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振动的土壤挖掘阻力与耗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振动频率、振动方向等参数对振动式土壤挖掘降阻特性和耗能特性的影响,设计开发了振动式土壤挖掘阻力试验台。经理论分析、计算确定了振动挖掘机构运动参数。在土壤平均相对湿度为27%、平均土壤坚实度为2.2MPa条件的室内土槽系统中,在挖掘深度150mm、前进速度0.15~1.00m/s、振动频率2~20Hz的因素条件下,利用该试验台开展了土壤振动挖掘阻力和耗能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式土壤挖掘能够有效降低工作阻力,其降阻率先随着振动频率增大而增大,在2~20Hz频率段,前后方向振动和垂向振动振幅分别为13mm和10mm时,其最大降阻率分别可达到21%和25%。降阻率在10~14Hz后增长速度变缓,表明该区间处于土壤的自振频率区间。前后方向振动下土壤挖掘降阻率和振动速度与前进速度的比值有关,当振动速度小于前进速度时,降阻率比较小,随着振动频率增加而缓慢增大;当振动速度大于前进速度后,在对应的频率点其降阻率会迅速上升,之后增长速度逐渐变缓。由于需要额外激振能量输入,两种振动方向的强迫振动式土壤挖掘综合耗能并不减少,在振动频率低于10Hz下,耗能比范围在1~1.07,但超过10Hz后,耗能比会随着振动频率增大以较快速度增加。振幅的增大能够使土壤挖掘阻力获得一定的降低,但同时振动挖掘耗能有较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激振器的振动频率,提出了一种由2D阀控制差动式液压缸的新型电液激振器,该激振器通过控制无杆腔容腔的体积变化实现液压固有频率的改变。阐述了激振器的工作原理并建立其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构建了系统仿真模型,对系统在低、中和高频段工作时的振动波形进行了仿真研究。为了验证理论分析以及激振器在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工作时实际输出振动波形,设计了电液激振器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激振器的负载以弹性力为主时,振动频率在5Hz以下,激振器输出的振动波形容易出现饱和现象,随着激振频率的提高,饱和现象消失,当振动频率与液压系统固有频率相等时会产生谐振现象(即振动幅值突然放大),过了谐振点后振动幅值会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3.
前轮摆振是指汽车直线行驶时 ,前轮以一定的振幅和频率绕转向主销轴左右摆动。汽车前轮摆动严重时 ,车身左右晃动 ,方向盘难以控制。前轮摆振破坏了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 ,还加速了转向系的磨损 ,所以一经发现 ,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排除。其方法是 :(1)先查方向盘、转向横拉杆头、转向臂传动机构及前钢板卡子是否松旷。(2)若前轮转向立轴与轴套、前钢板轴与轴套磨损严重 ,配合间隙过大 ,应更换新轴和新轴套 ,以达到标准配合间隙 ,并调整轮毂轴承间隙。(3)若是由于前钢板使用时间过长 ,钢板挠度弹性达不到要求而引起摆…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微耕机振动传递情况及各主要结构对整机振动影响,以某型自走式微耕机为研究对象,基于LMS Test.Lab系统测试其非作业状态时8种转速工况下微耕机主要结构的振动情况,并进行时域、频域分析。结果表明:微耕机振动随发动机转速提高而增大,保险杠处振动最为剧烈;主要结构振幅峰值频率分布不集中,在较宽泛的频率范围内都有可能引发共振;后期在微耕机作业工况下的振动研究中,需重点关注发动机、保险杠及手柄等结构,为改善微耕机操控舒适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振动参数组合对苹果采摘效果的影响,建立苹果树二级树枝振动力学模型,解析分析得到影响苹果脱落的主要因素为振动频率、振幅及夹持位置。测量苹果树形态特征并基于矮砧密植整形原理建立纺锤形苹果树三维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苹果树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振动频率4~8Hz、振幅20~30mm、夹持位置0.35l~0.65l(l为二级树枝长度)时,对果树损伤较小且苹果易脱落。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振动采摘试验,以确定苹果树不同位置树枝最佳的振动参数组合,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响应面优化,参数优化结果为:采摘苹果树上层苹果时,振动频率为5Hz,振幅为28mm,夹持位置为0.40l;采摘苹果树中层苹果时,振动频率为4Hz,振幅为30mm,夹持位置为0.43l;采摘苹果树下层苹果时,振动频率为8Hz,振幅为20mm,夹持位置为0.65l;通过验证试验得到苹果树上层、中层、下层摘净率为96.4%、94.8%、93.2%,与优化值相近,表明优化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某种压铸件在去除进浇口时的激振频率,以进浇口共振破断设备的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Pro/E对振动系统进行三维建模以及简化。通过有限元ANSYS对振动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前12阶的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对振动系统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进浇口处的应力和应变响应情况,以此确定了进浇口共振破断设备在分离进浇口时的最佳激振频率。最后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将其作为进浇口破断的理论依据,对其余小型压铸件在破断分离时找到最佳激振频率,获得良好破断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多项调水工程陆续开工,对调水工程节制弧形闸门安全研究也变得重要。通过弧形闸门振动原因对比分析发现调水工程弧形闸门发生振动的概率不比高坝弧形闸门低;以实际案例对调水工程弧形闸门进行了振动原型观测及除振措施探索。通过振动位移、振动位移(振幅)和频率关系、振动应力多参数综合分析该闸门振动在安全范围内;通过对振动成因分析提出了运行工况下微调闸门一侧油缸的应急除振措施,闸门振动量级明显减小,振动加速度最大可减小621%。闸门除振分析思路及应急除振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电站异常振动机组,实测不同水头下水力发电机组的顶盖、推力机架、大轴振动、振动情况和尾水管的压力脉动,分析振动峰值等变量与负荷变化的关系,并结合HHT频谱分析方法计算其振动频率。研究表明:机组振动频率主要集中在7.5Hz(此频率为叶片通过频率),且振动随着负荷增大而增加,可诊断该现象是水力激振引发的机组振动,该振动结果在机组检修中得到验证,充分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这为水电机组的故障振动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振动深松作业时振频和振幅的无级调节,以适应不同物理性质的土壤进行深松作业,达到减阻深松、节省能耗的目的。为此,采用伺服油缸振动技术设计了一台可变频变幅的振动深松试验台,以测试不同土壤条件下振动深松的最佳工作参数,为振动深松机具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台最大振动幅度大于20mm,最大振动频率响应大于50Hz、振动频率0~30Hz、振动幅度0~10mm时,频率响应小于1dB,振幅误差小于4.2%,性能稳定且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龙口泵站出水压力钢管的布置,计算压力钢管的自振频率及干扰频率,查找泵站出水压力钢管产生振动的原因。通过增设复合式排气阀的措施减少直角弯管处的气蚀及涡流,避免产生水力共振;采取增设镇墩的措施减少计算管长,改变钢管的横向自振频率;采取增设加劲环并调整加劲环的间距的措施,改变钢管的径向自振频率;使压力钢管的自振频率与干扰频率错开25%,避免产生结构共振。采取以上减振措施后,消除了原有振动现象,最大振幅由0.2mm减至0.04mm,为处理前振幅的1/5。实践证明这些减振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见的以空气罐为水锤防护装置的并联泵系统,建立了进、出水池间的传递矩阵,用迭代法对复变量方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系统自振频率及其对应振型.以某长距离供水工程为例进行了水力振动计算,得到了14阶系统自振频率及其振型,其中第1,14阶自振频率分别为0.010 6,0.183 3 Hz,自振频率低,仅当扰动源为低频扰动时才可能发生水力共振;系统各阶衰减因子均为负值,表明系统是稳定的,不会出现自激振动;把实例泵系统第8管段的PVC-M管改为焊接钢管,对系统进行了水力振动计算.由于管材改变,水锤波速增大,空气罐空气容积增大,各阶自振频率都增大,波谷、波峰出现的位置不同,压力与流量振幅增大,表明水锤波速对系统自振频率及其振型影响很大,因此在水力振动分析时,对管材、水中含气量等影响水锤波速的因素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共振,是指物体在受迫振动中,当策动力变化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便发生共振现象,此时物体的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当机动车或零部件达到一定的转速(或共振频率)时,将产生共振现象并使零件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13.
振动的危害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 《湖南农机》2005,(4):19-19
振动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物理现象,实践证明,强烈振动可引起骨折、皮肉青紫、器官破裂、内脏位置移动和脑震荡。人体各部位都有其固定频率,如胸——腹系统的固有频率为3—8赫。当振动频率和人体器官的频率一致时,将产生共振,会直接损伤内脏器,严重者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4.
传动轴技术状况良好时,弯曲振动的振幅小,振动和发响不明显,而当其技术状态变坏时,弯曲振动的振幅增大,振动剧烈,甚至引起车身振抖,并发出明显的周期性响声,即称为振抖和异响,它会随着车速的增高而加剧。传动轴产生振抖和异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土壤塑性变形的混沌振动压路机动力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土壤变形的一种塑性模式,提出了混沌振动压路机压实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其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探讨了不同激振频率和不同路面条件下的振动轮运动规律,并进行了混沌特征的识别。仿真结果对混沌振动压路机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涡致振动原理设计了一种风力型压电俘能器,通过串列配置的双绕流圆柱增加进气道内流场的压强波动,以Helmholtz共振腔作为尾流区域的风压谐振放大装置,利用PVDF压电薄膜直接将湍流引起的持续性压强波动转换为电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分析了在不同风速下压电俘能器内部流场的流体动力学行为。数值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风速下,当耦合因子L/D=2.2时,双绕流圆柱引起的压强波动最大,可达到单绕流圆柱的2倍;Helmholtz共振腔内气体在振荡流的作用下产生谐振后,腔内气体压强的幅值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但振动频率均相同且为共振腔的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枸杞果实-果柄振动分离特性,确定成熟枸杞果实-果柄分离用时最短的激振振幅与频率组合,研究了枸杞果实振动脱落机理,并通过仿真试验得到了最佳振幅和频率、枸杞脱落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振动杆加速度和枸杞果实的加速度。搭建了枸杞振动试验台,以脱落所需时间为指标,分别对成熟和未成熟枸杞进行了振动脱落正交试验,获得了不同激振组合参数下振动杆的加速度及枸杞的脱落情况,最终确定了试验因素的最佳组合为:激振振幅12mm,激振频率16Hz。该条件下成熟枸杞脱落用时为1. 39 s,激振方向最大加速度为162. 81m/s2。本研究可为振动式枸杞机械收获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针对喂入量变化引起各工作部件受到变载冲击和不平衡力,导致联合收获机工作时振动突变,影响整机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本文基于联合收获机运动平衡方程和外界振动扰动信号相关性分析方法,通过开展田间工况下联合收获机变喂入振动试验,获取不同喂入量下主要工作部件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当喂入谷物呈现较强的阻尼特性时,振动加速度信号随之减弱,而收获机工作动力需求增加后,又会进一步导致振动信号增强的现象。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将加速度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进一步掌握振幅的变化及激振频率特征。喂入量扰动导致的振动主要发生在低频激振频率范围,而喂入量表现出的阻尼特性对高频振幅起减弱作用。喂入量对脱粒滚筒振动影响最为明显,最大振幅由17μm衰减至2.8μm,变化量达83.5%,而割台与输送槽的变化量分别为55.8%和7.69%。脱粒滚筒的最大峰值点也由中频195Hz附近左移至靠近低频的117Hz附近。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籽瓜破碎机在受迫振动下的振动响应以及振动载荷带来的变形、失效等问题,通过ABAQUS软件分析了机架在无阻尼状态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号,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态叠加法研究了机架在电机激振力作用下振幅和应力的响应特征,得到了对应的响应曲线。结合相应曲线研究了机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振幅峰值发生的峰值和频率范围,验证了抗振性能是否满足实际生产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弦激振力的作用下,机架的主要振动变形位于机架低端。当激振频率在85~125Hz之间时,机架容易发生强烈振动,尤其是在125Hz附近机架振幅出现了最大值。由于驱动电机的激励频率范围为23.33~60.00Hz,远小于最大振幅发生的频率,说明只要电机转速控制在3600r/min以下,机架就能有效避免振幅的急剧增加,不会发生严重的振动变形。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1 000 MW级核电站离心式上充泵转子轴系扭振特性,应用Pro/E和ICEM软件对水体部件进行三维造型和网格划分,借助现代CAE技术,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上充泵转子轴系的扭转振动特性进行数值计算,通过扭振分析得到转子轴系在不同转速下的扭转振幅.结果表明:采用三支撑转子轴系的结构稳定性相比于两端支撑的转子轴系各阶固有频率都有明显提高,这有助于减小上充泵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在4 900 r/min的转速下转子轴系发生了较为明显的一阶扭转共振,引起共振的主要原因是电动机驱动力矩的6次谐波分量频率和转子轴系的一阶扭振固有频率的整数倍接近;上充泵设计运行转速为4 500 r/min,转速与转子轴系各阶临界转速值相差较大,其转子轴系的扭转振幅较小,不会发生扭转共振,表明所设计的转子轴系结构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