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验在分析绿豆筛余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基础上,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对其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组分进行了精细评定。结果表明:以干物质基础计,绿豆筛余总碳水化合物含量72.97%,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占92.77%;粗蛋白质含量20.73%,可利用粗蛋白质占92.59%,瘤胃可溶粗蛋白质占35.99%;总氨基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粗蛋白质的101.87%和47.65%,赖氨酸与蛋氨酸含量分别占总必需氨基酸的17.79%和2.39%,可溶蛋白质中的非氨基酸氮含量35.45%。结果提示,绿豆筛余的反刍动物可利用能值高,可利用蛋白质及氨基酸氮含量高,作为反刍动物饲料开发利用,绿豆筛余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定我国北方奶牛常用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分别从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采集奶牛常用粗饲料共3类7种33个样品,应用CNCPS中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测定粗饲料的营养成分,计算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粗饲料的可溶性粗蛋白质主要是非蛋白氮,真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不可利用蛋白质含量较低,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是优质的粗饲料;小麦秸的不可利用纤维和不可利用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价值较差;玉米青贮类饲料不可利用纤维和不可利用蛋白质含量较低,营养价值优于秸秆类饲料;糯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不可利用纤维和不可利用蛋白质含量均较低,营养价值优于玉米秸和玉米秸青贮饲料。结果提示,CNCPS测定的指标较多,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动物对饲料利用的情况,对饲料营养价值的评价更精确。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价菏泽农区青山羊常用各类粗饲料营养价值.分别于菏泽所辖的9个县区,采集粗饲料3类9种36份进行分析评定.结果 显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不可利用蛋白质、不可利用纤维素含量均较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价值高于氨化玉米秸秆;大豆秸秆不可利用蛋白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价川西北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营养价值并探究不同类型粗饲料的组成规律。分别从汶川、茂县、小金和金川等川西北地区采集5类13种23份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进行常规营养分析,再利用CNCPS法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类粗饲料中,青贮氨化类、秸秆类和干草类碳水化合物(CHO)含量显著高于酒糟类和鲜草类(P0.05);淀粉和果胶占碳水化合物(CB1/CHO)比例在5类粗饲料中差异不显著(P0.05);酒糟类不可利用纤维占碳水化合物(CC/CHO)比例显著高于青贮氨化类、秸秆类和干草类(P0.05),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占碳水化合物(NSC/CHO)比例显著高于秸秆类和干草类(P0.05),糖类占碳水化合物(CA/CHO)比例显著高于秸秆类(P0.05);秸秆类可利用纤维占碳水化合物(CB2/CHO)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粗饲料(P0.05);不同类型粗饲料中蛋白质组分结构相似,仅酒糟类和秸秆类中不可降解蛋白质占粗蛋白质(PC/CP)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粗饲料,其余4种可降解蛋白质差异不显著(0.05)。由此可见,川西北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中CHO含量较高,CHO中以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为主,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主要是CB2,粗蛋白质中以非蛋白氮(PA)和中速降解蛋白质(PB2)为主。综合分析本试验多项指标,提示鲜草类和干草类中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中各组分比例更符合牦牛等反刍动物的消化特性,而酒糟类和秸秆类在牦牛等反刍动物饲粮中使用时应控制其用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不同比例的花生秧、玉米粉对浓香型白酒糟厌氧发酵营养价值的影响。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其中白酒糟中花生秧的添加量分别为0、5%和10%(白酒糟鲜重基础),玉米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2%和4%(白酒糟鲜重基础),共9个组,每组3个重复,且每个组均添加相同比例的乳酸菌。厌氧发酵180 d后进行营养成分检测、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和发酵品质感官评定。结果表明:1)添加花生秧显著降低了白酒糟的水分、粗蛋白质、酸性洗涤木质素、中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粗灰分、中速降解蛋白质、慢速降解蛋白质和不可降解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碳水化合物、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快速降解蛋白质含量(P<0.05);添加玉米粉显著降低了白酒糟的水分、中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不可降解碳水化合物和慢速降解蛋白质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粗蛋白质、淀粉和中速降解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花生秧和玉米粉二者交互效应显著降低了白酒糟的粗蛋白质、非蛋白氮和中速降解蛋白质含量(P<0.0...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用体外法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杜长大肥育猪盲肠微生物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首先采集10头杜长大肥育猪大肠不同区段食糜,测定其主要养分含量,以确定食糜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质添加比例;然后以3头猪盲肠食糜为接种物,酪蛋白水解物为发酵底物进行体外发酵试验。试验组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0、1.75和2.50 mg/m L,每组4个重复,37℃体外发酵24 h,测定产气量、p H以及氨态氮、菌体蛋白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1)猪盲肠食糜各养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质含量比范围为1.86~3.24,平均值为2.66。2)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升高,产气量显著增加(P0.05),氨态氮、总短链脂肪酸、支链脂肪酸、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猪大肠食糜中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质含量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盲肠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发酵能力随底物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价不同扁杏加工副产物的营养价值。选择3种不同的扁杏加工副产物,分别测定其营养成分,应用CNCPS体系理论计算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并分析其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在常规营养成分中,杏仁皮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扁杏渣高54.38%(P <0.05);其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较扁杏皮分别高1.84、1.47、1.27和1.93倍(P <0.05);扁杏皮的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扁杏渣和杏仁皮(P <0.05)。在蛋白质组分中,扁杏皮的非蛋白氮(PA)含量较杏仁皮高3.63倍(P <0.05);扁杏渣的慢速降解真蛋白质(PB3)含量显著高于杏仁皮和扁杏皮(P <0.05);杏仁皮的快速降解真蛋白质PB1、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和不可利用蛋白质(PC)含量显著高于扁杏渣和扁杏皮(P <0.05)。在碳水化合物组分中,扁杏渣的碳水化合物(CHO)含量较杏仁皮提高13.36%(P <0.05);扁杏皮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CNSC)较杏仁皮高87.43%(P <0.05);扁杏皮的糖(CA),淀粉和可溶性纤维(CB1)含量显著高于扁杏渣和杏仁皮(P <0.05);扁杏渣的可利用纤维(CB2)含量显著高于杏仁皮和扁杏皮(P <0.05);杏仁皮的不可利用纤维(CC)含量显著高于扁杏渣和扁杏皮(P <0.05)。结果表明,不同扁杏加工副产物在常规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应用扁杏加工副产物作动物饲料时,应对其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进行实际测定或估测。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法和瘤胃体外发酵法比较不同加工方式对去油芳樟枝叶营养价值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设4个组,分别为天然干燥组(对照组)、人工干燥组、颗粒饲料组和青贮发酵组,每组4个重复,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去油芳樟枝叶营养成分、CNCPS中碳水化合物(CHO)组分和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饲料组的粗蛋白质(CP)和酸性洗涤不溶蛋白(NDIP)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青贮发酵组的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天然干燥组和颗粒饲料组(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天然干燥组的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2)颗粒饲料组的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A)、中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1)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CHO和不可降解碳水化合物(CC)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 <0....  相似文献   

9.
选取8种肉牛常用粗饲料样品,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提出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对其进行分析,并根据CNCPS模型估测能值。结果表明:(1)小麦秸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较苜蓿干草高40.8%(P0.05);葡萄梗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玉米青贮高66.1%(P0.05);苜蓿干草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番茄酱渣脂肪(EE)、非蛋白氮(NPN)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2)苜蓿干草真蛋白(PB1+PB2+PB3)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葡萄梗不可降解粗蛋白质(PC)含量最高;玉米秸碳水化合物(CHO)含量较番茄酱渣高24.7%(P0.05);玉米青贮中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番茄酱渣不可利用碳水化合物(CC)含量最高。(3)番茄酱渣总可消化氧分(TDN)、维持水平消化能(DE)、代谢能(ME)和维持净能(NEm)值较小麦秸分别高49.6%、50.0%、49.7%和91.8%(P0.05);番茄酱渣增重净能(NEg)值较玉米秸高77.6%(P0.05),玉米秸增重净能(NEg)值较小麦秸高87.1%(P0.05)。本试验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两方面更精确地评定了粗饲料营养价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粗饲料的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及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对不同生育期老芒麦营养价值进行评定。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4个生育期老芒麦的体外发酵产气量及发酵参数;用CNCPS测定相应组分含量,评价老芒麦营养价值;并比较研究体外产气法和CNCPS 2种方法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老芒麦的生长,粗蛋白质(CP)和可溶性蛋白质(SOLP)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增加,中性洗涤不溶性蛋白质(NDFIP)、酸性洗涤不溶性蛋白质(ADFIP)含量减少,抽穗期和开花期与灌浆期和乳熟期差异显著(P0.05)。2)体外发酵至72 h结束时,产气量以开花期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期(P0.05)。3)随着老芒麦的生长,碳水化合物(CHO)组分中,CHO、缓慢降解碳水化合物(CB2)含量呈递增趋势,而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A)、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CNSC)含量则相反;蛋白质组分中,抽穗期的不可利用蛋白质(PC)和开花期的非蛋白氮(P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P0.05)。4)CNSC、CA、中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1)、CB2、不可利用纤维(CC)、PA、慢速降解真蛋白质(PB3)、PC含量分别与不同时间点产气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0.05或P0.01),通过这几种组分与体外产气量的相关性建立了回归关系。综上所述,老芒麦于开花期营养价值最高,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依次次之,体外产气法和CNCPS评价牧草价值具有相关性,用体外产气量估测牧草CNCPS组分具有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种用公鸡必须在性方面是活跃的,才能得到高的受精率。公鸡性的活动是可遗传的,很活跃的公鸡后代比不太活跃的公鸡后代交配频繁,但是如果公鸡的性活动超过某种范围,不仅不能增加受精率,反而降低受精率。所以,对于种公鸡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公鸡的选择一般分两次进行,见表1。  相似文献   

12.
新的数学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并且同一研究方向也有很多更细的分支,其研究方法和对象有很大的区别。在选择审稿人的时候将其仔细区别,约请合适的审稿人,否则达不到很好的审稿效果。文中提出可以从整理编辑部资料、通过CNKI寻找审稿人、根据参考文献找审稿人及整理本校教师资料这四个方砸寻找合适的数学审稿人。  相似文献   

13.
14.
《广东饲料》2000,(1):22-2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的检验检疫管理,确保出口食用动物的卫生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出日食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A large number of empirical and mechanistic simulation models and decision support tools have been produced for rangelands. Collectively, these models have considerably increased our fundamental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ecosystem functions, processes, and structure. We explore three areas where models for rangeland management are often challenging for land managers and enterprise-level decision making: 1) coping with spatiotemporal and climatic variability in implementing scenario forecasting, risk assessments,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2) addressing outputs of multiple ecosystem goods and services and determining whether they are synergistic or competitive; and 3) integrating experimental and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nd observations into decision making. Increasing the utility of models for rangeland management remains a key frontier and a major research need for the modeling community and will be achieved less by further technical advances and model complexity and more by the use of existing topoedaphic databases, the capacity to readily incorporate new experimental and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nd the use of frameworks that facilitate outcome-based, adaptive decision making at the enterprise level with associated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Opportunities exist for increasing the utility of models for decision making and adaptive rangeland management through better matching of model complexity with enterprise-level, decision-making goals. This could be accomplished by incorporating a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herbivory, fire, and spatiotemporal interactions with weather patterns that affect multiple ecosystem functions. Most important, effective models would allow land managers in a changing and variable climate to 1) evaluate trade offs in producing multiple goods and services, 2) optimize the application of conservation practices spatially (comparing costs and benefits accrued across different timescales), and 3) incorporate manager capacity, including experience, skills, and labor input.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