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国即食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猕猴桃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球首位,但国产猕猴桃价格低廉且无法即食、品质不佳,市场占有率低。通过数据调研和文献整合,梳理国内外猕猴桃种植生产现状及主要猕猴桃品种特性,分析我国即食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为生产规划不足、生产规模小、采后配套设施薄弱、生产标准与技术规程执行不力和产品缺乏知名品牌,提出针对我国即食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即食猕猴桃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随着秦岭北麓猕猴桃产业带的建设以及陕西省猕猴桃产业"东扩南移"战略规划的实施,猕猴桃发展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种植猕猴桃已成为这一区域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面积扩大后,生产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果园土壤管理上,如土壤管理模式不科学、施肥方法不当、过量施肥等。如果土壤管理出现问题,往往造成猕猴桃根系受损,树体早衰,枝、叶、果实生长不良,病虫害滋生,果实品质差,产量下降,严重的造成植株死亡和毁园,给生产带来损失,影响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起步较晚、主导品种不明确、管理技术体系落后、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包括(:1)尽管采收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单位面积产量低,而且生产总量占水果总量的比例仍然很小(;2)果实品质较差,进口单价始终高于出口单价,进出口贸易逆差明显。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猕猴桃生产、贸易数据的统计分析和产业调研,总结产业发展现状,梳理出我国猕猴桃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为促进我国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猕猴桃品质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果实风味变淡、色泽不佳,特别是采收时手感果(果实顶部有软的感觉)有增加趋势,以徐香为例,10年生以上果园平均手感果发生率11.8%,严重的达到27.3%,导致果实入库后极不耐贮,库损增大,冷藏效益不佳,果品市场声誉下降,严重影响了猕猴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分析果实品质下降原因,针对性采取提质措施势在必行。1果实品质下降原因1.1果园"三密"现象严重为了追求眼前利益,  相似文献   

5.
正猕猴桃是陕西省眉县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眉县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猕猴桃,近几年紧紧围绕"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树品牌、占市场、保安全"的发展思路,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截至2015年,猕猴桃栽植面积已达19 867 hm2,总产量45万t。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栽培年限的延长,猕猴桃溃疡病普遍发生,且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制约猕猴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  相似文献   

6.
冯立团  刘军伟  杨巧燕 《果农之友》2013,(2):20+22-20,22
猕猴桃被称为"奇异果"、"VC之王",营养丰富、栽培效益高,因此发展非常迅猛。目前我国猕猴桃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的果实品质和市场价值与新西兰、智利、意大利等世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果实的品质、产后处理和市场开发上。因此这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建宁县是全国最早发展猕猴桃种植的十大基地县之一,从1979年种植猕猴桃以来已发展667hm^2多,栽培品种以本县选育的建科1号和建科2号为主。随着市场及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原有品种趋同、果实偏小、熟期相近及结构单一等问题日趋显现,已越来越不适应发展需要。为加快品种选育,确立适宜南方尤其是福建推广种植的猕猴桃新品种,建宁县猕猴桃实验站从1994年就开始陆续开展猕猴桃的引种工作,1997年承担福建省科委课  相似文献   

8.
<正>猕猴桃酸甜爽口、香气浓郁,富含维生素C及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药食两用,被誉为"维C之冠""水果之王",倍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猕猴桃已成为眉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猕猴桃品质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果实风味变淡、色泽不佳,特别是采收时手感果(采收时果实顶部有软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以"海沃德"猕猴桃和"红阳"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猕猴桃叶片营养状况、果实品质与果实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新配方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新推配方施肥显著提高了"海沃德"、"红阳"猕猴桃叶片营养成分的含量,丰富了"海沃德"、"红阳"猕猴桃叶片的营养成分;促进了猕猴桃果实的生长发育、提高了猕猴桃果实的品质、耐贮性和产量,说明新推配方肥在秦岭北麓的"海沃德"和"红阳"猕猴桃果园实施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以4年嫁接树龄的“贵长”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共设置4个试验处理,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研究了生物炭和有机肥混施以及单施处理下对猕猴桃产量以及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贵长”猕猴桃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果实的产量及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各处理下的果实品质综合得分,表现为2种肥的混合配施效果优于单施,而单施优于对照。生物炭和有机肥的施入可以提升猕猴桃的果实品质和产量,其中生物炭肥和有机肥混合施肥的处理施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为了建立一套适合‘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评价的方法,并为优质高效猕猴桃园建设与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奉新县境内15个不同园地的‘金魁’猕猴桃的9个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应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转化,采用DPS v7.0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前3个主成分作二维散点图分析,以主成分贡献率为权重计算样品前4个主成分值与相应权重之积的累加和,得到综合分值。【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7.84%,决定第1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果形指数;决定第2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干物质含量、可滴定酸、固酸比;决定第3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维生素C、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决定第4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单果质量、维生素C;二维排序图揭示了不同园地‘金魁’猕猴桃前3个主成分的分布情况;15个不同园地‘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结果为:MY8、MY13、MY7、MY10综合果实品质较优,MY4、MY1、MY11、MY9、MY6综合果实品质中等,MY5、MY12、MY2、MY3、MY14、MY15综合果实品质较差。【结论】本研究找出了‘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的4个主成分,揭示了不同园地‘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陕西杨凌渭河滩地猕猴桃出现黄化现象的原因,通过对喷施铁制剂矫正效果的比较,筛选出理想的铁制剂用于果树缺铁黄化病防治。以陕西杨凌西桥村出现缺铁黄化的猕猴桃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诊断和叶片诊断等方法确定黄化的原因,并以清水为对照,喷施不同铁制剂(硫酸亚铁、柠檬酸铁、复合氨基酸铁、乳酸亚铁和腐殖酸铁)进行矫治,检测其对猕猴桃叶片叶绿素和有效铁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黄化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土壤有效铁含量低,还与植株吸收能力不同有关。由于植株过多吸收P、K、Zn、Mn等元素,引起养分不平衡而导致对铁吸收产生拮抗作用也是产生缺铁黄化的原因之一。不同铁制剂对猕猴桃黄化的矫治效果有差异,其中以柠檬酸铁和复合氨基酸铁的处理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猕猴桃叶片的叶绿素和有效铁含量以及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全铁的含量,有效改善了果实品质。在供试的几种铁制剂中,柠檬酸铁和复合氨基酸铁是矫治果树缺铁黄化的最理想制剂。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合有关文献,介绍了世界猕猴桃生产和贸易情况,对比分析了我国猕猴桃产业与世界先进生产国的差距,以及我国加入WTO之后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认为猕猴桃作为一种优质、保健果品和高效种植业,在国内国际果品消费市场上有很大的潜力。我国应适当增加技术投入,克服猕猴桃科学技术措施应用滞后的状态,发挥我国为猕猴桃最集中起源地、最适栽培区、劳动力价格低廉和国土辽阔的优势,有计划的调整品种结构,扩大绿色和有机猕猴桃生产面积,提高品质,拓展市场,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使猕猴桃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热门产业。  相似文献   

14.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果园肥力水平的指标之一。由于我国果园建园选址多为贫瘠的荒山地及丘陵地,加之一些不当的传统耕作模式,致使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下,平均不足1%,这是制约果园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综述了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几种常见的维持或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的管理策略,以期为提升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果园提质增效,确保果园优质丰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徐香’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4个采收期(盛花期后1301、381、46和154 d)1-MCP(1-甲基环丙烯)浓度为0.5μL/L处理24 h后,在(2±1)℃下贮藏后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MCP能够显著降低‘徐香’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延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的下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的上升;4个采收期的1-MCP处理果实出库后均能正常后熟,但品质和保鲜效果存在差异,其中Ⅱ、Ⅲ期处理果实在贮藏期结束时保持较高的硬度、可滴定酸和VC含量,并且110 d时失重和腐烂率较低;货架期末硬度、糖酸比相对较高,失重率和腐烂率较低。由此推断‘徐香’猕猴桃盛花期后138~146 d采收品质好,此时的1-MCP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主要果实品质特征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开展猕猴桃品种(单株)果实品质特征的综合评价,为本地野生猕猴桃资源开发利用、品种选择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果实为材料,测定单果质量、果形指数,以及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糖、总酸含量等主要果实品质性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序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猕猴桃品种(单株)果实品质性状差异明显,变异系数为10.95%~53.89%,其中维生素C含量变异程度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程度最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75.675%,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计算各品种(单株)综合得分并排序。聚类分析将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分为5个类群,且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红阳、翠玉、晚红、金红50、金桃、米良1号、东红、桂海4号、SZ-07、金艳的综合分值排名靠前,果实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结论】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的果实品质存在差异,此结果为宜昌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主要果树产业现状及“十四五”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果树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基于现阶段我国果树产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发展期,提出"十四五"应以促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和"一稳定、二调整、三提高"的发展方向,具体发展对策包括:继续调整优化果树种植区域布局、树种与品种结构,规范现代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集成示范推广现代高效栽培模式及果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加强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建设,开发果树产业新功能等,旨在为我国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康婷  穆月英 《中国蔬菜》2016,1(10):13-19
基于北京市果类蔬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果类蔬菜生产经营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种植规模、种植技术、流通情况、市场基础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蔬菜生产支持政策对果类蔬菜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地,将两个不同年度的果类蔬菜生产情况进行对比,从动态视角研究了近四年北京市果类蔬菜生产的发展变化。主要研究结论为:(1)北京市果类蔬菜生产经营主体主要为小规模农户;(2)蔬菜种植户的老龄化趋势明显;(3)农户对于种菜新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4)土地规模、种菜技术、市场基础建设和政府政策均对蔬菜生产有着显著正向影响;(5)政府对果类蔬菜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大。  相似文献   

19.
 ‘磨山4号’是从野生中华猕猴桃中选育出的雄性新品种, 花期比其它雄株长10 d左右, 可与所有中华猕猴桃及开花早的美味猕猴桃品种花期相遇。株形紧凑, 宜密植, 有效花粉量高, 用它作授粉树可增加果实单果质量及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