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获得更多安徽白山羊受精卵,以开展转基因育种工作,研究了不同孕酮阴道栓来源、季节以及供体妊娠状态对安徽白山羊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国产孕酮阴道栓(CIDR)对供体母羊进行同步发情处理,头均排卵数和回收受精卵数分别为15.0±7.62和14.6±7.88枚,受精率为97.3%,而应用进口孕酮阴道栓对供体山羊进行同步发情处理,头均排卵数和回收受精卵数分别为11.0±5.38和10.8±5.16枚,受精率为98.2%,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安徽白山羊在春、秋、冬3个季节超数排卵,头均回收卵子数分别为13.71±6.28、16.54±7.43和13.95±6.15枚,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母羊和未妊母羊头均排卵数分别为14和15.2枚,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妊娠组回收卵子的受精率显著低于空怀组(P0.05)。  相似文献   

2.
湖羊是江浙地区常见的绵羊品种之一,繁殖性能优越,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为了进一步探索湖羊的繁殖潜力,采用CIDR+PMSG+PG+FSH法对湖羊进行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并在此基础上对发情母羊进行腹腔镜子宫角输精;采用相同输精密度、不同输精时间(撤栓后48、54、60 h)分别对发情母羊进行腹腔镜子宫角授精,通过冲胚进行卵子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检查,探究对湖羊进行腹腔镜子宫角输精时的最适输精密度与最适输精时间。结果表明,输精密度为2×108个/mL组的卵子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5),其余4组差异不显著(P>0.05);撤栓后48 h输精组与撤栓后54 h输精组可用胚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撤栓后60 h,且差异显著(P<0.05);不同输精密度的鲜精以及不同输精时间均会对湖羊卵子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输精密度为3×108个/mL可以作为湖羊鲜精输精的最低有效密度,撤栓后48~54 h输精可以作为湖羊腹腔镜子宫角输精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3.
在试验奶牛发情停止后4小时,卵巢上有葛拉氏卵泡发育时进行输精。输精用冷冻精液直肠把握法,其输精部位采用单侧子宫对分处基部后拉法的情期受胎率(70.3%)高于两侧子宫对分处基部法(62.1%),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于单侧子宫深部法(40.0%)和子宫颈部法(37.5%),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输精技术在绵羊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绵羊腹腔镜子宫内输精技术的输精时间、输精部位进行了研究,并在实践应用中对该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进一步验证了子宫内输精优点和输精的可操作性.试验结果表明:诱导发情的母羊在撤栓后54 h,同期发情母羊在撤栓后60 h,采用双侧子宫角深部输精,输精效果最好,受胎率可达60%~80%.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杜泊羊超数排卵间隔对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该研究将60只杜泊母羊分为三组作为供体母羊,间隔60、90和120d,分别进行4次超数排卵试验,检测各组回收胚胎数、可用胚胎数以及排卵点数量。结果表明:间隔60d组供体羊平均每次出胚胎数6.10枚,平均每次排卵点为11.23个;间隔90d组供体羊平均每次出胚胎数6.70枚,平均每次排卵点为14.56个;间隔120d组供体羊平均每次出胚胎数6.76枚,平均每次排卵点为14.15个;间隔时间不同的三组供体母羊随着超排重复次数不断增加,回收胚胎数量和可用胚胎数量及排卵点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各组内数据差异显著(P<0.05);试验间隔60d组回收胚胎数量、可用胚胎数量及排卵点数量比间隔90d组和间隔120d组显著减少(P<0.05),间隔90d组和间隔120d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杜泊母羊随着超排重复次数的增加,超排效果下降;且超排时间间隔较长有利于超数排卵的数量与质量,结合实际生产需求,最少间隔90d最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用黄体酮 ,PMSG对绵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46只绵羊 48h同期发情率为 95 .6 5 % (4 4/ 46 ) ,用解冻后活力仅 0 .2的冷冻精液 ,借助腹腔内窥镜子宫角深部输精 ,情期受胎率 72 .73% (32 / 44 ) ,与澳大利亚Salamoan教授腹腔内窥镜子宫角冷冻精液输精情期受胎率 74.0 4% (77/ 10 4)且冻后活力 0 .5 ,仅差 1.31个百分点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而与常规冷冻精液输精的情期受胎率 5 5 .45 % (178/ 32 1)相比 ,高出 17.78个百分点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7.
腹腔内窥镜输精技术是借助腹腔镜,运用外科微创手术的方式,在母羊子宫角内直接输入精液。输精工作采用海绵栓+PMSG方案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试验共同期处理哈萨克母羊581只,发情率91.6%,发情后8~10h使用冻精完成内窥镜输精478只,35d后B超孕检,测定妊娠322只,受胎率达到67.4%。此次使用腹腔内窥镜输精对传统放牧饲养的哈萨克羊进行输精,有效降低了进口冷冻精液的使用量,较传统人工授精在劳动力付出方面也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番鸭生产中的人工授精技术。[方法]选用公番鸭和樱桃谷母鸭为试验材料,采用按摩采精法和翻肛输精法进行人工授精试验,探讨输精量、输精间隔时间、输精时间以及稀释液对受精率的影响。[结果]公番鸭和樱桃谷母鸭自然交配受精率很低,平均受精率为39.58%,人工授精受精率可达74.79%。用磷酸缓冲液和Lake’s液稀释精液的受精率比较高,分别为75.24%和75.16%,与原精液组受精率(74.10%)差异不显著。精液稀释后在5℃保存24h后输精,其受精率均较低,分别为23.76%和34.33%。[结论]在半番鸭生产中,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降低精液使用量和提高受精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3因素正交旋转回归试验研究了3种因素即输精间隔天数X_1、输精量X_2、输精时刻X_3对大型宽胸白火鸡种蛋受精率影响作用的大小和交互作用。3种因素的上水平(+1)、零水平(0)、下水平(-1)分别为:X_1(7、10、14天)、X_2(0.025ml、0.0375ml、0.0500ml)、X_3(15.00时、18.00时、21.00时),按正交表L_8(2~7)设计试验方案,整个试验从2月28日开始至4月26日结束。试验结果经处理分析,得回归方程: (?)=85.8+6.975X_1+3.125X_2-2.9X_3-0.175X_1X_2+2.3X_1X_3-2.1X_2X_3显著性检验表明,该回归方程拟合得好且显著。回归系数经t检验,剔除不显著项,方程为: (?)=85.8+6.975X_1+3.125X_2-2.9X_3+2.3X_1X_3-2.1X_2X_3 上述回归方程通过计算分析,表明输精间隔天数对受精率的影响是主要的,输精量和时刻在试验条件范围内比较输精间隔天数对受精率的影响是次要的。在某一时刻输精,采用一定的输精量,缩短输精间隔天数可提高受精率;期望达到某一水平的受精率。要减少输精量(在0.0250~0.0500ml范围内),就得相应延长输精间隔天数。采用一定的输精量,将输精时刻提前,就得相应缩短输精间隔天数,才能获得预期水平的受精率。遵循回归方程规律,选择适宜的输精间隔天数、输精量和输精时刻,制定出火鸡授精最佳实施方案,以提高火鸡种蛋受精率。  相似文献   

10.
采胚方法对波尔山羊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2种采胚方法研究了64只波尔山羊的胚胎移植效果。结果表明:输卵管采胚法的胚胎回收率极显著高于(P<0.01)子宫角采胚法,且前者的获胚数与可用胚数均显著高于(P<0.05)后者,而两者的黄体数则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采用输卵管采胚法所采集的胚胎数量与质量均优于子宫角采胚法;而子宫角移胚法的受体妊娠率及产羔率均极显著高于(P<0.01)输卵管移胚法。试验还表明,输卵管采胚法对处理供体术后的发情率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故在山羊胚胎移植中应优先采用子宫角采胚法回收胚胎。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茸鹿性别控制技术水平,本研究对输精剂量、输精部位和输精时间对性别控制受胎率影响程度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0.25ml细管性控冻精输精剂量1支、2支、3支受胎率分别是87.47%、84.85%、85.71%,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1支普通冻精输精94.89%的受胎率比较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性别控制冻精子宫角、子宫体与普通冻精子宫体输精受胎率分别是80.85%、87.91%、94.78%,组间差异极显著;输精时间对受胎率有明显影响,性控冻精输精最佳时间是发情末期母鹿拒绝试情公鹿爬跨前1h到拒绝爬跨后3h之间。  相似文献   

12.
不同硒源对肉鹅免疫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硒源对肉鹅免疫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P0.05)的肉鹅96只,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成4组,在基础日粮一致的情况下,分别添加同水平(0.3 mg/kg)的不同硒源。结果表明:除9周龄纳米硒组脾脏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第4,9周龄其余各试验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硒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4,9周龄T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对照组相比,亚硒酸钠组、纳米硒组均显著提高(P0.05),酵母硒组极显著提高(P0.01),且酵母硒组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各试验组4,9周龄血清与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4,9周龄血清与肝脏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SH-PX活力,4周龄血清不同硒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4周龄肝脏、9周龄血清与肝脏酵母硒组均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T-SOD活力,4,9周龄血清与肝脏不同硒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T-AOC,4,9周龄血清,4周龄肝脏酵母硒组均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9周龄肝脏纳米硒组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MDA含量,4,9周龄血清与肝脏酵母硒组均显著低于亚硒酸钠组(P0.05)。H2O2含量,4,9周龄血清与肝脏不同硒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硒可以提高鹅的免疫与抗氧化功能;与亚硒酸钠和纳米硒相比,酵母硒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公番鸭为父本,白改鸭为母本,研究不同输精参数(输精深度、输精量、输精时间和输精间隔)对半番鸭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输精深度为6 cm时的受精率显著高于输精深度为3 cm的受精率。其中输精深度为3 cm时,采用不同输精量得出的平均受精率为71.01%;输精深度为6 cm时,采用不同输精量得出的平均受精率为76.43%;不同输精量对受精率无显著影响。输精时间对受精率无显著影响,上午输精与下午输精的平均受精率分别为71.63%和70.46%;输精间隔为2 d和4 d时的受精率极显著高于输精间隔为6 d的受精率,而输精间隔为2 d和4 d的受精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半番鸭人工授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将240只7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15 mg/kg的亚硒酸钠、酵母硒和蛋氨酸硒,研究硒源对肉鸡生产性能、鸡肉品质、硒在组织的分布和血浆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亚硒酸钠组、酵母硒组和蛋氨酸硒组肉鸡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肉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2) 亚硒酸钠组、酵母硒组和蛋氨酸硒组,肉色、肌肉pH值、水分、肌间脂肪、剪切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酵母硒组和蛋氨酸硒组,肌肉滴水损失均显著降低(P<0.05);(3) 酵母硒组和蛋氨酸硒组血浆、肝脏、肌肉硒含量和GSH-PX活性均比对照组和亚硒酸钠组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5.
日粮中添加不同硒源对生长肥育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亚硒酸钠、酵母硒和纳米硒作为不同硒源添加到肥育猪基础日粮中,通过试验,对肥育猪背最长肌的pH值、肌乳酸含量、肌内脂肪含量、肌肉嫩度、滴水损失、Hart透过率、VBN等肉质指标及肌肉组织中的GSH-Px活性、T-AOC、MDA含量和O2—.含量等抗氧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8mg.kg-1亚硒酸钠显著提高了肌内脂肪含量1.55%(p0.05),而添加亚硒酸钠对其他肉质指标影响不明显。日粮中添加酵母硒能降低肌肉滴水损失(p0.05),不同硒添加水平间0.5,0.8mg.kg-1添加水平显著低于0.3mg.kg-1,而添加酵母硒对其他肉质指标影响不明显。添加纳米硒能降低肌肉滴水损失(p0.05)和肌肉VBN(0.8mg.kg-1硒添加水平)(p0.05),0.5,0.8mg.kg-1添加水平显著提高肌肉嫩度和肌肉Hart透过率(p0.05),但对其他肉质指标影响不明显。本试验中纳米硒0.5,0.8mg.kg-1添加水平显著提高肌肉GSH-Px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显著提高T-AOC(0.3,0.5mg.kg-1),降低MDA含量(0.3mg.kg-1)和O2-.含量(0.3,0.5mg.kg-1)(p0.05),而酵母硒和纳米硒各添加水平均显著提高T-AOC、降低MDA含量和O2—.。  相似文献   

16.
纳米硒对肥育猪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亚硒酸钠为对照,研究了纳米硒对肥育猪肌肉品质的影响.234头体重45 kg左右的杜长大肥育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1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将纳米硒和亚硒酸钠2种硒源分别以0.10、0.20、0.30、0.40、0.50、1.00mg/kg6个硒水平添加到基础日粮中,配制成12种试验日粮,基础日粮作对照.结果显示:①亚硒酸钠添加浓度在0~0.20 mg/kg,背最长肌滴水损失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添加浓度在0.30~1.00mg/kg,滴水损失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1.00 mg/kg硒添加水平滴水损失显著高于0.20~0.50 mg/kg硒添加水平(P<0.05).纳米硒添加浓度在0.20~1.00mg/kg滴水损失始终保持在低峰平台.硒源添加浓度在0.40~1.00 mg/kg硒时,纳米硒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亚硒酸钠组(P<0.05).②硒源添加浓度在0.10~0.30 mg/kg时,两种硒源对背最长肌GSH-Px活性、-AOC和MDA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硒源添加浓度在0.40~1.00mg/kg硒时,纳米硒组GSH-Px活性和T-AOC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亚硒酸钠组(P<0.05).③硒源添加浓度在0.10~0.30 mg/kg时,两种硒源对背最长肌硒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0.40~1.00mg/kg硒添加水平上,纳米硒组背最长肌硒含量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④空白组背最长肌肌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加硒组(P<0.05),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背最长肌肌红蛋白没有显著影响(P>0.05).上述结果提示,纳米硒的Weinberg剂量-效应的最适剂量范围要宽于亚硒酸钠,高剂量添加时比亚硒酸钠更能提高肌肉组织抗氧化能力,降低肉的滴水损失;肌肉硒沉积率优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7.
不同输精方式对凉亭种鸡受精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完全2×3×3因子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不同输精方式对凉亭种鸡受精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鸡群第1次输精.或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输精,连续2d输精2次,可以提高受精率;稀释精液保存时间越长受精率越低.而用原精液输精。精液保存30min和60min对受精率影响不显著(P〉0.05);连续2次输精对受精率的提高幅度不会太大(P〉0.05),原精液和稀释精液对受精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第1次输精后第3天种蛋的受精率偏低(88.02%),以后4d达到受精率高峰,第7天输精第8天种蛋的受精率仍然不高(86.58%),以后5d达到高峰,接下来的一天种蛋的受精率迅速降低(84.73%)。因此,输精间隔最好为5d,但如果输精任务较大时。对周龄不太长、产蛋率较高的鸡群间隔6d输精,其平均受精率仍能达到90%以上;首次输精精液量加倍,是否用原精液输精对受精率提高无显著影响(P〉0.05).而稀释精液加倍量输精反而使受精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将24头健康滩羊羔羊随机均分为2个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饲料中分别添加富硒酵母和亚硒酸钠,硒含量均为0.1 mg/kg饲料。试验期为60 d。分别于试验0、30、60 d测定试验羊体重、耗料以及血浆中T3、T4浓度,试验60 d测定羔羊全血及肝脏、肾脏、肌肉等组织中硒含量。试验发现,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富硒酵母均对羔羊生产性能(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影响(P>0.05)。但在试验30 d和60 d时,添加富硒酵母试验组羔羊全血、肝脏、肾脏、肌肉中硒含量极显著高于亚硒酸钠试验组和对照组(P<0.01),T3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T4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但与添加亚硒酸钠试验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富硒酵母对羔羊组织中硒含量的影响效果优于亚硒酸钠,对羔羊生产性能以及血浆T3、T4浓度的影响效果与亚硒酸钠类似。  相似文献   

19.
通过500多头次采用母鸭诱情法采精和食指定位法输精,对番鸭本品种人工授精方法、输精量、输精间隔时间、输精时间以及稀释液对受精率影响等进行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番鸭平均采精量为1.07±0.26mL只-1,密度为(1.85±0.23)×109mL-1,活力为7.5-9.8;以16:00-17:00输精,输精量0.05mL只-1,间隔6d输精1次为好,受精率可达89.11%;采用人工授精,公鸭利用率比自然交配提高20倍,可大幅度提高饲养效益;用不同稀释液(生理盐水、蛋黄葡萄糖液和磷酸缓冲液)按11稀释番鸭精液与原精液输精比较,以磷酸缓冲液稀释组的受精率(90.01%)较高,但与原精组受精率(89.09%)差异不显著(P>0.05);用磷酸缓冲液和Lake液以11稀释后在2-5℃保存24h输精,受精率分别为30.56%和45.32%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硒源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特定生长率和呼吸代谢指标的影响,以刺参幼参和成参为研究对象,分别强化投喂硒添加量为0.6 mg/kg的硒代蛋氨酸、硒酸钠和亚硒酸钠饲料,试验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硒添加组成参和幼参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硒代蛋氨酸组最大,且显著大于硒酸钠组和亚硒酸钠组(P0.05),除硒代蛋氨酸组外,其他各试验组成参的特定生长率均大于幼参;硒添加组成参和幼参的耗氧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硒代蛋氨酸组最小,显著小于硒酸钠组和亚硒酸钠组(P0.05),对应组中,幼参耗氧率大于成参;硒添加组成参和幼参的排氨率均低于对照组,除硒代蛋氨酸组成参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硒添加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硒代蛋氨酸组的排氨率最小,对应组中,幼参排氨率大于成参;硒添加组成参和幼参的O/N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硒代蛋氨酸组最小,但硒添加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应组中,成参的O/N值大于幼参。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硒能够提高刺参的代谢率,促进刺参生长,其中有机硒(硒代蛋氨酸硒)的促生长效果好于无机硒(硒酸钠和亚硒酸钠),且硒代蛋氨酸对幼参的促生长效果要好于成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