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柑橘罐头置于不同温度下保藏,对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氨基酸态氮、还原糖、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进行分析,研究5-HMF和褐变指数的相关性,并对引起褐变的主要物质,以及总色差、褐变指数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柑橘罐头色泽具有显著(P<0.05)影响。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褐变指数、总色差和5-HMF含量呈上升趋势,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氨基酸态氮含量,以及L*a*值随时间逐渐降低。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在贮藏期间的含量变化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而色差和褐变指数的变化符合复合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解析毛酸浆果汁在发酵过程中非酶褐变的机理,研究在同时接入酵母菌和乳酸菌,于25℃和37℃的发酵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非酶褐变的影响。以色差(△E)值为指标,检测其在发酵过程中引起非酶褐变的抗坏血酸(Vc)、5-羟甲基糠醛(5-HMF)、多酚、还原糖、氨基态氮等主要致褐因素的变化。通过通径系数分析方法,分析毛酸浆发酵过程中非酶褐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25℃发酵条件下,5-HMF对色差△E值起到的直接作用最强,5-HMF和氨基态氮的交互作用是决定色差△E值的第一决定因素;在37℃发酵条件下,5-HMF对色差△E值起到的直接作用最强,5-HMF和还原糖的交互作用是决定色差△E值的第一决定因素。说明毛酸浆发酵液中5-HMF、还原糖和氨基态氮是导致毛酸浆发酵过程中非酶褐变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溶液体系模拟研究红枣干制过程中葡萄糖和氨基酸(甘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褐变反应,根据骏枣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建立溶液模拟体系,测定在60℃条件下体系中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含量及A280nm、A420nm,研究体系褐变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模拟体系中葡萄糖含量、氨基态氮含量均下降,褐变度增加;280nm处的吸光值大于420nm处的吸光值。在本模拟体系中,甘氨酸与葡萄糖褐变反应速率最大,苏氨酸与葡萄糖褐变反应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4.
红枣干制过程中非酶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测定红枣干制过程中,在不同干制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糖、氨基态氮、抗坏血酸、5-HMF的变化规律及与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干制温度升高,时间延长,枣肉的褐变度和5-HMF含量逐渐增加,总糖、还原糖、抗坏血酸和氨基酸态氮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温度、pH值对梨汁非酶褐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褐变度和5-羟甲基糠醛(5-HMF)为主要褐变评价指标,就不同贮藏温度和pH对梨汁非酶褐变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贮藏梨汁褐变影响显著,温度越高梨汁褐变度越高、5-HMF生成量也越多,褐变度和5-HMF生成量之间呈正相关性,温度升高褐变加快,反应活化能为Ea=27.424kJ/mol;pH对贮藏梨汁褐变影响较大,随着pH降低,梨汁褐变度越大、5-HMF生成量也越多;在pH值较低(pH3.0、pH3.5)时,褐变度和5-HMF含量呈正相关,而pH值较高时(pH5.0、pH5.5),褐变度和5-HMF含量的相关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白菜品种腌制酸菜在贮藏期间非酶褐变的差异,以3个白菜品种(韩国大黄心、新北京3号和天津青麻叶)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接种腌制成酸菜,分析比较了贮藏期间褐变度、色泽、Vc含量、多酚含量、还原糖含量、氨基态氮含量和5-HMF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韩国大黄心腌制的酸菜在贮藏期间最易发生Vc氧化和美拉德反应,其色泽和褐变度下降得最快;新北京3号腌制的酸菜中VC含量和多酚含量在贮藏期间损失率最低,其色泽和褐变度下降最缓慢;天津青麻叶腌制的酸菜受自身颜色的影响,其褐变度和色泽变化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且与多酚的氧化聚合有关。因此,腌制酸菜最适宜的白菜品种为新北京3号,其更有利于保护酸菜的颜色,实现长期贮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褐变是影响竹荪食用品质的主要原因,为探究竹荪在贮藏期间发生褐变的机制,以干制竹荪为原材料,研究竹荪褐变前后的还原糖、总酚、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和在常温及4℃冷藏2种贮藏条件下竹荪每隔7d的褐变度。结果表明,竹荪在发生褐变后还原糖、总酚、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发生显著性下降,竹荪褐变的主要类型有美拉德褐变、酚类氧化褐变,可能还有抗坏血酸褐变和酶促褐变,但不会出现焦糖化反应褐变;4℃低温贮藏有助于减缓竹荪褐变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包装材料对鲜榨柠檬汁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方法]以褐变指数(A420 nm)、氨基态氮、还原糖、5-羟甲基糠醛、总酚含量、V_C含量为主要指标,考察3种包装材料对鲜榨柠檬汁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蒸煮袋更能减少柠檬汁贮藏期氨基态氮的损失,同时也能更好地延长柠檬汁的耐藏保鲜度和尽量保留V_C等营养成分,其次为聚乙烯(PE)袋。PE袋能更好地抑制柠檬汁贮藏期非酶褐变所引起的色泽加深,其次为玻璃瓶。[结论]该研究可为改善柠檬汁的贮藏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某种天然保鲜剂在不同的pH值下对莲藕进行贮藏保鲜研究,确定保鲜剂最适的pH值,并通过测定莲藕的褐变度、呼吸强度、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活力、多酚氧化酶活力6个指标来反映莲藕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莲藕褐变度逐渐上升;呼吸强度缓慢上升;还原糖含量缓慢上升;蛋白质含量在贮藏前期变化不大,后来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力逐渐下降;多酚氧化酶活力先下降后上升;当天然保鲜剂处理液pH值为4.4时,贮藏期延长,贮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对大蒜在室温贮藏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总糖、还原糖、脂类物质、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氨基酸等 各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蒜在刚开始贮藏时总糖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之后迅速减少.还原糖含量开始有所增加,随着贮藏时间继续延长,还原糖含量逐渐减少.脂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1.
探讨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4种山楂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5-HMF)的产生、影响因素及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楂中5-HMF的含量,进一步对各炮制品中氨基酸、总糖、还原糖、总有机酸和总黄酮进行测定,分析上述物质的含量差异,探讨不同热加工程度的炮制品中5-HMF的含量变化以及氨基酸、总糖、还原糖、有机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对5-HMF产生的影响;应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对山楂炮制品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4种炮制品中,热加工程度越高,5-HMF的含量越高,而总糖、还原糖、氨基酸、有机酸和总黄酮含量越低;不同山楂炮制品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随着热加工程度的提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5-HMF的产生主要消耗总糖中的还原糖和氨基酸中的碱性氨基酸。热加工程度的提高造成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有机酸等物质的大量破坏,从而降低了山楂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ward法聚类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探究烟叶的颜色指标值与醇化过程中烟叶褐变程度以及烟叶颜色指标值与其内在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以ward法聚类分析在14.08处将所有烟叶样品分为3个类别,逐步判别得对分类结果有显著影响的明度(L值)、黄蓝色(b值)、黄度(Y值),建立2个Fisher判别函数,Fisher判别法的结果与感官评价的结果符合率达96.7%;通过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烟叶的颜色指标值与化学成分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醇化过程中L、Y与类胡萝卜素、总酚、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含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L、a、b值与全氮含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总糖含量与Y值、淀粉含量与b值存在线性关系。证实了烟叶醇化过程中通过烟叶颜色指标值判定烟叶褐变程度与化学成分变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以新鲜白菜花为试验原料,通过对其失重率、呼吸强度、VC、褐变度、还原糖、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研究其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菜花采后贮藏过程中,失重率、褐变度均呈上升趋势,呼吸强度和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白菜花为试验原料,通过对其失重率、呼吸强度、VC、褐变度、还原糖、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研究其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菜花采后贮藏过程中,失重率、褐变度均呈上升趋势,呼吸强度和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橄榄浓缩汁加工过程中的褐变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测橄榄浓缩汁加工过程中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多酚、VC、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和褐变度等指标,研究整个加工过程中各阶段的褐变类型,分析褐变机制.结果表明:橄榄浓缩汁在加工过程中,热烫基本抑制了橄榄汁的酶促褐变,全过程以非酶促褐变为主;VC氧化褐变持续存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90%以上;热烫、酶解和浓缩阶段发生了美拉德反应,最终5-HMF的含量升高至0.9174 mg·L-1.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冷冻干燥草莓果粉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草莓果粉,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果粉的微观结构,并将草莓成品包装后分别贮藏在5,20,35℃条件下,研究其品质和微生物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冷冻干燥草莓粉微观结构呈无定形态,表面疏松多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草莓果粉逐渐结块、褐变;不同温度下贮藏样品的水分含量、褐变指数在贮藏期间呈上升趋势,而可滴定酸、还原糖和Vc含量呈下降趋势;在整个贮藏期内,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对比各温度条件,以5℃贮藏效果最好,表明低温贮藏有利于维持草莓果粉品质。  相似文献   

17.
用大蒜作为研究材料,应用冷冻技术进行预处理加工黑蒜,用低场核磁、色差仪、TPA和DNS法等方法测定大蒜样品的水分分布、褐变度、质构特性以及还原糖含量变化。低场核磁测定结果显示,冷冻预处理使大蒜T22质子密度上升,自由水相对含量升高,水分迁移速度变快;色差仪测定结果显示,冷冻预处理促进了美拉德反应的进行;TPA测定结果显示,冷冻使黑蒜的硬度显著降低;还原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冷冻加速了还原糖的生成,促进了美拉德反应。  相似文献   

18.
以刺苦草(Vallisneriasp inulosa)根状茎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水温8~10℃条件下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为延长其保鲜及其生产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水分、淀粉含量不断下降:还原糖含量、褐变度逐渐上升;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PO活性以及CAT活性的变化趋势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储藏对苹果混浊汁色泽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浊苹果汁在储藏中发生的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酚类的氧化聚合而引起,可通过低温储藏和添加0.006%维生素C(W/V)加以控制。果汁中聚原花色素、表儿茶素、绿原酸和维生素C的损失以及果汁的褐变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加剧。果汁颜色变化先快后慢,L值降低,a值升高,b值变化较小。褐变主要由酚类氧化聚合和维生素C的降解所引起。氨基酸也参与了褐变反应,但M aillard反应不显著。缩合单宁的平均聚合度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相似文献   

20.
以3种不同分子质量的壳聚糖为主要原料,以新采收的双孢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无毒无残留无公害绿色双孢菇保鲜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双孢菇的失水率、硬度、腐烂度、开伞率和褐变度的变化,对其保鲜技术进行了优化.探讨了壳聚糖保鲜剂在双孢菇贮藏过程中所起的生理生化作用.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经壳聚糖处理的双孢菇,其失水率、硬度、腐烂度、开伞率和褐变度均显著低于对照;子实体可溶性蛋白、总糖、还原糖的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还原糖、MDA的含量、相对电导率均低于对照;SOD和CAT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壳聚糖能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避免了PPO与酚类物质的接触,从而抑制了双孢菇的褐变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