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后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由Issaacs等于19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在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以及体外重组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本文综述了干扰素的基本特性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后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由Isaacs和Lindenmann等于19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在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以及体外重组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本文综述了干扰素的种类、基本特性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在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及体外重组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作者综述了猪β-干扰素的基本特性、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禽类干扰素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在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以及体外重组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作者综述了干扰素的基因结构、基因工程及重组干扰素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γ-干扰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在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以及体外重组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本文综述了γ-干扰素的基本特性、生物学活性和在畜牧业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英国科学家Alick Isaacs和Jean Lindemann于19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首先发现的。它是细胞受到病毒感染,或者受核酸、细菌内毒素、促细胞分裂素等作用后,由受体细胞分泌的糖蛋白。这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能够干扰病毒的繁殖,称之为干扰素。干扰素被发现时,人们以为其抗病毒活性为其唯一特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IFN除了具有抗病毒活性外,还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诱导剂作用下由机体易感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的一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增殖、诱导分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分泌性小分子糖蛋白,因最初发现其能够干扰病毒的增殖而命名。干扰素包括I型(IFN-I)和  相似文献   

8.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了干扰素。由于其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活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类干扰素20世纪70年代进行临床试验,80年代基因重组干扰素获得成功,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病毒性、肿瘤性、自身免疫性、过敏性疾病以及抗纤维化、抗寄生虫感染等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干扰素研究的深入和商品化的猪、犬、鸡等重组干扰素产品面市。  相似文献   

9.
犬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IFN)是由Isasscs等在进行鸡胚细胞流感病毒感染试验中首次发现的一类能干扰和抑制病毒复制的可溶性细胞分泌物,并将其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干扰素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由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细胞膜后,可使细胞产生一种特异因子,这种因子和细胞DNA中的干扰素基因抑制物结合,解除了干扰素基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 -τ是由反刍动物孕体附植时发出的特有妊娠信号 ,是建立母体妊娠识别的一种主要因子。反刍动物早期妊娠识别和妊娠诊断是影响其繁殖力的关键因素。文章对干扰素 -τ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妊娠识别中的作用机理的最新研究作了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 ( Interference,IFN)是由培养的细胞或动物体因病毒感染或其他诱生剂作用所产生的一类非特异性抗病毒物质。 1 95 7年 Isaccs和 Linden-mann在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干扰现象时 ,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中首先发现了干扰素。此后 40年 ,IFN一直是病毒学、细胞学、免疫学、肿瘤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1 963年 L ampson等纯化了干扰素 ,证明其是分子量为 2 0~ 34KD的蛋白质。研究表明 ,干扰素可抑制被病毒感染细胞中蛋白质、DNA的合成 ;活化自然杀伤细胞 ( NK细胞 )去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诱导 MHCI分子的表达和呈递抗原。即干扰素具有…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诱导剂作用下由机体易感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的一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增殖、诱导分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分泌性小分子糖蛋白,因最初发现其能够干扰病毒的增殖而命名。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研究进展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扰素(IFN)是动物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在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分泌的一种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分泌性蛋白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扰素于1957年被Isaacs和Lindenmann两人发现,由于其独特的功能,掀起了一场研究干扰素的热潮。干扰素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IFN)是一类由活化的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糖蛋白。当病毒入侵机体时,干扰素最先发挥作用。干扰素在抵抗病毒感染和干扰病毒复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家禽流行性病毒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文章就几种不同类型禽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进行综述,包括禽干扰素的产生及分类、作用机制、应用等,为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多种调节效应的细胞因子。由于其广谱高效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而成为当今免疫学、病毒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肿瘤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鸡γ-干扰素的研究背景、分子结构、作用机理、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等方面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鸡α-干扰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人类发现干扰素以来,研究者对于人类、哺乳动物及啮齿类动物干扰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以鸡干扰素为代表的禽类干扰素研究相对滞后。本文对鸡α-干扰素的结构、鸡α-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以及基因工程鸡α-干扰素的应用等方面对鸡α-干扰素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是由脊椎动物细胞产生的分泌型糖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在免疫应答调控中处于中心地位。干扰素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现已经证明在人及小鼠、羊、兔、犬、鼬等哺乳动物,以及大量野生动物、鱼类、龟类和昆虫等都有干扰素类似物质存在。干扰素在医学和兽医学临床方面疗效显著,为病毒性和肿瘤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科研工作者除研究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外,也在不断探索基因工程干扰素的临床应用,改善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作用机制及其在抗口蹄疫病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人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刺激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抗多发性硬化、抑制细胞增长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自20世纪50年代末发现干扰素以来,相关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文章综述了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及其在抗口蹄疫病毒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α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三类。研究发现干扰素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它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由于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加  相似文献   

20.
<正>1.应用现状及其作用原理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干扰素及其类似兽用药品按其功能分类,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抗体、卵黄、血清。产品剂型有冻干制品、液态制品和干粉剂。干扰素是能够透过细胞膜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