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平  谷峰 《河南农业》2009,(12):57-57
涉农广告收入是县、市级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电视广告收入通常占电视台总收入的80%以上。因此,广告经营是媒体经营的核心,越是规模大的媒体。涉农广告经营的地位越是重要。我国涉农电视厂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从销售时代过渡到营销时代。广告主也越来越认识到一个问题。即收视率不是决定广告投放的唯一因素。从广告投放的效果来看.从企业成功的案例来看,媒体的品牌形象对涉农广告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双仕达天和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专注于中国三四级市场消费者行为和传潘策略的研究分析,独家代理CCTV-7农业频道广告、大型活动,与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地方电视台有紧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为众多涉农客户进行专业全国媒介采购投放利用五大业务模块内容:策略策划、创意制作、公关活动、媒体经营、数字互动,致力于中国三四级市场整合  相似文献   

3.
巨梦 《乡村科技》2019,(10):34-3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媒体在获取农村、农业、农民信息方面发挥的作用重大。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涉农媒体受到的冲击巨大,传统的涉农媒体需要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以更有效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涉农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涉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次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涉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最后尝试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涉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家顾问》2004,(11):70-80
《农界》专刊是由山东省科技厅主管、《科技信息》杂志社主办的大型农业科技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9960,国内统一刊号:CN37-1021,广告经营许可证:3700004000076。它重点以全国涉农科研人员,农资企业市场开发、经营、管理人员和部分  相似文献   

5.
基于媒体行业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乳制品企业不得不关注更多的广告策略,如何取得最大广告效果势必成为乳企经营活动的工作重点.首先概述了国内外乳企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的广告策略,然后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剖析中国乳制品广告策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乳企的广告策略,提出中国乳企广告策略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告经营是农业科技期刊发展与经营的重要内容,不但可使期刊社获得经济收入,而且有利于树立期刊的良好形象,提高期刊的知名度,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本文分析了农业科技期刊从事广告经营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农业科技期刊自身优势,深入发掘潜力的若干广告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7.
《特产研究》2008,30(4)
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和农业部《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要求,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增强涉农报刊媒体的传播竞争力和传播实效。中农兴业工程组委会现面向全国各地部分知名涉农媒体单位有选择地结成战略联盟合作伙伴.中农兴业网团(www.znxy.org.cn)旗下中国三农资讯网、中国乡村网、中国三农市场网、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中国农资供销网等五大涉农网站将免费为联盟合作的涉农报刊  相似文献   

8.
2021年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南平、龙岩、浦城、连江、邵武、晋江等多个市(县)开展涉农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调研,对参与建设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摸底调查.调研显示:截至目前福建省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涉农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涉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有5515个,经营耕地面积33.6...  相似文献   

9.
央视农业频道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专业频道,其中播放的广告作品是广告在我国农村市场发展现状的缩影,涉农广告中农资广告、致富信息广告占据大半江山,为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着物资、信息及致富思路等多方支持,而非涉农广告的增多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农村市场巨大的经济潜力以及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消费意识的提升使得众多企业积极投身于农村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了巢湖市种粮大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在思考有关涉农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稳定巢湖市水稻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增加粮农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涉农供应链是以农业原材料作为后续各阶段生产加工和运销主要对象的供应链的总称.主要涉及对动植物等具有生命体征的原材料的处理.内生不稳定性是涉农供应链的重要特征,涉农供应链内生不稳定性主要来源于涉农链中不确定源的多样性、生物自然再生产的不可控性、环境激素作用的非线性、农业物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双重驱动机制以及涉农供应链组织基础的现实困境.从一体化物流的角度看,涉农链可视性弱;时间竞争的双向性和局限性并存.而降低不确定因素对涉农供应链的不利影响,显然就成为再造涉农链并实现高层次集成的基础和首要任务.结合一项对我国第一批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情况的初步实证,特提出增强涉农供应链稳定性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加强农业体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涉农供应链不确定性管理机制、时间竞争与农业过程的适度柔性化;建立基于涉农供应链视角的、内外在机制相结合的物流改善模式;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在涉农供应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刘媛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271-273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我国重大战略部署,其关键是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人才.涉农高职院校作为提供农业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应肩负起历史的使命.通过对涉农高职院校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困境和实践进行探索,旨在为促进涉农院校人才培养、实现新的更大突破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际4大粮商发展经验探讨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4家世界500强企业是目前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跨国企业,4大粮商的发展经验值得总结,对中国“走出去”涉农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其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打造核心产业链、经营领域多元化、企业文化塑造等发展经验对于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的中国“走出去”涉农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1997年起,在社会多种报刊媒体上,出现一种"免费供种、联合种植"的广告.河南省境内多家广告主做着相同内容的广告,称"在全国推广种植中药材,好种易管,对土质、气候无要求,全国适宜.天麻1平方米100天产值纯利可达3000元以上.泊夫兰从种到收60天,亩(1亩=1/15公顷,下同)收入纯利达3万元以上.来信联系,领取种子."--这则广告犹如"天上要掉馅饼"一股,着实让一些人心动.似乎看到了致富发财的希望.果真如此吗?让我们冷静地思考,先分析一下这则广告的可信度,再看看已上了当的群众,你会看到这是一个赤裸裸的骗局.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于是"家庭农场"成为最近社会热议的话题,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招商引资"鼓励资本下乡,迫使农民流转土地,或是把农业企业、涉农公司、合作社转变成家庭农场的跟风趋势.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家庭农场的含义和意义做些讨论. 家庭农场的显著特征 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业经营单位.  相似文献   

16.
如何搞好农业科技期刊的广告经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农业科技期刊开展广告经营的作用与优势,结合当前开展广告经营面临的困难,就如何搞好农业科技期刊的广告经营提出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7.
技术类期刊经营创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技术类期刊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经济收入的途径有刊登广告,收取发表费,出版增刊、专刊、专栏,自办发行,代编图书,兴办经济实体等。并结合办刊实践,对这些经营创收途径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借鉴欧盟国家涉农企业成熟的管理经验,特别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之处经营理念、人才、技术、资本、制度体系等方面,是目前困扰中国涉农龙头企业蓬勃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分析国内具有代表性涉农龙头企业,探究国内涉农企业战略发展中的实践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广大涉农企业更好地开展企业战略管理工作,进而对推动企业战略发展提出有参考意义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征信体系建设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当前我国农村征信体系建设问题(一)不同对象征信难易程度差异导致涉农信贷的信任格局差异,不利于征信的规范建设。1.不同主体征信信息获取差异化。农村涉农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农民、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乡镇小微企业。三者在征信信息获取,规范化征信信息库建立上呈现明显的难易程度差异。乡镇小微企业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在经营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纵观目前石家庄大众媒体,还没有一个专业的"服务三农"节目,更没有一个专业的涉农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