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尚未见到有关牡丹鹦鹉感染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病例报道。笔者于2006年5月份以5:A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试验性感染鹦鹉,对感染鹦鹉的发病情况和病理组织学作了较详细的试验观察和记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俗称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家禽的接触性传染病。湖北某鸡场发生一起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疾病,后经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体征的观察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多杀性巴氏杆菌对人也有致病性。关于巴氏杆菌在同种畜(禽)相互感染问题,说法都大同小异,而对巴氏秆菌在畜、禽之间相互感染问题,却是语焉不详。关于巴氏杆菌病在畜、禽之间的交互感染的介绍和报道极为少见。为了丰富这方面的资料,我们将猪、鸡交互感染巴氏杆菌病一例报道于  相似文献   

4.
禽霍乱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接种是防制该病的重要措施,传统疫苗因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众多且无交叉保护能力而不能有效控制该病。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发现为研制适合各种血清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感染的广谱疫苗展现了诱人的前景。本文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禽霍乱(fowl cholera,FC),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1]。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鸭引起的禽霍乱又称"摇头瘟",常引起鸭的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呈地方性流行,一旦发病,死亡快、传染性高,将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2]。多杀性巴氏杆菌可感染各种日龄、各种品种的鸭,以蛋鸭最为易感,强毒株感染后多呈急性败血性症状,病死率高,其病理特征为  相似文献   

6.
2.6巴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人和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本病过去曾称为“出血性败血病”。由各种畜、禽分离的巴氏杆菌,又曾给以不同的名称,如分别以牛、羊、猪、马、家兔和禽等的败血巴氏杆菌(现统称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名为牛“嗓喉病”、“猪肺疫”、“禽霍乱”等等。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自然感染人、家畜、家禽和野兽、野生水禽等。家畜中以牛、猪发病较多。人的感染多由被家畜咬伤、抓伤所致。本病发生后,同种畜、禽间能互相传染。而不同的畜、禽种间偶见相互传染,若豺狼…  相似文献   

7.
禽霍乱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疾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该病自然潜伏期一般为2~9 d,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导致禽霍乱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数鸟类都可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病以鸡、鸭、鹅最易感。病禽或带菌的飞鸟是引起禽霍乱的主要传染源,许多家畜可携带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病一般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传染,病禽排出的飞沫常带有病菌,病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可污染土壤、饲料、饮水、工具等而引起传染。  相似文献   

8.
肉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大多数国家都有分布,强毒株能使不同年龄的育成鸡和成年鸡发生100%的感染与60%以上的死亡,是需重点防制的家禽疫病之一.广州市某鸡场肉鸡出现大量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病原分离鉴定,证实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志明 《畜牧与兽医》1995,27(4):171-172
鸡感染猪巴氏杆菌病王志明(温岭市食品总公司317507)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多种畜、禽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传染病。关于巴氏杆菌在同种畜禽相互感染问题,说法都大同小异,而对畜禽之间互相感染的情况,报道甚少,为丰富这方面的资料,现将鸡感染...  相似文献   

10.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国内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情况,对分离自18省份的8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荚膜多重PCR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其血清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以血清A型为主,占96.4%(81/84);多位点序列分型可将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为5种ST型,其中ST129为主要流行型,占94.0%(79/84)。本研究为我国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和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各种禽类,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急性病例表现为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表现为体内炎性出血和败血症。2014年4月份,新余市下村镇某养殖场鸭只突然发病,死亡率高,经过临床症状检查和病原的分离鉴定,最后确诊为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巴氏杆菌病(禽霍乱)。1发病情况和病理解剖变化  相似文献   

12.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禽出血性败血症,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发病快,死亡率高.为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支持,通过PCR鉴定、耐药性分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试验以及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对4株临床分离的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01、Pm03、1801及1803)进行了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禽巴氏杆菌病又叫禽霍乱和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禽类的一种常见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类型的禽均可感染并导致死亡。其特征表现为急性败血过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低毒感染或急性发病之后,可出现慢性的、局部性的疾病。1病原1.1形态染色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卵圆形的短小杆菌,少数近于球形,长约0.6~2.5μm,宽约0.2~0.4μm,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呈单个或  相似文献   

14.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禽类的一种出血性、败血性疾病。该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即可以流行,也可以零星散发。感染该病的决不限于禽类,各种鸟类都可以感染。旅顺口区某鸵鸟养殖场曾发生过一起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鸵鸟霍乱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火鸡、鸭、鹅等禽类败血性传染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猪的,叫猪肺疫,感染兔的,叫兔巴氏杆菌病,各种畜禽都带菌,传染源广泛。最急性很快死亡,急性死亡率能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一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序列,设计与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基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并优化了反应条件,检测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成功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片段,而鸡致病性大肠杆菌、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鸡白痢沙门菌均未扩增出相应片段。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检测最低浓度为1pg/μL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17.
禽巴氏杆菌病,也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鸡、鸭、鹅均可共患,其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8.
禽出败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霍乱。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呈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征,但也有呈慢性或较温和性的病型。2008年10月中旬,广州地区天气酷热,增城市某养鸽场发生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出败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家禽的饲养量逐年增加。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饲养经济效益增幅并不明显,老病新发的现象比较突出,本文重点介绍禽霍乱的流行与防治。禽霍乱也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败,病原主要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不分年龄所有的家禽都对禽霍乱具有比较强的易感性,感染患禽呈急性败血症和急性下痢等临床症状,个别的患禽也表现出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在腐败尸体和潮湿的土壤中存活几个月,所以家禽饲养场应该加强禽只禽霍乱的合理免疫。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0株和C48-1株及6株田间分离细菌的保存观察试验,表明用脱纤羊血和感染小鼠肝脾组织在-20℃条件下,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存活2年,用鲜血斜面封盖石蜡油保存法,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在4℃条件下可存活3个月,菌株保存前生生物学特性及毒力不发生变化,试验提供的方法对禽霍乱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分型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