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刘燕  汤承  岳华  王远微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7):1963-1974
鸭甲型肝炎(duck hepatitis A,DHA)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种雏鸭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研究旨在研制一种对我国流行的鸭甲型肝炎血清1型(DHAV-1)和血清3型(DHAV-3)病毒具有交叉中和作用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人工合成12条DHAV-1和DHAV-3的VP1蛋白共有的抗原表位肽,分别与钥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载体偶联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McAb。通过检测McAb与DHAV-1和DHAV-3的交叉反应性,测定McAb对病毒增殖的抑制效率、中和效价以及攻毒保护率等来筛选McAb。本研究共获得了12株稳定分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6株(C1、C4、C7、C12、C13、C16)分泌的McAb同时与DHAV-1和DHAV-3发生特异性交叉反应; C1、C4、C7、C16可以抑制DHAV-1和DHAV-3在鸭胚中的增殖,抑制率在75.34%~100.00%不等;对DHAV-1和DHAV-3的中和效价:C1(1:3&1:5)、C4(1:3&1:3)、C7(1:10&1:11)和C16(1:9&1:9);C7和C16对DHAV-1和DHAV-3攻毒雏鸭的保护率较高,分别为“70%、80%”和“100%、60%”。本研究成功研制出对DHAV-1和DHAV-3具有交叉中和活性的McAb 4株,其中2株对病毒的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为DHA的防控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川西北牦牛新孢子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川西北阿坝州8个县1 070份待屠宰牦牛血清中新孢子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被检1 070份血清样品中65份血清新孢子虫抗体呈阳性,样品来源的8个县都检测到了新孢子虫抗体,被检牦牛的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1%,其中理县(12.2%)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p<0.01),马尔康的最低为2.7%.结论 川西北阿坝州各县广泛存在牦牛新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3.
4.
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其相关毒力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规模化养鸭场患典型大肠杆菌败血症雏鸭分离的28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中鉴定出210株(包含37种血清型),其中O93、O78、O92、O76占43.8%(92/210)为优势血清型,O46、O32&O93混合型、O60&O93混合型为首次从鸭群中分离到。应用PCR结合核酸序列测定对210株致病性E.coli(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和28株自健康雏鸭泄殖腔拭子分离的E.coli(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包括强毒力岛(HPI)中的鼠疫菌素受体基因(fyuA)和铁调节蛋白基因(irp2)、Ⅰ型菌毛必需蛋白基因(fimC)、P型菌毛结构基因(papA)和血清耐受基因(iss)检测,结果表明:fyuAi、rp2、fimC、papA和iss基因在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的携带率分别为41.0%、43.3%、92.9%、97.6%和96.7%,在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携带率分别为21.4%、25.0%、92.9%、100%和92.9%,患病鸭和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iss、fimC和papA携带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papA的携带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宿主(鸡、猪和人)源E.coli;HPI毒力岛在鸭源E.coli中分布较广,其携带率表现为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极显著高于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HPI毒力岛的携带率与菌株的致病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O78等特定的血清型有一定的关系。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有37.6%(79/210)同时携带fyuAi、rp2、fimCi、ss和papA基因,极显著高于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的14.3%(4/28)(P〈0.01)。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测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在鸭源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建立检测STEC的多重PCR方法,针对STEC特有的毒力基因stx1、stx2、h&A和eaeA筛选了4对引物,通过对PCR反应条件的优化、特异性和灵敏度的检测,建立检测STEC的多重PCR,并应用该方法调查254株鸭源致病性E.coli和115株外表健康鸭的泄殖腔分离的E.coli中STEC的分布情况.在254株鸭源致病性E.coli中检测出6株STEC,从外表健康鸭的泄殖腔分离的115株E.coil中未检测到STEC.检出的STEC的血清型分别为O36、O60、O77、O78、O158和O7 & O92.本实验建立的检测STEC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鸭源E.coli的检测结果证实鸭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存在STEC菌株,分布频率较低,但其血清型具有广泛的宿主源,存在引起人类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牦牛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源大肠杆菌的遗传进化关系,明确其与人和其他动物大肠杆菌的亲缘关系。采集来源于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的60份临床健康成年牦牛肛门棉拭子样本,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通过常规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和16S rRNA PCR检测的研究,确定49株为大肠杆菌。对其中9株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16S rRNA克隆、测序,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牦牛菌株组内同源性为98.8%~99.9%,与GenBank中其他菌株的同源性为94.0%~100%。结果表明,牦牛源大肠杆菌与牛源菌株的遗传距离最近,与羊源菌株的遗传距离最远,与人、猪、鸭、鸡源菌株的遗传距离较近,其中有2株菌与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和志贺氏菌聚为一支,从遗传进化的关系看其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潜在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恒温隔绝式荧光PCR(iiPCR)是一种简便、快速及可使用于现场检测的荧光PCR方法.本研究采用农业农村部推荐的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引物、探针、Taq酶等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了基于恒温隔绝式荧光PCR的ASFV检测方...  相似文献   
8.
9.
根据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标志性毒力基因-气溶素(aerolysin)基因序列,设计出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22尾临床疑似患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的黄鳝进行了诊断,检测出其中17尾呈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阳性,检测过程仅需6h;而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则耗时72 h,检出率仅为9/22.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从四川成都某羊场腹泻简阳大耳山羊粪便中分离鉴定出奇异变形杆菌(14/20),随机选取5个菌株腹腔注射小鼠,5×108 CFU/只,小鼠于接种后12 h内全部死亡。PCR扩增分离株的16S rR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与GenBank中奇异变形杆菌的序列同源性为99%~100%,分离菌株间的同源性为99.8%~10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不同宿主源奇异变形杆菌共聚为2个分支,存在一定的多样性,但其进化不存在显著的地域及宿主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奇异变形杆菌与山羊腹泻密切相关,对养羊业的危害及公共卫生学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