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鸡腿菇出菇方式试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米青山  杜继格 《食用菌》2004,26(3):36-37
本文通过袋栽鸡腿菇4种不同出菇方式的研究.发现脱袋直立覆土出菇产量较高.但杂菌污染较重;不脱袋直立覆土出菇,产量次之,污染较轻.效益最好;脱袋横放覆土出菇.污染严重,效益最差;不脱袋横放覆土出菇,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2.
袋栽平菇2潮后菌棒失水干缩,能否补水成为限制出菇的主要因子。脱袋覆土成了补水兼顾补养的优良措施,方法主要有畦式覆土法和泥菌墙法,为了弄清两者优劣以便更好地指导平菇生产,特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畦式覆土法更易于补水、补养,不仅管理方便,而且出菇潮次多、转潮快、出菇商品性高、生物转化率大。相比之下,泥菌墙法在补水、补养上不易使上下层均匀,在上层已显缺水时,下层还在水渍状态,且平菇易污染泥水而导致品质下降。另外,泥茵墙法中平菇转潮慢,生物转化率小,容易积温。平菇2潮后菌棒畦式覆土栽培法是获得高产的优选措施。  相似文献   

3.
袋栽平菇,采完头潮菇后培养料就严重缺水,营养不足无后劲,导致产量低,品质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采取在出二潮菇后打孔注水,也有采用砌墙覆土保水,还有采用床式覆土补水,这三种补水保水措施究竟哪一种效果最佳呢?通过两年对比试验表明,以出菇前覆土生物转化率最高,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方式对鲍鱼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作栽培主料,采用棚内菌袋出菇和露地覆土出菇方式栽培鲍鱼菇,研究鲍鱼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配方1菌丝长势浓密、粗壮,配方2菌丝长势弱。在各栽培方式中,处理3(配方1,露地覆土出菇)鲍鱼菇子实体性状表现好,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达每30袋8.34 kg和61.78%,且氨基酸种类丰富,营养成分含量高。但露地覆土出菇方式和棚内菌袋出菇方式相比鲍鱼菇子实体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覆土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 《食用菌》2008,30(5):43-44
杏鲍菇栽培中的常规覆土方法是将菌袋脱去再覆土出菇。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脱袋覆土出菇时,每丛菇丛过大,单个菇体较大,个别单个菇体超过1100g,市场销售较困难,因国内市场以单个菇体重量150-300g最受欢迎。并且脱袋覆土全部脱去菌袋,一旦有个别菌棒发生绿霉感染,不易控制其蔓延。笔者在各地进行技术指导时,总结出一种新的覆土方法。新法覆土一能有效地控制菇体过大,菇体大小较均匀,商品率高;二能有效控制绿霉成片大面积发生,即使某个菌棒感染绿霉,易于及时处理,控制其蔓延。现将其介绍如下,以供同仁参考探讨。  相似文献   

6.
试验设计了五种出菇方式,通过对不同出菇方式下杏鲍菇的产量及质量的统计和观察,得出产量最高的出菇方式是墙式双垛全脱袋覆土出菇,质量最好的出菇方式是墙式单垛一头出菇及墙式双垛半脱袋覆土出菇。这五种出菇方式在出菇快慢,空间利用率,以及产量及质量上均有差异,栽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产品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平菇二次脱袋高墙覆土栽培技术王伯华(江苏省盐城市上罔农科站224731)本站从1989年探索出高墙式覆土栽培平菇新技术,它具有出菇面大、菇质优良、生物率高、设施简单,管理方便的特点,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现简介如下:所谓高墙式栽培平菇,就是将平菇菌袋进...  相似文献   

8.
以“白灵菇2号”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2潮出菇期和出菇率、子实体性状和产量及其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2潮白灵菇出菇早晚、子实体出菇率、商品性能及产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脱袋地埋覆土和双排墙式覆土方式是较理想的2潮菇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清法 《食用菌》1993,15(3):27-28
我们种平菇多年,总结出菌棒覆土种平菇技术。该方法省工省力,病虫害少,产量比菌墙及其他栽培方法明显提高。1991年我们用棉子壳种3000袋,每袋平均产量6kg,生物转化率高达400%;用麦草栽培杂3平菇1000袋,每袋装干草500g,每袋收鲜菇1.5kg,生物转化率300%。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林佩瑛  林晖 《食用菌》2000,22(4):31-31
层架栽培香菇虽花菇率较高,占地面积较小,但管理费工、产量低、菇形差,难以进一步推广。为此,我们研究所承担了县科技局下达的“覆土袋栽花菇优质高产技术研究”的科技项目,通过三年的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覆土袋栽花菇新模式简介如下:1选用良种 通过10个香菇菌株两年的覆土袋栽花菇品比试验,筛选出939、9015、沪农1号(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选育的段木香菇良种)三个菌株表现突出,其中939为最优菌株,该菌株中温偏低,菌丝生长极旺盛,出菇较早,菇体大,菇肉厚实,菇形圆正,产量高,花菇率也高,可作当家品种,缺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脱袋直立、脱袋卧式与袋内覆土3种栽培模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脱袋直立覆土模式占地面积不多,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达到90.7%,在生产中可推广此覆土出菇模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金福菇熟料脱袋覆土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福菇(又名巨大口蘑,洛巴伊口蘑),是一种高档珍稀名贵的食用菌新品种,其菇体肥厚白嫩、味微甜而鲜美、香郁爽口,营养丰富。又因其属于高温型品种,在夏季菇品市场见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抢占夏季市场的主栽品种,具极好的经济价值,倍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我所近年从福建省引进该菌株,用熟料脱袋覆土栽培获得成功,目前很多地区栽培金福菇多采用发酵料袋面覆土,相比之下,熟料脱袋覆土具有出菇整齐、菇形好、品质佳、产量高的特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袋栽平菇一般出完第三潮菇后的栽培料都已干缩,不再出菇,因此作为废料被处理掉。为了提高平菇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我们于1990年将其废料进行脱袋浸水后覆盖湿的阔叶树锯末进行栽培试验,30天后出菇,生物转化率提高24.0%~33.4%。 (一)试验材料 平菇中蔬10号,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阔叶树锯末,2.5%溴氰菊酯乳浊,50%多菌灵粉剂,石灰,石膏,出完第三潮菇的菌袋。 (二)试验方法 把出完第三潮菇的菌袋脱去,将菌块置于水中浸泡24小时。在阔叶树的锯末中加1%的石膏、2%的石灰、0.2%的多菌灵、0.1%的溴氰菊  相似文献   

14.
采用脱袋无间距直立、有间距直立、无间距卧式、有间距卧式覆土与袋内覆土5种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采用脱袋无间距直立覆土模式占地面积少,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达到90.7%,实际规模生产也达到了86.67%,在生产中可推广此覆土出菇模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张晓梅  李秀林 《食用菌》1994,16(5):30-31
平菇栽培比较简便,所以普及最广,但是后期污染及减产低质问题仍较突出。为寻求一条平菇后期最佳栽培方案,我们于1991年冬~1993年春,连续开展了一系列比较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设计方案 供试菌种为紫孢平菇,由本室保藏分离。试验设四组:①室内脱袋覆土;②室内带袋覆土;③室外脱袋覆土;④室内带袋浸泡(对照)。 (二)试验方法 选出过三潮菇、无病虫害、菌丝白色、生命力较强的菌袋(每袋干料0.5kg),随机选入各组,每组80袋。室内覆土:将菌袋或菌棒(脱袋后称菌棒)单层立放于水泥地上,温度保持在12~15℃,组间留30cm通道,选地表10cm以下壤土,去杂过筛覆土1~2cm,覆土后喷重水一次。室外栽培:阳畦深30cm、宽110cm、长200cm,菌棒覆土后罩塑料薄膜及草帘。室内对照:自来水浸泡48小时后堆三层罩薄膜。记录出菇日期、菇产量及子实体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6.
试验设4种覆土栽培模式:竖式覆土,卧式覆土,菌袋对折覆土,出菇1潮后覆土,以不覆土墙式栽培作对照。结果表明,黄伞覆土栽培子实体品质较好,出菇期较长,墙式出菇1潮后再竖式覆土栽培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0.13%。  相似文献   

17.
王呈  温夏萍  曹淑芳 《食用菌》2005,27(3):40-41
春秋季节利用林地脱袋菇畦覆土栽培杏鲍菇,表明该法栽培杏鲍菇不需菇房、床架,投资少,不占耕地,管理方便,菇质好,生物效率为51%~71.8%,出菇残渣是林木的好肥料,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棉子壳、玉米芯、杂木屑、玉米秸、稻草为主料的培养料对黑鲍鱼菇分别进行常规袋栽和脱袋覆土栽培试验,试验结果:采用培养料棉子壳、玉米芯、杂木屑的进行脱袋覆土栽培可提高其产量、品质,且潮次分明。而以玉米秸、稻草作主料不管是袋栽还是覆土栽培都不具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高产高效优质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杏鲍菇栽培过程中,通过采取疏菇留单菇、添加营养液反向促第二潮菇及覆土促第三潮菇的技术措施,就能实现杏鲍菇的高产高效优质栽培,通过以上综合技术,杏鲍菇头两潮菇的总生物转化率为85.65%比对照不疏菇(生物转化率55.09%)高出30.56%,通过处理的杏鲍菇商品率达98.6%比对照不处理(商品率63.1%)的高出35.5%,优质率达88.9%比对照不处理(优质率33.3%)的高出55.6%。通过处理的三潮菇生物转化率118.23%比对照不处理(生物转化率58.01%)的高出60.22%。  相似文献   

20.
人工栽培鸡腿蘑多采用脱袋覆土出菇,处理大量的覆土和出菇结束后场地的清理,都是费工费时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仅增加了人力投资,而且菇体根部大;特别是丛生品种,几十个菇体在一起,形成很大的根盘,造成营养消耗而影响产量。温度高时也最易从根盘发生细菌性腐烂病。菇体大小不匀,死菇、小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