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试验选择金华猪保种场内健康状况良好的324头能繁母猪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低能量低蛋白和高能量高蛋白2种营养水平对金华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能量低蛋白组的初产、经产和所有胎次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高于高能量高蛋白组,低能量低蛋白对初产、经产和所有胎次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低能量低蛋白组的初产、经产和所有胎次的初生重均低于对照组,低能量低蛋白对初产、经产和所有胎次的初生重影响极显著(P<0.01)。说明适度的低能量、低蛋白不仅能提高金华猪的繁殖性能,并且还能提高饲养繁殖母猪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巴梅猪繁殖性能的育种进展,试验整理了2013年7月份—2015年12月份梅山猪保种场繁育实绩并随机抽取205窝,对巴梅、梅山纯繁、巴×梅杂交猪的初产、经产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21日龄育成数、21日龄个体重和21日龄窝重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初产巴梅猪的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初产梅山纯繁猪和巴×梅杂交猪(P0.01);巴梅猪、梅山纯繁猪、巴×梅杂交猪的初产、经产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21日龄育成数差异不显著(P0.05);经产巴梅猪的初生窝重和21日龄窝重极显著高于梅山纯繁猪和巴×梅杂交猪(P0.01)。说明巴梅猪较好地遗传了母本梅山猪的高繁殖性能,并表现了父本巴克夏猪的生长发育优势。  相似文献   

3.
青海八眉猪及其杂交组合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青海八眉猪(本)以及与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杂交组合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八眉猪纯繁时,它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断奶仔数,断奶重,断奶窝重七项繁殖性能指标均以3-6胎较高,长×本组合的7项繁殖性能指标均以3-6胎较高。约×本组合的7项繁殖性能指标均以4-6胎较高。  相似文献   

4.
杂交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SPSS软件中的方差分析等模块分析了年份、季节、胎次、性别和杂交方式等因素对杂交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年份对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总产仔数无显著影响(P>0.05)。季节对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总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胎次对断奶仔猪数和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有显著影响(P<0.05)。公猪的初生重显著大于母猪的初生重(P<0.05)。杂交方式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出生窝重和初生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整理了河南省某公司群养模式下母猪5 625窝和限位栏饲养模式下母猪5 086窝的繁殖记录(包括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饲养模式下初产及经产母猪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仔数方面,相比于限位栏饲养模式,经产母猪在群养模式下总产仔数提高了0.63头、产活仔数提高了0.64头、健仔数提高了0.79头、畸形数降低了0.01头(P0.01)。在生长性能方面,相比于限位栏饲养模式,初产母猪在群养模式下所产仔猪平均初生重提高了0.11 kg、断奶仔猪数提高了0.55头、平均断奶重提高了0.46 kg(P0.01);经产母猪在群养模式下所产仔猪初生窝重提高了3.44 kg、平均初生重提高了0.18 kg、断奶仔猪数提高了0.61头、平均断奶重提高了0.59 kg(P0.01)。在杜洛克、长白、大白三个品种之间,初产及经产母猪的产仔数、活仔数、断奶仔猪数、断奶重等各项繁殖相关参数多在群养模式下升高,显现出了一致性。在发情及平均使用胎次方面,群养模式下母猪断奶后再发情间隔缩短了0.77 d(P0.01),年均胎次增多了0.27胎(P0.05)。说明群养模式下,母猪整体繁殖性能及利用率优于限位栏饲养模式,杜洛克、长白、大白初产及经产母猪的繁殖相关参数表现出了相似的变化趋势,且群养模式下母猪初情和初配日龄均有所提前,生产周期更短。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杜洛克猪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并分析非遗传因素分娩季节及胎次对繁殖性状的影响,试验整理了陕西省某核心育种场2009—2020年杜洛克母猪繁殖性状数据,利用DMU软件估计各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结合R软件中aov函数对非遗传因素季节和胎次进行方差分析,研究遗传参数和非遗传因素对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杜洛克猪除妊娠周期为中等遗传力性状外,其余繁殖性状遗传力均在0.01~0.05之间,且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初生窝重之间为遗传正相关,妊娠周期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死仔数、弱仔数、初生窝重之间呈遗传负相关。分娩胎次对杜洛克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妊娠周期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季节仅对死胎数、死仔数、妊娠周期3个性状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冬季损失的仔猪数最少,死仔数和死胎数显著低于春季、夏季、秋季(P<0.05),春季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夏季、秋季、冬季(P<0.05),冬季妊娠周期显著长于春季、夏季、秋季(P<0.05)。分娩胎次为2胎次时的死胎数、死仔数、弱仔...  相似文献   

7.
靖远某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力是影响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对靖远某猪场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的1 200窝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共3个繁殖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胎次和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且3个品种的母猪均表现出第一胎产仔数低,2~6胎产仔数最高,7胎以后产仔数开始下降,11胎以上产仔数最低;品种对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总产仔数影响极显著,其中大白母猪显著高于长白和杜洛克,杜洛克和长白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降低非传染性因素造成的种母猪产仔数低的问题以及种猪场对母猪繁殖力的选育提高提供了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9.
西藏小型猪引种到广州地区后的生长繁殖性能与原产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初产及经产西藏小型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成活率分别为23%、22%和87.0%及5.7%、486%和91.4%,初产及经产西藏小型猪平均初生重、30日龄体重、断奶(60日龄)体重分别为O53kg、075kg、23kg及241kg、401kq、472kg.其中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成活率和平均初生重经产高于初产(P〈0.05)。西藏小型猪在广州地区初产和经产生长繁殖性能之间的差异比原地两者之间的差异更明显.环境的变化是其原因之一:与原产地繁殖性能比较,发现广州地区高于原产地正常水平.表明:一是猪群已经适应了环境,二是不同的配种方式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胎次与配种季节对丹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彭兴  赵云翔  江科  朱琳  江威 《猪业科学》2018,(6):109-111
通过对广西扬翔某猪场1 314头丹系大白母猪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并从不同配种胎次和不同配种季节对繁殖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增加到一个最大值后减小。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在第4胎达到高峰,总仔为17.98头,活仔为16.06头,之后随着胎次增加繁殖性能逐步下降。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在第3胎达到高峰,初生窝重为20.95 kg,初生个体重为1.37 kg。冬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多,初生窝重最重;夏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少,初生窝重最轻。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背膘厚对母猪产程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了解梅山猪的繁殖性能,试验对不同胎次的梅山猪核心群100头母猪繁殖性能进行比较,测定了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重、断奶重、断奶成活率。结果表明:梅山猪第1胎产仔数最少,之后逐步上升,第5胎开始下降;第3胎断奶成活率最高,第4胎后呈稳定趋势;不同胎次仔猪初生重基本持平,第2胎和第3胎断奶重呈上升趋势,并且在第4胎开始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第1~5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重和断奶重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青海八眉猪杂交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青海八眉猪的繁殖性能,对青海互助八眉猪保种场2011年春季八眉猪经产母猪纯繁和杂交的繁殖性能各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八眉猪纯繁组显著高于与长白、大白的杂交组(P<0.05);初生重杂交组显著高于八眉纯繁组(P<0.05),初生窝重杂交组虽比纯繁组有所提高,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重和21日龄窝重杂交组略高于纯繁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重和断奶窝重(长白×八眉)组和(大白×八眉)组最高,显著高于八眉猪纯繁组(P<0.05),但(长白×八眉)组与(大白×八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仔数八眉纯繁组略高于各杂交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不同产仔季节、胎次和产仔年份对深县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根据河北正农牧业有限公司2013—2016年间的深县母猪繁殖记录,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产仔季节对深县猪的初生重影响极显著(P0.01),但对其他性状都无显著影响(P0.05);胎次对初生重影响极显著(P0.01),对总产仔数、活仔数、断奶窝重的影响显著(P0.05),总产仔数、活仔数、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等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产仔年份对总产仔数、活仔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谢晓鹏 《养猪》2012,(6):71-72
母猪繁殖性能是猪场生产和管理的关键点,影响因素众多,可概括为体内和体外两大方面,母猪胎次是其中之一。国内外关于胎次对繁殖性能影响的报道众多,一般认为3-6胎次较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胎产活仔数受胎次的影响显著。本文主要针对不同胎次的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的部分繁殖性状,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仔猪初生窝重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和猪场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ESR、FSHβ及OPN基因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PCR-RFLP法对大白猪和长白猪猪群进行了雌激素受体基因(ESR)、卵泡促激素β亚基基因(FSHβ)和骨桥蛋白基因(OPN)等3个与繁殖性能相关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在长白猪中,ESR和OPN基因的优势基因是A等位基因,FSHβ基因的优势基因是B等位基因;在初产母猪中,ESR基因BB型个体比AA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高,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上高,OPN基因BB基因型个体比AA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少1.20头,差异显著(P<0.05);在经产母猪中,OPN和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ESR基因总产仔数、产活仔数规律与初产母猪相反.②在大白猪群体中,ESR基因的优势基因是A等位基因,FSHβ和OPN基因的优势基因是B等位基因;在初产母猪中,ESR基因AA型比BB型个体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高,OPN和FSHβ基因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在经产母猪中,ESR、OPN及FSHβ基因全都表现出BB型比AA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7,(2):1-5
为了给提高苏淮猪繁殖性能的选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选取经产母猪344头,检测了苏淮猪群体内雌激素受体1(ESR1)、卵泡刺激素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单个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ESR1基因中,A等位基因与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相近,分别为0.541和0.459;AA型基因型频率为0.308,AB型为0.465,BB型为0.227;不同基因型苏淮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无显著差异(P0.05)。在FSHβ基因中,A等位基因与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148和0.852;AA型基因型频率为0.027,AB型为0.241,BB型为0.732,不同基因型苏淮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无显著差异(P0.05);ESR1和FSHβ基因合并基因型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初生重无关联(P0.05)。ESR1和FSHβ基因与苏淮猪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初生重性状不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笔者对江西省赣州市某猪场2015年长白母猪、大白母猪的繁殖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按胎次及配种季节进行分组,分析其在不同胎次、配种季节条件下的繁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长白母猪和大白母猪3~5胎繁殖性能较好,第1胎的初生均重、断奶均重最低;长白母猪第3胎窝产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1,2,6,7,8胎(P0.05);大白母猪第4胎窝产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第1,2胎(P0.05);长白母猪夏季配种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最高,初生均重、断奶均重春季配种最高;大白母猪不同季节配种窝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秋季配种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冬季(P0.05)。说明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对长白、大白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胎次对母兔产仔性能的影响,研究利用2010~2013年度665只齐卡新西兰母兔前3胎共计1 649窝次的生产性能记录,对不同胎次的产仔性能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胎次极显著地影响母兔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P<0.01);随着胎次的增加,产仔性能逐步上升。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胎次的产仔性状与前3胎平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第3胎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以及初生窝重的相关系数最高;第2胎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个体重与第3胎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而第2、3胎间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齐卡新西兰母兔第2胎的产仔性能可以作为总体繁殖性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浙江某种猪场2010-2013年出生的加系大约克种猪共4382窝的繁殖性能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胎次和配种季节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总死产数、畸形胎数、木乃伊胎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种猪产仔性能有极显著影响(P0.01),母猪1~6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随胎次增加而增加,第6胎达到最高峰,且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胎次;总死产数及死胎数则7~8胎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但胎次对产畸形胎和木乃伊胎数影响不显著(P0.05)。配种季节对种猪产仔性能影响极显著(P0.01),冬季配种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其他配种季节(P0.05);总死产数及死胎数极显著低于其他配种季节(P0.01);但冬季配种产木乃伊胎数极显著高于夏、秋两季(P0.01),显著高于春季(P0.05)。研究表明,加系大约克种猪的最佳产仔胎次为3~6胎,冬季配种的产仔性能明显高于其他配种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