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密刺苦草Vallisneriadenseserru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和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 4种沉水植物构建了11种组合,在室内条件下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研究不同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不同组合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较明显。以C_1(密刺苦草+金鱼藻+黑藻+伊乐藻)组合的植物长势最好,其最终净增生物量为3.89g。不同沉水植物组合对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的净化效果最好的是B4(密刺苦草+黑藻+伊乐藻)和C_1,去除率分别为86.14%,83.52%和85.59%,81.26%。各沉水植物组合对铵态氮(NH_4~+-N)的去除率均在70%以上,其中以C_1和B_1(密刺苦草+金鱼藻+黑藻)的净化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97.78%和96.89%。对水体中有机物(COD_(Mn))去除效果最好的组合为C_1和B_2(密刺苦草+金鱼藻+伊乐藻),去除率分别达89.63%和88.96%。综合分析表明,B_4和C_1的综合去污能力得分均在9分以上,可作为最优植物组合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  相似文献   

2.
将沉水植物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低能耗、高效率、易管理、且具有良好景观价值的新方法,而基于工程应用的沉水植物功能研究却鲜见报道。为对比研究6种沉水植物的耐污与去污抑藻能力,本研究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种植于富营养化水体中。通过测定植物生物量、株高、根系长度与数量、耐性生理酶指标(脯氨酸、MDA)和检测种植水TN、TP、COD、SS、NH3-N和叶绿素a等污染指标,结果表明:苦草、黑藻、狐尾藻和金鱼藻在污水中生长状态良好,耐污与去污能力较强,抑制水体中浮游藻类效应最为明显且稳定,在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探究了不同氮存在形态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对氮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硝化作用是铵态氮去除的主要途径,黑藻和苦草系统中硝化作用分别占外源铵态氮净化总量的63.26%和50.86%;沉水植物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提高水体DO来促进铵态氮向硝态氮,并通过促进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降低水体硝态氮浓度;铵态氮和硝态氮共存时,沉水植物优先吸收铵态氮;沉水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能力较硝态氮强,苦草和黑藻对NH+4-N的吸收量分别为NO-3-N的3.70和2.31倍;苦草和黑藻对于TN的净化存在一个较优的铵态氮硝氮比,分别为3.5和2.0。黑藻对各形态氮具有更强的净化能力,且对水体有更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太湖选取水芹、石菖蒲、水葫芦、大薸、浮萍、荇菜、金鱼藻、黑藻、苦草、马来眼子菜作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7月下旬开始在温室中利用水培法研究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0种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均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且生长状况良好,其中水芹对总氮去除率最高,为91.50%,苦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4.20%.综合分析得出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具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总氮和总磷平均去除率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黑臭水体的治理是城市生态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用水生植物修复黑臭水体具有投资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小、污染物降解效果好等优点。探讨了黑臭水体"致黑"、"致臭"的发生机制,阐述了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修复河道黑臭水体成功经验和研究进展,对未来植物修复黑臭水体,重建河道生态景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选取美人蕉、紫芋、黄菖蒲、千屈菜、再力花、花叶芦竹、石菖蒲、水芹、苦草、萍蓬草等10种湿地植物作为研究材料,人工模拟低、中、高浓度的污染水体,研究10种湿地植物对COD和NH4+-N的去除能力,以及不同污染程度水体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30 d的试验,整个试验期间污染水体pH值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水体环境趋于稳定,水芹和花叶芦竹对COD的去除效果最好,萍蓬草和紫芋对NH4+-N的去除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中利用盆栽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结构,种植绿萝和紫边碧玉椒草两种植物,测定进水、出水、填料、植物中的总氮总磷含量,研究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去除水体中总氮、总磷时,植物与填料的去除作用所占的比例,探究紫边碧玉椒草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污水中总磷的去除主要为填料吸附作用,去除效率占80.01%~82.02%,还有植物吸收作用,去除效率占13.62%~14.20%;对于总氮的去除,填料吸附作用占68.26%~71.57%,除填料吸附作用外,微生物等其他因素的作用占很大比例,约24%,植物吸收所占比例较小。紫边碧玉椒草在湿地中的应用达到了与绿萝相当的效果,可尝试应用于人工湿地中。实验结果可为人工湿地的植物筛选以及氮磷降解规律方面提供可行的建议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湖北省感湖菱群落的水生植物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的垂直结构以及各种类的相对频度、相对生物量、优势度.结果表明:2002年,感湖菱群落共分布有水生植物20种,相对频度、相对生物量与优势度最高的种类均为野菱,其次是双角菱;该群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302 5,单位面积生物量是2 183.8 g/m2 (鲜重);群落明显分为两层,浮叶植物层与沉水植物层,浮叶植物层的主体为野菱与双角菱,其优势度分别为21.59% 和18.22%,沉水植物层的主体是密齿苦草、金鱼藻和穗花狐尾藻,其优势度分别是11.46%、8.36%和8.15%;在水深1.0~3.5 m的范围内,菱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小,单位面积生物量则随水深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冬季水生植物脱氮除磷效果的研究对低温地区水体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模拟徐州小沿河冬季的自然条件,探讨了西伯利亚鸢尾、菹草、狐尾藻、伊乐藻、燕麦草5种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5种水生植物都能较好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依次为: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伊乐藻〉狐尾藻〉菹草;而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则随时间的变化有所改变,但总体表现为:燕麦草〉伊乐藻〉西伯利亚鸢尾〉狐尾藻〉菹草。不同月份水生植物去除水体氮磷的变化特点为:11月和3月去除效果较好,12月、1月和2月较差;而且西伯利亚鸢尾和燕麦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受月份影响较小,表现较为稳定。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和伊乐藻可以作为冬季徐州小沿河水体氮磷去除的优选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反硝化作用是水体去除氮素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水生植物茎叶表面的附着层为反硝化作用提供了微环境和物质基础。用微宇宙培养法分析了夏季水生植物附植生物的反硝化作用,结果表明:水体营养状态对金鱼藻附植生物的反硝化作用有明显的影响,富营养和中度富营养水体中附植生物的反硝化作用速率较高,贡献较大;水生植物附植生物反硝化作用能力存在差异,挺水植物芦苇的最高,苦草的最低,与植物形态和生理特征有关。说明在夏季水生植物丰富、生物量大的季节,水生植物附植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在水生态系统反硝化脱氮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用于提高水环境质量,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人工湿地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是生态可持续的净水模式,以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工湿地运行工况(进水时间、间隔时间、运行周期、水力负荷、湿地结构出水口高度及湿地植物)对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运行工况对COD污染物去除影响较小;随运行周期增加和间隔时间减小,TN的去除效率增加4.5%和13.59%;随水力负荷减小,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水体各项污染物能力都显著提升;人工湿地出水口由0m提高到1m,TN去除率提高超过50%;湿地植物对湿地系统净化水体氮素、磷素污染物去除率的提升贡献较小。垂直流人工湿地按最佳去除效果运行工况条件运行,TP、NH3-N和COD出水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  相似文献   

12.
张彪 《绿色科技》2022,(2):86-90
黑臭水体反弹是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为研究如何彻底消除黑臭水体,防止黑臭水体反弹,在原位治理前提下,采用磁絮凝技术去除污染物,降低水体黑臭程度;然后通过新型碳纤维生态水草耦合纳米曝气技术持续改善水质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底泥改良后可以有效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磁絮凝技术对黑臭水体的污染物削减具有显著效果,对黑臭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了解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地下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选取了临港新城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模拟径流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配置在不同河岸带宽度下对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受到河岸带宽度及污染物种类的影响,7 m宽河岸带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1、2 m宽;4种不同配置类型的河岸带对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彼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配置类型Ⅰ对于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对TN、TP、NO3--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66%、27.66%、26.53%、29.56%,4种配置类型对地表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效果大小顺序为ⅠⅣⅢⅡ;配置类型Ⅲ对地下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对TN、TP、NO3--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34%、21.83%、26.97%、18.26%,4种配置类型对地下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效果大小顺序为ⅢⅣⅠ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旱柳无性系的生长以及对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以筛选出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效果较好的无性系。【方法】利用8个旱柳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进行静态培养试验,研究各无性系的形态特征、叶绿素相对含量指数、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以及对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率。【结果】旱柳无性系在整个试验期间生长良好,无死亡现象。各无性系最终生物量、苗高和相对生长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旱59和旱97整体表现最好。旱柳无性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吸收较好,地上部分营养元素浓度较高。旱柳各无性系对总氮、氨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7.17%96.94%、90.35%99.33%和66.66%88.19%,对总磷的去除效率为76.59%83.15%,无性系旱13总的去除效率最高。【结论】参试8个旱柳无性系均能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正常生长,但各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响应有较大差异。综合多个指标并结合长期野外试验观察,旱13、旱59、旱97是适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王宠 《林业科技》2019,(3):59-62
以抚顺社河湿地4种常见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不同湿地植被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能力,其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都能较好的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磷含量,试验组的去除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去除率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4种湿地植物对总氮含量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68%)>扁秆藨草(65%)>香蒲(62%)>针蔺(60%)>CK。对氨氮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扁秆藨草>香蒲>针蔺>CK,试验组均能较好的去除氨氮含量,其中芦苇的效果最佳。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最高,为77.64%,其次为:芦苇>香蒲>针蔺>CK,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6.
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线性拟合方法研究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对Cr6+的吸附等温线,分析了2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等温吸附模型评价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时,根据拟合参数R2进行适用性判断并不准确,在实践中应结合实测数据与拟合模型重新计算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吸附反应本身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吸附模型;沉水植物金鱼藻吸附Cr6+的行为在平衡质量浓度较低(c e0.2mg/L)时,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效果更符合客观实际;在平衡质量浓度较高(ce0.2mg/L)时,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基本重合,均和实测数据较为吻合;根据Langmuir模型线性拟合参数,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r6+的最大吸附量为1.5142×10-2 mg/g。  相似文献   

17.
苏海霞  陈卓 《绿色科技》2013,(3):199-201
通过沉淀法制备了Cu2O纳米球,然后采用化学还原法将纳米银颗粒负载在Cu2O纳米球表面,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形貌和晶体形态进行了表征,最后以偶氮类染料甲基橙模拟常见的焦化废水污染物,在UV体系下分别用Cu2O纳米球和载银Cu2O纳米球进行了吸附与光降解实验,以研究其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2h的光催化,模拟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分别为74.1%及92.5%。  相似文献   

18.
沉水植物是一类具有园林造景功能和生态修复功能的水生植物,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水体。本文分析了沉水植物在广州地区的公园、湿地、植物专园等地方的应用,提出了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线性拟合方法研究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对Cr^6+的吸附等温线,分析了2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等温吸附模型评价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时,根据拟合参数R^2进行适用性判断并不准确,在实践中应结合实测数据与拟合模型重新计算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吸附反应本身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吸附模型;沉水植物金鱼藻吸附Cr^6+的行为在平衡质量浓度较低(Ce〈0.2mg/L)时,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效果更符合客观实际;在平衡质量浓度较高(Ce〉0.2mg/L)时,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基本重合,均和实测数据较为吻合;根据Langmuir模型线性拟合参数,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r^6+的最大吸附量为1.5142×10^-2mg/g。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北京城市河道兼具城市水景观和行洪的作用,河道雨后汇流明显,为保证河道行洪能力,河道多为人工修建的去弯取直的人工河,不具备完善的水生态系统,造成外界营养盐的输入和输出失去平衡,从而导致物种分布失衡,进而形成一系列的水体问题,比如:水华、单一水生植物(菹草、金鱼藻、水绵)快速增长,由于雨后或突发污染物的排放造成水体黑臭、油污漂浮等均常给城市河道的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是城市河道日常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连年的治理和补水水源水质的改善,水环境问题也逐渐开始从水华转化为其他问题,所以对于水环境改善技术措施的调整和拓宽是必要的。针对城市河道特点,从河道水质数据分析为切入点,对水环境改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究,在归纳技术措施的应用场合和对新的技术措施提出了设想,使水质监测、生物措施、曝气措施、鱼类放养等措施的应用在城市河湖水环境改善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一步,采用底泥修复、植物浮床、沉水植物等技术措施构建生态自然的河道是探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