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子油菜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存扣 《世界农业》1992,(10):20-21
十字花科芸薹属栽培种中的黄子油菜种皮较薄,种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黑子高,饼粕中纤维素含量较黑子低,因而极大地改善了菜子油和饼粕的商品品质。培育黄子油菜已成为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创制杂交油菜新育种材料,利用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轮回群体遗传规律,不断向轮回群体中添加双低或黄籽双低常规品系与显性核不育株进行杂交,利用其保持原理全部进行混合繁殖,充实基因库以保证不断选育出新的隐性核不育恢复系,品质分析后选优株进行套袋自交,经6年7代成功选育出黄籽双低高油分恢复系YD57R。该恢复系芥酸含量0.77%,硫苷含量22.26μmol/g饼,含油量48.23%。  相似文献   

3.
利用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228AB、临保系M-6477、恢复系08184,经“三系”配套育成的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杂交新品种‘沪油杂7号’,其籽粒含油率高达47.76%,芥酸含量为0,硫苷总量为21.75 μmol/g.在2008-2009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22.45 kb/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8.85%;产油量1 252.50 kg/hm2,比对照增产17.29%.在2009-2010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146.70 kg/hm2,比对照‘沪油杂4号’增产14.48%;产油量1 346.10 kg/hm2,比对照增产12.46%.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四川省油菜产业的发展,培育适宜稻-油两熟制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品种,解决稻-油轮作地区作物接茬季节矛盾,避开不良天气对油菜生产的危害,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5为母本,以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并染色体加倍选育获得的胞质不育恢复系23R为父本,配组育成甘蓝型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恒油900,201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年、2015年参加四川省油菜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18.00 kg/hm2,较对照德油早1号增产10.05%;全生育期214 d,与对照德油早1号熟期相当;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含量22.93 μmol/g饼,含油量平均42.95%,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抗(耐)病及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黔油早1号是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利用甘蓝型油菜早熟不育系2108A与早熟优质恢复系ZW3255杂交,鉴选出的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15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3-2015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黔油早1号平均产量162.41 kg/667m2,最高产量248.79 kg/667m2,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11.78%;含油量41.16%,芥酸含量2.7%,饼粕中硫甙含量16.42 μmol/g饼;平均全生育期190.4 d.丰产性和稳定性好,抗裂角性较好,适宜在贵州省早熟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优质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黔黄油21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黔黄油21号是甘蓝型油菜黄籽不育系2225A与商含油量双低恢复系ZW3115杂交、鉴选出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双低黄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在贵州省油菜区试中的平均产量为175.27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7.00%,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30.33 kg/667m2.含油量为46.28%、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2.27%、芥酸含量为0.20%、硫甙含量为22.48μmol/g·饼.干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油5号是通过品种(系)间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的高含油量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其芥酸含量0.55%,硫苷含量21.79 μmol/g,含油量46.33%.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769.60 kg/hm2,产油量1 264.0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7.72%.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594.25 kg/hm2,平均产油量1 232.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27.68%.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恢复系5735R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789为母本和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种6218进行有性人工杂交,经过7年8代的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了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优质品系(隐性核不育恢复系)5735R.其芥酸含量在1%以下,硫甙17.8~21.3μmol/(g·饼),含油量41.3%~43.6%.种子蛋白质21.3%~23.9%.以该品系作恢复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选育适应性更好、优质、丰产的杂交油菜品种。[方法]采用杂交转育方法,以黄子双低隐性核不育系02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41R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宝油717,介绍其主要特征特性,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价。[结果]该品种具有高油、丰产等特性。于2007年开始参加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的预备试验、比较试验,表现优良,2010年选送参加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2010~2012年陕西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共计10点次,有9个点产油量增加,增产点次率90.0%,平均产量2 842.50 kg/h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3.41%,平均产油量1 236.15 kg/h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7.62%。两年品质分析,芥酸含量平均为0.51%(2011年为0.29%,2012年为0.72%),硫苷含量平均为35.22μmol/g(饼)[2011年为37.15μmol/g(饼),2012年为33.29μmol/g(饼)],含油量平均为47.34%(2011年为46.12%,2012年为48.55%)。于2013年6月通过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并获审定。[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油菜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油菜生产优质与高产的矛盾,促进湖北省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pol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238A和恢复系1013R配组育成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天下农6号,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及熟期适中的优点。2009—2011年在湖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203.25kg/hm~2,平均产油量1 447.20kg/hm~2,分别较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3.56%和9.19%;其芥酸含量0.10%,硫苷含量21.48μmol/g(饼),含油量45.19%,品质达双低油菜品种标准,适宜长江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选育配合力高、恢复力强、品质优良和综合性状好的恢复系,采用复式杂交选育,以上海引进配合力好的双低常规材料作母本,与通过复式杂交选育的隐性核不育黄籽高油分双低恢复系8264R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研究。结果表明:选育出的隐性核不育双低恢复系配合力更好,品质与8264R相当。其平均芥酸含量为0.41%,平均硫甙含量为23.68μmol/g饼,平均含油量为41.3%。  相似文献   

12.
为选育适合我国长江流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油菜品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采用不育系南A_6与恢复系83R配组育成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渝南油683,2015年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4003)。该品种2013年和2014年2年平均产量3 063.6kg/hm~2,较对照南油12增产12.45%,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20.76μmol/g(饼),含油量42.68%,适宜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汉中、安康等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9号保优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 ,油研 9号的保优栽培措施为 :移栽的适宜播期为 9月 4~ 11日 ,密度为 9万株 /hm2 ,氮、磷、钾的施用量分别为 180、15 0、2 10kg/hm2 ;直播的适宜播期为 9月 2 5日~ 10月 2日 ,密度为 2 4万株 /hm2 ,施氮量 (纯氮 )为 180kg/hm2 ;适宜的栽培措施不但能够提高产量 ,而且提高商品籽的品质 ,使其含油率达 44 .63 %~ 45 .0 0 %,蛋白质 (饼 )达 3 8.17%~ 3 8.3 8%,芥酸达 -0 .10 %~ 1.75 %,硫甙达 2 5 .96~ 2 7.2 9μmol/g饼。相关分析表明 :硫甙与芥酸、蛋白质、含油率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芥酸与蛋白质和含油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蛋白质与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赣两优二号"是用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26S"与恢复系"C-189"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两系杂优组合。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制种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PG华”为母本,以抗倒伏、耐落粒的双低品种“沪油17”为父本进行杂交,然后以“沪油17”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从BC,代开始选株自交,同时以显性核不育纯合型不育株为母本,对所选单株进行测交,最终获得基因型为RfRf的恢复系“HF06”。新选育的恢复系“HF06”含油率为44.4%,芥酸含量为0.0%,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为9.7μmol/g,抗倒性较强、耐落粒,成为较理想的显性核不育恢复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品种间杂交和复交的方法,经过田间农艺性状的选择和实验室品质分析,育成产量高、菜油和菜籽饼粕品质优、熟期适中和抗(耐)病性较好的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简称双低,下同)油菜新品种”沪油12”。该品种菜油中芥酸含量0.21%,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亚油酸含量2442%,油酸含量58.99%,它是一种比传统菜油营养价值更高的新型菜油。该品种菜籽饼粕中硫甙含量25.99μmol/g,能直接作蛋白饲料喂养畜禽。该品种的培育成功对改善食用菜油的品质和提高菜籽饼粕的经济价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圣光401是由雄性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1815DH-1配制而成.2008-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区试2 a 12点(次)折合平均产量3 677.1 kg/hm2,比对照品种陇油5号增产16.4%;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生产试验折合产量3 271.5 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3.6%.生...  相似文献   

18.
为选育出优质甘蓝型黄籽油菜用于生产,利用2004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从浙江引进的常规黑籽双低材料04R中的优良选系8148R,与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双低黄籽恢复系8296R进行有性杂交,经4年6代选育,结合室内品质分析及田间观察记载进行定向选择育种,最后育成了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配合力强、抗倒耐病的双低黄褐籽恢复系8149R,与不育系8187A配制的组合SH0901表现很强的超亲优势,产量达199.16kg/hm2,增产率为19.07%。  相似文献   

19.
基于近红外分析的样品预处理对油菜种子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样品量、水分含量、发霉率、芽粒率和成熟度对油菜种子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近红外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量为5g、3.5g和3g时,2个品种(油研50和盛油15)的芥酸、含油量、硫甙、蛋白质和水分含量间的差异不明显;为1.5g和1g时,2个品种各指标含量差异随着样品量的减少而呈上升趋势。随着样品含水量的下降,2个品种的芥酸、含油量和水分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硫甙和蛋白质含量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发霉种子比例的增加,2个品种的芥酸、硫甙和水分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芽粒率种子比例的增加,2个品种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硫甙含量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成熟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芥酸、硫甙和水分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则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样品量低于3g、含水量低于7%,发霉率和发芽率超过20%以及收获不够成熟的种子均不能反应待测样品真实的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20.
酸雨胁迫对双低油菜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骏  郑有飞  麦博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67-12470
[目的]研究酸雨对双低油菜各项品质指标的作用,为生态环境对农产品品质调控及防治酸雨对农作物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秦优七号双低油菜为供试品种,通过大田模拟酸雨喷淋试验,研究酸雨胁迫后双低油菜籽粒中硫苷和芥酸含量以及各项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加,双低油菜籽粒中硫苷、芥酸、亚油酸和花生酸含量则相应升高;而双低油菜籽粒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可溶性糖、硬脂酸和油酸等含量则相应降低;双低油菜籽粒还原糖、总酸度和亚麻酸等含量随酸雨pH值降低呈先升后降的变化。酸雨pH值≤3.5,双低油菜硫苷含量≥25.0μmol/g,芥酸含量I〉0.30%,质量变差;酸雨pH值≤1.5,硫苷含量≥30.0μmol/g,芥酸含量≥0.40%,超过国家质量标准要求而不能进入市场。[结论]酸雨对双低油菜籽粒品质下降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