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恒温隔绝式荧光PCR(iiPCR)是一种简便、快速及可使用于现场检测的荧光PCR方法.本研究采用农业农村部推荐的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引物、探针、Taq酶等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了基于恒温隔绝式荧光PCR的ASFV检测方...  相似文献   

2.
目前,PCR已成为实验室中的一项常规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家们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介绍了PCR的历史、反应原理、成分以及这项技术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体外基因扩增技术,该技术在体外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特定目的基因片段,从而大大简化了传统的分子克隆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PCR仪自动化程度的不断被提高,使PcR成为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高通量、简便、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的常规操作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4.
PCR技术在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PCR是一种体外核酸扩增技术 ,具有敏感性强、特异性高、快速、简便等优点 ,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系统地阐述了PCR技术在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并对引物基因设计、PCR扩增过程中的技术参数和常见疑难问题做了归纳总结。同时简要介绍了PCR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望了今后微生物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血清学、分子探针以及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为出入境检疫提供了相对简单、灵敏、可靠的方法。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所需时间短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遗传病诊断等诸多领域。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中,PCR技术的应用,既可保证样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又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极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是诞生于80年代的一项体外酶促扩增 DNA 新技术,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现已经广泛用于畜禽传染病和遗传病诊断、生物工程、法医鉴定等诸方面,本文仅就 PCR 技术发展近况及其在家畜病毒性疾病诊断与研究应用概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原位PCR技术及其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PCR技术是在原位杂交和PCR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在组织切片或整个细胞上检测单复制或低复制的核酸样品,兼具两者的优势,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定位准确的特点.在病理学领域,原位PCR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微生物病原的核酸,还可以分析肿瘤、遗传性疾病等内源基因的变化,以及跟踪疾病与治疗过程带来的基因组改变,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疾病发生发展与致病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病理学研究与诊断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PCR技术在禽病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又称体外基因扩增技术,是80年代中期由Mullis.发明的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的检测方法如生物化学、细菌学、病毒学和血清学方法等相比较,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而且应用广泛。在病原方面,它既可作病原体的检测,也可同时进行不同病原或同一病原不同株的检测。特别适合难以培养的病毒和细菌的检测。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开发出多种PCR技术,以适应不同试验需要,现综述PCR技术在禽病诊断中的应用。1PCR原理PCR是由三个基本反应组成的反复循…  相似文献   

9.
实验在大肠杆菌产生的志贺样毒素2型变异体(Shiga—like toxinⅡe,Stx2e)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建立了以PCR为基础,高效快速检测猪水肿病的PCR试剂盒。该试剂盒扩增的阳性条带为172bp的特异性DNA片段,最低检出菌体量为120CFU,在-20℃至少可保存12个月,重复性良好。应用猪水肿病PCR快速检测试剂盒对22份新鲜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其中的5个样本含Stx2e阳性大肠杆菌,PCR检测结果与剖检、细菌学和生化检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美国人Kary Mullis等发明了PCR技术,两年后PCR自动化装置仪器的完成使基进入实际应用的阶段,该装置用于扩增特定的模板DNA,使DNA的量成倍增加,可用于各种用途的DNA分析。1990年,由杜帮公司的Williams等人基于PCR技术之上首次推出了一种简便、灵敏可行的新的遗传标记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1]。尽管RAPD技术诞生的时间很短,但由于其独特的检测DNA多态性的方式以及简便快速的特点,且具有可用引物数量大,检测区域几乎覆盖整个基因组,多态信息含量大等,使得该技术已渗透到分子生物学领域基因研究的各个方面。可以预料,该技术的发展会使分子遗传学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机引物PCR技术(AP-PCR)是一种建立在PCR基础上的新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其特点是利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扩增基因组DNA片段,在无需预知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基因特征的分析,具有简便、高效、实用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多个领域。文章主要对AP-PCR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研究近况及其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实验在大肠杆菌产生的志贺样毒素2型变异体(Shiga-like toxin Ⅱ e,Stx2e)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建立了以PCR为基础,高效快速检测猪水肿病的PCR试剂盒.该试剂盒扩增的阳性条带为172 bp的特异性DNA片段,最低检出菌体量为120 CFU,在-20℃至少可保存12个月,重复性良好.应用猪水肿病PCR快速检测试剂盒对22份新鲜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其中的5个样本含Stx2e阳性大肠杆菌,PCR检测结果与剖检、细菌学和生化检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是一种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能给公共卫生和畜牧业带来严重危害。常用的布鲁氏菌病原检测方法包括布鲁氏菌分离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其中的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布鲁氏菌检测、菌种鉴别、疫苗株与野毒株区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PCR技术在通用型布鲁氏菌、不同种型布鲁氏菌及布鲁氏菌疫苗菌株检测与鉴别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检验检疫、流行病学调查、人与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rchainreaction,PCR)作为一种快速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敏感性好、结果可靠等优点,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PCR技术在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家禽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病毒性传染病变异性强、容易传播、难以控制;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非常重要。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病毒基因组进行诊断鉴定,与传统病毒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的优势。目前,在常规PCR基础上已发展出套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一步法多重PCR等,笔者对PCR技术在家禽病毒性传染病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希望能对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机引物PCR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arbitrarily primed PCR,AP-PCR)是由Welsh、Williams于1990 年几乎同时建立起来的一项DNA多态检测技术 .该技术以 PCR 为基础,利用一系列单一的人工合成的随机寡核苷酸链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 进行 PCR扩增.在该技术问世的短短几年内,因其独特的检测DNA多态性的方式以及简便快速等特点而  相似文献   

17.
实时荧光PCR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实时荧光PCR技术在动物疲病诊断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诊断动物的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疫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时荧光PCR不仅实现了常规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与常规PCR相比,实时荧光PCR技术由于多使用了一条可与模板互补配对的荧光探针,提高了特异性,并且由自动化仪器收集荧光信号,避免了肉眼判断的主观性,又可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实时荧光PCR技术全封闭反应,无须PCR后处理,避免污染,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随着实时荧光PCR试剂盒的进一步开发,实时荧光PCR技术将会在动物疫病诊断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PC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新技术 ,具有灵敏、特异、快速、简便和适用面广等优点 ,因而在分子生物学检测与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 ,PCR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 ,其在支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章简要介绍 PCR在动物支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包括应用通用 PCR引物与特异性引物检测支原体 ,以及 PCR在禽类、牛和猪支原体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表明在实验室和临床中应用 PCR检测支原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马梨形虫病的流行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并分析了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病原学诊断可快速诊断病例,但大量检测时操作较为困难;ELISA 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诊断方法;CFT可准确诊断早期(急性)感染,但无法识别经过药物已产生抗补体反应的个体;PCR方法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敏感性较高,但操作较为复杂;real-time PCR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强,但所需仪器昂贵;LAMP技术敏感、简便、快速,但常出现假阳性结果。除病原学检测外,以上方法大多不适于田间检测。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操作简便、诊断准确、成本低廉的田间检测方法,未来研究方向将主要侧重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20.
对于未知病原体感染和多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应用常规PCR方法往往需要多次扩增筛选,相对费时、费力。而多重PCR能够在同一反应体系内扩增多个靶序列,可进行多病原体的快速鉴定。目前多重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在寄生虫病诊断方面,多重PCR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