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0~20周龄不同羽速太行鸡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之间的不同,试验选取健康的1日龄快、慢羽太行鸡母雏各100只,分为快羽组和慢羽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试验期为20周,测定并比较分析两组鸡只的生长性能和主要免疫指标。结果表明:6周龄快羽组平均体重较慢羽组高6.51%(P0.01),平均胫长较慢羽组长2.76%(P0.05);1日龄、14周龄和20周龄时平均体重和平均胫长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0~6周龄快羽组平均日增重较慢羽组高7.38%(P0.01),快羽组平均日采食量较慢羽组高4.94%(P0.05),快、慢羽组的料重比在各阶段差异均不显著(P0.05);6周龄时快羽组胸腺指数较慢羽组高8.56%(P0.05);8周龄时快羽组血液中IgM水平较慢羽组高20.53%(P0.01),快羽组新城疫抗体水平较慢羽组高9.85%(P0.05)。说明0~6周龄快羽组太行鸡生长速度较快,7~14周龄慢羽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15~20周龄时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8周龄快羽组主要免疫指标水平更高,免疫机能更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71-177
旨在mRNA水平上研究催乳素受体(PRLR)、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雌激素受体2 (ESR2)、多巴胺受体2(DRD2)和血管活性肠肽(VIP)5个繁殖调控基因在5个不同日龄的太行鸡卵巢中的表达变化,为太行慢羽鸡的高产蛋性能提供依据。应用RT-qPCR方法检测快慢羽太行鸡卵巢组织中5个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2~(-ΔΔCt)表示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羽型和日龄的差异分析,2~(-ΔCt)表示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基因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52(育雏末期)~300d(产蛋高峰期)太行鸡PRLR表达持续升高,慢羽鸡表达均高于快羽鸡,且在250d产蛋高峰期慢羽鸡表达显著高于快羽鸡((1.20±0.23)vs(0.58±0.16),P0.05);但0d表达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5),且快羽鸡表达显著高于慢羽((2.76±0.00)vs(0.70±0.54),P0.05);FSHR表达量随日龄逐渐降低,但慢羽鸡表达均高于快羽鸡,且在0,52d显著高于快羽鸡((23.97±1.28)和(12.93±4.37)vs (18.00±0.00)和(6.00±2.15),P0.05);DRD2表达呈现波动降低,0d慢羽鸡表达显著高于快羽鸡((51.86±9.42)vs(15.88±0.00),P0.05);5个日龄ESR2表达慢羽鸡均高于快羽鸡,且在250d产蛋高峰期慢羽鸡显著高于快羽鸡((2.71±0.75)vs(1.11±0.40),P0.05);VIP表达在139(开产期)~300d(产蛋高峰期)逐渐升高,产蛋高峰慢羽鸡表达高于快羽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PRLR和FSHR对卵巢卵泡发育发挥关键作用,与慢羽太行鸡的高产蛋水平密切相关;DRD2、ESR2和VIP在太行鸡发育和产蛋过程中表达波动变化,对PRLR和FSHR的表达存在调控作用影响太行鸡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研究河北地方品种和五种商品蛋鸡蛋品质,试验测定了300日龄坝上长尾鸡、伊莎蛋鸡、海兰褐蛋鸡、海赛克斯鸡、京红蛋鸡、罗曼蛋鸡、慢羽和快羽太行鸡蛋各27枚,及400日龄坝上长尾鸡、快羽和慢羽太行鸡蛋各20枚的蛋品质。结果表明:在蛋形和蛋壳品质方面太行鸡好于其他商品蛋鸡,并且快羽太行鸡要优于慢羽太行鸡;在鸡蛋构成及品质方面,快慢羽太行鸡蛋的蛋重较小,但其他指标好于其他商品蛋鸡;快羽太行鸡的蛋黄重比慢羽太行鸡蛋大,但蛋重小。300~400日龄期间,太行鸡的蛋重、蛋黄重、蛋白重、蛋黄颜色均显著增加(P0.05),蛋壳颜色a值降低;坝上长尾鸡的蛋黄重和蛋黄率相应增加,而蛋白重、蛋白率和蛋黄颜色降低,蛋壳颜色a值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万载康乐黄鸡为研究对象,研究羽速基因对万载康乐黄鸡蛋用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慢羽鸡开产日龄迟于快羽鸡6.5 d(P<0.05),而开产体重大于快羽鸡86.5 g(P<0.01),开产蛋重慢羽大于快羽1.8 g(P<0.05);280日龄时,快羽鸡蛋重比慢羽鸡蛋重2.1 g(P<0.05),至500日龄时,二者差异不显著.羽速基因对280日龄、500日龄产蛋数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快羽鸡比慢羽鸡有较高蛋黄百分比和较低蛋白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蛋壳厚度、蛋壳重、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及哈氏单位等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研究日粮中不同水平代谢能和粗蛋白质对0~6周龄太行鸡育肥公鸡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影响,确定日粮中适宜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太行鸡公鸡育肥提供依据。选取1日龄540只健康太行鸡公鸡,随机分成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采用两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设置日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75、12.15、12.55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6.1%、17.6%、19.1%,共9种日粮。结果表明:日粮中不同代谢能水平对0~6周龄太行鸡育肥公鸡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期末体重和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在生长性能上表现出显著交互作用(P0.05)。日粮中不同代谢能水平对0~6周龄太行鸡育肥公鸡的能量和粗蛋白表观代谢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能量、粗蛋白、钙和磷表观代谢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在能量和粗蛋白表观代谢率上表现出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指标,建议0~6周龄太行鸡育肥公鸡日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2.15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7.6%。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湿基发酵豆粕对蛋鸡产蛋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和蛋品质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3周龄罗曼粉壳蛋鸡6 000羽,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0羽。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湿基发酵豆粕替代等量豆粕进行饲喂,试验为期6周。结果表明:添加5%湿基发酵豆粕,蛋鸡的脏蛋率、畸形蛋率显著降低(P<0.01),合格蛋率(P<0.01)、粗蛋白表观代谢率和磷表观代谢率均显著提高(P=0.01),但产蛋率、破蛋率、软壳蛋率、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蛋重、蛋白高度、蛋黄重、蛋壳重和蛋白重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第6周,哈夫单位(Haugh Unit)显著提高(P=0.05),蛋黄比色显著降低(P<0.01)。试验结果表明,在蛋鸡饲粮中添加5%湿基发酵豆粕可以提高合格蛋率并改善鸡蛋品质。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产蛋鹌鹑生产性能、蛋品质、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相近、健康的产蛋中后期鹌鹑8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7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鹌鹑。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3%复合微生态制剂。预饲期为7 d,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产蛋率、日均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其中3%添加组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2)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试验21 d、42 d蛋形指数、蛋壳强度及蛋黄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试验21 d蛋壳厚度、试验42 d蛋黄比例(P0.05)。(3)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能量、粗蛋白及磷表观代谢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粗脂肪、钙表观代谢率(P0.05),显著降低了粗纤维表观代谢率(P0.05)。(4)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血清中TP及Glu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LB、ALP、AST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中TG含量(P0.05),且1.5%添加组显著降低了血清TC含量(P0.05)。综上所述,产蛋鹌鹑饲粮中添加3%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改善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提高粗脂肪和钙表观代谢率。  相似文献   

8.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太行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虾青素研究其对太行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确定虾青素的适宜添加量,为太行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510日龄太行鸡31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鸡。分别饲喂添加虾青素0、40、60、80和100 mg/kg的日粮。结果显示:添加80 mg/kg虾青素组日采食量显著高于40 mg/kg组(P0.05),料蛋比最低,比对照组降低10.32%(P0.05),产蛋率最高,比对照组增加15.06%(P0.05)。各组间平均蛋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日粮添加虾青素组平均蛋重有增加趋势,80 mg/kg组哈氏单位显著提高(P0.05),蛋黄颜色最深。各试验组间的蛋形指数、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研究结果,推荐太行鸡日粮中添加80 mg/kg虾青素。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庄河大骨鸡快慢羽种鸡群的种质特性,试验测定庄河大骨鸡快慢羽种群体重、体尺及蛋品质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庄河大骨鸡慢羽种鸡6 w时,公、母鸡平均体重为705.5 g,18 w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体重(P0.05);快羽种鸡6 w时,公、母鸡平均体重为665.5 g,18 w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体重(P0.05)。18 w时,快慢羽种鸡群的体尺指标差异明显(P0.05)。慢羽种鸡群蛋白重显著高于快羽种鸡群(P0.05),其余蛋品质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庄河大骨鸡早期生长速度较快,慢羽品系优于快羽品系;慢羽品系体尺上优于快羽品系。  相似文献   

10.
试验探讨不同蛋白水平对25~41周龄京红一号商品代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单因素试验设计,按梯度设定4个蛋白水平,分别为15.5%、16.0%、16.5%和17.0%。选用360只健康的25周龄京红一号商品代蛋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试验结果表明,蛋白水平对产蛋率影响差异显著,处理Ⅲ组显著高于处理Ⅳ组(P0.05),日产蛋量方面,处理Ⅳ组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P0.05)。料蛋比方面,处理Ⅳ组显著高于处理Ⅰ组和处理Ⅲ组(P0.05),试验各处理间的平均蛋质量、日采食量和日增质量等差异不显著(P0.05)。测定养分表观代谢率,处理Ⅰ组的蛋白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处理Ⅳ组(P0.05)。结果表明:京红一号蛋鸡在25~41周龄的适宜蛋白水平为16.5%。  相似文献   

11.
禽白血病和羽速基因对白壳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2700只白来航母鸡禽白血病检测,慢羽鸡的白血病阳性率(56.78%)极显著高于快羽鸡(10.93%)。对快羽鸡(k)、慢羽鸡(K)、白血病阴性鸡(-)和阳性鸡(+)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几种鸡之间的死淘率都无显著差异;K的140日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k,开产日龄(od)K比k推迟(P<0.01);产蛋数(tn)k比K多(P<0.01)。阴性鸡和阳性鸡之间在od和tn方面差异显著(P<0.01)。慢羽阴性鸡和慢羽阳性鸡之间、以及快羽阳性鸡和快羽阴性鸡之间140日龄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总产蛋数快羽阴性鸡最多,与慢羽阴性和慢羽阳性差异都显著(P<0.05)。慢羽阳性鸡产蛋数最少,和慢羽阴性鸡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对略阳乌鸡产蛋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得出其产蛋期适宜蛋白质需要量。选取192只初始体质量和产蛋率差异不显著的34周龄略阳乌鸡(P0.05),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采用单因子设计试验,共制定4种代谢能相同(ME,10.88 MJ/kg)而CP水平不同(14.40%、15.47%、16.21%和16.83%)的饲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16周。结果表明:饲粮CP水平在14.40%~16.21%范围内对产蛋率影响不显著(P0.05),当提高到16.83%时,产蛋率显著下降(P0.05)。饲粮CP水平对平均蛋质量、日产蛋量、日采食量和料蛋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粮CP水平对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粮CP水平对蛋黄CP含量影响显著(P0.05)。饲粮CP水平对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饲粮CP水平对略阳乌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推荐35~50周龄略阳乌鸡产蛋期蛋白质的需要量为14.40%。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究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不同剪切体表达对不同胚龄快慢羽太行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影响。采集18和19胚龄太行鸡肝脏DNA、左翅皮肤组织RNA、右翅主翼羽和覆主翼羽,测量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通过PCR鉴定鸡胚羽型和性别、检测PRLR基因不同剪切体在鸡翅皮肤组织的表达变化,分析羽型、胚龄和性别对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影响和PRLR剪切体表达变化,明确PRLR基因剪切体类型表达量与快慢羽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间关系。结果显示性别对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的长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胚龄和羽型对两种羽毛长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18胚龄时快羽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19胚龄时快慢羽鸡间主翼羽长度仍然保持显著差异(P0.05),而覆主翼羽的长度显著差异消失(P0.05);18胚龄两种羽型鸡的主翼羽均长于覆主翼羽(P0.05),而19胚龄慢羽鸡的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间长度差异消失(P0.05)。鸡胚皮肤组织共发现PRLRS1和PRLR_(S2)两种剪切体,胚龄和性别对二者的表达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羽型影响PRLR_(S2)的表达(P0.05),19胚龄时慢羽PRLR_(S2)表达显著高于快羽(P0.05)。本试验推断快慢羽太行鸡18胚龄时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长度差异,以及两种羽毛长度在快慢羽鸡间的差异已经凸现,但19胚龄慢羽鸡覆主翼羽生长速度增加,两种羽型鸡的覆主翼羽长度差异以及慢羽鸡两种羽毛间长度差异消失;慢羽鸡19胚龄PRLR_(S2)高表达,可能促进了其覆主翼羽生长。该研究结果为揭示快慢羽鸡主、覆主翼羽长度差异的形成以及PRLR_(S2)在调控羽型形成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长期饲喂亚麻籽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表观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48只体重相近的55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即试验1、2、3和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6%、12%和18%亚麻籽,饲喂10周。结果表明,试验2、3组对蛋鸡增重无影响(P>0.05),试验4组蛋鸡体重显著下降(P<0.05);各试验组排泄物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2组可提高产蛋性能,试验3组可改善部分产蛋性能,但试验4组能降低产蛋性能。对于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试验2组不影响日粮表观代谢能和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试验3组显著降低能量表观代谢率和磷表观代谢率(P<0.05),试验4组降低能量及多项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提示,日粮中添加6%亚麻籽可用于长期饲喂蛋鸡。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7,(11):16-19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配种模式对慢羽系淮南麻黄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福利水平的影响。360只196日龄慢羽系淮南麻黄鸡母鸡和40只公鸡等分为本交笼组和人工授精组,测定两组的产蛋性能、死亡率、蛋品质和福利水平。结果显示:与人工授精组相比,本交笼组试验鸡的开产日龄较早,产蛋率、受精率和母鸡死亡率较低,蛋黄颜色显著较深,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福利水平测定结果表明:本交笼组淮南麻黄鸡各个部位脱羽评分与人工授精组差异不显著,但全身脱羽评分显著低于人工授精组。此外,本交笼组鸡群的惊恐程度显著高于人工授精组。结果提示:配种模式是影响淮南麻黄鸡部分产蛋性能、蛋品质以及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建议应用人工授精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加酶预消化饲料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选用罗曼商品代蛋鸡300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蛋鸡.分别饲喂无酶制剂饲料(对照组)、普通加酶饲料(加酶组)、预消化工艺Ⅰ饲料(预消化Ⅰ组)、预消化工艺Ⅱ饲料(预消化Ⅱ组),饲喂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种预消化加酶饲料均可显著地提高蛋鸡产蛋率(P<0.01)和饲料转化率(P<0.01),且预消化Ⅱ组略高;预消化Ⅱ组和预消化Ⅰ组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颜色均优于普通加酶组和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种预消化加酶饲料组蛋鸡能量和钙表观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预消化Ⅱ组升幅略大,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也有提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预消化Ⅱ组和Ⅰ组磷表观代谢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加酶组(P<0.05)和无酶制剂对照组(P<0.01).山此可知,加酶预消化饲料对蛋鸡生产代谢有明显改善作用,且以预消化工艺Ⅱ饲料效果最伟.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亚麻籽油对产蛋期太行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脂指标的影响,确定亚麻籽油的适宜添加量。选用240日龄太行鸡母鸡31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鸡,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对照)、1.2%、1.5%、1.8%和2.1%亚麻籽油。结果显示:添加1.5%亚麻籽油组产蛋率最高,分别比对照组和2.1%亚麻籽油组提高9.77%(P0.05)和18.81%(P0.05)。1.5%亚麻籽油组料蛋比最低,比对照组降低18.61%(P0.05)。1.5%亚麻籽油组蛋重比对照组和1.2%亚麻籽油组分别提高9.37%(P0.05)和9.22%(P0.05)。添加1.8%亚麻籽油组蛋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添加1.5%亚麻籽油组蛋白比例比添加对照组提高4.26%(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采食量与其他蛋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亚麻籽油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以添加1.5%亚麻籽油组最低。添加1.5%亚麻籽油组高密度脂蛋白最高,比添加0、1.2%、1.8%和2.1%亚麻籽油组分别提高107.69%(P0.05)、33.66%(P0.05)、17.39%(P0.05)和75.32%(P0.05)。综合评定,产蛋期太行鸡日粮中添加1.5%亚麻籽油对提高产蛋量、饲料报酬、改善血脂等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钙磷水平对太行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为太行鸡饲养标准的制定及日粮配方的研制提供依据.1800只33周龄太行鸡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重复50只鸡.试验采用2×3双因子试验设计(日粮钙水平分别为2.55%、3.0%、3.5%,有效磷水平分别为0.25%、0.35%),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为期42天,试验结束后计算产蛋率,测定蛋品质指标和日粮钙磷表观消化率.结果 表明:日粮钙水平3.5%和磷水平0.25%组合时太行鸡具有较高产蛋率,且太行鸡对日粮磷的消化率较高,但蛋黄颜色和蛋白品质、含量表现不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群体羽毛与体重早期发育的关系,试验测定了1~35日龄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的主翼羽、覆主翼羽、尾羽羽毛长度及其体重并鉴定快、慢羽基因型。结果显示: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在21日龄之前快羽鸡主翼羽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或P0.01);整个试验周期中,3日龄快羽鸡的覆主翼羽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而在14和21日龄等长慢羽鸡的覆主翼羽显著长于快羽鸡和典型慢羽鸡(P0.05);快、慢羽鸡14日龄开始出现尾羽,在14、21和28日龄,快羽鸡的尾羽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35日龄等长型慢羽鸡的尾羽显著长于典型慢羽鸡(P0.05);5日龄等长慢羽鸡体重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14日龄典型慢羽鸡的体重显著大于快羽鸡(P0.05),21日龄之后典型慢羽鸡体重显著高于等长慢羽鸡和快羽鸡(P0.05);表型鉴定为慢羽的群体中有5只基因型鉴定为快羽,表型鉴定为快羽的群体基因型鉴定均为快羽,基因型鉴定结果与表型鉴定吻合率达91.7%。研究表明,通过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及基因型鉴定,可在1日龄有效判断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个体,结果为建立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亚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层叠式笼养模式下鸡舍不同位置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按照与湿帘和风机位置的距离,将试验鸡分为近湿帘组、近风机组和离湿帘风机组;按照鸡所处笼位的高低,将试验鸡分为低层组、中层组、高层组;以整列笼具为单位,将试验鸡分为Ⅰ、Ⅱ、Ⅲ、Ⅳ组。每天统计蛋鸡的产蛋数和蛋重。结果表明:(1)产蛋率,近湿帘组离湿帘风机组近风机组;蛋重,近湿帘组近风机组离湿帘风机组,但各组间产蛋率和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2)产蛋率,高层组低层组中层组;蛋重,低层组中层组高层组,但各组间产蛋率和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3)产蛋率,Ⅰ组Ⅱ组Ⅳ组Ⅲ组;蛋重,Ⅳ组Ⅰ组和Ⅲ组Ⅱ组,但各组间产蛋率和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生产中需要根据产蛋率和蛋重随鸡舍位置的变化规律进行环境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