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高压与温度处理对鲜切生菜及其货架期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学杰  叶志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4660-4667
【目的】鲜切生菜存在微生物安全问题,通过开展高压与温度的协同研究,以获得鲜切生菜的冷杀菌加工技术,并确定高压处理对鲜切生菜货架期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在5℃、15℃、25℃下,采用高压50、100、200 MPa分别处理鲜切生菜5 min、20 min,检测鲜切生菜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数量;并在确定的温度、压力与时间下,开展高压处理后鲜切生菜货架期(4℃,6 d)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变化研究。【结果】压力(50-200 MPa)与保压时间(5-20 min)在降低鲜切生菜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方面具有极显著的协同作用(P<0.01),但温度(5-25℃)在高压杀灭鲜切生菜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方面没有产生协同作用,200 MPa处理20 min,鲜切生菜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量下降最多,分别降低了0.42 log CFU/g和0.71 log CFU/g。货架期间(4℃),尽管高压处理的鲜切生菜的菌落总数与对照一致,均随着货架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到第6天,不论高压还是非高压处理(对照),菌落总数均增长了1.0 log,但高压处理的鲜切生菜的菌落总数增长速度高于对照;高压处理的鲜切生菜的大肠菌群数量在货架期间下降较快,到第6天时未检出,而对照仍然存在9%的大肠菌群。【结论】高压处理可显著降低鲜切生菜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数量,但温度(5-25℃)没有产生协同作用;4℃贮存6 d期间,高压处理鲜切生菜的大肠菌群被显著抑制,但菌落总数增长超过对照;与其它加工技术相似,在鲜切果蔬加工方面,高压需要其它与产品品质及安全有关的因素如耐高压的品种、HACCP等的协同作用,以保证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以鲜切山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肽处理鲜切山药及清水处理鲜切山药在贮藏期间感官变化及菌落总数变化,并确定了最小腐败量,建立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并对剩余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鲜切山药贮藏期间的最小腐败量为6.461 lg(CFU/g);建立的对照组和试验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分别为:Nt=2.054+6.696exp[-exp(0.021(30.959-t)+1)]和Nt=1.949+6.173exp[-exp(0.020(45.771-t)+1)],验证试验表明建立的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有效地拟合2种处理鲜切山药菌落总数的动态变化,结合感官评价和剩余货架期预测模型得到枯草芽杆菌抗菌肽处理鲜切山药能够将鲜切山药贮藏期延长2 d。  相似文献   

3.
朱锐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173-175
[目的]优化鲜切莲藕气调包装气体比例。[方法]以菌落总数和褐变度为指标,基于单纯形-重心设计考察O_2、CO_2和N_2的不同配比对藕片的保鲜效果。[结果]经与覆膜包装对照组比较发现,气调包装能有效抑制鲜切藕片冷藏期间的微生物生长和褐变,而其保鲜效果取决于气体配比。以鲜切莲藕贮藏至第6天的菌落总数和褐变度为响应值,分别建立以气体组成比例为因素的回归模型,通过求解极小响应值获得最佳气体配比分别为67%O_2+33%CO_2和100%CO_2。进一步比较验证发现,采用100%CO_2气调包装鲜切藕片可获得较好的贮藏品质,4℃冷藏至第6天的菌落总数和褐变度分别为6.25 lg(CFU/g)和0.24。[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莲藕及其鲜切产品的贮运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臭氧水浓度对鲜切菠萝的保鲜效果,分别采用0 mg/L、0.87 mg/L、1.1 mg/L、1.4 mg/L、1.8 mg/L的臭氧水浸泡处理鲜切菠萝2 min,装在塑料托盘中并用聚乙烯保鲜膜包裹,在冷藏(5℃)过程中每3 d测定鲜切的菌落总数、抗坏血酸、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和色泽。结果表明:经0 mg/L、0.87 mg/L、1.1 mg/L、1.4 mg/L、1.8 mg/L臭氧水处理的鲜切菠萝的菌落总数,在处理当天分别为5.3×105 CFU/g、9.3×104 CFU/g、2.6×104 CFU/g、3.6×103 CFU/g、2.5×103 CFU/g;第9 d分别为4.7×108 CFU/g、2.4×107 CFU/g、4.5×106 CFU/g、4.1×105 CFU/g、2.3×105 CFU/g;臭氧水处理可以抑制鲜切菠萝的褐变,减少失重和可溶性固形物消耗,对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有一定影响。臭氧水处理可以延长鲜切菠萝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进行头孢喹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防突变浓度(MPC)研究.【方法】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喹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IC99(抑制99%接种细菌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使用肉汤法富集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和3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采用标准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头孢喹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PC,并计算选择指数(SI).【结果和结论】头孢喹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的MIC和MIC99分别是0.5和0.4μg/mL,MPC为1.6μg/mL,SI(MPC/MIC99)为4.头孢喹肟对37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50、MIC90和MPC90分别是0.50、1.00和5.12μg/mL;SI(MPC90/MIC90)为5.12.头孢喹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SI也较小,通过调整给药方案可以减少耐药突变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将前期研究分离得到的2种耐压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接种至盐水鸭胸肉中,以贮藏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为指标,评价2种耐压菌对真空包装盐水鸭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细菌在盐水鸭胸肉中表现出很强的生长能力;由Gompertz方程得到沃氏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257 5和0.473 3 h-1,延滞时间分别为5.1和11.2 h,最大菌落数分别为7.18和6.53 lg(CFU·g-1);在盐水鸭菌落总数的可接受范围内(4.9 lg(CFU·g-1)),2种耐压菌对盐水鸭胸肉贮藏过程中的pH值及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影响较小,其致腐能力较弱;在60 h时(即菌落总数达到6 lg(CFU·g-1)),蜡状芽孢杆菌对盐水鸭胸肉气味影响较大,接种该菌的样品与对照组样品的气味存在显著差别。结论:耐压菌快速生长导致菌落总数超标可使货架期缩短,因此,控制耐压菌的快速生长是确保盐水鸭货架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探讨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方式对鲜切生菜品质的影响,为热处理在鲜切果蔬保鲜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采用35、45和55℃的热水处理鲜切生菜1 min,研究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对鲜切生菜色泽、褐变潜力、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所有切割后热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维持鲜切生菜的色泽(55℃>45℃>35℃),抑制PPO和POD活性,降低褐变潜力,延缓叶绿素的降解。至贮藏期第13 d,55℃热处理的鲜切生菜的亮度值L仍高达54.07,红绿指数a值为-2.50,褐变潜力、PPO和POD活性较低,分别仅为0.10 A/g、13.2 U/kg和32.53 U/kg,叶绿素含量为0.85 mg/g,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切割前或切割后热处理两种热处理方式对鲜切生菜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切割前或切割后55℃热处理对鲜切生菜褐变的抑制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切割前热处理能更好地抑制POD活性,延缓叶绿素的降解,降低a值。本试验中,热处理鲜切生菜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处理方式为切割前热处理。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鲜切生菜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5,45,55 ℃的热水分别处理鲜切生菜1,2,3 min,研究4 ℃、湿度85%~95%贮藏条件下11 d内,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热处理对鲜切生菜呼吸速率、含水量、VC、叶绿素含量、褐变潜力、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热处理(除55 ℃ 2 min、3 min外)均能不同程度地延缓水分、VC、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抑制呼吸速率及PPO活性,维持较低的褐变潜力,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至贮藏期第11 d,55 ℃ 1 min热处理的鲜切生菜的呼吸速率仅为(CO2)270.43 mg/(kg·h),含水量仍高达96.77%;以鲜重计VC含量为5.81 mg/g,叶绿素含量为1.34 mg/g,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褐变潜力和PPO活性保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0.098 UA/g和16.19 U/kg;感官品质仍有7.67分,具有良好的商品价值.45 ℃ 3 min 和35 ℃ 3 min热处理对保持鲜切生菜的品质也具有一定作用,但作用效果次于55 ℃ 1 min;而55 ℃ 2 min、3 min热处理会对鲜切生菜造成伤害,加速腐败进程,不适于鲜切生菜保鲜,即以55 ℃ 1 min热处理鲜切生菜的生理品质及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陈永快  黄语燕  兰婕  王涛  康育鑫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9):201-204,215
研究营养液膜(NFT)栽培技术栽植的生菜生长模型,以便为生菜生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在示范农场可控温玻璃温室内对一个品种的生菜开展3次重复试验,采用NFT栽培技术进行栽培,每隔1~3 d采集生菜的叶片数、株高、产量、干物质、总叶面积等指标.根据生菜对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以辐热积为驱动变量,采用Logistic曲线方程,建立生菜NFT栽培生长模型,包括单株生菜叶片数、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总叶面积等模型,所建立模型的决定系数均达0.960以上.运用不同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生菜叶片数、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总叶面积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基于1:1直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2、0.960、0.983、0.987、0.980、0.969、0.970,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1.210张、1.725 cm、7.951 g、0.256 g、0.948 g、0.045 g、159.770 cm2.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生菜营养生长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为温室NFT栽培生菜生长管理、预测产量和分析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面包虾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面包虾中的生长规律,通过测定14、18、22、27、32、37℃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面包虾中的生长数据,采用修正Gompertz、修正Logistic、Baranyi、Weibull模型拟合生长曲线.通过比较4种模型的相关系数和标准差,采用最优模型拟合一级模型,将最优一级模型拟合出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与迟滞期(λ)建立与温度的二级模型.结果表明,修正Gompertz模型最适合拟合生长曲线,模型经偏差因子(Bf)和准确因子(Af)验证,均在合适的范围内,表明所建模型能有效预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面包虾中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1.
ATP荧光检测仪是近年来的新生产物,可以通过荧光值快速反映出细菌菌落数。本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菌(8099)为试材,培养24 h后,各自稀释11个梯度(10倍稀释),并进行细菌计数;同时采用ATP荧光仪对每一个稀释梯度进行荧光检测。以lg(菌落数)为横坐标(x),以ATP荧光值(y)为纵坐标,分别进行线性、对数、乘幂、指数拟合,发现二者之间关系符合指数曲线,相关系数均接近0.9或以上。以屠宰场的要求"1 000荧光值为合格,2 000荧光值为不合格"为实例进行使用指导:当实际lg(菌落数)10.04时,得出不合格的结论;当实际lg(菌落数)8.27时,得出合格的结论;但如果8.27实际lg(菌落数)10.04时,则容易出现误判。结论认为ATP荧光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细菌常规检测,并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电子束辐照对罗非鱼片冷藏期间相关生物学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为冰鲜罗非鱼片物理冷杀菌保鲜提供参考。【方法】鲜活宰杀的罗非鱼片经0,2,4,8 kGy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后于4℃冷藏18 d,于0,4,11,18 d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挥发性盐基氮(TVBN)、色泽、鱼肉硬度、嗅感、pH值。同时对10 kGy电子束辐照灭菌的罗非鱼肉糜接种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检测0,0.4,0.8,1.2,1.6,2 kGy电子束辐照后病原菌的存活率,确定电子束辐照D_(10)值。【结果】鲜活宰杀的罗非鱼片带菌量较高,菌落总数达1.6×10~6 CFU/g,且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都有检出。电子束辐照杀灭病原菌效果良好,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的D_(10)值均小于0.5 kGy。电子束辐照可显著抑制鱼片冷藏期间菌落总数增幅,减缓鱼肉硬度降幅。综合考虑感官品质因素,以4 kGy辐照保鲜罗非鱼片效果最佳。4 kGy辐照结合4℃冷藏,11 d时罗非鱼片无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TVBN含量为20.91 mg/hg,嗅感显著优于未辐照处理和8 kGy辐照处理。【结论】用4 kGy电子束辐照可有效延长罗非鱼片冷藏时间,提高冷藏品质,4℃下可保鲜11 d。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质组合对生菜生长和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较优的光质组合,提高人工光植物工厂生菜产量和能量利用效率。【方法】以光强为200μmol/(m~2·s),R/B为4/1的红蓝光(RB)为对照,在光强为150μmol/(m~2·s),R/B为4/1的红蓝背景光基础上,分别添加50μmol/(m~2·s)的绿光(G)、黄光(Y)、橙光(O)和远红光(FR)组成4种不同光质组合处理,分别用RBG、RBY、RBO和RBFR表示,对不同光质组合处理生菜的生长及形态、光合能力、能量利用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RBG、RBO和RBFR处理生菜地上部鲜质量较RB处理分别增加14.5%,14.5%和30.8%,地上部干质量分别增加13.3%,24.1%和29.9%(P0.05)。RBG处理可以增加生菜的株高、总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能量利用效率。与RB处理相比,RBY处理对生菜的地上部干、鲜质量影响不显著;RBO处理可以提高生菜叶片的光合能力和能量利用效率。RBFR处理可以增加生菜的地上部干、鲜质量,但在实际生产中,生菜叶片较易出现烧尖现象。【结论】RBG和RBO是工光植物工厂生产中较为合适的光质组合。  相似文献   

14.
用短波紫外线(UV-C)分别照射鲜切鸡毛菜0 min、3 min、6 min、9 min,定期测定鸡毛菜失重率、黄化指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细菌菌落总数,研究紫外线照射对鲜切鸡毛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鸡毛菜9 min,可使4℃下贮藏时间由6 d延长至10~12 d;与对照相比,贮藏末期失重率、黄化指数降低,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菌落总数未超过1×105CFU/g,符合鲜切菜的卫生要求。UV-C处理对鲜切鸡毛菜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5.
郭淼  宿时  王传凯  陈雪洋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1):1921-1925
【目的】研究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冬瓜的保鲜效果,为鲜切冬瓜的保鲜提供新途径。【方法】在25℃下将鲜切冬瓜分别采用200、400和600 MPa加压处理10 min,再于4℃下贮藏9 d,以未经超高压处理为对照,每3 d测定1次鲜切冬瓜的细菌菌落总数、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硬度和亮度。【结果】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鲜切冬瓜的细菌菌落总数、PPO和POD活性逐渐升高,硬度和亮度逐渐下降;贮藏至第9 d,对照冬瓜的细菌菌落总数、PPO活性、POD活性、硬度和亮度L*分别为7.17±0.13 logCFU、(120.3±1.2)%、(136.5±0.8)%、1210±69 g和32.5±0.9,而400 MPa处理的鲜切冬瓜分别为1.20±0.06 logCFU、(12.8±0.6)%、(9.2±0.5)%、2295±68 g和67.5±1.1,各项指标与对照存相比均在显著差异(P<0.05);200 MPa处理的鲜切冬瓜各项指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600 MPa处理的鲜切冬瓜各项指标与400 MPa处理间也无显著差异。【结论】400 MPa以上超高压处理可杀灭鲜切冬瓜的微生物、抑制PPO和POD活性,有效保持硬度和亮度,保鲜期延长至9 d。  相似文献   

16.
以鲜切结球生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抗坏血酸钙浓度和浸泡时间对其在4℃货架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钙处理能够延缓鲜切生菜贮藏期间Vc含量降低,阻止相对电导率增大,同时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缓总酚(TP)含量增加,延缓衰老,保持较好的质地。其中,35 g/L抗坏血酸钙处理20 min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重要致病菌,主要经食品传播,引起食物中毒、组织及器官的化脓性炎症,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预防和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DNA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颖的快速、高灵敏核酸扩增技术,本研究利用该技术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LAMP检测方法。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保守的Sa442基因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LAMP扩增引物,两条外引物F3和B3及两条内引物FIP和BIP,在BstDNAPolymerase作用下,65℃恒温水浴中,对26个种类共45株细菌进行扩增,所试的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LAMP阳性,说明所设计的LAMP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结果】本LAMP方法对纯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灵敏度为25CFU/mL,对污染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灵敏度为42CFU/g,40—60min内即可完成检测。检验检疫实践证明,利用本LAMP方法对958份肉类、蛋奶及其制品、人工污染样品等进行检测,检出115份LAMP阳性,与国标法(GB)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本LAMP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亚高温胁迫下不同昼夜温差对番茄秧苗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大果型番茄品种合作906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模拟番茄苗的生长环境,以日温30℃、夜温26℃为对照(CK),研究了亚高温(日温35℃)条件下不同昼夜温差(0、3、6和9℃)处理对番茄苗株高相对生长速率、茎粗相对生长速率、壮苗指数以及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温35℃对番茄苗株高和茎粗生长速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9℃昼夜温差处理的株高较CK降低较少(10.81%),茎粗生长速率与CK差异不大,且壮苗指数与CK接近.不同昼夜温差处理的番茄叶片气孔导度均高于CK,其中0℃昼夜温差处理的气孔张开程度最大,9℃昼夜温差处理的气孔张开程度与CK接近.35℃日温胁迫会导致番茄苗叶片光合能力降低,其中昼夜温度为9℃时水分利用效率较CK降低得最少(19.17%),更有利于叶片干物质的积累.在亚高温环境下,9℃昼夜温差有利于番茄苗生长.  相似文献   

19.
鲟鱼片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与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冷藏条件下鲟鱼(Acipenser sinensis)片的感官分值、菌落总数的对数值(lg[菌落总数/(CFU/g)])、挥发性盐基氮的质量分数(w(TVB-N))、鲜度指标(K)等品质指标,研究其品质变化规律,建立动力学和径向基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lg[菌落总数/(CFU/g)]、w(TVB-N)、K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感官分值呈现下降趋势,各指标之间显著相关(P0.05)。动力学和径向基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用于鲟鱼片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预测,其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小于1%。组合模型充分利用了动力学模型的线性预测和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预测的优势,预测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生物保护菌对低温下肉制品保质期的影响,选用1株清酒乳杆菌β-2(Lactobacillus sakei B-2)作为生物保护菌,接种(5.91±0.04)lg CFU/g到真空包装烟熏火腿切片,于4℃贮藏,对贮藏期间的产品进行感官评定,并对pH值、TVB-N值以及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包装烟熏火腿切片接种L.sakei B-2(5.91±0.04)lg CFU/g,于4℃贮藏,货架期为35 d,对照样货架期为15 d;生物保护菌L.sakei B-2在低温贮藏条件下,能有效延长真空包装烟熏火腿切片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