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蛹虫草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方法]在比较几种常见的蛹虫草多糖提取方法的基础上,以蛹虫草多糖的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蛹虫草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蛹虫草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热水浸提法的多糖提取率优于超声浸提法,蛹虫草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料液比1∶20(g/m L),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蛹虫草多糖的提取率达到9.31%。在抗氧化活性方面,蛹虫草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铁离子螯合能力均增加,在多糖浓度为4 mg/m 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8.69%,之后活性趋于平稳;在多糖浓度为3.5 mg/m L时,其铁离子螯合率为56.66%,此后铁离子螯合能力亦保持平稳。[结论]该研究可为蛹虫草多糖的进一步分离纯化、活性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蛹虫草多糖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为蛹虫草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蛹虫草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蛹虫草粗多糖(cordyceps militaris polysaccharide,CMPs),再以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52(DEAE cellulose 52,DEAE-52)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苯酚 硫酸法测其总糖含量;测定蛹虫草多糖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ABTS·和DPPH·的清除作用;建立D 半乳糖致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进一步研究CMPs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纯化后的蛹虫草多糖总糖含量为82.57%;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蛹虫草多糖(CMPs)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ABTS·和DPPH·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且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分别达到1.912,2.153,1.612和2.058 mg/mL。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CMPs能够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的T-SOD、CAT和GSH-Px活力,同时能显著降低MDA含量,并且呈现良好的质量浓度依存关系,尤其是在高剂量时可以使衰老模型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相关抗氧化指标恢复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极显著降低机体的MDA含量。【结论】蛹虫草多糖(CMPs)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成天然抗氧化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蛹虫草与黄伞复合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分别提取蛹虫草多糖和黄伞多糖,并将二者按不同比例复合后,在不同浓度下进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试验。[结果]在一定的剂量配比下,蛹虫草多糖与黄伞多糖表现出很好的复合效果,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较单独多糖有明显的提升。其中复合比例为2∶1,浓度为16 mg/ml时清除率较蛹虫草多糖提高了79.82%,是黄伞多糖的3.6倍;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复合多糖与单独多糖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既表现出了较好的协同作用又呈现出很好的量效关系。[结论]复合后的多糖的活性提高,表现出了较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苹果醋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酵母菌和醋酸菌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发酵工艺,对4种苹果醋样品进行抗氧化活性成分分析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研究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苹果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和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固态发酵苹果醋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2.14、2.19 mg/mL;当加...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蛹虫草和人参作为原料,益生菌作为发酵剂,蔗糖、柠檬酸、黄原胶作为辅料,研制出一款蛹虫草人参发酵饮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蛹虫草人参发酵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分析了饮料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该饮料的最佳配方是蛹虫草人参发酵液13.04%,蔗糖最优添加量1.48%,柠檬酸最佳添加量0.20%,黄原胶添加量0.09%,在此配方条件下预测感官评分为89.68分。饮料呈现淡黄色、酸甜可口、具有蛹虫草和人参特有的香味、浓稠度适中、感官风味较佳。微生物检测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该饮料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最大清除率分别达到89.97%、64.89%和52.17%,对Fe3+的还原能力最大可达42.8%,表明蛹虫草人参饮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红松、油松和樟子松3种松科植物的松针为实验原料,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为指标,评价3种松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抗氧化剂VC进行比较,通过测定松针中多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和黄酮含量,分析抗氧化活性与其3种酚类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樟子松多酚抗氧化能力较红松和油松多酚低,红松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最高可达94.52%,IC50值为4.44μg/m L,油松多酚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好,清除率可达84.08%,IC50值为37.07μg/m L,油松多酚总还原能力最好,EC50值为93.06μg/m L。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存在显著相关性,在抗氧化能力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因此,松针多酚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腺叶桂樱叶的精油,利用GC-MS分析了精油的化学成分,测定了精油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对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包括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及还原能力;以及利用生长速率法测试精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精油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醛,含量为38.90%;精油中总多酚含量为8.60%,总黄酮含量为3.75%。抗氧化活性表明,精油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较好,半清除率为7.548 mg/m L,与对照TBHQ活性相当;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和还原作用则不如对照药剂。抑菌活性表明,精油对芒果蒂腐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制率为73.58%,与桉叶油活性相当。由此推测,腺叶桂樱精油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芒果保鲜剂的备选。  相似文献   

8.
研究何首乌经过乳酸杆菌发酵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用植物乳酸杆菌KCCM12116对何首乌进行发酵处理后,测定其总多酚含量、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等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何首乌经发酵后总多酚和类黄酮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乙醇提取液中的总多酚和类黄酮含量最大,分别为8.25、0.39 g/100 g,水提取物中分别为6.41、0.16 g/hg;何首乌发酵品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亚硝酸盐清除率均升高,其中乙醇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4.62%(高于BHT和BHA),亚硝酸盐清除率在p H为1.2时达到98.2%。结论:何首乌经乳酸杆菌发酵炮制后抗氧化活性增强,表明此发酵方法是一种值得开发及推广应用的何首乌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桑葚果汁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能力,为研发桑葚果汁等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无核大石”桑葚为材料,经加工制成果汁,然后测定桑葚果汁中总多酚、类黄酮和花色苷等活性成分的含量,并对桑葚果汁的品质特性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桑葚果汁中总多酚、类黄酮、花色苷等活性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分别为4.74、1.18和0.79 mg/g;当桑葚果汁浓度为10 mg/mL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83.84%,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89.72%,金属离子螯合率为55.23%.[结论]桑葚果汁营养丰富,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与抗氧化活性,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0.
金银花尺蠖蛹粗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蛹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了金银花尺蠖蛹粗多糖,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金银花尺蠖蛹粗多糖对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在其质量浓度为0.2 g·L-1时的清除率分别为39.32%,35.62%和26.75%。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大,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也逐渐增加,当质量浓度上升到1.2 g·L-1时,清除率分别为74.93%,61.59%和47.84%,分别增加了35.61%,25.97%和21.09%,差异达显著水平(P < 0.05)。在0.2~1.2 g·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清除率与粗多糖质量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金银花尺蠖蛹粗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为抗氧化剂的潜力。图 4 参20  相似文献   

11.
对比分析了野生冬虫夏草、野生蛹虫草和人工栽培蛹虫草3种常见虫草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蛹虫草活性成分的种类与野生虫草相同,氨基酸总量高于野生冬虫夏草,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含量远高于野生蛹虫草,而人工栽培的蛹虫草中微量元素种类也与野生虫草相同,且未检测到对人体有害的Pb和Cr。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完全可以代替野生蛹虫草来进行工厂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本项研究对不同产地的银耳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并利用多种抗氧化测定方法,测定不同银耳抗氧化能力,分析不同抗氧化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银耳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TF5的多糖得率、总酚含量和黄酮含量最高,TF1蛋白质含量最高;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其中TF1对(·OH)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大,TF2的还原力最大,TF3对(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大;对不同抗氧化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评价,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R=0.954),其余抗氧化测定方法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不能用一种抗氧化测定方法代替另一种测定方法;活性成分含量与自由基清除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但差异很大;抗氧化能力可能不是由单一活性成分决定,而是多种活性成分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水和乙醇对迷宫栓孔菌(Trametes gibbosa)的提取效果及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主要抗氧化成分。[方法]以水和60%乙醇为溶剂提取迷宫栓孔菌子实体,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以及铁离子还原力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福林酚法测定多酚含量,硫酸蒽酮法测定多糖含量,将抗氧化指标与多酚和多糖含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水提取物的得率为10.60%,60%乙醇提取物得率为4.27%;水提取物的多酚含量较高,60%乙醇提取物的多糖含量较高;所有处理均表现出良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以及一定程度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且水提取物的前2项指标均显著高于60%乙醇提取物;3项抗氧化指标均与多酚和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迷宫栓孔菌的水提取物和60%乙醇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更强,多酚及多糖都是其提取物的重要抗氧化活性成分,多酚的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青稞种子萌动过程中青稞芽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和金属离子还原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青稞种子浸麦和萌芽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和4种功能性成分[黄酮、总酚、β-葡聚糖、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比了青稞芽、麦芽、谷芽和稻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随着浸麦时间和萌芽时间的延长,青稞芽的抗氧化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浸麦处理6 h达到最高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4.88%,金属离子还原能力为0.910),萌芽处理8 h达点最高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1.23%,金属离子还原能力为1.33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种子浸麦过程中GABA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显著相关;青稞芽、麦芽、谷芽和稻芽4种谷物芽粉的抗氧化活性均随样品浓度升高而增强,相同浓度下,麦芽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青稞芽金属离子还原能力最小。【结论】种子萌动处理有利于提高青稞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改性方法用于青稞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促进青稞资源的深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蒲公英生长、活性成分积累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遮荫处理,分别为80%、60%、40%、20%透光率,以自然光照为对照。处理30 d后测定蒲公英生物量、光合效率、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0%透光率利于蒲公英生长和光合产物积累,该处理下,蒲公英叶面积、叶片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最高,净光合速率、电子传递效率、同化产物积累最高。透光率低于40%不利于次级代谢物质积累,总三萜含量下降。总黄酮、总酚和总胆碱含量随透光率降低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总酚含量在60%透光率下最高,总胆碱和总黄酮含量在80%透光率下最高。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总黄酮、总三萜、总酚及总胆碱含量均呈正相关;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O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胆碱、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比较4种遮荫处理下蒲公英生物量与活性成分积累,得出光照强度为60%~80%透光率利于蒲公英高产优质兼得。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灵芝菌株功能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并比较4种不同灵芝菌株功能性成分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灵芝的多糖含量最高(P0.05),达6.55 mg/g;大红芝的甘露醇含量最高(P0.05),达21.92 mg/g;黑灵芝的总三萜含量最高(P0.05),达170.53 mg/g;在1.0 mg/m L浓度下,赤芝、大红芝、黑灵芝、灵芝902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1.88%、80.92%、80.30%、76.38%。由结果可见,不同灵芝菌株间的多糖、甘露醇和总三萜含量存在差异。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4种灵芝菌株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均较强,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苹果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苹果酵素保健功能机理,研究了苹果酵素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总酸含量、乙醇含量、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逐渐降低,发酵90 d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为4.5 °Brix,pH下降至3.06,比发酵初期分别降低了70%和32%;总酸含量逐渐升高,发酵90 d时增加至42.9 g/L,较发酵初期增加了98%;乙醇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发酵90 d时为 1.0 g/L,符合QB/T5323-2018中有关乙醇的规定。发酵75~90 d时的抗氧化活性较好,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在发酵90 d时的清除率分别为86.16%和79.03%,较发酵初期升高了44.5%、45.53%;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发酵75 d时达到峰值,分别为65.06%和69.04%,较发酵初期分别升高了39.12%和46.47%。  相似文献   

18.
油菜素内酯对蓝莓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蓝莓品质改善及科学合理利用油菜素内酯提供参考,以美登蓝莓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着色初期喷施浓度为0.1mg/L、0.4mg/L和0.8mg/L的油菜素内酯对其花色素苷、总酚、总黄酮和Vc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与蓝莓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浓度为0.4mg/L油菜素内酯能显著提高蓝莓果实中的花色素苷、总酚、总黄酮和VC含量及SOD活性,蓝莓果实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加;蓝莓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与花色素苷、总酚含量及SOD活性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蓝莓果实着色初期喷施浓度为0.4mg/L的油菜素内酯能显著提高其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改善其品质。  相似文献   

19.
对绿茶在贮藏期间主要生化成分、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贮藏期间茶多酚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下降明显,且前4个月降幅较大,贮藏12个月后分别减少21.20%、14.61%;游离氨基酸总体下降,其中贮藏4个月后出现小幅上升,贮藏12个月后损失率约为31.81%;经过12个月贮藏咖啡碱含量降低17.68%;叶绿素和黄酮含量在贮藏期间分别降低37.81%、9.06%;绿茶贮藏过程中总抗氧化活性、抑制羟自由基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总抗氧化活性下降幅度最大,降幅达到38.92%。相关性分析表明,生化成分的变化与抗氧化活性变化呈现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与绿茶的总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羟自由基活性密切相关;水浸出物和总黄酮含量减少是绿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降低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成分-功效”关联模式下,探究盐制团螵蛸、盐制长螵蛸、盐制黑螵蛸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成分差异及抗氧化活性。选取3种盐制桑螵蛸,依据国家标准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通过70%乙醇对3种桑螵蛸进行超声提取,得浓缩液,蒸干,用水分散,之后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对粗提物进行萃取,测定各萃取物中主要活性物质总蛋白、总多糖、总黄酮的含量;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3种桑螵蛸各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分析抗氧化能力与总蛋白、总多糖、总黄酮之间的关系。盐制团螵蛸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最低分别为7.63%、4.47%、0.91%,浸出物含量最高为13.72%。盐制长螵蛸水提物中总蛋白含量最高为446.06 mg/g;盐制长螵蛸水提物中总多糖含量最高为24.73 mg/g;盐制团螵蛸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81.42 mg/g。3种桑螵蛸均以正丁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经综合比较,其清除自由基能力为盐制团螵蛸>盐制长螵蛸>盐制黑螵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