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柑橘大实蝇成虫的时空分布与产卵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并分析了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minax(Enderlein)成虫在柑橘园及其附近杂树林的觅食产卵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在柑橘大实蝇羽化开始到羽化盛期,以柑橘园与杂树林交界区域的成虫密度最大,并于6月11日达到高峰,在Z3监测带(杂树林与基准带相距5m)每个诱捕罐的诱捕虫数为(24.0±5.6)头,J1监测带(柑橘园与基准带相距5m)为(74.7±21.9)头,显著高于其他监测带;羽化盛期60%以上的柑橘大实蝇成虫在Z3监测带和J1监测带的交界带内活动;羽化盛期过后的产卵期,诱捕虫数明显下降,且柑橘大实蝇在柑橘园中的分布比较均匀,Z1监测带(杂树林与基准带相距100m)没有诱到成虫,其他不同监测带的诱捕虫数也没有显著差异;柑橘大实蝇产卵时对果实的不同部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性,其中果腰处的产卵痕数量分别是果蒂和果脐处的7倍和4倍,而且果实阴面的产卵痕数量显著高于阳面,是阳面的7倍;柑橘大实蝇对柑橘果实所处的空间位置没有明显偏好。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诱杀效果更好的诱捕器应用于柑橘生产,通过试验,对多功能房屋形诱捕器、球形诱捕器、矿泉水瓶诱捕器诱杀柑橘大实蝇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多功能房屋形诱捕器诱虫效果最好,平均每个诱捕器诱虫22头;球形诱捕器次之,平均每个诱捕器诱虫20头;矿泉水瓶诱捕器诱虫量较少,平均每个诱捕器诱虫12头。多功能房屋形诱捕器和球形诱捕器对环境和作物无污染,诱虫效果好,与矿泉水瓶诱捕器相比,诱虫量均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柑橘实蝇危害是肇庆柑橘产区蔓延和潜在爆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物理方法可用于多种实蝇的监测和防治,但生产上缺乏对不同实蝇的诱杀效果评价。在肇庆地区砂糖橘园测试了不同物理诱杀方法对柑橘大实蝇和柑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未挂果果园和挂果果园内性诱剂诱捕到柑橘小实蝇的数量分别为110、32头,食物诱剂的诱捕量为25.7、6头,黄板的诱捕量为24、5头,性诱剂诱捕到柑橘小实蝇的数量显著多于食物诱剂和黄板;相反,食物诱剂和黄板诱捕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多于性诱剂,并能诱捕到柑橘大实蝇。在10~12月期间,柑橘小实蝇的诱捕量出现两个高峰期,而柑橘大实蝇的诱捕量一直保持较平稳的状态。在防治成本上,第一诱杀周期使用性诱剂、食物诱剂和黄板每667m2的成本分别为55、40、40元,第二个周期后分别为15、40、40元,3种诱杀方法均未有有毒灭杀化学药剂接触果实。结合两种实蝇生命周期的全年发生规律,从未挂果果园管理开始,采用多种诱捕方法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是肇庆地区砂糖橘园有效防治柑橘实蝇,推进农药减量控害的经济、绿色植保技术。  相似文献   

4.
利用球形诱捕器诱杀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成虫,通过不同示范点、不同柑橘品种、不同悬挂密度以及悬挂时间对该诱捕器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球形诱捕器能有效控制不同示范点柑橘大实蝇的为害,脐橙园和蜜橘园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7.5%和100%。此外,球形诱捕器的悬挂密度及悬挂时间与其防治效果密切相关。在5月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以及6月初成虫大量返回柑橘园期间,利用球形诱捕器诱杀柑橘大实蝇能达到最佳防效。根据果园中果树密度及柑橘大实蝇危害程度不同,建议每666.7m2柑橘园悬挂诱捕器15个左右。该球形诱捕器不仅能够监测柑橘大实蝇成虫发生动态,而且能有效防治柑橘大实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新诱剂对柑橘大实蝇的防治效果,研究设计了地面覆草以及添加红糖等辅助措施,对比分析了新诱剂与果瑞特的诱杀效果和经济成本。结果表明,新诱剂对柑橘大实蝇的诱杀效果显著优于果瑞特,其橘园的虫果率仅为果瑞特处理的22.9%,扣除成本后,经济效益比果瑞特处理高209元/667m2;在地面自然长草的橘园,新诱剂的诱杀效果较好,其虫果率比地面没有长草的橘园的虫果率低39.57个百分点;在地面少草的橘园,红糖能显著提高其对柑橘大实蝇的诱杀率,其虫果率比不添加红糖的处理低18.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柑橘大实蝇在湖南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总结了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要点。通过柑橘大实蝇蛹发育进度调查,预测蛹的羽化期,提出在羽化期间进行地面喷药诱杀刚羽化的成虫,是防治柑橘大实蝇的关键技术。同时辅以成虫产卵期间的诱杀防治,虫果处理以及加强田间管理,桔园种植三叶草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柑橘大实蝇在湖南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总结了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要点。通过柑橘大实蝇蛹发育进度调查,预测蛹的羽化期,提出在羽化期间进行地面喷药诱杀刚羽化的成虫,是防治柑橘大实蝇的关键技术。同时辅以成虫产卵期间的诱杀防治,虫果处理以及加强田间管理,桔园种植三叶草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冉隆勇  潘宇  张林丰 《北京农业》2014,(27):116-117
通过近3 a来对湖南省湘西古丈县柑橘大实蝇的病虫害发生进行系统调查和综合防治。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一年发生1代,5月中旬为羽化始期,产卵盛期为6月下旬,诱捕大实蝇成虫最佳时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喷施诱杀效果好,虫果率低。通过对大实蝇诱杀效果比较,经湖南省农业厅,湘西州农业局、古丈县农业局等多家单位专家联合验收,椪柑、脐橙、早熟蜜桔3 a多防效较好,虫果率均未超过2.27%。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柑橘大实蝇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虫果塑料袋闷杀处理、成虫羽化期预测预报和成虫诱杀等柑橘大实蝇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虫果塑料袋闷杀处理4 d后,幼虫死亡率100%,7 d后大部分虫体变棕褐色,药剂熏蒸效果56%磷化铝>5%丁硫克百威.毒死碑>90%敌百虫晶体;各级蛹至羽化高峰的期距为:一级约20~24 d,二级7~10 d,三级5~7 d,四级2~3 d;成虫诱杀采用新配方药剂"果丰"进行橘园地面草喷施,比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果瑞特"点喷防治效果提高23.02个百分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柑橘大实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经柑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98%诱蝇谜诱杀柑橘小实蝇(雄)成虫,挂诱捕器75只/hm2,对柑橘平均保果效果为59.68%、幼虫虫量减退率为91.99%;98%诱蝇谜诱集柑橘小实蝇(雄)成虫效果明显好于食心虫引诱剂Ⅱ代,可作为首推药剂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于山西的侯马、长治、交城、祁县、太原,在Steiner诱捕器内加T,Cue,Me诱剂诱集各种实蝇,监测山西境内实蝇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三点棍腹实蝇(Dacus(Callantra)trimacula(wang))和具条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scutelltat(Hendel))是山西的优势实蝇种群,各诱集点两种实蝇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每年的6月底7月初由南到北相继发生,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种群消退结束于9月底到10月上旬。两种实蝇一年发生一代,种群羽化整齐。  相似文献   

12.
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对映异构体的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方法精制脱落酸(ABA)异构体试样,改变以往靠光学离析法分离racemic型(SR)-(±)-ABA,提高了(S)-(+)-ABA与(R)-(-)-ABA两镜像体纯度。抑制生长试验和残留量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型(S)-(+)-ABA活性,显着高于非天然型(R)-(-)-ABA或(SR)-(±)-ABA活性。抑制莴苣种子发芽50%的活性强度(S)-(+)-ABA约是(R)-(-)-ABA的5倍,(SR)-(±)-ABA介于二者之间。抑制萝卜下胚轴生长试验,最显着有效期2~6天,(6天后差异渐小,8日甚微),生理作用期约为一周,(S)-(+)-ABA活性是(R)-(-)-ABA的3.6倍。差异原因可能是两异构体分子立体结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3.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14.
四种蔬菜对DBP和DEHP及其代谢物的吸收累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DBP和DEHP处理的土壤对青菜、菠菜、莴苣和萝卜进行盆栽实验,采用加速溶剂萃取,QuEChERS方法和硅烷衍生化对土壤和蔬菜样品进行前处理,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技术,分析了4种蔬菜中DBP、DEHP及其单酯代谢物MBP、MEHP从土壤中吸收的残留量分布规律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生长在高、低两个不同浓度DBP和DEHP土壤中的4种蔬菜都有DBP、DEHP及其代谢物MBP和MEHP的检出。萝卜中DBP和DEHP残留总量(Σ2PAEs)及其代谢物残留总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蔬菜。4种蔬菜对土壤中的DEHP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值都大于1,有明显的富集效应;而对于土壤中DBP有富集效应的则只有萝卜,其他3种蔬菜对DBP的BCF值都远小于1。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DBP、DEHP能被蔬菜产品吸收富集,并且在体内代谢出毒性比母体更高的单酯产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快速冷凝Al_(47)Cu_(25)Fe_8Mg_(20)合金粉末。在淬火态粉末中,发现并确定了四个晶体相,在800℃热处理的粉末中,观察到了F型二十面体准晶相。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外观和组织学特征,将中华倒刺鱼巴〔Barbodes(spinibarbus)sinen-sis〕性腺分为6个发育时期,其发育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由卵巢和成熟系数的变化,证实该鱼属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为4~7月。雄鱼精巢为壶腹型,呈长带状。该鱼6冬龄以下个体相对和绝对怀卵量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从实验上确认激光解离正十二烷C6-C7键的可行性,通过多光子吸收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用308nm波长的氯化氙激光对正十二烷进行光解离实验。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别获得了正十二烷原样,解离产物及其剩余物的气相色谱图,经过综合分析表明相对于原样在产物和剩余物中正十二烷的含量减少,而共中的正己烷和己烯-1的含量相对增多,此结果经讨论排除了可能存在的其它因素,确认正十二烷乙被激光解离。  相似文献   

18.
以Pb—Sb—As合金为电极,进行电解Mn(Ⅱ)生成/Mn(Ⅲ)的研究。探讨了温度、电流密度、电解时间、阴阳极面积比等对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电流密度45~60mA/cm2,电解时间为45~60 min,阴阳面积比为1∶1.5时,Mn(Ⅱ)电解生成/Mn(Ⅲ)的电流效率可达85%以上。为进一步利用Mn(Ⅲ)/Mn(Ⅱ)循环媒质间接电合成芳香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叶尔羌高原鳅人工饲养的成活率,对其年龄、摄食、繁殖习性、适应温度和窒息点及应激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喜栖黑暗,适夜间活动觅食;生长缓慢;生存的最低临界温度为5℃,最高临界温度为33℃,适宜水温在20±1℃;易受惊吓,宜养于无外界干扰流动的水体中,有弱趋光性;溶氧低于2 mg.L-1时活动不正常,当水体温度在20℃时,叶尔羌高原鳅的窒息点为1.18 mg.L-1;在一年中不同的时间,性比有所不同,属分批产卵型,成熟个体大小在不同的环境中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粒细胞系集落刺激因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影响,方法;以酶标免疫测定法检测了31例CRF患者血清及尿-GCSF水平及40例健康人血清及尿G-CSF水平,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CRF患者血清及尿-GCSF水平分别是24.14±2.1pg/ml和30.72±1.83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CRF血清G-CSF与BUN,Scr均无相关性,但血G-CSF与尿G-CSF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