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农村灭鼠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农田和农村住宅鼠密度呈中等(偏高)的情况下,用稻谷做饵料进行灭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0.02%氯敌鼠钠盐、0.005%溴鼠灵、0.005%溴敌隆、0.0375%杀鼠迷和0.1%敌鼠钠盐等5种杀鼠剂毒饵,在农田的灭鼠率分别为92.85%、91.56%、89.12%、86.86%和81.14%:在农村住宅的灭鼠率分别为91.85%、92.12%、90.15%、85.31%和82.38%。这5种杀鼠剂是农村灭鼠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
农村统一灭鼠杀鼠剂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六个不同杀鼠剂进行试验筛选,结果表明农田在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情况下,杀鼠效果以0.005%溴敌隆最高,灭鼠率为94.65%,其次为0.005%的溴鼠灵和氯敌鼠钠盐,以0.1%的敌鼠钠盐效果最差,灭鼠率仅为82、06%,室内灭鼠效果与之相仿。每667m^2。投饵量溴敌隆为150g,溴鼠灵和氯敌鼠钠盐为75g,杀鼠迷为200g,敌鼠钠盐为250g,农田灭鼠以一次性饱和投饵为佳,农村住宅灭鼠则采取连续多次投饵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第一,科学选用杀鼠剂。积极推广高效、低毒杀鼠剂,减少二次中毒现象,禁止使用含有氟乙酰类高毒鼠药。研究表明,用0.5%溴敌隆水剂、0.75%杀鼠迷粉剂、98%敌鼠钠盐粉剂防治老鼠效果均达85%以上,可以作为大面积灭鼠的首选鼠药,交替使用,还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溴敌隆颗粒毒饵毒杀农田鼠类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溴敌隆颗粒毒饵,溴敌隆大米毒饵毒杀农田鼠类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溴敌隆颗粒毒饵的防治效果达81.79%,溴敌隆大米毒饵的防治效果为77.80%,平均取食率分别为21.00%和23.05%,适口性好,不产生拒食现象,有很好的安全性。溴敌隆颗粒毒饵可以作为贵州省农田大面积灭鼠的首选交替杀鼠剂。  相似文献   

5.
用0.5%溴敌隆液剂防治农田害鼠,结果表明,该药剂适口性好,灭鼠效果较敌鼠钠盐高。每hm^2用0.005%溴敌隆毒饵3.75-4.5kg,对农田害鼠的相对灭鼠率达86.4%,对照药剂敌鼠钠盐则为49.5%。  相似文献   

6.
利用化学灭鼠剂0.04%诱鼠克和0.005%溴敌隆,进行灭鼠试验。采用插洞投饵法投饵,开洞堵洞灭洞率法评定灭鼠效果。其结果诱鼠克毒饵杀灭率为80.79%,溴敌隆为83.79g.洞内毒饵消耗率分别为85.88%和94.80%。  相似文献   

7.
选用溴敌隆颗粒毒饵与绿亨鼠克玉米粒毒饵,通过对家栖鼠的适口性和毒杀效果观察结果表明:绿亨鼠克玉米粒毒饵的取食率最高,达32.57%,灭效最好,达90.93%;溴敌隆颗粒毒饵次之,取食率为27.15%,灭效为80.02%。经X^2检验,两种毒饵的适口性差异极显著,而灭鼠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0.075%胆钙化醇毒饵的毒力及灭鼠效果,为农区推广应用和科学使用鼠药提供依据。由中国农业大学鼠害防治实验室按相关杀鼠剂急性毒力测试规程对0.075%胆钙化醇毒饵进行了毒力测试,测得胆钙化醇对小白鼠的全致死剂量Dm=57.33 mg/kg,无致死剂量Dn=13.61 mg/kg,Dm/Dn≈4.21,致死中量LD50值为38.16 g/kg。室外灭鼠试验委托北京康华盛大有害生物防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市顺义区养猪场进行。结果显示:①该毒饵强制饲喂药效毒效显著,毒饵半致死量LD50=38.16 g/kg,lg LD50的标准误为0.070 48 g/kg,其95%平均可信限为(38.16±9.150 7)g/kg;取食死亡时间3~6天。②胆钙化醇毒饵消耗量低于溴敌隆毒饵,害鼠只取食3天,可能是胆钙化醇会使害鼠产生厌食现象。③胆钙化醇灭鼠效果不及溴敌隆毒饵,药后15天溴敌隆的灭鼠效果为100%,胆钙化醇的灭鼠效果为75.84%,二次投药的灭鼠效果为86.8%,也达到良好灭鼠效果。胆钙化醇是一种新型的安全杀鼠剂,可与抗凝血杀鼠剂交替使用或治理抗凝血杀鼠剂抗性种群,适于在家鼠为主的农区环境应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0.005%溴敌隆膨化颗粒毒饵在养鸡场进行灭鼠试验结果表明,0.005%溴敌隆膨化颗粒毒饵对养鸡场鼠类(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适口性很好,4d投饵中取食率最高达74.67%,平均为56.84%,投药后21d用夹夜法和食饵法测定灭鼠效果,分别为96.57%和95.71%,平均为96.14%  相似文献   

10.
江宁区是全国鼠情监测点之一,又是2006年江苏省农田灭鼠示范区。近几年的鼠情监测表明,褐家鼠的年均捕获率一直在上升,由2001年的3.9%上升到2006年的4.3%,针对褐家鼠对一些普通杀鼠剂产生了适口性差、防制效果下降的抗性表现。我们在2005年农田灭鼠中进行了国产溴鼠灵的试验研究,并在2006年春季灭鼠活动中进行示范推广,从而筛选出理想的杀鼠药剂。  相似文献   

11.
张冀  张曼曼  王军  张贝贝  杨焕  庄淑珍  张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22-10623,10656
[目的]初步探讨雪莲提取液调控雌性小鼠生殖生理的机制,为天山雪莲作为女性美容保健用品以及临床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只性周期正常的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分别于每天12:00灌胃0.5ml雪莲提取液和浓度0.9%生理盐水,采用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观察小鼠性周期变化,并提取双侧卵巢组织RNA,采用RT-PCR分析卵巢中Pten和FoxO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性周期紊乱率分别为50.0%和76.7%;FoxO3和Pten基因在试验组小鼠卵巢中的表达优于对照组小鼠.[结论]雪莲提取液对连续光照造成的小鼠卵巢早衰现象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8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为苹果黄蚜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0 g/L噻虫啉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结果]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48%噻虫啉悬浮剂8 000倍液、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 000倍液能有效控制苹果黄蚜危害,且速效作用好,持效期长达14 d,药后1~14 d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对苹果黄蚜速效性较差,药后1和3 d的防治效果均低于78%,但持效性较显著,药后7~14 d的防治效果为93.9%~97.2%;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5 000倍液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78%,但其持效性较显著,药后3~14 d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3 333倍液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62%,但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在93%以上,之后防效逐渐递减。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和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 500倍液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78%,药后10~14 d的防治效果低于72%。[结论]在苹果安全生产中,建议轮换使用48%噻虫啉悬浮剂8 000倍液、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 0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防治鸟巢蕨、鸢尾和彩虹竹芋褐斑病的有效杀菌剂,为在生产实践中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盆栽种植的鸟巢蕨、鸢尾和彩虹竹芋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洒的方式对防治褐斑病的4种杀菌剂配方进行筛选.[结果]防治鸟巢蕨褐斑病的较佳配方为70%甲基托布津和20%叶枯唑1 000倍液、37%苯醚甲环唑和20%叶枯唑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和2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以及37%苯醚甲环唑和2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其防效均在86%以上;防治鸢尾褐斑病的最佳配方是70%甲基托布津和2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防效为86.74%;防治彩虹竹芋褐斑病的最佳配方是70%甲基托布津和20%叶枯唑1 000倍液、37%苯醚甲环唑和2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防效分别为81.30%和87.41%.[结论]为鸟巢蕨、鸢尾和彩虹竹芋褐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核桃黑斑病有效的防治药剂。[方法]依据核桃黑斑病叶部发病特征设立核桃黑斑病的叶片病情分级标准,研究6种不同类型药剂对核桃黑斑病的田间防效及对核桃的增产效果。[结果]6种药剂对核桃黑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产量随着防治效果的提高而明显增加,其中效果最好的为15%络氨铜水剂,其防效为78.35%,增产幅度达73.90%。[结论]试验结果为核桃黑斑病防治和科学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筛选适用于海南热带兰园防治有害蜗牛和蛞蝓的最佳药剂及合理用量,为生产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择了国内常用的4种杀软体动物剂,即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6%四聚乙醛颗粒剂和10%茶枯精粉粉剂,针对海南兰园有害软体动物的主要优势种,包括海南小囊螺、细钻螺和双线嗜粘液蛞蝓,通过在室内模拟田间兰花栽培条件,开展了不同药剂、不同剂量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防治海南小囊螺效果最好的药剂是6%四聚乙醛和10%茶枯精粉,药后7 d防效达87%以上,14 d防效达100%。对细钻螺防效最好的药剂是6%四聚乙醛,药后7 d防效达83%以上,14 d防效达100%。双线嗜粘液蛞蝓对10%茶枯精粉极为敏感,药后3 d防效即达91%以上,药后5 d达到100%;另外3种均不理想。综合考虑防效与安全性,在海南热带设施栽培中防控有害蜗牛和蛞蝓,推荐同时使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和10%茶枯精粉粉剂,用量每亩分别为500和1000 g。具体施药方法和效果还需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黄曲条跳甲的防治药剂。[方法]于2015和2016年采用小区试验研究6种药剂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结果]5%啶虫脒乳油和15%哒螨灵乳油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2 d防治效果在90%以上,且持效期较长,药后7 d防治效果仍超过60%;45%马拉硫磷乳油和90%敌敌畏可溶液剂对跳甲的防治效果也较理想,药后2 d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结论]试验结果为黄曲条跳甲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国庆  门光耀  王军义  刘宝玉  王玉杰  郑直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94-10294,10298
测定了10%苯醚甲环唑WG、50%异菌脲WP和70%代森锰锌WP3种杀菌剂对番茄病害(早疫病、叶霉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和叶霉病的防治效果表现为苯醚甲环唑>异菌脲>代森锰锌,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表现为异菌脲>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代森锰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低,为24.3%,对番茄叶霉病和早疫病的防效较高,分别为79.5%和73.9%.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效果较好的韭菜田除草剂。[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5种韭菜田除草剂的防效并评价了其对韭菜的安全性。[结果]对于单子叶杂草的防治效果,10%精喹禾灵EC+特殊助剂的综合防治效果最好,330 g/L二甲戊灵EC、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10%乙羧氟草醚EC、56%2甲4氯钠SP较差;对于双子叶植物,除330 g/L二甲戊灵EC外,10%精喹禾灵EC+特殊助剂、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10%乙羧氟草醚EC、56%2甲4氯钠SP都有较理想的防效,防治效果都可达90%以上。330 g/L二甲戊灵EC对韭菜田整个生长过程没有明显药害产生,其他药剂在使用初期不同程度地产生药害,尤其10%乙羧氟草醚EC产生触杀性药害,造成负的增产率,但药害程度会随韭菜的生长不断减轻。[结论]推荐使用10%精喹禾灵EC+特殊助剂防治韭菜田杂草。  相似文献   

19.
苹果多酚及其活性单体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降脂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并分析苹果多酚组分及活性单体纯度,并评价了它们的降脂活性。[方法]利用乙醇提取苹果多酚,并分离纯化了4种(绿原酸、儿茶素、根皮苷、槲皮素)活性单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分析多酚组分及活性单体纯度,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结果]苹果多酚中绿原酸的含量是35.207%、儿茶素3.991%、根皮苷15.662%、槲皮素0.274%。4个活性单体成分(绿原酸、儿茶素、根皮苷、槲皮素),经过液相质谱分析,绿原酸的纯度是99.298%、儿茶素99.426%、根皮苷99.857%、槲皮素99.317%。动物试验表明,苹果多酚、绿原酸、儿茶素、根皮苷、槲皮素均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鼠血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增加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相比较苹果多酚,4种单体(绿原酸、儿茶素、根皮苷、槲皮素)均显示了更好的降脂活性。其中,根皮苷的降脂效果最好。[结论]苹果多酚及活性单体有着较好的降脂活性。  相似文献   

20.
在直播稻上进行30%爱苗乳油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紫秆病试验,结果表明:用30%爱苗乳油1500倍液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用药2次效果最好,稻曲病防效达83%以上,紫秆病防效达70%以上,纹枯病防效达77%以上,且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