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4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不同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DF/NFC)水平对周岁后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发酵特征及甲烷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甲烷排放预测模型,旨在获得我国生产模型下的甲烷排放规律和甲烷转化因子,为提高奶牛能量利用效率、建立国家或区域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探索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将45头体况良好,平均为15月龄的荷斯坦后备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牛:低日粮NDF/NFC组(NDF/NFC=0.60)、中日粮NDF/NFC组(NDF/NFC=0.75)和高日粮NDF/NFC组(NDF/NFC=0.90),试验期为70 d,包括14 d的预饲期和56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提高日粮NDF/NFC水平显著降低了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有机物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P<0.05);2)提高日粮NDF/NFC水平显著增加了瘤胃内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乙酸的相对含量和乙酸/丙酸比例(P<0.05),显著降低了丙酸的相对含量(P<0.05);3)随着日粮NDF/NFC水平的提高,瘤胃甲烷和甲烷能产量、甲烷/代谢体重、甲烷/干物质采食量、甲烷/有机物采食量、甲烷/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甲烷转化因子也随着日粮NDF/NFC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4)基于体重、采食量、营养物质含量和NDF/NFC分别建立了甲烷预测模型,其中基于干物质采食量和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建立的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R2=0.77)。因此,提高日粮中NDF/NFC水平可显著降低周岁后荷斯坦奶牛的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瘤胃内丙酸的相对含量,可显著提高瘤胃甲烷产量和甲烷转化因子。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讨澳大利亚肉类标准(MSA)体系在我国川西北牦牛肉质量评价和等级分级应用中的可行性。选取舍饲育肥180 d的麦洼青年公牦牛、成年公牦牛、成年母牦牛各3头以及3头放牧麦洼成年公牦牛,取其背最长肌,在分析背最长肌理化指标基础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参考MSA体系以涮牛肉的形式对牦牛背最长肌的感官食用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个舍饲育肥组牦牛背最长肌的亮度(L*)显著高于放牧成年公牦牛(P0.05),红度(a*)显著低于放牧成年公牦牛(P0.05),4组牦牛肉的黄度(b*)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成年公牦牛肉的p H45min、p H24h、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都最高,并显著高于3个舍饲育肥组牦牛肉(P0.05);4组牦牛肉的剪切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大到小依次是放牧成年公牦牛、舍饲成年公牦牛、舍饲青年公牦牛和舍饲成年母牦牛;3个舍饲育肥组牦牛肉的嫩度、多汁性、风味、整体喜欢程度、MQ4和质量等级等感官评价指标评分都显著高于放牧成年公牦牛肉(P0.05),但3个舍饲育肥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嫩度、多汁性、风味和整体喜欢程度4项基础感官评价指标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本试验结果说明,MSA体系可以被借鉴用于川西北牦牛肉感官食用品质的评价,其中MQ4评分有被用于预测牦牛肉质量和分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性别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2.5岁、初重为(150.30±9.27) kg的健康麦洼牦牛,按性别分为2组,每组6头。试验牦牛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进行舍饲育肥,预试期为14 d,正试期为168 d。结果表明:1)在整个舍饲育肥期间,公牦牛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母牦牛组,第19周公牦牛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其余各周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牦牛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料重比有低于母牦牛组的趋势(P=0.080)。2)母牦牛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公牦牛组(P0.05),其余养分表观消化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公牦牛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胴体重和净肉重有高于母牦牛组的趋势(P=0.078,P=0.058),而净肉率和屠宰率显著低于母牦牛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相同舍饲育肥条件下,母牦牛具有更好的屠宰性能并且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更高,而公牦牛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4.
山羊抑制素βA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制素βA(inhibin-βA,INHβA)是性腺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它具有抑制垂体促卵泡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采用PCR-SSCP(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分析了INHβA在黄淮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和波尔山羊等3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引物1和引物3在黄淮山羊和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中都存在多态性,引物1的基因型为AA、AB型,不存在BB型,引物3的基因型为CC、CD型,不存在DD型,但在波尔羊中,引物1和引物3均没有检测到多态性。测序结果表明,AB型与AA型相比在第110 bp处有一个G碱基的缺失,123 bp处有一处G→A的碱基突变,CC型和CD型相比在第72 bp处存在T→C的突变。  相似文献   
5.
旨在采用GreenFeed测定系统评价胎次对干奶牛瘤胃发酵特征和甲烷(CH4)排放量的影响,进而获得在舍饲生理状态下的CH4排放规律,建立预测模型。试验共选取48头处于干奶期的荷斯坦奶牛,根据胎次分为4个组,每组12头奶牛,分别为一胎组、二胎组、三胎组、四胎及以上胎次组,试验期45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三胎、四胎及以上组活体重和代谢体重显著高于一胎、二胎组(P<0.05)。2)三胎组的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一胎组(P<0.05),与二胎、四胎及以上组无显著差异(P>0.05);一胎、二胎组的微生物蛋白(MCP)显著高于四胎及以上组(P<0.05),与三胎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一胎组瘤胃中戊酸显著低于三胎组(P<0.05),与二胎和四胎及以上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个处理组之间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pH、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乙丙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3)干奶牛的平均CH4排放量为336 g·d-1,三胎、四胎及以上组干奶牛的CH4排放量显著高于一胎组牛(P<0.05),与二胎组牛无显著差异(P>0.05)。4) CH4排放量与干奶牛胎次和体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7和0.61,基于体重建立预测模型:CH4排放量(g·d-1)=0.348×体重(kg)+64.018(R2=0.46)。综上可知,根据体重可以预测干奶期荷斯坦奶牛的CH4排放量。该模型还可用于验证其他生理阶段奶牛的CH4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价川西北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营养价值并探究不同类型粗饲料的组成规律。分别从汶川、茂县、小金和金川等川西北地区采集5类13种23份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进行常规营养分析,再利用CNCPS法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类粗饲料中,青贮氨化类、秸秆类和干草类碳水化合物(CHO)含量显著高于酒糟类和鲜草类(P0.05);淀粉和果胶占碳水化合物(CB1/CHO)比例在5类粗饲料中差异不显著(P0.05);酒糟类不可利用纤维占碳水化合物(CC/CHO)比例显著高于青贮氨化类、秸秆类和干草类(P0.05),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占碳水化合物(NSC/CHO)比例显著高于秸秆类和干草类(P0.05),糖类占碳水化合物(CA/CHO)比例显著高于秸秆类(P0.05);秸秆类可利用纤维占碳水化合物(CB2/CHO)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粗饲料(P0.05);不同类型粗饲料中蛋白质组分结构相似,仅酒糟类和秸秆类中不可降解蛋白质占粗蛋白质(PC/CP)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粗饲料,其余4种可降解蛋白质差异不显著(0.05)。由此可见,川西北舍饲牦牛养殖区常见粗饲料中CHO含量较高,CHO中以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为主,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中主要是CB2,粗蛋白质中以非蛋白氮(PA)和中速降解蛋白质(PB2)为主。综合分析本试验多项指标,提示鲜草类和干草类中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中各组分比例更符合牦牛等反刍动物的消化特性,而酒糟类和秸秆类在牦牛等反刍动物饲粮中使用时应控制其用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稞替代玉米对育肥牦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2×3交叉设计,以日粮类型(玉米、60%青稞+40%玉米)和不同精粗比(30∶70、40∶60和50∶50)为两因素,选取36头年龄4周岁左右、体重为(144±21.0)kg的麦洼公牦牛,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预饲期15d,正试期180d。结果表明:1)日粮类型及精粗比对牦牛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青稞-玉米组的净肉率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但屠宰率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精粗比对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类型和精粗比二因素对眼肌面积的互作影响显著(P<0.05),以青稞-玉米(40∶60)组效果最优。3)日粮类型对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与30∶70相比,40∶60和50∶50极显著提高了有机物(OM)和总能(GE)的表观消化率(P<0.01)、显著提高了粗蛋白(CP)的表观消化率(P<0.05);日粮类型和精粗比二因素对GE、OM和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的互作影响(P<0.05),以玉米(40∶60)组效果最佳。4)青稞-玉米组和玉米组背最长肌亮度值(L*)、红度值(a*)、pH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青稞-玉米组的黄度值(b*)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玉米组(P<0.05)、蒸煮损失极显著低于玉米组(P<0.01);随着精粗比的升高,蒸煮损失有逐渐降低的趋势(P=0.075)。5)日粮类型对背最长肌的嫩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精粗比的升高,剪切力逐渐减小(P>0.05),肌纤维直径有减小的趋势(P=0.059),肌纤维密度显著增加(P<0.05),肌纤维面积显著减小(P<0.05)。综上所述,以青稞替代日粮中60%的玉米能够提高育肥牦牛的屠宰性能,改善牦牛肉的品质;日粮精粗比为40∶60时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究酿酒酵母(S.cerevisiae)发酵液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发育及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6.57±0.13)kg的26日龄"长白×杜洛克"断奶仔猪60头(公母各占1/2),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仔猪。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300 m L/kg空白培养液)、酿酒酵母发酵液组(基础饲粮+300 m L/kg酿酒酵母发酵液)和抗生素组(基础饲粮+20 mg/kg硫酸黏杆菌素+40 mg/kg杆菌肽锌)。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酿酒酵母发酵液组和抗生素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但酿酒酵母发酵液组与抗生素组的以上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酿酒酵母发酵液组和抗生素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总蛋白、DNA和RN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酿酒酵母发酵液组与抗生素组的以上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酿酒酵母发酵液组和抗生素组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酿酒酵母发酵液组与抗生素组的以上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酿酒酵母发酵液组和抗生素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除空肠黏膜免疫球蛋白G外)(P0.05或P0.01);但酿酒酵母发酵液组和抗生素组的以上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发酵液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促进小肠发育,提高小肠黏膜免疫功能,达到与抗生素相当的效果。提示酿酒酵母发酵液可有效缓解断奶应激,减少或者替代抗生素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使用,这为研发无抗饲粮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使用饲料添加剂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料添加剂是为了平衡基础日粮所含养分和提高基础日粮的饲喂效果而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配合饲料的核心,它具有节约饲料,提高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改善畜禽产品品质,保证畜禽健康的作用,对养殖户经营效益和养殖成败有直接影响。笔者在养猪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过程中,发现养猪专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on-fiber carbohydrates/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FC/NDF)的底物条件下外源纤维素酶(exogenous fibrolytic enzymes, EFE)对底物产气、降解和发酵特性的影响,找出不同底物条件下适宜的EFE添加水平。采用2×5交叉分组试验设计,5个NFC/NDF底物水平 (0.85、1.02、1.19、1.36和1.53)分别添加5种水平的EFE(0, 2, 4, 8 和16 mg/g DM)进行体外发酵。结果表明,1)不同NFC/NDF底物和EFE水平对体外总产气量(GP48)和产气参数(b、c和L)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且两因素互作显著(P<0.05);底物1中, GP48、b和c值随EFE剂量的增加显著地线性和二次提高(P<0.05),其中以16 mg/g 水平组较高,L值则呈相反趋势;底物2~4中,GP48、b和c值随EFE剂量增加显著地二次提高(P<0.05),其中以4 mg/g 水平组较高。2)不同底物对干物质消失率(DM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和氮降解率(ND)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除ND外,EFE水平的添加效应呈现相似结果;底物1条件下,随着EFE添加剂量的提高,DMD、ADFD和NDFD显著地线性提高(P<0.05),其中均以16 mg/g组最高(P<0.05);而底物2~4中则以4 mg/g组最高(P<0.05)。3)不同NFC/NDF底物和EFE水平对瘤胃发酵参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除丙酸外,两种因素对其他指标的互作效应均显著(P<0.05);在底物1~4条件下,随着EFE添加剂量的提高,除丙酸以外的其他发酵参数显著地线性和二次提高或降低(P<0.05);底物1中,对照组pH值、氨态氮含量和丁酸摩尔浓度显著高于4、8和16 mg/g组(P<0.05),相反,16 mg/g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摩尔浓度和乙酸∶丙酸值较高;底物2~4条件下,pH值和氨态氮含量以4 mg/g组较低,而TVFA、乙酸摩尔浓度和乙酸∶丙酸值则呈相反的趋势。4)NFC/NDF=1.53时,添加EFE对体外产气参数、降解特性和发酵特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本试验发现,NFC/NDF底物影响了EFE的添加效应,NFC/NDF=0.85时,16 mg/g EFE水平组有较好纤维降解效果;NFC/NDF分别为1.02、1.19和1.36时,EFE最适添加剂量为4 mg/g;NFC/NDF=1.53时,底物中添加EFE没有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