧靠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青海木里煤田露天开采破坏草原,挖出10多个最深约200米的矿坑;我们耳边可曾回响挖掘机轰隆开进草原的声音,撕裂青青草原,留下黑黑伤口。改革开放以来,草原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到"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时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加强农田水利基本  相似文献   

13.
天祝县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1.4%,是黄河及石羊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区位优势十分重要。近年来,天祝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家草原补奖政策,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等一系列草原生态项目,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北麓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全面介绍祁连山北麓自然概况的基础上,从水源涵养、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等方面论证了祁连山地重要的生态地位。从气候持续干旱,草原退化面积逐年增加,天然草原超载过牧,虫鼠危害严重,生态恶化、生态系统功能逐步缺失,人类过度干扰、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等论述了该区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现状,提出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条例相继颁布,湖北省也出台了《湖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湖北省2017年畜禽规模养殖减排工作方案》,要求全省109个县(市、区)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三区"划定,对饮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范围内、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城镇现行总体规划边界范围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户),依法关闭或搬迁;对其他禁养区域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禁止有污染物排放,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全省109个县(市、区)全部完成"三区"划定,划定  相似文献   

16.
<正>青政办[2011]84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省农牧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的意见省农牧厅(二〇一一年四月)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人口变化及其对森林草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肃省肃南县和天祝县为例,研究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人口变化及其对森林草原的影响。结果表明,1949-2009年,天祝和肃南两县人口由7.7万余人增加到25.3万余人。伴随着人口的增长,两县保护区内耕地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2.3万hm2增至1999年的4.38万hm2,随后降至2008年底的4.1万hm2。目前两县草地退化面积达129.2万hm2,前山区土地荒漠化面积49.6万hm2,水土流失面积88.33万hm2。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退化森林草原的恢复策略,包括正确的人口政策,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减少保护区内人口数量,和降低农牧业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8.
1建立草原保护制度 建立基本的保护制度,把人工草地、改良草地、重要放牧场、割草地及草地自然保护区等具有特殊生态作用的草地,划定为基本草地,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征用、占用基本草地或改变其用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基本草地的划定、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实施基本草地保护制度的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抓紧制定。  相似文献   

19.
半农半牧区和农区草原作为内蒙古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适用于畜牧业生产功能,要在认真总结牧区基本草原划定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生态环境问题催生的新兴领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区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自下而上"的定量合并与"自上而下"的空间系统划分相结合的思想,综合考虑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及生态风险,运用分区分级、多维聚类等方法,构建了"多尺度–多要素"的"生态脆弱性一级分区–生态系统状态二级分区"的综合分区体系,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了生态保护红线分区。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可分为6个一级分区,各分区面积分别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24.5%、45.3%、6.9%、15.8%、0.3%和7.2%。2)在一级分区约束下,根据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敏感性和区域生态风险决定的生态系统状态,将西北地区进一步划分为50个生态保护红线二级分区。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国土空间管理、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而且可以为保障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的有效发挥、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