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兽医临床上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使用,导致大肠杆菌耐药现象愈来愈严重,耐药菌不仅使抗菌药疗效减弱、治疗费增高,而且呈现出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耐药谱越来越广、耐药性形成速度越来越快的趋势,形成恶性循环,给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本研究用23种药敏纸片对分离  相似文献   

2.
随着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动物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已很明显,耐药谱不断扩大,用药的不合理加速了耐药性的发展,使得药效不断降低。用药剂量加大,时间延长,不仅增加了治疗成本,而且使一些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与治疗。文章就大肠杆菌的敏感性试验的测定方法、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是临床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目前国内外一般借助于抗生素治疗大肠杆菌病,效果良好.但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应用及不合理用药,导致细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耐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耐药谱的不断扩大,多数病原菌对抗生素都可产生多重耐药性,因而给抑制剂的开发带来一定困难.研究发现,有些中药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并且中药价格低,不产生耐药性,可以克服抗生素的诸多弊端,可作为新型的多重耐药抑制剂进行开发、研究[1].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体外培养试验来初步研究中药连翘对耐药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耐药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是引发肠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近几年80%大肠杆菌已对家禽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产生较强的耐药性,且多重耐药菌株普遍。目前,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抗生素相比,  相似文献   

5.
对2001年在山东农场分离到的大肠杆菌,按Kirby-Bauer药敏纸片法进行了21种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测试,结果耐药现象严重。多重耐药性在大肠杆菌中普遍存在,常用药物如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等大部分抗菌药耐药率很高。  相似文献   

6.
细菌耐药机制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治及动物促生长,致使大量菌株耐药性大幅度提高,给畜牧业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近年来,各国学者对细菌耐药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更加深入,笔者对有关研究结果简要综述,以期对生产者和使用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规模化牧场中奶牛乳腺炎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试验采集安徽、福建、广东、江苏及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11个规模化牧场的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大肠杆菌对11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对乳腺炎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及不同地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54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22.95%,其中安徽60株,广东42株,福建22株,江苏16株,内蒙古10株,其他地区4株。154株大肠杆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氨苄西林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98.05%、61.69%、42.21%、40.91%;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和阿米卡星相对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0.26%、73.38%、68.83%和61.04%;经多重耐药性分析,90株(占58.44%)大肠杆菌对3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其中30株大肠杆菌对6种抗生素耐药;多重耐药菌株中,耐药谱为氨苄西林(AMP)-青霉素(PEN)-阿莫西林(AMX)-头孢氨苄(LEX)-四环素(STR)-链霉素(TC...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福建省龙岩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开展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了各分离菌株对2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四环素、多西环素高度耐药,耐药率为100%;对氨苄西林、氟苯尼考、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也均在90%以上;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在80%以上。说明福建省龙岩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各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9.
鸡大肠杆菌病是鸡群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给养鸡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各种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盲目和滥用抗生素,使某些细菌对一些抗生素的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猪肉生产链细菌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肉生产链中常见细菌的耐药性、耐药基因及其传递性。以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的环境及猪肉中常见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为对象,利用药敏纸片法检测细菌对常用的5大类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用PCR鉴定9种耐药基因的存在。研究发现,生产链中分离的细菌对5类17种常见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苯唑西林、四环素、甲氧苄啶等耐药性较高,对丁胺卡那霉素耐药性最低。9种耐药基因均有检出,bla TEM、aac6'-Ⅰb、tet B、tet C的检出率较高,与药敏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耐药基因检出率屠宰加工厂养殖场农贸市场,耐药株可能具有传递性,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因此,猪肉生产链中存在致病菌甚至一些非致病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的污染和威胁,需定期加强调查监测,科学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细菌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大难题,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细菌主要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获得耐药性,除此之外还有细胞壁的渗透障碍、外排泵的泵出作用、靶位改变等多种机制,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细菌的耐药水平。随着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新的耐药机制随之出现,耐药菌也越来越广泛。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耐药菌的控制和新药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从耐药性的起源、产生机理、耐药特性及耐药性的检测方法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集了泰安及周边地区疑似大肠杆菌病、死鸡的肝脏、心脏等样品63份,按照不同时间段将其分成3组。经过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鉴定证明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判定标准,对分离得到的63株大肠杆菌对12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63株病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范围较广,不同菌株间存有较大差异,但该地区大多数菌株对克林沙星、丁胺卡那霉素高敏,而磷霉素钠和头孢噻肟产生了广泛耐药性。不同时间段分离菌的耐药结果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正>大肠杆菌是鸡临床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目前国内外一般借助于抗生素治疗大肠杆菌病,效果良好。但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应用及不合理用药,导致细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耐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耐药谱的不断扩大,大多数病原菌对抗生素都可产生多重耐药性,因而给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研究发现,有些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特别是清热类中药具有很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并且中药一般不易产生耐药性,残留量少,毒副作用小,可以克  相似文献   

14.
采用17种抗生素对宁波及周边地区临床上分离的水禽(鸭、鹅)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大肠杆菌对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四环素和萘啶酸耐药,耐药率超过85%。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徐州地区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情况和耐药程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笔者2012-2014年对徐州地区禽源大肠杆菌进行耐药监测,从临床分离鉴定出86株禽源大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86株分离菌株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其中11耐和12耐的菌株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5.58%和23.25%;分离的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特别是阿莫西林耐药率最高,达到100%,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则耐药率相对较低,粘杆菌素耐药率最低,仅为2.3%。  相似文献   

16.
<正>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鸡的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加上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使治疗费用上升,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抗生素在兽医临床和养殖生产中应用,对此病的预防和控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使得此病防治更为困难。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养鸡场大肠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意义非常重要。我们采集了信阳地区5家集约化养鸡场的大肠杆菌病料,进行了耐药性监测和分析,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东湛江地区肉鸡养殖场中大肠杆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流行与传播特点,从湛江地区的8个肉鸡场分别采集粪便和土壤样品各120份,从中分离鉴定出200株大肠杆菌,药敏纸片扩散试验检测分离菌株对23种抗菌药的耐药情况,并利用PCR法检测分离菌株携带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从粪便和土壤中分离的200株菌株均对磺胺异噁唑、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等12种抗菌药具有较高耐药率(≥50%),对美罗培南、呋喃唑酮、磷霉素等11种抗菌药具有较低耐药率(≤50%)。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均检出耐药基因,养殖场粪便分离菌中检出耐药基因28种,其中blaTEM、sul2检出率较高;土壤分离菌中检出耐药基因25种,其中blaTEM、int1、sul2、tet D检出率较高。分离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耐药机制复杂,细菌耐药性的传播特点和方式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抗菌药仍是治疗病原菌引起的奶牛疾病的常用方法。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产生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奶牛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也显现出多重耐药的趋势,给奶牛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同时也威胁人类健康。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超过人们研发抗菌药的速度,因此,保持现有抗菌药的疗效很有必要。一方面应该掌握细菌的耐药机制,如细菌分子耐药机制、抗菌药物外排机制或降低摄入机制、生物膜等,以便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采用不同措施减少耐药细菌的出现,如质粒消除、抗菌药替代品、开发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联合治疗)等。作者对奶牛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耐药机制、耐药控制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减少耐药性、规范抗菌药的使用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供港猪饲养场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定点供港猪饲养场的常见指示茵进行监测试验,跟踪一个养殖周期,对不同繁育阶段的活猪及饲养环境中大肠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耐药率超过90%的抗生素有复方磺胺(98.21%)、四环素(97.23%)、头孢唑啉(97.18%)、氨卞西林(91.91%)和氯霉素(90.17%)。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率随养殖时间的增长而增加。饲养环境与猪体内分离菌株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吉林省长春市伊通地区分离出的113株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了解猪源和鸡源大肠杆菌耐药程度及其耐药谱。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耐药性初步定性分析,并从中选出十株耐药谱不同的大肠杆菌测定其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113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谱广,且多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多重耐药为主。113株对喹诺酮类、磺胺类、利福平耐药率达到90%以上,其中鸡源、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各不相同,二者均对丁胺卡那霉素、先锋必/舒巴坦较敏感,耐药率低于15%,可知丁胺卡那霉素、先锋必/舒巴坦可作为这些地区防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首选药物。本实验结果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