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克隆鸭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ADSL)基因的完整编码区(coding sequences,CDS),对其进行核酸和蛋白序列分析,研究该基因在各品种肌肉组织mRNA表达水平;对该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肌肉组织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 acid,IMP)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揭示中国优良地方鸭种的风味基因结构、研究其生物学功能以及与重要风味物质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鸭ADSL基因部分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鸭ADSL基因编码区序列、蛋白结构和进化关系,利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鸭肌肉组织中ADSL基因mRNA表达水平,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组织IMP含量。【结果】①鸭ADSL基因CDS全长均为1 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与鸡的同源性为94.77%。②ADSL蛋白为偏碱性,有较为强烈的信号肽和细胞内跨膜结构,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③鸭和鸡首先聚为一类,后与人、鼠等哺乳动物聚为一类,而与两栖、鱼类相聚较远。④ADSL基因表达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各品种内雌性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雄性(P<0.01);同一性别内胸肌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樱桃谷鸭除外,为P>0.05)。⑤IMP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各品种内雌性含量显著高于雄性(P<0.05);同一性别内胸肌含量显著高于腿肌(P<0.05)。【结论】鸭ADSL基因CDS序列与鸡的同源性极高,在肌肉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及对应IMP含量表现为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性别、同一性别不同部位间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两者并显现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品种鸡肉中的风味物质和基因进行筛选,为开展品种选育及鸡肉产品的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对消费者购买肉鸡的主要选择因素进行市场调查。其次分别选取上市日龄的地方品种鸡(文昌鸡、鹿苑鸡)、培育品种鸡(817肉鸡、花山鸡)、引进白羽肉鸡(罗斯308),每个品种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30只鸡(公母各15只)屠宰,屠宰后迅速取两侧胸肌,用于品尝评定、常规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肌苷酸、脂肪酸、氨基酸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测定。最后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将品尝评定结果与理化测定结果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影响品尝评定的风味物质。【结果】(1)风味是消费者购买肉鸡的主要选择因素。文昌鸡肉的甜味、鲜味显著高于罗斯308(P≤0.05)。(2)文昌鸡、鹿苑鸡平均肌纤维面积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平均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花山鸡、罗斯308(P≤0.05)。文昌鸡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文昌鸡、鹿苑鸡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罗斯30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文昌鸡、鹿苑鸡、817肉鸡(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GFB2基因对鸡肌肉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定量PCR方法对TGFB2基因在鸡不同组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周龄大恒鸡腿肌中TGFB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金阳丝毛鸡,并且达到最高值。10周龄金阳丝毛鸡母鸡胸肌组织中TGFB2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大恒鸡,并达到最高值;大恒鸡公鸡10周龄腿肌组织中TGFB2 mRNA表达量均与其他周龄差异显著,并达到最高值。金阳丝毛鸡、大恒鸡母鸡10周龄胸肌组织中TGFB2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周龄。【结论】TGFB2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肌肉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获得肉鸡生长抑素2型受体(SSTR2)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揭示不同基因型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间比较。 【方法】运用RT-PCR和RACE方法进行肉鸡SSTR2序列扩增相对定量RT-PCR方法研究AA肉鸡和岭南黄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规律。【结果】肉鸡SSTR2从起始密码子至Poly(A)长度为2311bp,其ORF与电子克隆序列完全相同,核苷酸序列与人SSTR2的同源性为81.0%,与大鼠SSTR2同源性为79.5%。其翻译的蛋白由371个氨基酸组成,比人和大鼠的SSTR2多2个氨基酸,鸡SSTR2与人的同源性87.1%,与大鼠的同源性为86.3%。AA肉鸡30d的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5);2d、16d、44d和58d差异不显著(P>0.05)。黄羽肉鸡的16 d的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30 d、44 d和58 d(P<0.05),2 d、30 d、44 d和58 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基因型SSTR2 mRNA表达丰度比较显示,AA肉鸡30 d、44 d和58 d均显著高于黄羽肉鸡(P<0.05)。【结论】不同物种间SSTR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不同基因型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不同,AA肉鸡生长后期 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黄羽肉鸡。  相似文献   

5.
羔羊肝脏IGF-I和IGF-I 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羔羊IGF-Ⅰ和 IGF-Ⅰ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的研究,为羔羊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30、60、90和120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各6只(共54只,120日龄只有新疆细毛羊),测体重后屠宰,采取肝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以GAPDH基因为内标,检测IGF-Ⅰ和IGF-ⅠR基因的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之间比较。【结果】(1)肝脏IGF-Ⅰ基因的表达量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雄性哈萨克羊肝脏IGF-Ⅰ基因的表达量从2日龄到60日龄持续上升,60日龄后开始下降,90日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前三个时期(P<0.05);雄性新疆细毛羊肝脏IGF-Ⅰ基因的表达量从2日龄到90日龄持续上升,90日龄后开始下降,120日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60日龄(P<0.05)。雄性哈萨克羊肝脏IGF-Ⅰ基因的表达量在2日龄时与新疆细毛羊差异不显著(P>0.05),在30~60日龄期间都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5),在90日龄时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2)肝脏IGF-ⅠR基因的表达量都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哈萨克羊肝脏IGF-ⅠR基因在2日龄的表达量最高,然后就持续下降,2日龄时的表达量与其他各时期差异显著(P<0.05);新疆细毛羊肝脏IGF-ⅠR基因在2日龄的表达量最高,然后就持续下降,2日龄时的表达量与其他各时期差异显著(P<0.05)。哈萨克羊肝脏IGF-ⅠR基因的表达量在2和90日龄时都极显著低于新疆细毛羊(P<0.01)。【结论】羔羊肝脏组织中IGF-Ⅰ和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有特定的发育模式,IGF-ⅠR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不依赖IGF-Ⅰ的基因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mRNA在不同日龄清远麻鸡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量,为进一步阐明H-FABP、A-FABP在鸡IMF含量和腹脂沉积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依据鸡H-FABP和A-FABP基因及参照基因GAPDH序列设计引物,以鸡心肌、胸肌、腿肌、肝脏和腹脂m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版,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6和120日龄清远麻鸡A-FABP、H-FABP基因mRNA的差异表达量。【结果】H-FABP、A-FABP和GAPDH的基因融解曲线均为单峰,无杂峰及二聚体,定量准确。120 d时清远麻鸡的胸肌和腿肌的肌内脂肪(IMF)含量显著高于56 d;H-FABP基因mRNA 120 d时在心肌、胸肌和腿肌的差异表达量显著高于56 d,且同一日龄时在心肌的差异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和腿肌(P0.05)。120 d时清远麻鸡A-FABP基因mRNA在腹脂和肝脏的差异表达量显著高于56 d;同一日龄时,A-FABP基因mRNA在腹脂的差异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脏,A-FABP基因在心肌、胸肌和腿肌中不表达。相关分析表明,H-FABP基因mRNA差异表达量与胸肌、腿肌IMF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A-FABP基因mRNA差异表达量与腹脂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H-FABP基因主要在鸡肌肉组织的肌内脂肪中表达,而且在心肌中高度表达,与IMF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其是IMF含量的下调基因;A-FABP基因主要在腹脂与肝脏中表达,且在腹脂中高度表达,与腹脂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是脂肪细胞的上调基因,且为正调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与脂肪沉积有关基因在不同填饲阶段鹅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相关性,对实施肝用型鹅新品种(系)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重点探讨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与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在不同填饲日龄鹅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两基因的表达相关性。【方法】选取200只体重相近的12周龄健康青农灰鹅进行填饲。分别采集不同填饲时间里鹅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肌、腿肌和腹脂样品,提取总RNA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A-FABP与MSTN基因的表达量,并研究不同组织中这两个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对填饲期内肝脏重量进行研究,结合乙醚浸提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肝脏中脂肪和总不饱和脂肪酸、总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并研究其与A-FABP与MSTN基因表达量的关系。【结果】①A-FABP基因在肝用型鹅的肝脏、腹脂、腿肌、胸肌、脾脏、肺脏和肾脏中均有表达。肝脏、腹脂、腿肌和胸肌中A-FABP基因表达量变化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填饲24、12、18和24 d达到最大值(15.90±0.04、12.72±0.12、8.88±0.06、6.33±0.13)。MSTN基因在肝用型鹅的腿肌、胸肌、肾脏、肺脏、腹脂、肝脏和脾脏中均进行了表达,MSTN基因在腿肌和胸肌中的表达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在肝脏、腹脂、肺脏、肾脏中MSTN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P<0.01)。②鹅肝脏组织中A-FABP基因表达量与肝重、肝内脂肪、总不饱和脂肪酸及总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6、0.510、0.463、0.501,差异均极显著(P<0.01);MSTN基因表达量与肝重、肝内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及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A-FABP与MSTN基因在肝用型鹅组织中的表达多呈负相关,且各自在不同填饲阶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具有一定差异性,肝脏中A-FABP基因对肥肝性状的调控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PRNP基因表达量与鸡马立克氏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甘肃省康乐县某养鸡场采集马立克(MD)病鸡组织样品,通过RT-PCR检测MDV致瘤相关基因Meq和pp38以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将样品分为MD肿瘤病变鸡、MD无病变鸡与健康鸡,最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3组中PRNP基因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MD无病变鸡中PRNP基因的表达规律与健康鸡基本一致,但与MD肿瘤病变鸡完全不同;除脑外,MD病鸡组织PRNP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健康鸡,其中肿瘤病变组织PRNP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无病变组织(P0.05),而且PRNP基因在MD病鸡肿瘤病变组织与健康鸡组织的表达差异与肿瘤病变程度有关.【结论】PRNP基因的表达量与MDV感染存在相关性,PRNP基因在MD肿瘤组织中过表达,且PRNP基因的差异表达与肿瘤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温氏土鸡(WYFC)和隐性白洛克(WRRC)鸡胚小肠酸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T2(SLC1A2)和EAAT3(SLC1A1)mRNA的表达差异和发育性变化。【方法】选取蛋重相近的两品种纯系种蛋各96枚,每个品种随机分为6组,每组16枚,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分别就每个品种在9(E9)、12(E12)、14(E14)、17(E17)和19胚龄(E19)及出壳当天(DOH)选取16枚鸡胚,称重后采集小肠样品,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小肠EAATs 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结果】(1)9、12、14、17和19胚龄隐性白洛克胚蛋重量及出壳当天雏鸡体重极显著高于温氏土鸡(P<0.01);(2)从发育性变化来看,EAAT2 mRNA在两个品种表达基本一致,即E9—14表达量下调,E17有所上调,随后下调,E12、E17、E19和DOH两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E14差异显著(P<0.05);EAAT3 mRNA在两个品种都表现为随胚龄增加而表达上调,E19两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E12差异显著(P<0.05);(3)EAAT2和EAAT3 mRNA表达丰度,温氏土鸡鸡胚小肠高于隐性白洛克,不同发育阶段对其都有影响,均存在“品种×胚龄”的互作效应。【结论】EAATs mRNA表达丰度在品种和胚龄间存在差异,不同基因表达的发育模式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淮南麻黄鸡肌肉品质及脂肪酸合酶(FASN)、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表达量随日龄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120,150和180日龄淮南麻黄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日龄公、母胸肌和腿肌肌肉品质(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值及pH、蒸煮损失、剪切力)、IMF含量和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荧光定量表达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FASN和LPL的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血脂指标和FASN、LPL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公鸡和母鸡胸肌L~*、pH、腿肌蒸煮损失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其余肉质指标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公鸡和母鸡胸肌IMF含量在18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公鸡腿肌IMF含量在180日龄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母鸡腿肌IMF含量在150和18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除公鸡HDL浓度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外,公母鸡各血脂指标在不同日龄间均有显著差异。公鸡胸肌IMF含量与血清HDL浓度显著正相关,与VLDL浓度显著负相关;腿肌IMF含量与HDL浓度极显著正相关,与TG和LDL浓度极显著负相关。母鸡腿肌IMF含量与血清TG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血脂生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公鸡肝脏、胸肌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腿肌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母鸡肝脏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胸肌和腿肌FASN和LPL基因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公鸡和母鸡胸肌IMF含量均与胸肌FASN基因表达量显著正相关;公鸡胸肌IMF含量与肝脏FASN和LPL表达量均显著正相关;母鸡腿肌IMF含量与腿肌LPL表达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日龄对淮南麻黄鸡肉品质、血脂水平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量有显著影响,可通过血脂TG浓度间接选择IMF含量。FASN参与调控公、母鸡胸肌IMF含量,LPL参与调控母鸡腿肌IMF含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重庆山地黄牛及其杂交牛CAST基因的多态性。在所做的2对引物中研究表明:在第18外显子处没有发现多态性;在第9外显子处发现多态性,在重庆山地黄牛及其杂交牛群体中都有AA、AB、BB3种基因型。在西杂牛(重庆山地黄牛X西门塔尔牛)、红杂牛(重庆山地黄牛X红安格斯)中A为优势基因,在重庆山地黄牛中B为优势基因。通过对各遗传多态性指标分析发现,重庆山地黄牛、西杂牛、红杂牛处于平衡状态,几个品种牛踟均在0.250~0.500,处于中度多态;几个品种牛的杂合度都偏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改良等位基因特异性PCR(Modified Allele Specific PCR, M-ASP)结合PCR-RFLP以及直接测序方法对藏鸡和隐性白羽鸡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基因内含子4 (Intron4)的一个位点进行了SNP检测,并进行了该基因与藏鸡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检测结果显示,GH基因Intron4的这个位点同时具有M-ASP和SacI-RFLP多态。测序结果表明,该位点发生了C→G的碱基突变,产生了CC、CG和GG三种基因型。两个等位基因和三种基因型在两鸡种中的分布基本一致。其中,基因型CC和等位基因C的频率最高。χ2检验结果表明,基因型频率或者等位基因频率在两鸡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分别在两鸡种内部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与藏鸡的2周龄体重等12个生长性状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关联;基因型CC与藏鸡的7周龄体重存在显著关联(P<0.05)。这暗示了GH基因是影响藏鸡生长的主效基因或者它与主效基因相关,而该位点的碱基突变可以作为筛选藏鸡高的7周龄体重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3.
趋化因子CX3CL1(chemokine(C-X3-Cmotif)ligand 1)与受体CX3CR1结合后,激活MAPK通路调控骨骼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矮小品系S2系和隐性白羽鸡作为试验素材,采用Q-PCR技术及SPSS分析软件,研究CX3CL1在2个品种胚胎期至生长期骨骼肌发育中的表达模式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S2系鸡,CX3CL1在胚胎期胸肌组织的表达显著低于出雏后的各个发育时期(P0.05);隐性白羽鸡10胚龄时CX3CL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胚龄及出雏后4、6和8周的表达(P0.05);除16周龄以外,CX3CL1在隐性白羽鸡胸肌组织各个时期的表达都显著高于S2系(P0.05);CX3CL1的表达与胸肌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X3CL1的表达与2品种胸肌率呈显著正相关。在腿肌组织中,CX3CL1在S2系和隐性白羽鸡的表达呈现显著的品种差异性,除10胚龄外,CX3CL1在隐性白羽鸡其他发育时期的表达都显著高于S2系。综合CX3CL1在2品种的胸肌和腿肌组织中的发育模式及相关性分析表明,CX3CL1在鸡胚胎期和生长期骨骼肌中的表达存在显著的品种和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甘肃境内典型养殖模式下甘肃高山细毛羊、小尾寒羊、藏羊、蒙古羊和滩羊5个绵羊品种的CAST基因多态性与肉品质的相关性,探讨以CAST为候选基因,提高绵羊肉品质的可能性。采用PCR SSCP技术对5个绵羊品种的CAST基因内含子3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就CAST基因多态性与9月龄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比对结果发现,与等位基因A相比,等位基因B发现G62T以及C110T突变,等位基因C发现C92T突变,形成AA、AB、BB和AC 4种基因型;经检验表明,5个绵羊品种均处于非 Hardy Weinberg 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5个绵羊品种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中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5个绵羊品种 CAST基因变异位点的4个基因型间失水率AC基因型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对于剪切力AC基因型显著低于其他3种基因型(P<005);不同绵羊品种间基因型分析表明,对于5个绵羊品种AC基因型的失水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基因型,除蒙古羊外,AC基因型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变异对眼肌面积没有显著性影响。这些关联说明CAST 基因可作为候选基因用于绵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5.
6个地方鸡种羽毛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丝羽乌骨鸡(S)、仙居鸡(X)、固始鸡(G)、萧山鸡(XIS)、北京油鸡(Y)、狼山鸡(L)6个地方鸡种为试验素材,通过品种间的正反交试验、回交试验、横交试验,观测羽型性状、羽色性状、羽速性状在不同组合下产生的F1和F2代中的表现和分离比例,分析各性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羽型性状受常染色体基因H/h控制,片状羽型对丝状羽型为显性,片状羽型在仙居鸡、固始鸡、萧山鸡、北京油鸡、狼山鸡群体中均为显性纯合,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观测值与理论值相一致(P>0.05);狼山鸡的黑羽,北京油鸡的红羽和萧山鸡、仙居鸡、固始鸡的黄羽对丝羽乌骨鸡隐性白羽的遗传方式是完全显性遗传;各鸡种具有独特的羽速种质特性,丝羽乌骨鸡、仙居鸡为快羽型,固始鸡、北京油鸡、萧山鸡为慢羽型,狼山鸡为快慢羽混合型,伴性快慢羽基因(k/K)在6个地方鸡种中遗传稳定,符合伴性遗传规律,观测值与理论值相一致(P>0.05)。   相似文献   

16.
以矮小型优质肉鸡品系(S2系)为素材,采用RT-PCR技术分析dw基因在12周龄S2鸡肝脏、胸肌、腿肌和骨膜中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dw基因在肝脏、胸肌、腿肌和骨膜中均有表达,但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不同.公母鸡在肝脏的mRNA水平(公鸡拷贝数为11.2±1.11,母鸡拷贝数为10.4±0.51)均显著高于胸肌、腿肌和骨膜(P<0.05);公母鸡在骨膜中的mRNA表达量(公鸡拷贝数1.8±0.37,母鸡拷贝数1.6±0.4)最低,且显著低于肝脏、胸肌和腿肌(P<0.05);母鸡在腿肌中的表达量(拷贝数为8.0±0.32)显著高于胸肌中的表达量(拷贝数为4.0±0.32)(P<0.05);公鸡在腿肌和胸肌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dw基因mRNA在肝脏和骨膜中的表达无性别效应,在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有明显的性别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略阳乌鸡蛋品质特性和蛋的营养价值,选取相同的玉米-豆粕型饲料饲喂的同一笼养鸡舍饲养条件下320~325日龄的略阳乌鸡、东乡乌鸡、尼克粉蛋鸡所产的鸡蛋各200枚,分别测定蛋品质指标、营养成分和蛋黄中的胆固醇、卵磷脂质量分数和脂肪酸构成比例。研究表明,(1)蛋品物理性状:略阳乌鸡蛋质量最小,且个体差异较大;蛋壳颜色一致性最差,蛋形指数最大,鸡蛋偏圆形;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大于东乡乌鸡(P0.05),但小于尼克粉蛋鸡(P0.05);蛋黄色泽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与蛋白比率小于东乡乌鸡(P0.05),但大于尼克粉蛋鸡(P0.05);(2)蛋品营养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质量分数与其他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蛋黄中胆固醇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卵磷脂质量分数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较高(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比例较低(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体比例最低(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体的比例位于3个品种之间,与其他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距羧基最远端的双键在倒数第6个碳原子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与距羧基最远端的双键在倒数第3个碳原子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比值最高(P0.05)。由此说明,略阳乌鸡蛋的内部蛋品质较优,但在蛋质量、蛋壳质量和脂肪酸构成上还存在较大的改良空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蛋壳品质的因素,为鸡蛋保存运输以及蛋鸡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文昌鸡、苏禽青壳蛋鸡、海兰褐、海赛克斯褐、伊莎褐、罗曼褐、京红1号以及新杨褐等8个鸡种为试验素材,研究不同品种、饲养方式以及日龄对鸡蛋蛋壳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鸡蛋蛋壳强度差异较大,以新杨褐蛋最小,为2.75 kg/cm^2,与罗曼褐、京红1号、海兰褐、海塞克斯褐蛋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伊莎褐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蛋壳厚度以新杨褐、文昌和苏禽青壳蛋鸡相对较低,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鸡种(P <0.05或P<0.01).平养和笼养方式下蛋壳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66周龄内,随着产蛋周龄的增加蛋壳强度呈先逐渐变大后逐渐变小的变化趋势,66周龄最小,为2.31 kg/cm^2,与21、30、39、48、57周龄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21周龄和66周龄蛋壳厚度最小,极显著低于30、39和48周龄(P<0.01),且显著低于57周龄(P<0.05).[结论]不同鸡种鸡蛋蛋壳品质差异较大,产蛋末期蛋壳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品种猪体内脂肪代谢的差异,本文选用云南本土的脂肪型猪种乌金猪与外源性的瘦肉型猪种长白猪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研究了9个脂肪代谢相关基因mRNA在二者之间肝脏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乌金猪肝脏组织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固醇元件结合蛋白(SREBP)、苹果酸酶(ME)和载脂蛋白B(ApoB)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0.01),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X)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与长白猪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乌金猪肝脏脂肪合成和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长白猪,而脂肪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长白猪,乌金猪肝脏的脂肪合成能力较长白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