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0-2016年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耐药基因的变迁。【方法】以2010―2016年收集的444株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鸡源225株,猪源219株)为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其产ESBLs情况和药物敏感性;采用PCR测序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携带ESBLs菌株的基因型特征和部分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444株大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27.7%,其中鸡源菌和猪源菌检出率分别为42.2%和12.8%。2010-2016年产ESBLs菌株从16.9%升高至40.4%,鸡源菌株ESBLs检出率随时间变化比猪源菌更明显;ESBLs阳性菌株对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阴性菌株,且多重耐药性问题更严重;产ESBLs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以blaTEMblaCTX-M为主,并以blaTEM-1(63.3%)、blaTEM-52(32.1%)、blaCTX-M-55(42.2%)、blaCTX-M-65(27.8%)和blaCTX-M-14(21.1%)为主要流行亚型,且检出率及ESBLs基因亚型复杂性呈逐年上升趋势;ESBLs阳性菌株有广泛PFGE谱型,即便携带相同基因型的菌株也不存在亲缘关系。【结论】四川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及其耐药基因亚型的复杂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ESBLs是造成多重耐药性的主要原因,ESBLs耐药基因以水平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源自合肥地区表观健康鸡的沙门氏菌耐药性及其与血清型、基因型的相关性,在前期已鉴定血清型和ERIC基因型的基础上,采用K-B纸片法对21株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21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利用PCR技术对耐药菌株进行32种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总耐药率为100%(21/21),耐2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占76.19%(16/21),多重耐药谱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其中耐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类别最多,耐药率最高达100%(21/21)。21株沙门氏菌均检出耐药基因,涉及blaPSEsul1strA、blaTEM、sul2、tetA、tetB、aph3-ⅡacatⅠ 9种,其中blaPSE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85.7%(8/21)。可见源自合肥地区表观健康鸡的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最强,与其携带blaPSE基因有关;耐药表型测定结果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耐药性与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血清型、基因型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当前西藏地区牦牛源沙门菌耐药性与分子特征,本研究对源自西藏地区内的30株沙门菌牦牛粪便分离株,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相关菌株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三大类共2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采用PCR扩增的方式检测bla-TEMbla-CTXbla-CMY等18种耐药基因,并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和费希尔精确检验(Fisher)分析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的相关性,将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应用序列综合分析软件(CLC Sequence Viewer 7.5和MAGA7.0)分析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rmA)编码翻译相关的氨基酸关键位置点位差异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分离的30株沙门菌对于β-内酰胺类存在比较严重耐药现象,30株沙门菌对苯唑西林(OX)耐药占比最多,为60%,对青霉素(PG)、哌拉西林(PRL)、阿莫西林(AMX)、氨苄西林(AM)、羧苄西林(CB)、头孢氨苄(CN)、头孢呋辛(CXM)、头孢曲松(CRO)、头孢拉定(RAD)、头孢他啶(CAZ)、头孢哌酮(CFP)和头孢唑林(CZO)耐药率分别为56.67%、43.33%、40.00%、53.33%、53.33%、46.67%、56.67%、53.33%、50.00%、46.67%、56.67%和30.00%;对喹诺酮药物均为敏感;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中的链霉素(SM),耐药率为60.00%,卡那霉素(KAN)、妥布霉素(CAS)、阿米卡星(AKM)耐药率分别为13.33%、33.33%和30.00%。2)30株沙门菌的优势耐药谱型为PG/OX/PRL/AMX/AM/CB/SM。3)β-内酰胺类相关的耐药基因bla-TEM携带率较高(53.30%,16/30),且bla-TEM与β-内酰胺类药物对青霉素(PG)、苯唑西林(OX)、哌拉西林(PRL)、阿莫西林(AMX)、氨苄西林(AM)、羧苄西林(CB)、头孢氨苄(CN)、头孢呋辛(CXM)、头孢拉定(RAD)、头孢他啶(CAZ)和头孢哌酮(CFP)的耐药性相关性,呈现出显著相关(P<0.05),氨基糖苷类相关耐药基因armA携带率为60%(18/30),且与妥布霉素(CAS)、链霉素(SM)、阿米卡星(AKM)的耐药性相关性,呈现出显著相关(P<0.05)。4)部分bla-TEMarmA编码翻译的氨基酸存在可能与沙门菌耐药能力有关的差异位点。综上,西藏地区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和氨基糖苷类耐药情况形势十分严峻,西藏地区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高的原因是因为其携带耐药基因bla-TEMarmA,且与氨基酸位点突变有关。本研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牦牛源沙门菌耐药性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建省猪源mcr-1基因阳性细菌的流行性、耐药特性及分布特征。【方法】从福建省7个地市的21个猪场采集313份粪便样本,应用PCR方法筛选、分离和鉴定mcr-1基因阳性细菌;采用K-B琼脂扩散试验进行药敏检测,分析mcr-1基因阳性细菌的耐药性,并使用PCR方法分析其耐药表型;进一步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鉴定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类型,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方法对mcr-1阳性大肠杆菌进行聚类分析,探明其分布特征和亲缘关系。【结果】从313份猪粪便中共分离获得43株mcr-1基因阳性细菌,其中大肠杆菌39株。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磺胺甲基异恶唑、氟苯尼考、链霉素、强力霉素、恩诺沙星、新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林可-壮观、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0.1%,83.7%,74.4%,67.4%,67.4%,58.1%,53.5%,39.5%,34.9%,11.6%,4.6%,0和0。磺胺类耐药基因中的sul1、sul2sul3基因检出率较高,分别达到81.4%,90.7%和74.4%;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中仅有qnrSaac(6′)-Ib-cr被检出,其检出率分别为51.2%和30.2%;氯霉素类耐药基因中Cat2cmlA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达到86.0%和74.4%;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检出率为83.7%;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NDM-1)的检出率为23.2%;多药耐药基因(cfr)的检出率为7.0%;而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未被检出。39株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除了4株不能分型外,其他35株共分为19个ST型,具有高度多样性,其中ST10为优势型,共有9株菌株。PFGE图谱显示,39株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共获得30种PFGE谱型,具有多态性特征,分为6组克隆群。【结论】福建猪源mcr-1基因阳性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少部分为肠杆菌科其他菌株,且分离菌株具有明显的多重耐药性;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多态性和高度多样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牛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不同牛场采集腹泻犊牛粪样分离鉴定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qnrA、qnrB、qnrD、qnrS、aac(6′)IbqepA基因)及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gyrAparC基因),并选择2株携带PMQR基因的大肠杆菌经恩诺沙星诱导后检测QRDR的gyrAparC基因突变。【结果】分离鉴定得到75株大肠杆菌,其中60.00%的菌株对至少2种FQs耐药,40.00%的菌株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均耐药,且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程度较为严重。75株大肠杆菌均未检测到qnrA、qnrDqepA基因,但检测出qnrS、aac(6′)Ib亚型aac(6′)-Ib-crqnrB基因,61.33%的菌株至少携带1个PMQR基因,其中以qnrSaac(6′)-Ib-cr最为常见。58.67%的大肠杆菌发生了QRDR突变,主要突变方式为GyrA:(Ser83Leu+Asp87Asn)+ParC:Ser80Ile,发生突变且携带PMQR基因的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均耐药。恩诺沙星诱导后,PMQR阳性菌的gyrA基因发生5处碱基突变,PMQR阴性菌无碱基突变。【结论】大肠杆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与QRDR突变密切相关,因此兽医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来减缓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mcr-1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及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ESBLs)共存和共转移的特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菌株mcr-1,以及mcr-1阳性菌株中ESBLs基因类型;采用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分析了mcr-1ESBLs基因共转移的耐药机制。结果显示:190株大肠杆菌的mcr-1检出率为36.84%,75.71% mcr-1阳性菌株中同时检出ESBLs基因,主要以blaTEM-1、blaCTX-M-55和blaCTX-M-14为优势基因;mcr-1阳性菌对氨曲南(ATM)、头孢噻肟(CTX)和多黏菌素E(COL)耐药率极显著高于mcr-1阴性菌(P<0.01);质粒转移率为47.14%,其中获得mcr-1ESBLs基因共转移的接合子表现出与供体菌相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综上,在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mcr-1ESBLs基因共存现象广泛存在,且耐药基因易发生水平传播,对菌株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南京市某赛鸽公棚赛鸽出现腹泻、死亡的致病病原,本研究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析致病菌的血清型、生物被膜表型、毒力基因、耐药菌谱,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研究表明:1)从患病鸽组织、拭子和粪便中分离出的细菌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O157;分离菌株在NA平板上长出白色、光滑的圆形菌落,在CT-SMAC平板上长出紫红色菌落。2)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大肠杆菌的相似性达98%~99%,命名为E.c.86246。3)血清学试验表明分离菌株为大肠杆菌O157:非H7菌株,动力试验进一步证实其为动力株。4)分离菌株携带tccp1014eaeAhly毒力基因,可导致雏鸡胃肠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甚至导致死亡;其半数致死量为2.0×105 CFU/mL,具有较强的致病性。5)分离菌株携带tetAtetMsul2、aadA1blaTEM 5种耐药基因,具有较弱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对阿莫西林、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敏感。综上,本研究分离的鸽源大肠杆菌O157:非H7菌株,具有动力性,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一定的耐药性,为大肠杆菌O157的流行病学调查、致病机理分析和抗菌药物的精准施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临床病死仔猪体内分离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猪群中流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分布、耐药性、致病性情况.【方法】病死仔猪肠外组织分离大肠杆菌,然后进行16S rDNA PCR测序鉴定、种系发育分群、毒力基因检测、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全基因组测序验证.【结果】共筛选到30株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A群4株、B1群15株、B2群5株、D群6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发现vaT、iutA、kpsMII、hlyD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0.0%、33.33%、23.33%、2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都对多粘菌素B较敏感,对氨苄西林、林可霉素、杆菌肽以及利福平的耐药率为100%;获取了Ex-P27菌株基因组序列图谱,构建了该菌株基因组圈图.【结论】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主要分布在B1群,对氨苄西林、林可霉素、杆菌肽以及利福平均耐药,为指导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防治与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宠物源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ESBLs耐药基因型,采集乌鲁木齐市181份宠物犬、猫肛拭子样品,分离获得120株大肠杆菌,通过Kirby-Bauer(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CTX-M(CTX-M-1GCTX-M-2GCTX-M-9G)、TEMSHV三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结果显示:120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在35.8%~60.8%;对头孢噻肟、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和多粘菌的耐药率在10.0%~29.2%;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头孢吡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在0.8%~10.0%。58株(48.3%)大肠杆菌呈多重耐药表型(Multidrug resistance,MDR);犬源分离株主要对3类抗生素产生耐药(16.9%,12/71),猫源分离株主要对4类抗生素产生耐药(18.4%,9/49);其中共检测出35株ESBLs阳性菌株,CTX-M-1GCTX-M-9GTEM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40.0%(14/35)、28.6%(10/35)和34.3%(12/35),未扩增出CTX-M-2GSHV基因。综上,从健康和患病宠物中均分离到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流行的ESBLs基因型以CTX-MTEM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玉米异分支酸合成酶1(ZmICS1)及系统获得抗性缺陷1(ZmSARD1)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并免疫家兔获得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ZmICS1和ZmSARD1在玉米抵抗病原菌胁迫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克隆玉米ZmICS1和ZmSARD1基因CDS区,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Rosett-gami2(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His×6-ZmICS1和His×6-ZmSARD1重组蛋白,以透析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验证和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ZmICS1和pET-28a-ZmSARD1,于37 ℃、0.84 mmol/L IPTG在大肠杆菌表达菌株Rosett-gami2(DE3)中诱导出His×6-ZmICS1和His×6-ZmSARD1重组蛋白。纯化蛋白免疫家兔,所得ZmICS1抗体能够检测到3 ng的His×6-ZmICS1,ZmSARD1抗体能检测到低至0.3 ng的His×6-ZmSARD,且分别能特异性地检测玉米B73原生质体过表达的ZmICS1和ZmSARD1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玉米ZmICS1、ZmSARD1多克隆抗体,可用于玉米内源ZmICS1和ZmSARD1蛋白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