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香菜挥发油GC/MS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香菜茎叶及根经水蒸汽蒸馏--萃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中香菜茎叶中主要成分有:壬烷、癸烷、癸醛、十一醛、环癸烷、十二醛、2-十一烯醛、2-癸烯-1-醇、十三醛、十四醛等,香菜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壬烷、辛醛、癸醛、环癸烷、十-醛、十二醛、十四醛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玻片浸渍法室内测定了8种供试中草药的3种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成螨的触杀活性。当提取物浓度达到2mg?mL- 1时,旋覆花与石楠叶石油醚提取物、蓖麻子甲醇提取物的杀螨活性较高。毒力活性测定表明:旋覆花与石楠叶石油醚提取物的LC50值分别为(1.1843±0.0868mg/mL)和(1.3731±0.0898 mg/mL)、蓖麻子甲醇提取物的LC50值为(1.2111±0.1616 mg/mL)。由此表明,这3种植物的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杀螨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丁香杀螨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部位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薄层层析纯化,经体外杀灭家兔痒螨的活性检测,对丁香(Eu鄄geniacaryophyllataThunb)花蕾中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进行了追踪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经理化性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及与对照品活性比较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丁香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石油醚部位提取物中,其50%浓度体外杀死全部供试螨的平均时间为20min,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一种黄色油状化合物III,其50%浓度体外杀死全部供试螨的平均时间仅12min,化合物III的理化性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杀螨活性与丁香酚对照品完全一致,丁香酚为丁香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黄花蒿杀螨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活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油醚(30 ̄60℃)、石油醚(60 ̄90℃)、乙醇、丙酮和水等5种溶剂对采自6月份的黄花蒿的根、茎、叶分别进行活性成分的初步提取,然后用柱层析进行分离检查,并进一步用分离得到的组份对朱砂叶螨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黄花蒿根、茎、叶的不同溶剂提取物中,丙酮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普遍具有较高的触杀活性。其中叶的丙酮提取物杀螨活性最高,在48h内(5mg/ml)的杀螨校正死亡率达到98.95%。在分离的13个大的组分中,第11和12组分活性较高,48h,5mg/ml对朱砂叶螨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9.30%,和99.29%。用这两组份对朱砂叶螨进行毒力回归分析,得到它们的LC50分别为0.3683、0.1586mg/ml。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杀螨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别对瑞香狼毒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获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利用各种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为瑞香狼毒素A(1)、槲皮素(2)和(+)-表枇杷素(3)。三种黄酮类化合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触杀活性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 4.9434 mg?mL-1、7.6930 mg?mL-1、2.2494 mg?mL-1。实验结果表明,瑞香狼毒素A、槲皮素和(+)-表枇杷素均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 其中表枇杷素杀螨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川芎挥发油,平均收率为6.86%。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川芎提取物成分分离和鉴定的49种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标明,超临界CO2川芎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3-丁基苯酞、3-丁叉苯酞、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棕榈酸、亚油酸等。卷烟加香试验表明,川芎油可有效地掩盖卷烟杂气,使烟气柔和,香气细腻,对改进烟气品质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海南白花含笑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取海南产白花含笑叶中的挥发油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白花含笑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方法对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离测试。结果显示:从白花含笑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49种物质,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43%,其主要成分为(+)-1(10)-马兜铃烯(13.06%),桉叶醇(12.01%),榄香醇(9.76%),5,7-二乙基-5,6-癸二烯-3-炔(9.11%),以及2-苄基-4,5-二氢-1H-咪唑(7.57%)。研究结果明确了海南产白花含笑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白花含笑在医药、林业和化工等各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8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筛选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新型的植物源杀螨剂,采用叶螨浸茎浸渍法对室内8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柏叶、羊蹄根、地锦、石榴籽的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较高,在20 mg/mL时,其24 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0%;根据初筛结果,选取这4种生物活性较高的植物提取物进行毒力活性测定,结果按LC50值大小从低到高依次为:侧柏叶[(5.3221±0.0325) mg/mL]、地锦[(6.2726±0.0264) mg/mL]、羊蹄根[(7.9278±0.0256) mg/mL]、石榴籽[(9.2979±0.0194) mg/mL];此外研究了地锦、侧柏叶的杀卵作用及产卵抑制作用。在浓度为20 mg/mL时,地锦、侧柏叶对雌成螨24 h后的杀卵毒力分别为:(36.4650±0.0847) mg/mL,(96.8368±0.0762) mg/mL,产卵抑制率分别为:66.81%,48.29%,趋避率分别为:68.86%,35.40%。  相似文献   

9.
采用石油醚(30~60℃)、石油醚(60~90℃)、乙醇、丙酮和水等5种溶剂对采自6月份的黄花蒿的根、茎、叶分别进行活性成分的初步提取,然后用柱层析进行分离检查,并进一步用分离得到的组份对朱砂叶螨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黄花蒿根、茎、叶的不同溶剂提取物中,丙酮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普遍具有较高的触杀活性。其中叶的丙酮提取物杀螨活性最高,在48h内(5mg/ml)的杀螨校正死亡率达到98.95%。在分离的13个大的组分中,第11和12组分活性较高,48h,5mg/ml对朱砂叶螨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9.30%,和99.29%。用这两组份对朱砂叶螨进行毒力回归分析,得到它们的LC50分别为0.3683、0.1586 mg/ml。  相似文献   

10.
对白术、人参配伍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相同质量白术配伍不同质量人参(1∶0、2∶1、1∶1、1∶2)后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白术、人参配伍比例为1∶1时,其挥发油抑菌效果优于白术挥发油,且随着白术、人参配伍中人参比例的增加,抑菌效果也随之增强。白术、人参配伍后γ-榄香烯、β-人参烯、人参炔醇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增加,γ-衣兰油烯、桉叶-7(11)-烯-4-醇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降低。因此,白术配伍人参后挥发油抗菌活性有一定提高,可能与其组成中苍术酮比例减少,而人参挥发性成分比例增加有关,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白术、人参药对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天竺桂叶精油的含量动态、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明天竺桂叶精油含量的月变化动态及高含油量月份的叶精油化学成分组成与抗菌效能。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天竺桂叶精油,GC-MS-DS分析叶精油化学成分,纸片扩散法与梯度浓度MIC法测定与评价叶精油的体外抗菌活性。不同月份的天竺桂叶精油含量变化范围约0.25~0.6mL/100g干叶,其中12月份精油含量相对较高,该月份的叶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13.522%)、丁香烯(10.403%)、丁香烯氧化物(8.691%)、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8.293%)等,体外抗菌试验表明该精油对普通变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甘蓝黑腐菌、白菜软腐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天竺桂的适宜采叶期为12月份,此时精油得率较高,抗菌活性也强,在植物源抗菌剂与农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耕作方式对川芎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及探明道地产区川芎栽培环境的质量,为川芎药材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彭州川芎种植区的菜—药、稻—药(翻耕)、稻—药(免耕)和旱地(未种过川芎和蔬菜)种植方式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对4种耕作方式下的土壤Cd、Pb污染状况和土壤—川芎系统中Cd、Pb的富集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川芎种植土壤未受Pb污染,但存在不同程度的Cd污染。菜—药种植方式下土壤Cd、Pb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方式,且Pb含量具有随土壤pH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依次为菜—药>免耕>免耕>旱地。川芎根茎和叶片中Cd的含量基本符合WM/T 2—2004标准要求(除菜—药方式外),均表现为菜—药>免耕>免耕>旱地;根茎和叶片中的Pb含量均超标,平均含量分别为6.16 mg/kg和8.63 mg/kg,具有随土壤pH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川芎叶片对Cd、Pb的富集能力上均大于根茎且对Cd的富集大于Pb。  相似文献   

13.
研究桦褐孔菌多酚(IOP)以及富硒培养的桦褐孔菌多酚(Se-IOP)、富锗培养的桦褐孔菌多酚(Ge-IOP)的抗氧化作用。以试剂盒法测定抗活性氧单位、MDA值,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肪氧合酶活力、红细胞溶血抑制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在化学模拟体系中,4.0 mg/mL的IOP、Se-IOP与Ge-IOP的抗氧化活性单位分别为52.36、89.21、82.93 U/mL,对脂肪氧合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4.15%、42.22%、50.53%。在细胞与组织水平的体外抗氧化体系中,4.0 mg/mL IOP对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溶血抑制率为69.65%,而1~4.0 mg/mL Se-IOP与Ge-IOP溶血抑制率均大于100%;与对照组比较,1~4.0 mg/mL IOP、Se-IOP与Ge-IOP均可极显著地抑制小鼠肝匀浆自发性产生MDA(P<0.01)。个体水平的体内抗氧化体系中,腹腔注射IOP、 Se-IOP与Ge-IOP(4.0 mg/mL,0.5 mL/d,12天)时,肝组织的自发性MDA指标均极显著下降(P<0.01);腹腔注射1~4.0 mg/mL Se-IOP与Ge-IOP后,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与肝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极显著增强(P<0.01)。IOP、Se-IOP与Ge-IOP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富硒、富锗可增强桦褐孔菌多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博落回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博落回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博落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到4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9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2.464%。博落回挥发油主要成分是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11.270%)、4-亚硝基苯甲酸乙酯(11.178%)、(E)-2-己烯醛(10.415%)、雪松醇(7.371%)、6,10-二甲基-2-十一酮(6.929%)、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酯(5.700%)、2-苯丙烯醛(4.509%)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凡纳滨对虾反季节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本实验在合理投饵、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投放健康优质虾苗、应用微生态制剂和微管充氧等措施,结合虾池水质理化因子(D.O、透明度、pH、盐度、NH4+-N)和病原生物(弧菌、WSSV、TSV)的实时监测,结果显示,养殖期间水温、透明度、pH、盐度、溶解氧分别保持在19.5~26.7℃,平均(22.94±0.63)℃;23.2~59.1 cm,平均(37.8±12.0)cm;7.7~8.5,平均(8.1±0.0.2) pH酸碱度?、30.0‰~33.5‰,平均(31.72±0.84)‰,4.0~6.0 mg/L,平均(5.13±0.38)mg/L,虾池氨氮控制在0.05~1.30 mg/L,平均(0.59±0.09)mg/L,池水中异养细菌和弧菌分别控制在(5.05~19.23×104) cfu/mL,平均(10.92±3.45×104) cfu/mL,(0.45~3.71×104) cfu/mL,平均(1.14±0.73×104) cfu/mL。养殖期间对虾体长生长(L)与养殖天数(天)的回归方程:l=0.087d+0.1968(r=0.9843) ,体重生长(W)与养殖天数(天)的回归方程:W=0.0001d2.3847(r=0.9948)。28口实验虾池中只有5口的产量低于500 kg/666.67m2,占17.86%,其余虾池对虾产量均达到500 kg/666.67m2以上,其中有39.29%的虾池产量达到500~1000 kg/666.67m2;28.57%的虾池产量1000~1250 kg/666.67m2;10.71%的虾池产量1250~1500 kg/666.67m2;3.57%的虾池产量1500 kg/666.67m2以上,平均产量(769.08±440.22)kg/666.67m2,对虾平均成活率为(67.84±15.23)%,饵料系数(1.27±0.83)。  相似文献   

16.
考察发酵培养基组分对纤维杆菌X4-9发酵产葡聚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应用DPS软件的二次回归旋转中心组合实验设计方法,对纤维杆菌X4-9的发酵培养基(花生秸杆粉、蔗糖、尿素、(NH4)2SO4、硫酸镁、磷酸二氢钾)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数值范围内,花生秸杆粉、蔗糖和(NH4)2SO4对酶活均会产生极显著的正效应,而尿素、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的用量则具有明显的负效应;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花生秸杆粉30 g/L、蔗糖20 g/L、尿素2.5 g/L、(NH4)2SO4 10 g/L)下,葡萄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分别达到2.705163,5.723014和3.614921 I U/mL,比初始发酵培养基配方下的各酶活分别提高了123.66%,146.32%和186.40%。纤维杆菌X4-9均能同时产生葡萄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β-葡萄糖苷酶等纤维素降解复合酶系,且这些酶高产的培养基条件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7.
芥末精油对果蔬采后病原菌抑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芥末精油对果蔬采后病原菌灰霉菌、链格孢、青霉菌和炭疽病菌的抑制效应,以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与最低杀菌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芥末精油对供试的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当芥末精油空间浓度达到2μL/L时,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均达到100%。相同浓度的芥末精油对不同的病原菌的抑制率均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宁夏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精油成分、抑菌功能及安全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精油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法(GC-MS)进行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其对3种菌的抑菌圈直径,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并通过cck-8法检测大籽蒿精油对于2种皮肤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宁夏大籽蒿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母菊薁(29.61%),樟脑(4.80%)、桉叶油醇(4.32%)、异木香酸甲酯(4.02%);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781 μg/mL,最低杀菌浓度为0.3125 μg/mL;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0.0195 μg/mL,MBC为0.078125 μg/mL;当精油浓度小于100 μg/mL时对角质细胞(HaCaT)和皮肤成纤维细胞(NHSF)均无毒性。综上,宁夏地区大籽蒿精油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安全性较高,以上结果为宁夏大籽蒿精油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李伟  陈伟  熊涛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194-196
摘要:【研究目的】在温室内种植中油杂2号油菜,当长至2-3片真叶时,使用水杨酸(10mg/mL)、核黄素(1mmol/L)、氯化汞(0.01%)和BTH(0.5mmol/L)四种化学物质,对叶片进行诱导处理,研究其对油菜叶片β-1,3-葡聚糖酶的诱导。【结果】水杨酸、核黄素和氯化汞处理的油菜叶片,β-1,3-葡聚糖酶在短期内活性达到第一个高峰后随之下降,然后又上升。BTH处理的油菜叶片在处理后第五天达到活性高峰。【结论】几种化学物质处理后油菜叶片中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BTH的诱导作用最强。对于油菜β-1,3-葡聚糖酶活性诱导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β-1,3-葡聚糖酶在病程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