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云英又叫红花草,是稻田冬养的重要绿肥兼牧草。种好紫云英是培肥地力,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手段。同时,紫云英产量高,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富含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鲜嫩多汁,适口性好,是一种很好的青饲料。  相似文献   

2.
陶云彬  刘晓霞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2):2206-2208
连续开展11年长期定位试验以探索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无绿肥还田,紫云英清种还田、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两种绿肥种植模式均可提高后茬水稻产量,但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处理水稻产量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处理。连续开展11年绿肥还田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紫云英清种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初始值提高19.3%,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4.0%。可见,紫云英清种或与油菜混播还田均可长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后茬作物产量,两者相比,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的土壤培肥和作物增产效果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因此,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可作为绿肥种植新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油菜与紫云英不同用种量配比对油菜产量和紫云英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与紫云英混种直播,油菜用种量60 kg·hm-2,紫云英用种量135 kg·hm-2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用种量配比方案,这一方案在获得较高油菜籽产量的同时,还可获得一定数量的紫云英绿肥养分,可以作为油菜与紫云英混种直播的技术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4.
有机绿肥紫云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绿肥紫云英与有机水稻轮作,是当前规模化生产有机水稻最有效的轮作制度,也是有机水稻大规模生产成败的关键。种好绿肥,大幅度提高鲜草产量,有利于迅速培肥土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有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紫云英是豫南稻区重要的优良豆科绿肥作物,在这一地区,种好紫云英对于稻区增加生物有机肥源,改良培肥土壤,优化环境,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现将紫云英的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7个不同熟期的紫云英品种进行鲜菜产量、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大桥种、 闽紫1号和闽紫8号均具有较高的鲜菜产量和营养品质,其中闽紫8号和闽紫1号早发性好,有利于提早上市,宁波大桥种鲜菜产量最高,可达到40 169 kg·hm-2。这3个品种在保证营养价值的同时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适宜作为菜用紫云英品种在浙江省种植。  相似文献   

7.
钾磷配施对紫云英的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KP肥对紫云英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KP配施能促进紫云英生长,显著提高产量和养分积累量,增施钾磷肥是提高紫云英鲜草产量的关键。合理施用P、K肥能明显促进紫云英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养分积累量,有利于提高紫云英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8.
种好紫云英(红花草籽)是获得水稻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用高效紫云英根瘤菌接种,又是保证紫云英种植成功和高产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发展紫云英的新区,接种尤为重要。随着双季稻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提高,紫云英种植面积也相应扩大,并要求提高青草产量。遵照毛主席主持制定的《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关于“积极发展细菌肥料”的指示,我院为了支援农业生产,使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建立了微生物制品厂,每年生产紫云英根  相似文献   

9.
我省栽培紫云英,种子产量不多,须靠外地供应,历年都有缺种现象,成为扩种绿肥中的一个很大障碍。我站为了提高种子产量,对于留种问题曾进行研究。兹将磷肥对于紫云英种子产量关系的结果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10.
油菜与紫云英混播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菜与紫云英混播均有省工、节本的特点,最高产量可达1 285 kg/hm2,是一种用地与种养相结合的模式,可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稻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化肥施用量20%时,各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当化肥施用量减少40%时,增加紫云英翻压量至30 000 kg/hm2或37 000 kg/hm2才能增产.紫云英翻压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紫云英翻压和化肥减量后,有效穗、实粒数以及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比较各处理经济效益发现,当减少化肥施用量20%时,各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处理的经济效益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减少40%化肥施用量时,紫云英翻压量≥30 000 kg/hm2时,经济效益高于化肥处理的.  相似文献   

12.
长汀县紫云英高产栽培与培肥利用技术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云英属于豆科黄耆属(Astragalus sinicus),是一种优良冬绿肥和优质青饲料,种植紫云英有省工、投资少、适应性广、产量高、肥效好、饲料品质优等优点,此外种植紫云英对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活化土壤养分、节约能源、培肥地力、降低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紫云英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的鲜草量与种植地块本身的土壤肥力密切相关,鲜草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示范试验地紫云英平均鲜草产量为27 240 kg/hm2。该示范研究为从事紫云英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结果表明 :在基础肥力较高的土壤中 ,紫云英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效果明显好于单施化肥 ,水稻产量增加 772~ 874kg/hm2 ,增产 16.0 %~ 18.1% ,差异显著。紫云英与化肥配合施用 ,土壤速效养分和缓效养分并举 ,在增加水稻产量的同时 ,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 ,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长汀县紫云英高产栽培与培肥利用技术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云英属于豆科黄耆属(Astragalus sinicus),是一种优良冬绿肥和优质青饲料,种植紫云英有省工、投资少,适应性广、产量高、肥效好、饲料品质优等优点,此外种植紫云英对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活化土壤养分、节约能源、培肥地力、降低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紫云英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的鲜草量与种植地块本身的土壤肥力密切相关,鲜草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示范试验地紫云英平均鲜草产量为27 240 kg/hm2.该示范研究为从事紫云英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7-2009年通过不同时间耕翻还田处理和常规播种及未种植紫云英空白对比试验,在沿太湖地区机插秧的前提下探讨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利用的技术及其对翌年和第3年紫云英产量、氮素积累、耕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翻还田处理对紫云英自繁利用效果及产量、氮素积累、土壤耕地质量的影响较大,从耕翻腐烂、下茬水稻机插秧的种植、养分提供和积累的综合平衡,认为5月10-20日之间耕翻还田对紫云英翌年及第3年的产量、氮素积累和耕地土壤质量的效果比较好,并对下茬水稻有较好的增产和增效作用.紫云英平均产量2008年为26 895 kg/hm2,2009年为25 260 kg/hm2,氮素积累量折纯氮平均为91.635 kg/hm2和92.715 kg/hm2,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0.05 mg/kg和0.06 mg/kg,增长幅度分别为2.39%和2.65%,使下茬水稻产量增产7%以上,紫云英种子及人工播种费用降低66.7%,效益增加450~750元/hm2.  相似文献   

16.
邢修明 《农技服务》2013,30(8):837-837
探明了施用紫云英的基础上,减少化肥用量30%,不仅早稻产量不减产还能增加土壤养分。100%化肥+紫云英处理早稻产量增加11.5%、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分别增加7.6%、12.9%和4.8%,施用紫云英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依托通城县5年紫云英-早稻-晚稻定位试验,研究早稻移栽前5、10、15d翻压紫云英对早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探索紫云英翻压与早稻移栽最佳的间隔时间.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早稻移栽前5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最好,移栽前10 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次之,移栽前15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较差.移栽前15d翻压紫云英处理的穗粒数显著低于移栽前5、10d翻压紫云英处理的穗粒数.总之,紫云英翻压与早稻移栽间隔时间较短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时间耕翻还田处理和常规播种及未种植紫云英空白对比试验,在沿太湖地区水稻机插秧的前提下,摸索了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利用的技术,研究了翌年紫云英产量、氮肥积累以及土壤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间耕翻还田处理对紫云英自繁利用效果及产量、氮肥积累、土壤耕地质量的影响较大,从耕翻腐蚀、下茬水稻机插秧的种植以及养分提供和积累的综合平衡,认为5月10~20日之间耕翻还田的田块其紫云英翌年及第3年的产量、氮肥积累和土壤耕地质量提高,效果比较好,并对下茬水稻有较好的增产和增效作用。紫云英每667m2产量2008年分别为1732kg和1853kg,2009年分别为1629kg和1738kg,氮肥积累量每667m2折纯氮平均为6.109kg和6.181kg,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0.05mg/kg和0.06mg/kg,增长幅度分别为2.39%和2.65%,下茬水稻产量增产7.19%至8.28%,紫云英种子及人工播种费降低66.7%,每667m2平均效益增加20~50元。  相似文献   

19.
紫云英还田对水稻氮肥用量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紫云英还田对水稻氮肥用量及其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绿肥紫云英还田种植水稻,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水稻产量。能够充分利用冬闲田,对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紫云英配施不同量化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紫云英配施不同量化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不施肥(CK),仅施100%化肥(即当地常规施肥量),紫云英(22 500kg/hm2)分别与当地常规施肥量的100%、80%、60%、40%配施6个处理,连续3a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008年紫云英+60%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到9 540kg/hm2,比CK增产18.2%;其次是紫云英+80%化肥处理,产量达到9 315kg/hm2,比CK增产15.4%。2009年紫云英+80%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到9 424.5kg/hm2,比CK增产39.6%。2010年紫云英+100%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其次为紫云英+80%化肥处理。紫云英与80%、60%、40%化肥配施,其总净收入均高于仅施100%化肥处理和CK。从稻谷产量、净收入和产投比及环境友好性综合来看,紫云英(22 500kg/hm2)与当地常规施肥量的60%配施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