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开展不同肥料产品、施肥量、施肥时间对小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得出力谋仕脲酶抑制剂具有增加小麦氮肥利用率、小麦产量,进而增加小麦生产净收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0.05%力谋仕增效尿素在玉米田间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常规施肥量的0.05%力谋仕增效尿素具有使玉米提早成熟、提高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增加净收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脲酶抑制剂尿素在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验证脲酶抑制剂尿素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和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采用对比的试验方法,以常规施肥和增效尿素作对照,研究了在减量施用氮肥下小麦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小麦施用脲酶抑制剂尿素能显著增加产量和提高氮素利用率,对降低氮素化肥的投入和降低面源污染都有着现实的意义,氮素利用率最高可提高到42.8%。施用脲酶抑制剂尿素的处理较常规施肥增产效果显著,施纯氮168 kg/hm~2的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产量7 377.0 kg/hm~2,较常规施肥增加10.5%。通过示范试验,该肥料用量少,效果好,增产作用明显,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可在粮食等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氢醌在小麦吸收利用氮素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脲酶抑制剂氢醌对土壤中的尿素NH3挥发有抑制作用。延缓尿素水解速率,氢醌对脲酶抑制是有时间性的,随着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而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在一定时间内能自然恢复,有一定的保氮作用,脲酶抑制剂氢醌与氮磷钾混拌。促进了小麦氮的吸收效率。提高氮肥利用率,明显的改善了小麦的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脲酶抑制剂延长尿素肥效时长的效果,在桐庐县的瑶琳镇茶树上开展脲酶抑制剂延长尿素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减氮20%情况下喷施脲酶抑制剂的处理667 m2茶叶鲜产量为29.0 kg,比常规施肥高20.1%。说明脲酶抑制剂可通过减少氨挥发来提高氮肥肥效时长。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力谋仕增效尿素在玉米上使用的节肥增效的效果,探索并完善其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技术,为今后大面积推广使用做好技术储备。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肥料如下,0.05%力谋仕增效尿素,含N46.2%,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氮肥:含N46.4%大颗粒尿素,含N46.4%小颗粒尿素(追肥用);磷肥:含P_2O_5≥44%重过磷酸钙(三料磷肥);钾肥:含K_2O≥  相似文献   

7.
建平县化肥使用上的首要问题是利用率低,不但农民受到损失,而且对农田生态环境也有较大的影响,磷素和钾素可以在土壤中固定而第二年被作物利用,而氮素会挥发或随水流失,因此提高氮素肥效是当务之急。本研究以0.05%力谋仕增效尿素为主要材料,验证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效果,为减少氮肥投入、提高肥效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玉米播种期施用45%(15-15-15)复合肥40公斤/亩、拔节期追施0.05%力谋仕增效尿素20公斤/亩、土表撒施后15天不灌溉处理产量最高,为905.67kg/亩,氮肥利用率最大,为75.90%,且能够改善玉米生育性状,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力谋仕增效尿素是德国巴斯夫提供最新研制生产的一种广谱性尿素增效剂,在中国肥料登记证号,农肥(2013)临字7394号。为进一步明确该产品在甘蔗上的使用方法、施用效果和对甘蔗的安全性,为今后甘蔗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德国巴斯夫0.05%力谋仕增效尿素、海南富岛46.4%尿素、无氮空白对照1.2两年供试甘蔗品种糖蔗为ROC22号,果蔗为黄皮蜡。  相似文献   

9.
<正>本报讯2月20日,"金正大—巴斯夫合作产品力谋仕聚能长增效复合肥投产仪式"在山东临沭金正大集团总部举行。巴斯夫力谋仕全球运营总监Markus Schmid博士、产品专家Maarten Staal博士和金正大集团执行副总裁翟际栋等双方代表出席仪式。据悉,2016年6月,金正大和巴斯夫签约,宣布将合作推出面向中国农户的新型肥料产品,该产品采用巴斯夫力谋仕创新技术。通过双方强强合作,在中国化肥市场融合最新的创新产品与尖端专业知识,联合开发作物营养管理方案及种植业解决方案,共同应对农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金正大集团执行副总裁翟际栋在仪式上表示,实践证明力  相似文献   

10.
在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研究了3种新型尿素对马铃薯产量及氮肥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 225 kg/hm2条件下,与普通尿素比较,控失尿素可提高马铃薯产量18.01%,提高氮肥吸收效率23.4百分点;腐植酸尿素可提高马铃薯产量15.73%,提高氮肥吸收效率14.5百分点;力谋仕增效尿素提高马铃薯产量7.30%,提高氮肥吸收效率29.3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硫肥在大豆、花生上施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增施硫肥可增产8.11%~12.27%,并促进结实率和百粒重的提高;花生增施硫肥可增产10.00%~13.75%,能促进饱果率、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玉米7~9叶期追施0.05%力谋仕增效尿素150kg/hm2的处理,株高、穗位高、穗粗、行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等指标均高于对照及其它处理,较对照公顷增产676.1kg,增产率达6.04%。  相似文献   

13.
脲酶抑制剂的使用是减缓尿素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分解速度、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最方便和简单的方法。文章总结了几种瘤胃脲酶抑制剂在我国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情况,以及这几种脲酶抑制剂存在的问题,为脲酶抑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肥料增效剂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设田间试验,共4个处理:空白(CK)、100%尿素处理(100%U)、80%尿素+脲酶抑制剂(80%U+NBPT)、80%尿素+纳米碳增效剂(80%U+C)。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80%尿素与脲酶抑制剂配施处理的分蘖数量与100%尿素处理基本相同,纳米碳增效肥处理分蘖较少。增效剂与氮肥配施处理的产量因子每穗粒数、结实率均高于100%尿素处理,显著增加产量;植株地上部吸氮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也显著高于100%尿素处理,2种增效剂对比脲酶抑制剂效果更好,但差异不明显。80%尿素与脲酶抑制剂配施处理提高了耕作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了肥力。本试验条件下,脲酶抑制剂与氮肥减量20%配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达10 377.9 kg/hm~2,增产2.79%;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肥利用率,有效减少了土壤氮损耗,有利于土壤保持养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在施入总氮一致条件下,硝化/脲酶抑制剂与不同施肥方式配施对春、秋季马铃薯生长及土壤矿质氮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马铃薯农田氮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追施氮肥及配施硝化/脲酶抑制剂能显著降低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表观硝化率和提高马铃薯生育中后期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其中在一次追肥处理下, DCD及NBPT处理的春、秋季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比对照分别提高124.3%、198.1%和31.0%、260.0%;硝态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18.4%、31.6%和33.9%、31.6%。(2)追施氮肥及配施硝化/脲酶抑制剂能提高春、秋季马铃薯生育后期干物质量及产量,但春马铃薯增产效果大于秋马铃薯,一次追肥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其中与CK相比,一次追肥与DCD和NBPT配施处理的春马铃薯产量显著提高53.3%和112.0%,秋马铃薯未达到显著差异。因此,一次追肥配施氮肥效率最高,且春马铃薯应配施脲酶抑制剂NBPT,秋马铃薯应配施硝化抑制剂DCD。  相似文献   

16.
脲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脲酶抑制剂的研究是控制氮素损失,减少化肥污染,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本文简单介绍脲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几种脲酶抑制剂的作用条件和应用的比较;综述了脲酶抑制剂的最新研究动态、应用报道,并提出其今后发展方向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目的,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在武义县开展鲜食玉米缓释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处理及添加脲酶抑制剂处理,玉米农艺性状指标相对常规施肥处理均有所提升;缓释肥基施、缓释肥等氮一次基施和常规施肥+脲酶抑制剂处理相对常规施肥处理玉米分别增产11.6%、5.0%和7.8%。  相似文献   

18.
氮肥后移施肥技术对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氮肥后移施用可促进小麦分蘖两极分化,增强通风透光能力,提高小麦成穗率,增加小麦每公倾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促进小麦增产。一般每公顷增产3%~11.6%,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7%~8%,小麦湿面筋含量可提高0.8%,吸水率提高1.9%,水分下降1.6%,不完善粒减少2.1%,品质明显改善。每公顷增收节支768元左右。氮肥后移施用时期以拔节期为宜,追期比例应控制在40%~50%为宜。  相似文献   

19.
薛伟 《宁夏农林科技》2005,(6):30-30,11
试验产品以脲酶抑制剂为核心,在解决奶牛维生素、微量元素营养平衡的基础上,可提高奶产量.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产奶量5.5 kg/头·天,提高34.6%(P<0.05),乳脂率也相应提高,日头均新增纯利7.70元.通过综合评价,脲酶抑制剂预混料是促进奶牛产奶的有效添加剂产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小麦秸秆直接还田、玉米秸秆+牛粪还田、小麦秸秆+牛粪还田及秸秆不还田时土壤碳、氮和小麦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期4种秸秆还田处理提高土壤有机碳3.31%~31.97%、全氮9.48%~28.43%,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79.48%~178.95%,分别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30.67%~116.24%、微生物量氮29.17%~94.96%,增产6.43%~29.82%,经济效益增加6.74%~19.31%,以小麦秸秆+牛粪还田处理最高.4种秸秆还田方式均能达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小麦产量的效果,其中以小麦秸秆+牛粪还田综合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