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保护地与露地辣椒疫病发病速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君丽 《北方园艺》2010,(5):169-170
为了解不同栽培环境条件下辣椒疫病发生发展状况,分别在保护地和露地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对辣椒疫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地辣椒疫病发病速率r保=0.2124,露地辣椒疫病发病速率r露=0.05673,保护地辣椒疫病发病速率是露地辣椒疫病发病速率的3.9倍,调控保护地温、湿度有减缓辣椒疫病蔓延危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遵义辣椒疫病的发病条件及发病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卫  杨红  姜虹  牟玉梅  刘崇政 《蔬菜》2016,(7):69-71
通过2013-2015年共3年对遵义辣椒主产区遵义县枫香、鸭溪、三岔、龙坪、虾子、团溪等镇辣椒产区疫病调查和取样研究,并针对气候条件、土壤条件、耕茬条件、辣椒品种与辣椒疫病发病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辣椒疫病病害发生的首要条件,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雨日与发病成正相关;辣椒品种抗性是诱发感染疫病病害的内因,土质和栽培技术是导致辣椒疫病发生的先决条件。但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水旱轮作,高垄窄畦,地膜覆盖,选用抗病品种,搞好苗床,种子消毒,做好苗期、定植期至挂果期的生防菌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治病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辣椒疫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发病因素等,并提出了辣椒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酒泉市日光温室面积不断扩大,辣椒疫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该病一旦发生,轻则导致严重减产,重则绝收,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因此,有效防治辣椒疫病是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青海高寒地区温室大棚辣椒疫病的病原、症状、发病条件、发病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让更多农技人员和农民正确地认识辣椒疫病的发生传播特性及防治技巧,有效抑制病害的流行危害,减少损失,实现辣椒的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6.
辣椒根部病害是造成其死秧的重要原因,严重者成片死亡,甚至绝收,辣椒的根部病害主要有4种,即疫病、根腐病、枯萎病和青枯病。据调查,在辣椒根部病害中,疫病和根腐病占80%,枯萎病和青枯病占20%。而从近年的发病趋势看,青枯病所占比例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7.
辣椒根部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为害特点辣椒的根部病害常造成辣椒的死苗,严重者成片死亡,甚至绝收。辣椒的根部病害主要有3种,即辣椒的疫病、根腐病和青枯病。据调查,在辣椒根部病害中,疫病占80%,根腐病占5%,青枯病占15%~20%,近年的发病趋势,青枯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8.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夏疫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南北方均有发生。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对产量影响很大,除危害番茄外还能危害马铃薯、茄子、辣椒等茄科蔬菜。  相似文献   

9.
辣椒的根部病害常造成辣椒的死苗,严重者成片死亡,甚至绝收,辣椒的根部病害主要有3种,即辣椒的疫病、根腐病和青枯病。据调查,在辣椒根部病害中,疫病占80%,根腐病占5%,青枯病占15%~20%,而从近年的发病趋势看,青枯病所占比例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10.
黄河沿岸高海拔循化红线辣椒疫病的发病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生录 《北方园艺》2016,(1):98-101
以循化红线辣椒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栽培地特点和降雨量因素研究了2009—2014年6年间循化县线辣椒疫病多发区积石镇和查汗都斯乡各地发病率。结果表明:沙壤地、半阴半阳地、阴湿地及积水地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54%、6.87%、10.63%和20.69%;连作年限1~4年的地块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61%、5.03%、17.05%和26.34%;从2009—2014年,循化积石镇新建村地块发病率分别为0、10.60%、2.25%、18.30%、7.70%和12.55%。表明沙壤地发生最轻,其次为半阴半阳地,再是阴湿地,积水地发病最重,同时种植地连作时间越长,发病越严重,6月降雨量大,也有利于疫病发生。该结果将为循化红线辣椒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辣椒玉米间作对病害的控制作用及其增产效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辣椒田间(5~10行) 边行外各间作1行玉米的方法进行6种不同模式辣椒、玉米多样性种植控制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和玉米大斑病(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 、小斑病(Helminthosporiun maydis) 的病害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模式的辣椒、玉米间作对辣椒疫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的病害发生均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与单作相比, 间作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随辣椒行数的减少由35.0%逐渐增加到69.6%; 间作对玉米大、小斑病的控制效果随辣椒行数的增加由43.0%逐渐提高到69.3%。同时, 辣椒玉米间作可显著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其中, 5行辣椒间作2行玉米的复合产量和土地利用率最高, 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10行辣椒间作2行玉米的复合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 但经济效益最高。与单作辣椒相比, 辣椒玉米间作的总产值增加1 683~2 012元/hm2 , 增幅达10%~12%。证明利用辣椒玉米间作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强农田稳定性可达到有效控制辣椒疫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索氏提取法制备辣椒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干红辣椒为原料制备辣椒素,分别研究了浸取溶剂、辣椒皮粉细度、固液比、浸取时间和虹吸次数等工艺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索氏浸取法制取辣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索氏提取法制备辣椒泰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干红辣椒为原料制备辣椒素,分别研究了浸取溶剂、辣椒皮粉细度、固液比、浸取时间和虹吸次数等工艺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索氏浸取法制取辣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辣椒沙司品质的主要因素如配方、油泼温度和增稠剂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较佳配方是 67g辣椒粉、10g食盐、17g天然香料C、17g天然香料D、2g姜粉、1.1g白砂糖 ,增稠剂为加入 16g( 14 % )的纯牛脂 ,用原料质量 1.5倍的精炼菜籽油在 2 0 0℃下泼料  相似文献   

15.
辣椒中的几种功能成分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辣椒果实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和保健功能的活性物质,本文重点介绍了辣椒碱、辣椒红色素、辣椒籽油等的应用,为企业对辣椒深加工、延长辣椒产业链、提高辣椒生产附加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铜制剂对辣椒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自行研制的波尔多液营养保护剂(BNPP)、美国商品铜制剂Kocide2000(KCD)、传统波尔多液(BDM)对辣椒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BNPP能显著提高辣椒的产量,低、高浓度处理与CK1和CK2相比分别提高74.7%和26.7%、59.4%和15.6%,以稀释1000倍液的低浓度处理效果最佳;喷施KCD也能促进辣椒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提高,但效果不如BNPP;喷施传统波尔多液则抑制辣椒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湘辣4号辣椒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辣 4号为辣味型一代杂种。其母本 970 4A是从 2 1号牛角椒中发现的不育株经 5代回交选择育成的优良不育系 ,其父本 970 1是从四川地方品种二金条中经多代自交定向选育的优良株系。该品种中熟 ,从定植至采收青椒约 4 8d(天 ) ,至采收红椒约 6 5d(天 ) ,鲜椒产量 2 0 0 0~ 30 0 0kg·(6 6 7m2 ) -1,抗病性强。果实羊角形 ,鲜果绿色 ,生物学成熟果深红色 ,味辣 ,商品率高。适于湿润嗜辣地区作加工、盐渍、酱制或鲜食栽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以鲜辣椒为原料,采用天然香辛料与适宜的工艺相结合试制的辣椒沙司产品,并在增稠剂的选择和复配、产品的口感、风味等对产品的作用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川腾6号辣椒品种是以自交系2003-12-1-1-3作母本和自交系V25-2-10作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该品种中早熟;果实长羊角形,纵径19.8cm,横径1.6cm,果肉厚0.21cm,单果质量16.0g;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外观商品性好;味辣;适鲜食,干制和加工辣椒豆瓣酱。露地每667m2产鲜椒2500kg左右。较耐寒、耐热、耐旱、耐涝;抗病毒病、疫病、炭疽病,较抗蚜虫、跗线螨、烟青虫。适合四川和全国种植。  相似文献   

20.
68%金雷多米尔-锰锌WG是辣椒疫病较为理想的防治药剂。于辣椒疫病发病前或初期极少数病株出现开始施药,施药次数以施药三次为宜,每次施药间隔期为7~10d(视气候条件和发病情况而定),使用剂量为100g~120g/667m2(a.i.为1020g/hm2)。每667m2喷施药液60kg时,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效为80.38%~85.44%,辣椒增产率为17.76%~27.12%。施药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将药液均匀喷施于辣椒植株靠近地面的茎基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