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华市婺城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华市婺城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从用材幼林+套种(玉米、红薯)、竹林或油茶林或香榧+套种三叶青、茶叶+套种山核桃、落叶苗木或幼林+套种(蔬菜、红薯)、杉木林+铁皮石斛、竹林或阔叶林+林下养鸡、竹林或苗木+林下培育食用菌、竹林+竹酒等8种主要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析其效益。  相似文献   

2.
比较油茶幼林套种黄花菜和油茶纯林栽培的生长结实和投入产出差异,结果表明,在其他经营措施一致的情况下,油茶套种黄花菜4a后树高、地径、冠幅、分枝数和单株结果数均高于纯林,其中树高、地径、单株结果数分别达到1.66m、3.52cm、142个,增加了9.89%、14.66%和33.96%,显著促进油茶生长结实差异。套种黄花菜,可收获花、花粉和根等产品,不仅经济效益好,且生态价值高,是适宜丘陵红壤地发展的油茶幼林套种的良好生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油茶幼林不同套种模式与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油茶林经营的综合效益,对油茶幼林不同套种模式进行了3年对比试验,对油茶苗定植成活率,幼苗地径、树高、分枝和冠幅的生长量,以及各年度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油茶-花生为最佳套种模式,其次是油茶-花生、西瓜、花生轮作套种模式,再次是油茶-黄豆和油茶-紫薯套种模式,这几种套种模式可以因地制宜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文成县油茶林下套种山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突破油茶产业发展瓶颈,解决前期资金投入大、经济效益见效慢的问题,探索了研究油茶林下套种山稻的油粮套种模式,实现生态经济共赢。总结了从播种、除草、病虫兽害预防、采收等方面油茶幼林套种山稻关键技术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于油茶幼林初期只投入无产出的实际问题,在油茶新造林开展套种药食同源植物平卧菊三七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油茶幼林套种平卧菊三七后,通过日常的精耕细作,使土壤的肥力和结构都得到很好的改善,全氮和水解氮的含量分别降低30.1%和21.2%;全磷降低10%、有效磷增加9.6%;全钾增加14.0%、速效钾增加14.3%;有机质增加22.4%.土壤容重减少8.6%,总孔隙度增加19.8%,含水量增加32.3%.同时不会影响油茶的生长,既为油茶幼树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环境,又能降低油茶幼林的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常山县油茶试验林地大部属于红壤土,其次为黄壤土,一般肥力较差。加之历年铲草皮的结果,水土冲刷十分严重,大大影响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为了加速改良土壤,促进油茶幼林生长,于57年分别在幼林和成林中套种黄花苜蓿和紫花苕子,获得良好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间套种技术是立体复合栽培经营模式之一,通过充分利用水、肥、光、热等资源,以间套作短期作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还可改良油茶林地土壤结构,有效改善小气候环境,加快幼林期生长速度,对解决林地和农业用地矛盾、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综述了油茶间套种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间套种模式及其应用综合效益等,并对油茶间套种技术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油茶同其它经济林木一样,必须集约经营才能持续高产。但由于油茶产值偏低,限制了经营水平的提高。增加油茶林产值的途径,除努力提高油茶产量和广辟综合利用门路外,在林地内开展多种经营,以耕代抚,以短养长是一项有效的措施。但目前丘陵地区能在林地开展多种经营的,基本上局限于幼林阶段。要在成林中进行套种,就必须大大减少油茶的种植株数,但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套种作物的种类、耕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优良品种油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良品种油茶杂优闽1进行引种栽培,林地套种大豆、木薯、地瓜等农作物,能促进油茶幼林生长.结果表明,油茶苗木栽培之后,苗木成活率可达98.6%.油茶林木经过3年的经营管理,抚育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树木生长迅速,林木生长良好.3年的油茶树木平均树高1.05m,冠幅1.22m.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在油茶林幼林时期的增产增收模式,通过套种技术,以短养长,解决油茶等木本食用油前期投入问题提供新途径,推广林下经济油粮间作新技术,促进林场本木油料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从而为周边区域开展林下种植提供参考。此次套种山稻在9月份成熟后未及时收割,出现不同程度倒伏,且未施农药化肥,最终山稻5号亩产127 kg、旱优73号亩产93 kg。山稻栽培技术作为现代林业技术体系中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栽培技术简单等优势,但同时因为是套种,因此产量低。为此,提出了今后油茶林下套种山稻还需要注意除杂草、预防倒伏等,以不断提升油茶林下套种山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茶叶的采摘留养对名茶的产量、茶树树势及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大影响,在名茶生产上也是茶农迫彻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在调查茶农常用的二种典型的茶叶采留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提出采取夏茶全芽头的留叶方法比仅留秋叶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对英山县茶产品的地域分布、产量的提升以及名优茶产品的产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揭示了英山县的特色茶叶品牌对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的积极作用.进而对英山县茶叶品牌创建的举措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茶已微醉     
近日,三两位朋友来家讨茶吃,初来乍到,客随主便,却也直说不吃绿茶,怕伤胃。如此三两次后,客便自主了,敲门进来,要的是非绿非红亦非青,双目直向搁至橱内的青瓷茶罐,我的爱茶——勐海熟普。因为向来关门煮茶,所以不知道吃茶(尤其是吃普洱茶)已成了家乡一拨人的流行元素,也不知道88青饼被炒得如此火热,更不知道产于  相似文献   

14.
江南茶区茶叶反季节生产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江南茶区茶叶反季节生产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反季节生产茶园温光水气等生态条件的控制、病虫害控制、土壤活性与肥力培育、以及茶树生长节律调控等方面的技术对策。提出了以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主题的茶叶反季节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蓝莓果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莓果为主要原料,生产蓝莓果茶;通过预实验确定影响蓝莓果茶的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蓝莓果汁添加量、果胶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果糖添加量及柠檬酸添加量。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了蓝莓果茶最佳配方为:蓝莓果汁35%、蔗糖25%、果糖5%、柠檬酸0.15%、果胶0.25%、纯净水34.6%。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嫁接方法、不同嫁接时间对不同立地条件的衰老茶树进行嫁接改造,比较嫁接成活率,观察嫁接苗的生长动态,以确定适合鄂西南山地茶园茶树嫁接的方法、时期、技术要领及嫁接后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首部茶叶题材电影<龙顶>在采摘茶叶的黄金季节开拍,记录了男女主人公的生活,也记录了早春时节开化的如画美景.目前,这部电影已经结束了前期的拍摄工作,进入后期制作,计划在六月初正式上映.本刊记者有幸在公映之前采访了<龙顶>的主创人员.  相似文献   

18.
经对哀牢山千家寨景区的我国野生茶树林所发生的病害作调查、采样及切片检测后,初步认定其病害为油茶软腐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丝孢纲丛梗孢目伞座孢属的油茶伞座孢菌.据此记述了其病状特征;油茶软腐病分生孢子座的形态,以及该病的传播、发生特点.从中报道了我国野生茶树林首次发现遭受油茶软腐病的侵害.  相似文献   

19.
栗茶间作模式下茶树根系的基础特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安徽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大山试验示范区的栗茶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茶树根系的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栗茶间作促进了茶树根系的生长。间作茶园茶树根系的干重、吸收根比例、比根长和根系生理活性明显大于单作茶树根系;间作茶园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比单作茶树根系更深、更均匀;间作茶园内茶树和栗树根系在土壤空间中各自具有相对不同的生态位。栗茶间作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茶园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宝镇大官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包括园地选择、茶树栽培全过程无公害操作和茶叶加工制作全程无污染控制三大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