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还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国内外的秸秆资源与利用现状,介绍了还田秸秆腐解的影响因素与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总结概括出秸秆还田的生产效益,同时还对秸秆还田产生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对黑龙江省秸秆还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从中产生的思考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秸秆还田在玉米种植区大面积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改善耕作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防止因燃烧秸秆产生的空气污染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玉米秸秆还田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粉碎不细、腐烂不快、病虫较多等"副作用",增加了秸秆还田的难度和农民的耕种成本。鉴于此,文章认为下一步秸秆还田工作需从选择合适的还田量和耕作方式、设立专项秸秆还田补贴和提倡秸秆综合利用等措施入手,保障农民权益、促进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作物秸秆还田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秸秆还田后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以及就如何避免或减轻秸秆还田后这些问题的发生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秸秆还田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米秸秆还田重要意义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农业生产十分重视采用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美国把秸秆还田当作一项农作制,坚持常年实施秸秆还田,日本把秸秆还田当作农业生产中的法律去执行,我国也开始大面积实施秸秆还田.此项技术对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意义重大.但如果该技术掌握不好,也会产生负效应,主要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不但不增产,反而减产,所以在重视秸秆还田的同时,还要注意秸秆还田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鲜食玉米秸秆还田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万糯2000收获后产生的玉米秸秆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深度秸秆还田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后秸秆还田的秸秆腐解率及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高于秋后秸秆还田,土壤容重明显低于秋后秸秆还田;收获后秸秆浅翻还田的秸秆腐解率及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时长、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比收获后深翻还田分别提高13.6%、14.0%、13.2%、36.4%、7.3%、20.1%、7.1%,土壤容重比深翻还田降低4.5%。综上所述,收获后秸秆还田比秋后秸秆还田效果好,收获后秸秆浅翻还田优于收获后秸秆深翻还田。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注意事项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玉米秸秆还田作为持续性生产措施,在河南省逐步得到普及,特别是许昌市随着秸秆还田面积的逐年增加,粮食产量不断上升,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由于部分农民对秸秆还田技术掌握得不到位,在应用中难免产生一些负效应。具体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由于秸  相似文献   

7.
通过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定位对比试验,比较不同还田条件下秸秆的腐化过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明确连续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作物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促进稻麦两熟地区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产量的飞跃和品质的改善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稻麦两熟是我国面积最大种植方式,水稻秸秆还田是一种便捷的秸秆利用方式.秸秆还田后在雨露水浸提以及自身腐解释放化感物质会对周围作物产生化感作用.为了给水稻秸秆还田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介绍了近年来水稻秸秆对小麦化感作用研究进展,从秸秆还田化感物质释放方式、秸秆中化感物质分离鉴定、水稻秸秆主要化感物质、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化感效应、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中后期影响等方面阐述了研究进展,并对水稻秸秆还田化感作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7,(12)
<正>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项目针对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五化: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是优势最明显的,秸秆就地利用省去搂草、打包、运输、加工、再运输等环节。秸秆全量还田后,到底对水稻机械化作业产生什么影响,对水稻生长产生什么变化,通过秸秆100%还田,200%还田(极限试验)和秸秆焚烧处理的三种条件对比,分析秸秆全量还田后作业影响及土壤理化性变化及最终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作物秸秆这一生物资源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目前秸秆粉碎机具按功能可分为秸秆还田和秸秆回收两种,功能单一,为了使秸秆粉碎能满足还田及回收的要求,新疆农科院农机所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秸秆粉碎还田回收机,结构简单,功耗小,可完成多种作物秸秆的粉碎还田及回收,通过简单的转换装置就既可以完成秸秆粉碎还田,在不需要风机的情况下,凭借甩刀的击打力及其产生的风力又可以完成秸秆粉碎回收,试验证明此种机具基本能够满足秸秆粉碎还田及回收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全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秸秆,如果直接燃烧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玉米秸秆还田能够降低肥料用量,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达到增产、稳产的目的。但现阶段,玉米秸秆还田还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还田不当会对农业生产有一定负面影响。应加快秸秆还田作业,加快秸秆离田进度,加强垛放秸秆防火安全,强化宣传和技术服务,以期更好地推动玉米秸秆还田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禁止焚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秸秆综合利用,2014年小麦收获期间颍州区程集镇普遍开展了小麦秸秆还田工作,焚烧小麦秸秆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但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玉米出苗和病虫草害发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该文主要分析了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玉米出苗及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秸秆还田作为一项有效的农业措施得到了大力地推广应用。重点对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结构、土壤养分以及对土壤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行探讨,为秸秆还田技术在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发挥充分作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秸秆还田对农田环境多重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秸秆还田作为一项长期有效的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节本增效措施得到大力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同时,秸秆还田效应的多重性、复杂性和交互作用,对农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限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的最大化,不利于秸秆还田技术的综合利用和有效推广。深入了解秸秆还田对农田环境的多重影响,对探讨农田环境影响机制、优化秸秆还田生态环境效益以及建立秸秆还田技术综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温室效应、化感效应、农田病虫害影响、土壤温度影响、土壤水分影响以及土壤修复效应等6个方面综述秸秆还田对农田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秸秆还田对农田环境影响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为推进秸秆还田技术发展和完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理论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研究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有效地避免了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经之一。为有效落实环保理念、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有机质、消除稻草全量还田对小麦播种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稻草全量还田后对下茬小麦产生的影响,并介绍了稻草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优化整地效果、掌握播种时期与播种量、播后与冬前加强压实、合理施用肥料并落实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稻草全量还田小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黑土区秸秆科学还田,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持续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和黑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分析,明确了当前黑土区秸秆直接还田模式、方法,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肥力状况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表明,秸秆含有丰富的碳、矿质元素及纤维组织,还田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促进微生物活动,对于提升黑土区作物产量有积极效果,但应避免秸秆还田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因此可以因时、因地合理选择秸秆还田技术模式,不断提高秸秆还田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稻麦轮作田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江苏地区一年两熟耕作田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可以促使小麦纹枯病在早春提早发生,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则会抑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并且不同还田方式间抑制效果也会产生差异;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可以显著促进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另外,水稻秸秆长期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抑制效果低于小麦秸秆的促进效果,稻麦秸秆均长期全量还田情况下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呈加重趋势。【结论】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要加强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轮作小麦—玉米栽培较好的秸秆还田方式,减少秸秆还田产生的不良影响,探寻秸秆还田与耕作、施肥方式的最佳搭配,进行不同还田方式对比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设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配施有机肥后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添加菌剂后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翻耕1次后耙地这5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P<0.05),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灌浆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提高了38.51%;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最大提高了86.35%和32.13%,土壤速效钾含量最大提高了35.51%和36.50%,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提高了12.15%和10.97%。秸秆还田处理还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酶活性最大提高了81.72%和137.98%;抽穗末期Shannon指数提高了1.67%~3.09%;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04%~10.16%、2.20%...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水稻秸秆还田作业工序、降低作物成本、提高水稻秸秆还田效率,在浅旋灭茬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特别是全量还田,不仅对小麦出苗影响较大,造成成苗率低、基本苗数少,而且苗体素质较差、抗寒性弱,最终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导致小麦减产显著。综合考虑,水稻秸秆还田量以在半量(即每667m~2还田量350kg)以内为宜,且须适时镇压麦田,预防寒潮侵袭。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主要靠秸秆还田机来完成,秸秆还田机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秸秆还田的效率、还田质量和还田效果,正确使用与维护秸秆还田机是保证秸秆还田机性能的关键。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机的使用与维护保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