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田耕作制度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东 《农机化研究》2005,(6):44-45,49
当今世界各国的耕作制度大体经历以下的变革历程:从不耕作到刀耕火种;从刀耕火种到人畜力耕作;从传统的人畜力耕作到传统的机械化耕作;目前,各国又在将传统的机械化耕作发展为保护性耕作。为此,通过耕作制度的变革历程,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原理及发展,重点阐述了保护性耕作这一抗旱、节水、保持水土的耕作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论述,总结陕西省近年来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的试验研究,结合国内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宋燕 《山西农机》2005,(1):37-3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其特点是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抗旱能力。根据长治县的农业发展状况,要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的核心技术和价值是通过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除草灭虫,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的。发展保护性耕作,必须从创办试验区入手,力抓技术体系的熟化;从新机具的开发引进入手,力抓机具系统的完善;从强化培训和宣传入手,力抓保护性耕作实施主体的培育;从强化管理入手,力抓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从加强领导入手,力抓保障措施的落实;从培育先进的农耕文化入手,力抓保护性耕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分析了山东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历程和技术模式,论述了山东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山东省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200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国保护性耕作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7月5-6日,农业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国保护性耕作工作会议.总结近几年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验和成效,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据了解.中央和地方财政今年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北方旱作农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孟村县农业局结合本县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实际,经探索研究,初步建立和完善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制定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和机具操作规程,对保护性耕作进行了科学试验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根据黑龙江省植被破环、黑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结合对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了解和认识,阐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各类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分析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提出了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意见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李艳 《山西农机》2005,(3):35-35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否健康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好的运行机制。近年来,长子县农机局结合实际,适应形势,对保护性耕作运行机制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运用市场行为充分调动和发挥项目实施主体的积极性,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快速、大规模发展。2001年,示范面积只有6.67hm^2;到2004年发展为1333.3hm^2。  相似文献   

10.
8月21日,全省玉米收获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推广演示会在济南召开。各市农机局(办)分管领导、管理科长、示范市(县)农机局长以及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具生产企业参加了会议。省委高新亭副书记、贾万志副省长对会议的召开非常重视,要求省农机办认真组织好这次现场会,切实抓好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工作;省政府办公厅高洪波副主任亲自到会指导;中国农业大学高焕教授专程来山东参加会议,并为我省第三期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培训班授课。900多人参观了机具演示现场,20余家企业的50多台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具进行了现场作业表演。济南市副市长赵朝介绍了玉米收获及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发展情况,省农机办林建华主任作重要讲话,部署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实现智能化是提升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自动导航与测控技术作为智能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发展迅速。本文首先从接触式、机器视觉式和GNSS式三种免少耕播种自动导航技术入手,阐述了自动导航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现状;然后对作业参数监测技术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地表秸秆覆盖率的快速检测技术、免少耕播种机播种参数监测技术及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面积监测技术;之后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免少耕播种机漏播补偿控制技术和作业深度控制技术。最后在总结自动导航与测控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现有应用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保护性耕作机具自动导航技术、作业参数监测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控制技术三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介绍了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还田苗带条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优势、主要机具装备、作业流程及要点、重点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国家及辽宁省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之一。针对保护性耕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技术模式、农艺方式、配套机具、推广工作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顺利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耕作模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我国近几年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机械深松面积、机械化免耕覆盖播种面积及保护性耕作面积变化情况;结合保护性耕作工艺特点,对秸秆残茬处理、免少耕施肥播种、土壤深松和杂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有的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深松机械和植保机械等相关配套机具的工作原理及作业特点,并对相关典型机具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于目前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为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花雨亭  许紫良  程利 《农业工程》2021,11(11):20-22
长期以来,对黑土地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和传统高强度的土壤耕作,使得黑土地逐渐变硬变薄,出现了严重的土壤退化问题,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迫在眉睫,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土地上的应用效果和推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实施情况和成功经验,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阐述了保护性耕作在农作物增产增收、黑土地养护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作用,为促进保护性耕作在吉林省更好地推广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立新  胡显威 《农业工程》2022,12(11):24-29
总结了秸秆覆盖率、免耕精量播种参数、机具作业面积等主要保护性耕作农机作业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并对典型保护性耕作监测设备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现有保护性耕作农机作业监测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兼顾不同需求发展产品化、系列化、标准化的保护性耕作农机作业监测装备展望与建议,为解决制约保护性耕作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青岛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阶段的回顾与论述,介绍了青岛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的成效,也指出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青岛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纪树岩 《农业工程》2021,11(5):25-28
传统高强度的土壤耕作使黑土地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辽宁省义县开展了3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试验示范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照田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培肥地力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在保证种子正常发芽、生长的基础上减少耕作的农业耕作技术,通过农作物秸秆等覆盖地表、农药控制病虫害来实现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防止扬尘、减少侵蚀、蓄水保墒、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作用,不仅具有积极的经济价值,还能够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我国建设生态农业、环保农业、节约型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保护土壤、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试验数据与常规耕作技术的试验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增温、保墒作厢更为明显,麦田含水率较常规耕作的多2.52%,小麦个体发育健壮,平均增产1.6%,节约耕作费用450元/hm^2,新增经济效益570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