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二次发酵血粉鸡代谢能值及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饲料中的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准确度都很高。均相法具有省时、简便的特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共培养体系中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试验分离培养了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2种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后,接种于Transwell细胞小室共培养板进行共培养,待细胞密度达到90%以上分别进行诱导分化。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8 d后,检测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水平、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以及脂质代谢关键酶的表达。结果显示:与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单独培养相比,共培养体系内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脂滴数量和脂滴面积极显著减少(P0.01),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由此可见,共培养体系中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质沉积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脂类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日粮中脂类的含量较低,精料中含2%~4%,粗料中含5%~7%。在常规日粮中,脂类大部分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另外还有小部分的糖脂和角质脂(主要是蜡质和复合脂)。饲草中脂类主要是复合脂,包括糖脂和磷脂(70%~80%)。  相似文献   
5.
非抗生素生长促进剂二甲酸钾对猪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80头长白×大白×杜洛克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探讨二甲酸钾作为生长促进剂替代抗生素饲喂商品猪的效果。对照组饲喂含有规定量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日粮,试验组则在小猪、中猪和大猪3个阶段分别在日粮中以1.2%、0.8%和0.6%的二甲酸钾完全替代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结果到出栏时抗生素和二甲酸钾处理组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分别为697g、2.950和727g、2.975,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二甲酸钾有促进猪生长的效果,与添加抗生素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别。试验组和对照组腹泻率分别为15.65%和6.83%,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7.
从一个季节到另一个季节的过渡包括光照、温度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变化。其中每一因素的变化都影响青年母猪的性成熟。以前的研究认为,季节和初情期之间存在相关,但对季节性环境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同一季节的不同月份,在气候因素方面存在差别,这导致了不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新疆昌吉地区鸡大肠杆菌部分菌株分离鉴定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昌吉州地区10个发生疑似大肠杆菌病的商品肉鸡场,无菌采取病鸡、死鸡的心血、肝、脾、肺、肾等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经过培养特性、形态、染色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出21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7日龄雏鸡均具有致病性。从2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共鉴定出8种血清型,分别为O1、O2、O6、O26、O36、O78、O88和O103。其中O1、O2和O78为优势血清型,占分离菌株的77.39%。采用13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四种药物敏感率在90%以上。但21个分离菌株均具有多重抗药性,至少可以抵抗6种以上抗菌药物的杀菌或抑菌作用,而且同一血清型的菌株其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用敏感药物采用不同方案对5个发生大肠杆菌病的鸡场进行了临床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治愈率达到94%以上。为建立该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药物防治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脂滴是脂肪组织的基本单位,是维持脂质和能量稳态的一种动态细胞器,脂滴相关蛋白参与调控胞内脂类代谢、膜运输以及信号传导等多个生理过程.脂滴在动物各个组织器官中的功能不尽相同,可通过营养及生理手段调节畜禽外周组织中的脂滴变化,进一步影响畜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本文简述了脂滴的生物学结构、脂滴蛋白分类、脂滴重塑、脂滴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之前就开始了猪的驯化。在50年代之前形成的地方品种,大多是靠地理隔绝、在不同自然环境下自发选择形成的。到70年代初期,随着引入国外良种猪的增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1972年全国猪育种协作组成立之后,有计划的猪育种工作才在全国各地真正地展开。选育的历程经历了从古代以相畜为代表、到近代注重猪的形态机能及到现代群体选育的过程。选育方法上多数借鉴了群体继代选育法。评定,我国古代称之为“相”。公元前一千多年,先人已能根据猪的外形特征进行选种。相传殷商时代的韦豕是我国最早的相猪专家,他能根据猪在家养条件下发生的变异,从外形特征上选择符合要求的后代供繁殖用。经过历代相传,猪的外形鉴定得以不断丰富。集中反映猪选种技术的是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中的“: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喙长则牙多。一厢三牙以上则不烦畜,为难肥故;有柔毛者烟治难净也。”清代《豳风广义》中的“:母猪惟取身长、皮松、耳大、嘴短、无柔毛者良。”书中认为具有这种外形的种猪早熟易肥。猪选种技术方面的记载,也散见于元朝的《农桑辑要》(1273年),明朝徐光启撰的《农政全书》(1639年),清朝张宗绪撰的《三农纪》(1760年)中。许多农谚中也有不少养猪选种经验(如“头大脖子细,一看就生气”是指头大颈细者屠宰率低、产肉少)“,丝颈葫芦肚、崽子好又多”强调母猪要选颈细长、肚子大的,其产仔才多、母性才强。我国古代及当今民间流传的猪选种方法或经验是与数量遗传学中性状相关理论相符的。外貌评定在猪育种中仍是一项重要方法。外貌选种虽方便简单,但需要熟练的技术。而对品种品系的特征和肢蹄的强健性等项目,必须根据外貌加以选择。与骨骼有关的性状有相当高的遗传力,所以身体伸展、肋部扩张、腿部大小、肢蹄强健性等性状可作为重点的表型选择。外貌选种,因为不能对所选性状作出精确量化,因而有其局限性。随着现在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肉品质要求的提高,猪育种技术出现了一些比较成形的方向或模式,本期“专家论坛”收集了行业内专家对各自领域的介绍,希望带给我国养猪企业一些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