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病因复杂,难以防制,给奶牛饲养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通过对某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105份样品中共分离出76株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无乳链球菌58株,占分离菌的76.32%;大肠杆菌18株,占分离菌的23.68%。本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是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大肠杆菌。这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辽宁抚顺某奶牛养殖场中1例临床型乳房炎阳性病例进行病原菌分离及生化反应鉴定.结果表明,在2个患病乳区的乳样中共筛查到5株大肠杆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腐生葡萄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无乳链球菌、1株停乳链球菌及1株乳房炎链球菌.该结果可为该厂奶牛乳房炎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大连某奶牛养殖场15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病牛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使用鉴别培养基对乳样中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沙门氏菌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学“O”抗原检测试验。结果显示,25个乳区的乳样共分离到病原菌37株,其中大肠杆菌15株、链球菌13株、葡萄球菌8株、沙门氏菌1株,乳房炎阳性率为5.2%,乳区阳性率为2.2%;大肠杆菌分离株以O51、O148、O78、O60血清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及病原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信阳市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和个体奶牛户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1.81%(129/249),个体饲养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高达68.49%(50/73),从12份被检乳汁中共分离出87株细菌,经生化鉴定其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5.
以某规模奶牛场为试验对象,分别采集患有隐性乳房炎乳样和患有临床型乳房炎乳样各50份,进行了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从中分离出107株细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细菌比例为69.16%;大肠杆菌6株,细菌比例为5.61%;无乳链球菌27株,细菌比例为25.23%。本试验结果可为奶牛场更好地防控奶牛乳房炎、同时为奶牛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查内蒙古某牛场隐性乳房炎奶牛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试验采集该牛场102份乳样,应用兰州乳房炎检测法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并对乳样中2种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采集的102份乳样中有35份呈隐性乳房炎阳性,其中重度隐性乳房炎8份,中度隐性乳房炎11份,轻度隐性乳房炎16份,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34.31%(35/102)。从102份乳样中共分离得到20株大肠杆菌和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美罗培南、环丙沙星、磷霉素敏感,对四环素、头孢他啶、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分别为5%(1/20)、5%(1/20)、50%(10/20);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万古霉素、氟苯尼考敏感,对泰妙菌素、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3.3%(5/15)、53.3%(8/15)、46.7%(7/15)、6.7%(1/15)、13.3%(2/15)。说明庆大霉素、美罗培南、环丙沙星、磷霉素、万古霉素可以作为该奶牛场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为解大肠杆菌在新疆昌吉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中所起的作用,试验对昌吉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牛乳样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昌吉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0.8%,从671份乳样中分离出大肠杆菌64株,占样本数的9.5%,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三种细菌总数的32.1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鉴定出的64株大肠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唑林、克林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四环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本文从一例有临床症状的奶牛乳房炎乳样中经细菌分离染色纯培养,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鉴定为大肠杆菌感染(符合率为99%)。同时对乳样采用四联牛乳房炎荧光定量PCR法诊断,3份样品中2份支原体阳性(Ct为24和27),综合细菌分离鉴定和核酸检测实验证实该乳房炎为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汁体细胞数的快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新型便携式体细胞计数仪C-Reader对奶牛乳汁体细胞数(SCC)进行快速、精确地检测,同时对乳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指导奶牛乳房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选用北京及河北地区10个奶牛场的111头奶牛共428份奶样,进行SCC计数。SCC20万/mL的奶样占63.6%,SCC介于20万/mL~50万/mL的奶样占13.1%,SCC50万/mL占23.3%。检测的111头奶牛中,60头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头发病率54.1%,乳区发病率23.3%。隐性乳房炎SCC变化范围50.6万/mL~984.3万/mL。对隐性乳房炎乳样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其阳性率高达82.0%。共鉴定出100株致病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4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大肠杆菌8株,链球菌10株,其他菌7株。结果表明,C-Reader计数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北京及河北地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其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流行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征。[方法 ]采集宁夏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乳样共计461份,分离培养后,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并选择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65.3%(301/461);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无乳链球菌5株、大肠杆菌10株。这些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与环丙沙星耐药。[结论 ]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较高,主要病原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1.
奶牛急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奶牛急性乳房炎致病菌的种类.[方法]通过采集病牛乳汁样品3份,分别对其病原茵进行分离与鉴定.检测[结果]表明:检出4种共13株细菌,其中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停乳链球菌5株;大肠埃希茵1株,乳房链球茵1株.[结论]该场奶牛的急性乳房炎是由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共同引起...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引起石河子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牛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性,本试验采用兰州乳房炎检测板(Lanzhou mastitis test,LMT)对石河子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无菌采集的检测为阳性的乳样进行了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石河子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感染阳性率为44.56%(313/1950);对313份无菌采集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08株,其中大肠杆分离率为14.81%(16/10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6株大肠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克林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四环素有耐药性.本试验为该地区大肠杆菌源性隐性乳房炎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了解北疆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和发病牛乳汁中主要致病菌的种类。通过采用美国加州乳房炎检测(CMT)和体细胞数检测(SCC)对隐性型乳房炎进行诊断,临床外观法诊断临床型乳房炎并进行主要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1.65%(12/728)和0.41%(12/2 896);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45%(39/716)和1.46%(42/2 884);瞎乳头率为0.55%(16/2 912)。该牛场不同胎次间的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差异显著。从1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汁样本中初步分离鉴定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大肠杆菌和5株链球菌属。研究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属可能是该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乳房炎是引起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之一,可造成产乳量的减少和质量低下。据报道,奶牛乳房炎发病率20%,其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50%,临床性乳房炎33.41%,隐性乳房炎平均阳性检出率为73.10%,乳区阳性平均检出率为44.70%。对临床奶牛乳房炎病例病原体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临床乳房炎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菌、大肠杆菌、葡萄球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制定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措施,对天水地区6个不同奶牛场50份乳房炎奶样,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共分离得到3类106株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沙雷菌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24.5%。同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法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房炎,其治愈率高,见效快。  相似文献   

16.
对82例奶牛经临床检查检出临床型乳房炎7例,占8.54%;检查了82例奶牛同体混合乳样62例和245份乳区乳样,经乳房炎试验,检出隐性型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71.95%。乳区阳性率为30.61%。从99例同体混合乳样共分离出15种197株细菌,细菌分离率为95.96%。从同一乳样中分离到的不同细菌株,最多者为4种,其中以二种细菌者为最多,占38.38%。经鉴定,分离株以葡萄球菌为主,占28.39%,依次是大肠杆菌占18.78%,链球菌占12.69%,等等。对15株葡萄球菌及25株链球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获得了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制定奶牛乳房炎防治措施,本研究采集了沈阳地区6个奶牛场289头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得到4类9种细菌共计354株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并对高发的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19种常见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发现其对哌拉西林、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对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等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展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及病原菌的调查研究,试验应用LMT诊断液对兰州地区4个中等规模奶牛场的344头泌乳牛的1 237个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并对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58.43%,乳区阳性率为36.86%;临床型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为5.52%,乳区发病率为2.91%;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为无乳链球菌30.0%、大肠杆菌27.1%、金黄色葡萄球菌21.4%。说明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病乳中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调查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其耐药状况,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牛奶中药物的残留。试验从新疆石河子地区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样中分离纯化并鉴定出21株大肠杆菌,并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21株大肠杆菌对21种抗菌药物中的6种药物耐药率超过50%,其中最多的耐药15种,最少的耐药5种,耐药6及6种以上的菌株共占到76.19%。提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对多种药物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对临沂兰山区养殖户45份乳样进行乳房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得到4种主要致病菌分别为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表明该地区奶牛乳房炎治疗首选药物为先锋V、氯霉素和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