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近两年吉林省主要采取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倒茬平作)保护性耕作和玉米垄侧播种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农业产业当中常见的一种作物,其在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所以需要在玉米作物的种植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将玉米保护性耕作以及全程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能够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经济效益。以此为基础,针对玉米保护性耕作以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做出了系统性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技术的更新,我国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与挑战。保护性耕作是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和秸秆留茬覆盖还田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中得到推广应用与发展,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行的农耕措施,是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有效策略。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发展及推广要点,针对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于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以期为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稳步发展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4.
石贞芳 《农业工程》2013,3(3):15-16
针对山西省晋东南地区传统的玉米耕作使得土壤风蚀和水蚀严重、土壤有机质下降和耕层变浅等问题,研究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旱地农业生产上先进的耕作技术。而‘扎兰屯几十年的耕作历史,始终延续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导致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下降,土壤板结,病虫害频繁发生,土地产出率低下。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保证我市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繁荣我市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农业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通过机械化手段,保证免耕播种质量。实施保护性耕作,一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二能够减少地表沙尘漂移;三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四可有效地减少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实施以残茬覆盖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实现保土、保水、保肥和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旱作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区别于以往的土地耕作模式,是一种先进的耕作模式,对于培肥地力、保护良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玉米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技术,即秸秆还田覆盖技术;农田地表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杂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深松技术。同时,介绍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指出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有效治理农田扬尘、防治农田水土流失、农田风蚀水蚀的重要措施。最后,介绍了梨树县持续加力助推保护性耕作大力发展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是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保护耕作技术,主要生产目标是“控药、控肥、控水、促生产”。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力推进对土壤保护、避免水土流失以及环境保护有着积极意义,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耕作技术的新型耕作技术,该技术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近年来,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已经应用推广且范围较广,研究相关技术对发展可持续性农业有着积极意义。主要分析了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背景及意义,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选择,以及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旱地有三个严重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三个重要原因分别是:干旱、土壤瘠薄、水土流失。目前我国出现了很多农作模式,其中保护性耕作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白21世纪以来,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速度极其迅速,因此该技术达到普及的标准并最大限度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农机科技推广》2003,(3):10-1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规范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技术实施规范,特制定技术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规范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技术实施规范,特制定技术实施要点。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  相似文献   

12.
冯燕 《农业机械》2012,(20):46-47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祼露休闲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相对传统精耕细作的一种变革,我国对于保护性耕作的定义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出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拓展了秸秆利用的新领域,使秸秆变废为宝,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发展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六)保护性耕作是加快我省农机化发展的关键。我省是农机大省,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整个农机化进程。玉米联合收获技术难以推广的主要问题在于对行收获和收获后小麦播种困难两个方面。而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玉米免耕直播技术解决了玉米对行收获的问题,小麦免耕播种解决了玉米联合收获后,耕整地环节多,小麦常规播种难,作业成本高,农民难接受的问题。实践证明,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推动了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本文以玉米(东单60)为材料进行秸秆覆盖试验,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耕作层水、肥保持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SPSS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水、肥保持能力均优于传统耕作,免耕覆盖对耕层土壤含水率影响显著,而浅耕覆盖对土壤耕层养分和作物产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介绍了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还田苗带条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优势、主要机具装备、作业流程及要点、重点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蓄水保墒、减少径流、培肥地力、抑制扬尘、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地膜玉米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如何将二者的优势有机融合,在玉米种植中发挥综合效益,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平凉市农机站通过保护性耕作、地膜覆盖与传统耕作不同模式对比试验,探索保护性耕作与先进旱作农业技术的结合点,为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旱作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耕作制度,对保护农田、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防治沙尘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介绍保护性耕作在我国推广应用情况,提出旱作地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本文以玉米(东单60)为材料进行秸秆覆盖试验,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耕作层水、肥保持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SPSS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水、肥保持能力均优于传统耕作,免耕覆盖对耕层土壤含水率影响显著,而浅耕覆盖对土壤耕层养分和作物产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一、保护性耕作的内涵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作用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它有利于保水保土。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冰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保护性耕作是一场新的耕作革命,是一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未来10~20年中,保护性耕作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的“黑风暴”,引起了人们对改革传统耕作方法的重视,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铧式犁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通过机械化手段,保证免耕播种质量。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一是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二是能够减少地表沙尘漂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