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2 g/Lε-聚赖氨酸(ε-PL)和复合抗生素抑菌剂,结合ε-聚赖氨酸与亚甲基蓝形成透明圈的现象初筛产ε-PL的菌株,根据ε-聚赖氨酸与道夫根试剂的特殊沉淀反应现象复筛获得5株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分析鉴定,5株菌株中包括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1株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未鉴定到种)菌株,1株糖多孢属(Saccharopolyspora sp)菌株,1株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其摇瓶发酵ε-聚赖氨酸产量分别为0.06、0.08、0.70、0.82、1.56 g/L;采用2阶段法对wzj4、wzj5进行5 L发酵罐发酵,结果发现,其ε-聚赖氨酸最大产量分别为2.54、6.99 g/L。凝胶色谱分析表明wzj5发酵液中ε-聚赖氨酸分子量大小与对照品相近,最小抑菌浓度为250μg/m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使ε-聚赖氨酸更好地应用于含有阴离子型聚合物的食品体系,对pH为4.0时ε-聚赖氨酸(ε-PL)/羧甲基纤维素(CMC)混合体系的浑浊度、表观现象、复合物粒径及ζ-电位进行检测及观察。结果表明:通过对ε-PL/CMC表观现象的研究(pH 4.0,0.30%w/v CMC),ε-PL和CMC(DS 0.7)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3个M氨基/羧基区间,分别为透明区、浑浊区和沉淀区。体系离子浓度增加对体系的稳定性影响不大,3个M氨基/羧基区间的稳定性基本一致,但是随基质浓度增加,ε-PL/CMC复合溶液浑浊度增加,粒度增加,表明ε-PL与CMC之间的静电作用增强;随NaCl的加入,ε-PL和CMC复合物仍能形成,但是体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3个M氨基/羧基区间往后推移,这是由于NaCl的加入对ε-PL和CMC电学复合物的形成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pH、红度值、系水力为指标,研究了冷却猪肉经过不同浓度ε-聚赖氨酸(ε-PL)处理后在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冷藏条件下,ε-PL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延缓TVB-N和pH的上升,并具有一定的护色作用,但对冷却猪肉的保水力无明显作用;经1 500和2 000 mg/Lε-PL处理的冷却猪肉保鲜效果佳,都能使冷却猪肉的货架期延长到10 d。  相似文献   

4.
ε-聚赖氨酸在南美白对虾保鲜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属于易腐易黑变食品,为了延长南美白对虾的货架期,采用不同浓度的ε-聚赖氨酸(ε-PL)溶液处理南美白对虾,测定了各组虾体感官、pH、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和三甲胺(TMA)指标.结果表明:在4±1℃的储藏环境下,0.1%的ε-PL溶液处理3 min 能够有效地控制南美白对虾的腐败变质,同不添加ε...  相似文献   

5.
ε-聚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及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芸桦  周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05-2507
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是赖氨酸α位的羰基和β位氨基结合的聚合物,有广谱抗菌作用,在高温以及酸或碱性的情况下均稳定。介绍了ε-聚赖氨酸的发酵生产、物理化学性质、抑菌性质和机理,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鲁洲  周俊  何璟 《湖北农业科学》2016,(7):1847-1851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基因组发掘技术发现链霉菌SH-62基因组中至少含有37个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除了有4个基因簇分别与已知的肠道菌素、潮霉素A、尼日利亚菌素和格尔德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具有高度同源性以外,其他基因簇的功能鲜见报道。在不同发酵培养基上培养链霉菌SH-62,利用高分辨率的LC-MS对发酵产物进行分析,发现链霉菌SH-62确实能够产生肠道菌素、潮霉素A和尼日利亚菌素,从而证明了基因组发掘策略确实能够指导代谢产物的分离及鉴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各单因素试验并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结果确定白色链霉菌最佳产ε-聚赖氨酸条件为葡萄糖5%、硫酸铵1.5%、酵母膏0.7%、初始pH6.8、接种量10%、发酵温度30℃和发酵时间72h,在该条件下所得的发酵液中ε-聚赖氨酸含量达0.60g/L。  相似文献   

8.
刘礼旺 《农技服务》2010,27(8):1038-1039
介绍了香兰素的主要化学与生物合成方法以及分离提取的特征反应,对超临界CO2萃取、吸附分离、溶剂抽提、水结晶提纯、大孔沸石提取和液-液及液-固萃取器萃取等各种分离提取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基因突变法,得到大肠杆菌K-12的耐蛋氨酸类似物突变体。经过发酵测试,突变菌株获得1 020 mg/L的L-蛋氨酸产量。研究结果表明:L-蛋氨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2个关键酶,即胱硫醚γ-合酶与胱硫醚β-裂解酶,在L-蛋氨酸发酵过程中未受到蛋氨酸的反馈阻遏。采用PCR方法对突变体的MetJ蛋白克隆并进行基因测序可知,野生型的第54位的丝氨酸基因被替换为天冬氨酰,使得反馈阻遏作用消除,从而有效提高L-蛋氨酸的发酵产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所研究的新型分离技术-原位分离在L-乳酸发酵中的应用,主要为吸附发酵、萃取发酵、膜法发酵和电渗析发酵,分析了各种方法快速移走代谢产物的原理,探讨了各自所存在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在实赋范线性空间中引进了集值映射向量优化问题的ε-全局真有效解的概念.在集值映射为内部锥类凸的假设下,利用凸集分离定理,分别得到了ε-全局真有效解的标量化定理和ε-Lagrange乘子定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ε-环化酶(lycopeneε-cyclase,LYCE)可将番茄红素环化,并与番茄红素β-环化酶共同作用合成α-胡萝卜素,参与植物体内类胡萝卜素的合成途径。富含β-胡萝卜素的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LYCE功能还未解析。[方法]本文利用RT-PCR分离杜氏盐藻DsLYCE基因ORF,并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3、构建DsLYCE组成型表达载体pCAMBIA1303-DsLYCE。通过农杆菌介导渗入法在烟草叶组织中瞬时表达DsLYCE,鉴定DsLYCE功能。[结果]烟叶生理生化分析显示,与野生型和空载体对照相比,DsLYCE瞬时表达的烟叶组织中类胡萝卜素积累显著提高(P0.05),含量增加了24%。相似地,转DsLYCE基因的烟草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也明显高于野生型空载对照烟草。这表明杜氏盐藻DsLYCE基因异源表达不仅能促进宿主细胞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与积累,而且还可以改善宿主细胞的光合作用。[结论]本研究为深入解析杜氏盐藻DsLYCE参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应用于其他植物的色素代谢遗传改良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室内饲养地中海蟋蟀(Gryllus bimaculatus De Gccr)雄性成虫,解剖出侧体(CA)离休培养、测定其保幼激素Ⅲ(JH)的生物合成率。未交配和交配两组处理结果表明:成虫羽化后2天JH Ⅲ的生物合成率均达到最高峰,但交配组雄虫的生物合成率约是未交配组的2倍;羽化2天后,未交配雄成虫JH Ⅲ的生物合成率平稳下降,而交配过的雄成虫有一段时间JHⅢ生物合成率有起伏。成虫羽化后的4天内血淋巴中JHⅢ的滴定度与CA离体培养的JHⅢ的生物合成率相近。心侧体-咽侧体(CC-CA)-复合体与分离的脑一起培养,_羽化后2天JHⅢ生物合成率下降24%。8天下降45%;完整的脑-CC-CA-复合体培养,羽化后2天和8天,均下降95%。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2,3-丁二醇瓶颈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3-丁二醇(2,3-Butanediol)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化工原料和液体燃料,应用广泛。许多微生物都能代谢产生2,3-丁二醇,但产率有差异。本文着重从发酵菌株、代谢途径、发酵底物、发酵工艺以及分离提取方法等方面概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2,3-丁二醇发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因素。指出应从选育理想菌株出发,并对2,3-丁二醇的生化代谢途径中不同酶的动力学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廉价的发酵底物及高效节能的分离纯化工艺进行发酵工艺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2,3-丁二醇的系列衍生物进行开发应用,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2,3-丁二醇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张浩  莫海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13-4215,4218
苹果酸-乳酸发酵能专一地分解葡萄酒中的苹果酸,提高葡萄酒风味和适口性,并能提高葡萄酒生物稳定性。介绍了引起苹果酸-乳酸发酵的乳酸细菌种类,苹果酸-乳酸细菌的分离培养,生态学以及影响苹果酸-乳酸发酵的环境因素,并讨论了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苹果酸-乳酸发酵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花青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赵宇瑛  张汉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904-905,907
综述了花青素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花青素的植物来源,种类、结构与特性,花青素的分离与分析,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合成的基因工程,生理和保健功能,以及组织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17.
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酸菜汁和生鲜奶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L3,应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其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改变基础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发酵温度、时间、pH等条件,探索其对乳酸菌L3胞外多糖生物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是乳酸菌产生多糖的良好碳源和氮源.该菌株胞外多糖的最佳生物合成条件为:初始pH值6.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h,此条件下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量为108.49mg·L-1.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添加丙氨酸和三甲胺对林可霉素工业生产菌株Streptomyce lincolnensis发酵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和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对发酵液和菌体分别进行生物效价测定以及lmbG、PK和ASA基因的表达量测定。结果表明:15 L罐发酵水平,在发酵培养24 h时添加0.1 g/L的丙氨酸处理与对照相比效价提高了23%,林肯链霉菌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基因lmbG的转录水平远高于对照,丙酮酸激酶(PK)的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在发酵培养24 h时添加0.02%的三甲胺处理与对照相比效价提高了30%,lmbG的转录水平明显提高,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ASA)的基因转录水平降低。说明添加丙氨酸和三甲胺可以明显提高林可霉素产量,且对其生物合成基因可能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普洱茶渥堆中α-淀粉酶抑制剂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双江、景谷2种不同地区不同发酵阶段的普洱茶样品,研究不同发酵阶段普洱茶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影响,并对其茶多酚与氨基酸进行检测,从中探讨普洱茶α-淀粉酶抑制剂在加工中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普洱茶α-淀粉酶抑制剂及探讨普洱茶保健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普洱茶原料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较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降低,发酵中期下降至最低点,发酵后期抑制作用又有所增强,成品茶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较强。而茶多酚与氨基酸在整个渥堆加工过程中整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518为淡紫拟青霉。对其进行液体发酵处理,发酵产物对番茄灰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起到一定的促生长作用。菌体固体发酵后,从中分离得到4种化合物。初步鉴定分别为麦角甾醇、D-甘露糖醇、麦角甾-7,22(E)-二烯-3β,5α,6β-三醇(又称酵母甾醇)、白僵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