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灰色灾变预测原理,解决预测中的历史数据跳变问题;利用传统的回归方法,对跳变点之间的情况加以预测,实现GM(1,1)和传统回归预测的组合预测。通过对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克服了GM(1,1)模型和传统回归预测各自的缺陷,使得预测结果更接近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预测未来5年(2011-2015年)中国水产品的年总产量。本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首先分别构建常规GM(1,1)模型和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2006-2009年中国水产品年总产量进行预测分析并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精度。然后选择预测精度较高的模型对未来5年中国水产品年总产量进行预测研究。常规GM(1,1)模型和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2006-2009年中国水产品年总产量预测的精度比较显示: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预测精度更高,预测误差更小,更适用于水产品年总产量的预测研究。因此,选择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中国未来5年水产品年总产量进行预测,即2011-2015年中国水产品年总产量将分别达到5532.333、5746.315、5972.634、6202.738、6443.838万t,年均增长率达到3.7%,远高于《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设定年均增长2.2%的目标。本研究结果表明: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适用于水产品产量预测的研究;2011-2015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完全可以实现渔业“十二五”规划设定目标。  相似文献   

3.
以近6年西藏自治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系统建立了人均纯收入发展趋势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运用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反映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的4项主要指标因素相对于纯收入的关联程度.分析得出:在未来5年中西藏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4.695%,农村居民纯收入数量性状与4项指标之间关联度第一位的是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位的是第三产业收入,第三产业位居第四。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组合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婵娟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5):152-157
利用福建省1978-2011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在建立ARMA模型、Holt-Winters非季节模型、二次曲线模型、灰色GM(1,1)模型的基础上,以各个模型预测的MAPE调和平均数为权重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对福建省2012-2015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的MAPE值为0.1821%,高于各个单项预测模型。且在2012-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率达到10.85%。  相似文献   

5.
基于ARMA模型的四川省农村居民收入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1978-2010年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时间序列,先后通过平稳化检验及处理、自相关与偏相关分析,并结合SC准则定阶,建立模型为 ;然后确定模型参数并对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白噪声检验,检验通过,满足预测的要求;接着,运用该模型对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平均绝对误差率为1.81%,其中2010年误差率为1.21%,精度较高;最后对2011-2013年进行短期预测,数据表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灰色预测法在粮食物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统计数据缺乏且波动性较大的粮食物流量预测问题,提出引入灰色系统理论来解决,并以湖南省1998~2005年出省粮食物流量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灰色GM(1,1)模型,详细阐述了灰色预测法的应用过程.结果表明,灰色预测法对样本的适应性强,预测精度高,简单易行,能够有效解决粮食物流量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耕地资源系统分析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安徽省耕地资源进行了系统诊断,对影响耕地数量减少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人均耕地占有量运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耕地保护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棉花品种产量长期预测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皮棉产量为原始资料,分别应用一元线性回归、GM(1,1)及谐波分析原理和技术建立模型,对三者的模型精度、拟合程度及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波动性较大的皮棉产量时间序列,一元线性回归及GM(1,1)模型的精度低,拟合效果差,预测值不理想;而谐波分析模型的精度高,拟合效果好,预测值准确可信,其中,4个以上谐波迭加的模型可达"一级精度",历史符合率90%~100%,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分别选取4,5,6,...15个谐波迭加的谐波分析模型,预测2003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皮棉产量为1181.73~1288.66kg·hm 2。  相似文献   

9.
摘要:针对稻瘟病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存在的严重危害,笔者基于四川资中地区1998-2008年的稻瘟病发生资料,运用灰色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GBP ),建立了稻瘟病发生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灰色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946,远远优于GM(1,1)模型的1.8857。灰色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拟合任意一种函数关系,且该模型信息利用率高,避免了系统数据辨识方法在序列累加时因正负抵消而产生信息失真的现象。灰色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该地区稻瘟病发生的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理论在生猪价格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猪价格波动明显,波动幅度越来越大,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鉴于生猪价格的特殊性,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生猪价格的历史数据,建立基于弱化缓冲算子的GM(1,1)预测模型,并通过残差、级比偏差、关联度和后验差检测对模型的合理性和精度进行误差检验,最后应用模型预测了未来3年的生猪价格。结果表明:P0=97.33%>90%、ρ(avg)=4.6613%<10%、r=0.8441>0.6和P=0.7778。由此可见,灰色系统理论GM(1,1)适用于生猪价格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预测2014、2015和2016年生猪价格分别为16.72、15.26和17.42元/kg,与2013年相比较,分别上涨为14.84%、4.81%和19.64%。预测结果显示,未来生猪价格将在波动中上涨。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湖南省开展森林旅游对当地居民民生效应的影响状况及其呈现出的民生特征,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及周边村庄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8月20日至25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获取相关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对这3个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及周边村庄民生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旅游区居民家庭结构稳定,劳动力较强,健康状况良好,受教育程度偏低,就业渠道较窄,宗教信仰少;(2)森林旅游区居民收入与当地旅游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均消费高于同期湖南省农村居民平均水平;(3)社会保障事业比较完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娱乐、健身设施比较缺乏;(4)森林旅游区生态和社会环境局部遭到破坏,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资源有效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陈瑜  谷建才  汪涛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541-546
本文以对1996-2006年十年间新疆人口—耕地—粮食复合系统进行的动态分析为基础,选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10年新疆总人口及人均粮食消费量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新疆人口-耕地-粮食复合系统基本平衡;预测至2010年,新疆总人口将达到2217.74万人,人均粮食消费量162.45公斤/人,新疆的粮食总产量除了能够满足新疆各族人民粮食需求外,可调出余粮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民收入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也是我国“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脉,寻求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研究的目标。本研究采用数量经济和事实调查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农民收入结构和数量的现状,构建合理的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农民收入来源途径增多,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到以二、三产业为主要增收手段的变迁,政府财政补贴也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纯收入比例。因此导致正处于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民,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收入来源途径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力求为黑龙江省和全国农民增收探索更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加快发展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从1989年以来呈连续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广东构建和谐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瓶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实现中国各地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之一。笔者在深入分析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创办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政策性的贷款担保基金和农产品保险基金等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桑园经营面积对中国西部地区蚕农年收益的影响,于2015—2018年间,对涪城区13个乡镇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和蚕农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获得的554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中国西部地区桑园经营的适度规模。结果显示:(1)蚕农每户自有产权土地面积极小,为0.04 hm2/户。(2)蚕农自主经营的平均桑园面积为2.05 hm2/户。(3)区域桑园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阈值范围为1.51~12.08 hm2。(4)蚕农人均纯收入与桑园经营规模的函数关系为y=-2491.8x2+33201x,即人均纯收入最大时的土地经营规模为6.66 hm2。由此可见,当前蚕农在确定自身土地经营规模上是理性和合理的,未来经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土地需求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