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色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校园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绿色理念、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3个方面。绿色校园建设自首次提出至今已走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绿色校园建设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正逐步得到重视和推动。我国农林类高校在绿色校园建设中具有专业优势,在开展绿色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确立和实施,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绿色校园建设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即绿色校园的内涵拓展为是能集学习、工作、生活、休闲等服务于一体的独立而完整的人工生态系统,绿色校园建设需把绿色理念渗透到大学的各项工作中并发挥向社会辐射的作用。因此,从农林类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绿色教育的组织实施等2个方面,对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农林类高校绿色校园建设提出建议措施。首先,对校园土地和空间及其动态开放、校园交通和环境景观、校园能源和水资源节约等,进行合理性规划和设计。其次,通过绿色课堂、绿色活动、绿色传播等途径,将绿色教育融入传统的大学教育,推动绿色校园建设理念向社会的辐射。  相似文献   

2.
浅谈大学校园的生态绿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色校园是绿色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绿色校园就是采取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手段,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废水排放,垃圾处理等进行综合监测和治理,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并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校园环境。校园生态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校园绿化不仅仅是搞几个小游园,应树立起生态建设的理念,按照学校的自然环境、学校性质、师生心理特点、功能要求和经济状况等因素,营造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多层次绿化空间。校园绿化、美化的规划与建设要提高到“…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绿色大学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现象。建设绿色大学是解决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需要,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低碳校园建设和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需要。提出了绿色大学的主要建设领域包括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服务、绿色校园和绿色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绿色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和补充,也是高校节省办学成本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绿色校园建设在部属高校早已落地生根,在省属本科院校中刚刚起步。简介了绿色校园的概念,分析了铜陵学院翠湖校区绿色校园建设的现状,提出了铜陵学院翠湖校区今后绿色校园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校园建设具有特殊性,在校园工程建设中实施环境监理和进行绿色施工不但是建筑业的要求,更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的需求。对校园工程建设中开展环境监理的依据和意义进行了阐述,探讨了绿色施工的内容,提出了开展环境监理是校园绿色施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大学建筑的生态与能源问题频现。简要论述了当前我国校园绿色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内外校园推进绿色建筑的趋势,包括多学科的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绿色、低碳理念与现代大学建筑设计相结合等,并通过解析已建成的优秀校园绿色建筑案例的设计思想与技术策略,探寻我国未来的大学校园绿色建设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大学建筑的生态与能源问题频现。简要论述了当前我国校园绿色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内外校园推进绿色建筑的趋势,包括多学科的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绿色、低碳理念与现代大学建筑设计相结合等,并通过解析已建成的优秀校园绿色建筑案例的设计思想与技术策略,探寻我国未来的大学校园绿色建设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徐黎明  王伟 《绿色科技》2013,(10):229-232
指出了绿色校园的建设需要选用低成本的适宜技术体系,基于文献回顾,从绿色校园的定义出发,按照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对现有研究中采用的技术进行了分类综述,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绿色校园建设对促进生态文明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绿色校园建设能够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改善民生和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采取有效对策进一步加强绿色校园建设,包括弘扬生态文明,全社会协力共建绿色校园;传播绿色文化,加强绿色教育;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开发和推广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积极参与绿色北京的建设;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部门的支持,携手共建教书育人的绿色摇篮,为国家培养和输送符合低碳社会和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低碳背景下高校绿色文化校园建设的内涵,并对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作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一些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大量的实证研究均表明一个事实:绿色校园对儿童具有有益的影响。亲生命假说、应力恢复理论、注意力恢复理论、散件理论等理论为理解绿色校园对儿童的积极影响提供了指导。绿色校园对儿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促进身体活动和身体健康,促进精神、心理健康,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对校园的欣赏,培育亲社会情感。  相似文献   

12.
张维奇 《绿色科技》2013,(1):148-149
探讨了在大学校园规划构建以及运行的周期内,完善并实现校园生态优先节约型绿色景观,尽量减少对自然原始生态的破坏,尊重物种多样性,创建以人为本的适宜师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满足实现生态校园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完成生态化节约型绿色景观大学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的校园建设规划进入了崭新阶段,惠州学院金山湖校区规划以绿色现代山水校园理念为出发点进行了营建,现从规划结构、交通功能、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了校园建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建设更加生态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创建绿色校园、绿色家园、绿色社区、绿色外出等战略"的要求.我国持续实施大学生扩招政策,导致高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校园用地紧张,这对我国绿色校园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与此同时,许多高校绿地空间被闲置,因此选择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周围绿地作为景观更新设计对象,从提高空间高效利用的绿色校园发展理念出...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在城市建设绿色化导向下,校园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更好地衬托出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对武汉市高校校园绿地环境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武汉市高校校园绿地环境走访调研,分析了大学校园绿地分布现状与景观特点,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绿地建设的一些建议,对今后的大学校园绿地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大学,校园内古木森然,翠竹掩映,配以亭台楼阁、名人雕像,是北方校园中难得的一个景致佳处。此等美景是清华大学历来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的结果。如今,为了把清华大学建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绿色大学,学校大抓绿色科技。绿色教育和绿色校园建设,已成...  相似文献   

17.
大理巍山县以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巍山"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快城乡绿化建设步伐,全面实施以省道、县道、乡村公路、景区道路两侧和城乡面山为重点的"绿色走廊"工程,全力打造"绿色古城",广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校园"等创建工作,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7%,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6%,"绿色巍山"建设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徐进 《湖南林业》2010,(12):37-38
同济大学从2003年开始绿色校园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在国内各个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也得到了认可。同济大学应邀参加了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会上介绍了同济大学的绿色校园建设成果,得到各国专家的一致赞赏。  相似文献   

19.
正春天的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天蓝云白,花红柳绿。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纵论绿色教育的时代必然性,阐释绿色教育对大学功能要求的完善,介绍北京林业大学绿色教育的实践,让人们看到了这所中国最高绿色学府在绿色教育中的不懈追求和做出的巨大努力。绿色教育是时代的必然宋维明说,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的客观要求,绿色教育是时代的必然,承担绿色教育是大学责无旁贷的任务。绿色教育是对生态环保意识、能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大规模、高投入建设的绿色校园投入使用后其"绿色"效果与设计预期存在较大差距,为考察实际的使用效果并寻求问题根源,以绿色校园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北校区为研究对象,运用POE理论和方法,以使用者参与为事实依托,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与"量化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统计分析了调研数据,发现了影响"绿色"效果的因子所在,并提出了优化策略。基于此,研究可为未来南校区优化建设与同类绿色建筑设计带来很有效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