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花序桉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花序桉是优良的实木锯材利用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着重论述大花序桉的引种栽培、苗木繁育、木材材性、生理等方面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大花序桉研究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大花序桉研究的趋势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大花序桉是优良的珍稀用材树种,其木材品质与黄花梨相当。通过论述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各省的遗传育种进程,包括引种试验、耐寒性研究、木材材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阻碍大花序桉发展的瓶颈,并提出了今后大花序桉遗传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植物营养诊断是评估大花序桉营养状况的可靠、便捷方法。本研究采用诊断施肥法(DRIS),对广西崇左发生“黄化症”的大花序桉苗木营养状况进行调查、诊断。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苗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黄化症”之间密切相关。大花序桉叶片苗期养分供给状况以及需肥顺序为Fe>P>N>Mg>K>B>Cu>Zn>Mn>Ca。黄化症的叶片N、P、Fe和Ca诊断指数均小于0,属于缺乏水平,是影响苗木黄化的关键因子,而其他营养元素的DRIS诊断指数均为正值,供给较为充足。大花序桉苗期的各营养元素的适宜范围为N(7.50~10.80)g/kg、P(1.25~2.98)g/kg、K(10.37~30.64)g/kg、Ca(5.13~23.631)mg/kg、Mg(1.55~3.82)mg/kg、Cu(4.53~8.34)mg/kg、Zn(46.57~62.83)mg/kg、Fe(140.03~226.31)mg/kg、Mn(252.95~426.99)mg/kg、B(18.80~39.85)mg/kg。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苗龄大花序桉造林的早期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7个月苗龄大花序桉幼苗造林时,成活率最高,1175家系成活率达到92.20%,1202家系成活率达到86.70%,二个家系平均成活率达到89.45%。大花序桉1202、1175家系地径、树高、冠幅在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7个月苗龄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是最大的,分别达到3 cm、2.3 m、1.3 m。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造林表现最好的为7个月苗龄,故生产上应采用育苗7个月,苗高约45 cm的苗木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来宾地区引种1 212号、1 225号2个种源大花序桉,营建大花序桉纯林及大花序桉×尾巨桉复合经营林分。结果表明:利用1 212号种源营建的复合经营林分中2.5年生大花序桉生长显著高于混合种源,且在纯林中1 212号种源表现同样优于1 225号种源。1 212号种源更适应来宾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5种桉树在广西桂北区引种适应性进行了比较。苗期研究结果表明:粉绿桉、白皮桉、史密斯桉、毛皮桉、溪谷桉、高桉、辐射桉7种桉树在苗期出芽率、成苗质量上表现较差。对邓恩桉、柳桉、本沁桉、巨桉、赤桉、粗皮桉、丰桉、辐射桉、白皮桉、大花序桉10种桉树进一步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a生的平均保存率以丰桉最高,达84.5%,其次是柳桉、粗皮桉、邓恩桉、赤桉、巨桉,较差的为本沁桉、辐射桉、白皮桉三种。树高生长情况来看邓恩桉、丰桉、巨桉、本沁桉、赤桉、柳桉具有很好适应性,白皮桉、粗皮桉、大花序桉表现一般,辐射桉最差。胸径生长上,邓恩桉、本沁桉、巨桉和柳桉为生长比较大一类,表现一般的赤桉、粗皮桉和丰桉,较差的为白皮桉、大花序桉、辐射桉。同样2a和2.5a蓄积量上比较,邓恩桉、本沁桉、巨桉比平均值高,丰桉、柳桉、赤桉、粗皮桉、大花序桉、白皮桉均低于平均值。聚类分析可分三类:邓恩桉、本沁桉、巨桉、丰桉适应性强、速生的品种,而赤桉、粗皮桉、柳桉、白皮桉表现一般、大花序桉较差;其中邓恩桉最突出。不同桉树适应性与其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辊筒式单板干燥机对尾巨桉、柳叶桉、巨桉、大花序桉、邓恩桉、粗皮桉6种桉木单板进行干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树种对单板干燥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从单板终含水率及均匀性看,粗皮桉、尾巨桉和大花序桉较好,邓恩桉干燥速率低,终含水率未达到单板干燥质量要求;从干燥后单板的开裂数量及延长度看,树种间差异不显著;从干燥后单板的翘曲程度看,柳叶桉、粗皮桉和邓恩桉质量较好;从单板干燥过程中节子脱落造成的孔洞增加数看,尾巨桉、邓恩桉和柳叶桉质量较好。总体来看,粗皮桉、尾巨桉、大花序桉和柳叶桉的单板干燥质量较好,可以满足胶合板生产质量要求,邓恩桉和巨桉单板干燥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大花序桉木材干燥特性随树龄变化的规律,并依此为木材加工利用提供依据和支持,利用百度试验法对29 a生和35 a生大花序桉的木材干燥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9 a生和35 a生大花序桉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变形、扭曲变形、干燥速度等级分别为2级、3级、3级、3级、4级和4级、4级、3级、4级、5级;35 a生大花序桉干燥速度更慢,初期开裂以及后期开裂和截面变形更严重;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制定了29 a和35 a大花序桉木材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9.
几种优良桉树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澳大利亚的大花序桉、托里桉、柳桉、巨桉进行引种及早期测试。结果表明,二年生大花序桉平均高232.5cm,平均胸径1.975cm;巨桉平均高660cm,平均胸径5.65cm;柳桉平均高670cm,平均胸径6.45cm;托里桉平均高507.5cm,平均胸径4.95cm.。从树高、胸径差数及T值差异性看,柳桉、巨桉生长量明显优于对照,托里桉与对照生长量则无明显差异,大花序桉明显低于对照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大花序桉、尾巨桉在漳州平和西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采取相同的营造林措施进行管理,8 a林龄时2个树种均表现较好的速生性,但大花序桉的主要生长指标优于尾巨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蓄积量分别为:21.2 cm、21.4 m、0.3325 m3和389.03 m3·hm-2,分别比尾巨桉大25.44%、10.31%、64.12%、56.19%,但保存率少4.88%。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供大花序桉优质无性苗木繁殖材料,通过2年试验研究,总结出大花序桉幼龄优树环剥促萌技术: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选择出优树;清除优树周边杂草灌木及树枝等,形成"天窗",使阳光能够直射到优树头部;于8月中下旬在根际处采用环剥保留营养带的方式促进萌芽;萌芽后应加强管理,及时做好预防病虫害、萌芽条摘心剪顶、优树周边杂草清除等工作。10月份起即可采集优树萌芽条扦插育苗,平均每株优树当年可采集扦插穗条50条左右。  相似文献   

12.
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26年生大花序桉木材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大花序桉木材初期开裂严重,缺陷等级达4级;截面变形程度2级;内部开裂程度中等,为2级;干燥速度较慢,为5级.根据木材干燥特性结果,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以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制定了26年生大花序桉木材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13.
大花序桉在桂中地区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阐述了大花序桉在桂中地区茶花山林场的引种生长表现情况,它的利用途径,生产水平和在桂中地区的发展前景;发展桉树实木用材是桂中地区发展速生桉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大花序桉则是这一发展方向的最佳选择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14年生大花序桉(E.cloeziana)伐倒后的萌芽作外植体,通过外植体诱导成无菌芽,丛芽增殖,继代培养,诱导生根试验,筛选出一组较适合大花序桉生长的培养基,建立了初步的“以芽繁芽”的组培快繁体系。生根率最高达45.9%,生根瓶苗移栽后,成活率达68.0%;成功培育了少量的大花序桉组培苗。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大径级大花序桉人工林的基本木材性质,采用排水法对35年生大花序桉人工林木材的生材密度、基本密度、树皮率、心材率以及生材含水率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35年生大花序桉的树皮体积百分率为8.92%,树皮质量百分率为12.35%,生材密度为1.12g·cm^-3,基本密度为0.76g·cm^-3,生材含水率为44.79%。各部位含水率差别不大,各指标表现都很好。  相似文献   

16.
正1983年引种3个大花序桉种源施肥实验·1989年引种11个大花序桉种源建立种源试验·2001年建立大花序桉第一个家系试验·高达30-35米·平均胸径达30-42厘米·最大胸径达58.8厘米·木材光泽明显,无特殊气味和滋味·沉重坚固,硬度高·纹理通直,结构均匀,非常耐久·耐干旱贫瘠,抗病虫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xEnt模型对大花序桉 在我国南方的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花序桉材性优良是我国重要的实木利用树种,本文对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其适生区进行划定和分析.通过收集大花序桉的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相关气候因子,预测划定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表明:采用MaxEnt模拟大花序桉潜在地理分布的准确性较高,模型预测准确性的衡量指标训练子集和验证子集AUC值均大于0.88.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的发展空间较大,其中最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沿海,面积依次为广东(11.25×104 km2),广西(9.19×104 km2),海南(2.00×104 km2),福建(1.91×104 km2);适宜区集中在广西、广东、重庆、福建省中部,面积依次为广西(5.87×104 km2)、广东(4.51×104 km2)、重庆(3.64×104 km2)、福建(3.02×104 km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花序桉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平均气温、≥10℃积温、最冷月最低温、最冷月均温和极端低温.结合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技术,预测和分析了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适生区,阐明了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该树种在我国的有序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大花序桉幼苗生物量及营养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苗木平均单株生物量大小排序为茎>根>叶。幼苗主要营养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为K>N>P>Fe>Mn>Zn>B>Ca>Cu>Mg。大量元素N、P、K贮量最高的部位均为茎,根部和叶中含量相近。大花序桉苗期叶片对主要营养元素N、P和K的吸收分配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Mg与Ca,Cu与P、K,Zn与N、K、Cu、Fe,Fe与N呈现互相促进关系;Mn与N、Fe、K、Cu,B与P、Cu为相互抑制关系。据此,大花序桉苗期以氮、磷、钾肥为主,其中要求养分K2O>N>P2O5,并有针对性地添加铁肥、锌肥和铜肥。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以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九龙岭国有林场12年生的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乡土树种23年生的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人工林为对照,对大花序桉和火力楠木材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进行比较测定.结果 表明,大花序桉、火力楠的木材气干密度分别为0.78、0...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大花序桉家系生长(苗高、地径)性状,为大花序桉苗期遗传变异与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大花序桉为材料进行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选择优良家系。大花序桉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其重复力为0.895和0.985。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为44.01%和65.96%。苗高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94和1.605,地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985和2.93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一般配合力高的家系差异较大,难以进行联合筛选,需进一步分析。大花序桉家系幼苗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大花序桉幼苗苗高和地径具有独立性,可进行单独定向选择。针对育种目标,利用隶属函数法最终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39、19、38、25和13),其中家系39和19地径增益巨大,分别为254.47%和123.59%,可作为优良亲本选择或定向培育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