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烟草根结线虫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探寻健康与感病烟株根际土壤7种酚酸物质(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阿魏酸、4-香豆酸、肉桂酸、香草酸、阔马酸)变化特征,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技术分别检测感病和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含量,分析感病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酚酸物质的含量差异.[结果]健康及根结线虫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出6种酚酸类物质,除4-香豆酸变化不明显外,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和肉桂酸含量均较健康烟株有所增加.其中玉溪试验区感病根际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和丁香酸增加量达31.0%和35.0%,差异显著;同时,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酸也呈现累积效应,分别较健康根际土壤增长了14.7%、18.0%及6.7%;同样,在九乡试验区土壤样品中香草酸含量变化较大,其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的含量较健康烟株增加38%,而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变化较小,仅增长2.5%,同时丁香酸、阿魏酸及肉桂酸含量分别较健康土壤增长17%、5.4%及21.5%.[结论]感病烟株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及潜在功能与健康烟株显著不同,土壤微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互作,对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的变化特征塑造起重要作用;同时不同区域的自然和管理条件差异,及植物对不同生态位的选择和适应可能会导致根系分泌物组成和含量发生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芝麻花期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类物质含量在正茬和连作条件下的变化及其自毒作用的研究,初步探讨了3个不同连作抗性芝麻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具有化感作用的酚酸类物质。结果表明:水杨酸、柠檬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在3个芝麻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含量均较高;苯丙酸、苯甲酸和香豆酸分别在赣芝9号、金黄麻和玉山黑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含量也较高。与正茬条件下相比,在连作条件下,赣芝9号根系分泌物新检测到香草酸,金黄麻和玉山黑芝麻根系分泌物均新检测到丁香酸和苯丙酸;赣芝9号根系分泌物中柠檬酸、香豆酸、苯甲酸和丁香酸含量显著上升,金黄麻根系分泌物中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香草酸、柠檬酸、苯甲酸和香豆酸含量显著升高,玉山黑芝麻根系分泌物中阿魏酸、苯甲酸、水杨酸和绿原酸含量显著升高。对酚酸类物质的自毒作用进行生物检测,发现绝大多数酚酸对芝麻发芽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结合酚酸类物质在芝麻根系分泌物中的含量,认为香豆酸、柠檬酸和丁香酸是导致赣芝9号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苯丙酸、苯甲酸、水杨酸和丁香酸是导致金黄麻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水杨酸、苯丙酸和丁香酸是导致玉山黑芝麻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芝麻花期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类物质含量在正茬和连作条件下的变化及其自毒作用的研究,初步探讨了3个不同连作抗性芝麻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具有化感作用的酚酸类物质。结果表明:水杨酸、柠檬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在3个芝麻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含量均较高;苯丙酸、苯甲酸和香豆酸分别在赣芝9号、金黄麻和玉山黑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含量也较高。与正茬条件下相比,在连作条件下,赣芝9号根系分泌物新检测到香草酸,金黄麻和玉山黑芝麻根系分泌物均新检测到丁香酸和苯丙酸;赣芝9号根系分泌物中柠檬酸、香豆酸、苯甲酸和丁香酸含量显著上升,金黄麻根系分泌物中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香草酸、柠檬酸、苯甲酸和香豆酸含量显著升高,玉山黑芝麻根系分泌物中阿魏酸、苯甲酸、水杨酸和绿原酸含量显著升高。对酚酸类物质的自毒作用进行生物检测,发现绝大多数酚酸对芝麻发芽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结合酚酸类物质在芝麻根系分泌物中的含量,认为香豆酸、柠檬酸和丁香酸是导致赣芝9号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苯丙酸、苯甲酸、水杨酸和丁香酸是导致金黄麻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水杨酸、苯丙酸和丁香酸是导致玉山黑芝麻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为缓解其自毒化感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K326"为研究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旋耕20 cm(RT20)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旋耕20 cm(RT20)、翻耕30 cm(DT30)、深松30 cm(ST30)和深松40 cm(ST40)下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基于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模型探讨各酚酸类物质的积累特征及其影响.[结果]不同耕作方式下共检出6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和酚酸总量在DT30处理下含量较低,较RT20分别低13.77%、68.87%、25.81%、19.83%、20.54%、27.09%,且香草酸达到显著差异(P<0.05);除肉桂酸外各酚酸类物质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ST40下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和酚酸总量较ST30分别低16.41%、8.39%、17.85%、18.57%、35.68%、26.18%;同在30 cm耕作土层中,除肉桂酸外各酚酸含量均表现为DT30相似文献   

5.
室内生物测定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和水杨酸4种酚酸类化感物质与丁草胺混用对稗草生长的抑制效果.采用Gowing法分析互作效应,探讨利用水稻化感作用实施减量应用化学除草剂.结果表明:互作效应与物质的种类、浓度水平与比例密切相关.125 mg·L-1酚酸类化感物质与丁草胺混用,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对丁草胺表现增效作用,而香豆酸与丁草胺混用则为加成作用;500 mg·L-1阿魏酸和水杨酸与丁草胺混用表现加成作用,而500mg·L-1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豆酸与丁草胺混用则产生拮抗作用.酚酸类化感物质与丁草胺等比例混用,水杨酸对丁草胺产生增效作用,其余3种物质对丁草胺表现加成作用.125 mg·L-1水杨酸、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与丁草胺混用后对稗草的抑制效果分别为丁草胺抑制效果的1.23、1.11和1.02倍,丁草胺与香豆酸混用处理的抑制效果稍微降低,为丁草胺单独应用抑制稗草效果的81%.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选取阿魏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香草酸等5种酚酸类物质,分别采用0.01,0.1,1,10,50和100 mg·L~(-1)的质量浓度对白菜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白菜幼苗苗高、干质量、主根长、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除了100 mg·L~(-1)阿魏酸处理对白菜幼苗苗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外,不同质量浓度的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和香草酸处理对白菜幼苗的苗高和干质量虽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均不显著;各种质量浓度的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均没有显著水平。不同质量浓度香草酸处理均显著增加白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10 mg·L~(-1)丁香酸以及0.10,50,100 mg·L~(-1)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酚酸类物质处理组对白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除了低质量浓度0.01 mg·L~(-1)丁香酸显著增加了CAT活性,其他不同质量浓度酚酸类物质处理对白菜幼苗CAT活性没有显著影响;高质量浓度100 mg·L~(-1)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处理,不同质量浓度的香草酸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白菜幼苗的POD活性;除了对羟基苯甲酸外,其他4种酚酸处理组对白菜幼苗SOD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综合敏感指数可知,5种酚酸类物质对白菜幼苗抑制效应大小顺序为: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阿魏酸、丁香酸、香草酸等一元酚酸类成分在地黄连作障碍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头茬和重茬地黄为对照,对受试地黄进行外源添加酚酸试验,对地黄的成活率、叶鲜重、根体积、根鲜重、光合色素含量、根系活力、细胞渗透性等方面的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单体酚酸及其混合物对地黄均有一定程度的毒害作用,其中,酚酸混合物对地黄成活的抑制情况与重茬地黄相似。酚酸处理对地黄地下部分生长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对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各单体及组合酚酸处理对地黄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影响不大,但均使地黄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根系活力下降。据此推测,酚酸类物质对地黄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是地黄的主要化感自毒物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实验,选择土壤与植物体内常见的酚酸类化合物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和香豆酸并根据它们在西洋参种植地土壤中的含量设计测试浓度,测定这些化感物质对西洋参致病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根腐菌(Fusarium solani)菌丝生长的作用,探讨酚酸类化感物质与西洋参病原菌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浓度为0.1~1 mmol/L的丁香酸对西洋参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香草酸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呈浓度效应,浓度在1 mmol/L以上的香豆酸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阿魏酸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于西洋参根腐菌,阿魏酸对其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香豆酸也有一定促进作用,香草酸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0.1~1 mmol/L丁香酸对其生长基本无影响.不同酚酸在不同浓度下对2种西洋参病原菌作用不同,在田问实际情况下,化感酚酸与西洋参病害的发生之间可能是一种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土壤根际环境因子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采集田间健康与患青枯病烟株的根际土壤,测定其理化指标和酚酸类物质含量,并采用16S DNA和ITS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了健康与发病烟株根际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碱解氮(AN)、硝态氮(NO-N)和速效钾(AK)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的;与健康烟株相比,患病烟株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降低,丰度减小;土壤真菌毛霉属(Mucor)和Pseudaleuria属的相对丰度在中度发病土壤中增加;香兰素、对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这4种酚酸类物质含量在患病与健康土壤样品间存在显著差异;毛霉属和Pseudaleuria属以及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均与根际土壤对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含量呈正相关。综上所述,土壤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含量的变化,细菌鞘氨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的降低,以及真菌毛霉属和Pseudaleuria属相对丰度的增加是导致烟草青枯病发生程度加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探讨杉木在连栽杉木林土壤培养下,其优良无性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根际和根尖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杉木优良无性系对不同连栽代数土壤培养的响应机理,以不同连栽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为培养基质,栽植杉木无性系幼苗2a后,采用抖落法取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相关酶活性和根际酚类物质含量,并剪取0~2cm根尖测定酚酸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在杉木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的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总体上随连栽代数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上升的变化趋势。杉木优良无性系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11种酚类物质,其中阿魏酸、没食子酸和咖啡酸相对含量较高,是最主要的酚类物质。没食子酸相对含量随连栽代数增加而增多,阿魏酸含量表现为先降后升,但均高于对照,而咖啡酸则表现为先升后降,其含量均低于对照,且三者在三代林中的含量均高于一代林;杉木根尖中共鉴定出8种酚类物质,其中儿茶素、奎尼酸和山奈酚相对含量较高。儿茶素含量逐代下降,二代林和三代林中其含量均高于对照;山奈酚含量逐代增加,而不同连栽代数中其含量均低于对照;奎尼酸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而不同连栽代数中其含量均高于对照。相关性分析表明,鞣花酸、奎尼酸与酸性磷酸酶呈显著负相关,龙胆酸与酸性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芦丁、龙胆酸与多酚氧化酶呈显著负相关,鞣花酸与多酚氧化酶呈显著正相关,没食子酸与脲酶呈显著负相关;槲皮素、芦丁和香草酸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对香豆酸和山奈酚与蔗糖酶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杉木连栽可能会通过改变杉木根尖和根际土壤中酚类物质的积累来影响土壤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杉木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最终导致杉木连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酚酸类物质对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阿魏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香草酸5种酚酸类物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0.01,0.10,1,10,50和100 mg·L~(-1)的质量浓度对玉米进行处理,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玉米幼苗株高、主根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酚酸类物质处理后玉米幼苗苗高、主根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均降低,0.01,0.1,1,10 mg·L~(-1)的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玉米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间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0.1 mg·L~(-1)的对香豆酸处理玉米幼苗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阿魏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处理玉米幼苗CAT活性均降低;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处理玉米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对羟基苯甲酸处理降低。通过综合敏感指数可知,5种酚酸类物质对玉米幼苗抑制效应大小顺序为: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连作植烟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探明生物炭对不同生育期烤烟根际土壤中与化感自毒密切相关的7种酚酸(阔马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肉桂酸)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缓解化感自毒引起的烟草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检测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烤烟各生育时期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后烤烟各生育时期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出6种酚酸类物质,除肉桂酸变化不明显外,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的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生物炭处理低于常规施肥处理;且施用生物炭后酚酸物质的总量在团棵期、旺长期和采烤期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降低了1.86%、11.36%和40.44%。生物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丰富度,旺长期生物炭处理细菌、真菌OTU丰度分别是常规施肥处理的1.23倍和1.07倍;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的细菌Shannon、ACE和Chao1指数旺长期分别提升了12.43%、23.0%和23.0%,采烤期分别提升了0.32%、2.40%和1.25%;真菌Shannon、ACE和Chao1指数旺长期分别提升了6.54%、6.67%和7.43%,采烤期分别提升了57.93%、8.60%和26.37%。【结论】生物炭对植烟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与提质效应,有利于创造健康的根际微生态环境,缓解化感自毒引起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3.
连作对马铃薯酚酸类自毒物质及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连作对马铃薯根际土壤中酚酸类自毒物质及真菌群落的影响,通过收集不同连作季(1季、3季、5季)马铃薯根际土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酚酸类物质及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真菌ITS序列,结果表明:(1)连作土壤中检测出丁香酸、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连作增强后,pH不断下降,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含量不断增加,丁香酸、香豆酸在连作3季后含量最高。(2)连作3季及5季根际土壤中真菌多样性及丰度均显著高于连作1季,子囊菌门为连作土壤的优势菌门;节丛孢属为连作3季的优势菌属,盘菌属为连作5季的优势菌种;对连作土壤进行主成分分析,连作1季与连作3季真菌群落及数量相似,与连作5季差异较大。(3)自毒物质与根际真菌群落存在相关性,丁香酸与琏格霉属,香草酸与盘菌属丰度达极显著正相关;阿魏酸与盘菌属丰度间为显著负相关。因此,连作后根际土壤中自毒物质不断积累,真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琏格孢霉、镰刀菌等有害真菌富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宁夏中卫硒砂瓜种植区多年连作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高效降解酚酸类物质的菌株,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全面评估其对11种酚酸类物质的降解效能,以期为该菌在酚酸类自毒物质降解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液相色谱串联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研究菌株对多种酚酸物质的降解特性。[结果]经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命名为K7。该菌株对4-羟基苯甲酸、香豆酸、香草酸、苯甲酸、阿魏酸和咖啡酸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对丁香酸、香草醛、肉桂酸和没食子酸的降解效能较弱,不能降解水杨酸。以咖啡酸为代表,研究不同条件对菌株K7降解效能的影响,发现在中性偏碱(pH7~8)、较高温度(30~40℃)、咖啡酸初始浓度小于100 mg·L~(-1)时,菌株K7对咖啡酸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结论]不动杆菌K7对多种酚酸类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效能。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研究地黄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探索其中的化感物质种类和分布,以70%甲醇提取地黄茬后根际土壤,利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部位。通过种子发芽测试和田间盆栽试验来检测和验证各部位的化感强度,利用HPLC检测各部位中的阿魏酸、香豆酸、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五种酚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正丁醇部和水部能抑制种子的萌发和幼根的伸长生长,化感作用效应指数分别达到-022和-043;正丁醇部对盆栽地黄块根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超过水部,其酚酸类总含量高达2094 μg·mL-1,主要含有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地黄根系分泌物对种子和地黄块根的影响是不同的,需要在种子发芽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盆栽块根繁殖试验,才能确定某些化感物质是否是导致地黄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微生物菌剂对植烟土壤酚酸含量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为连作障碍植烟土壤修复及生产优质烟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检测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烤烟根际土壤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含量、微生物数量及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酚酸含量,降低幅度为19.16%~74.83%;微生物菌剂的施用不同程度增加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4.02%~78.19%、108.70%~128.26%、156.45%~158.06%,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微生物菌剂处理下烟株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增加11.62%~26.99%。【结论】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丰度,降低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对根系土壤微生态环境起到了较好的调节作用,有效促进烟叶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浮床水芹不同器官化感物质特征与差异,揭示水芹化感抑藻机制,以浮床水芹为研究对象,基于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水芹种植水和整株不同器官的化感物质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繁殖期、幼苗期和成熟期水芹种植水中检出酚酸类化感物质36种、脂肪酸类化感物质24种,且两类化感物质在幼苗期种植水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繁殖期和成熟期。对幼苗期水芹根、茎、叶中酚酸类和脂肪酸类化感物质进行靶向分析,发现在各器官中共存的酚酸类化感物质有18种,其中阿魏酸和咖啡酸在叶片中含量较高,分别为(15.20±1.98) ng·mg-1和(37.26±2.21) ng·mg-1;各器官中共存的脂肪酸类化感物质有33种,其中硬脂酸和肉豆蔻酸在根和叶中的含量较高,分别为(450.70±14.32) ng·mg-1和(39.54±0.50)ng·mg-1。研究表明,水芹种植水和其体内所含的酚酸类、脂肪酸类化感物质种类丰富,这些物质的释放是浮床水芹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化感抑藻的主要原因。同时,...  相似文献   

18.
核桃枝条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核桃枝条的总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酚酸的种类及含量,结合其抗性表现,分析核桃枝条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5个核桃品种中,总酚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以中林1号为最高,晋龙1号最低。中林1号和晋龙1号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极显著高于京861和薄壳香,礼品2号居中。共检出7种酚酸,即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其中没食子酸含量(约占酚酸总量的70%)高于其余6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和咖啡酸在部分品种中未检出。抗寒和抗抽条能力强但抗病性中等的中林1号总酚含量(45.46 mg/g)与其余4个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没食子酸含量(4.50 mg/g)和酚酸总量(5.14 mg/g)均为最高;并检出了其余4个品种中均未检出的香草酸和很少检出的咖啡酸,未检出其余4个品种中均检出的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0.084 mg/g)和对香豆酸(0.065 mg/g)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余4个品种。而抗病性强的薄壳香丁香酸(0.371 mg/g)和对香豆酸(0.296 mg/g)的含量则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酚酸物质减轻黄瓜枯萎病的效果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有机物料分解产生的3种主要酚酸物质——香豆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加入土壤可以减轻黄瓜枯萎病,其中对羟基苯甲酸效果最好,其次为阿魏酸,香豆酸效果较差。添加低浓度酚酸物质到土壤中,可以增加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所占真菌比例,以对羟基苯甲酸处理效果最突出,其次为阿魏酸,香豆酸较差。添加酚酸物质后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增加,并提高了拮抗尖镰孢菌的能力,以香豆酸处理最突出,其次为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较差。酚酸物质还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菌丝伸长。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别对油松Piuns tabulaeformis纯林和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纯林及两者混交林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组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外源法选择邻苯二甲酸、ρ-香豆酸对油松盆栽幼苗进行了化感效应测试。结果表明:根际中检测到的化合物包括有机酸类、酯类和酚酸类。其中有机酸是数量最多且比例最大的一类化合物,在油松纯林、虎榛子纯林及混交林中有机酸所占比例分别为63.82%,71.05%和69.12%;酯类分别占8.38%,12.65%和14.42%;酚酸类分别占整个组分的27.80%,16.30%和16.46%;酚酸类化合物检测到7种,包括羟基肉桂酸、ρ-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3,4-二羟基苯甲酸、3,5-二羟基苯甲酸和ρ-香豆酸,混交林中没有检测到羟基肉桂酸。油松纯林中,7种酚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另外2种林型,除3,4-二羟基苯甲酸外,其余酚酸含量均为混交林的2.5倍以上,ρ-香豆酸达到8倍;与对照相比,应用外源ρ-香豆酸和邻苯二甲酸在质量浓度2.5 mg·L-1时对油松苗高和生物量均具有促进作用,化感响应指数为正值。随着2种化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加强,但ρ-香豆酸的抑制作用小于邻苯二甲酸。因此,混交林根际根系酚酸含量的降低可能是其生长优于纯林的重要原因之一。图2表1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