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实践证明麻杏石甘汤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首选方剂之一,在临床应用上随症加减运用,会使该方剂的使用范围扩大和疗效显著提高.如果再在临床实际运用时,结合西药苯唑西林钠等抗菌消炎药、清热解毒药双黄莲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等中药制剂进行输液急救,缓解症状,达到疗效持久的目的.可谓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有表里同治,标本兼顾的作用,同时,中西药结合治疗,可使治疗期缩短,及时控制症状起到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麻杏石甘散是畜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个中药组方,但生产中很多养殖户却不会使用该组方治疗相应疾病,本文以养猪为例,总结了麻杏石甘散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 1 麻杏石甘散的作用 麻杏石甘散在养猪上的主要用途有两个方面:一是止咳;二是平喘.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还有两种止咳、平喘的药物,那就是替米考星与氟苯尼考,这两种药物属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禽传染性疾病.麻杏石甘汤方剂对目前生产中常发的呼吸道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也有抗病毒和抑菌作用.通过对麻杏石甘汤中4味药物的不同剂量比例组方,采用煎煮的方法提取药物有效成分.测定提取液对鸡胚的最大致死浓度和对红细胞的凝集作用:以药液的不同浓度直接作用于病毒,接种鸡胚检验病毒滴度的变化,观察发现8种配方都有抑制病毒的作用,其中麻黄是发挥抗病毒作用的主要成分.药物对病毒的抵抗作用与药物本身对红细胞的凝集作用没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麻杏石甘颗粒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为兽医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研究了麻杏石甘颗粒的抗炎作用;通过测定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研究了麻杏石甘颗粒的免疫作用;根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了麻杏石甘颗粒的急性毒性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麻杏石甘颗粒对小鼠耳廓的肿胀度为9.87 mg,与CK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能显著增加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其LD50>5 000 mg/kg,属实际无毒级。表明麻杏石甘颗粒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提高免疫的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加味麻杏石甘汤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40羽15日龄雏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40羽,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每羽滴鼻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0.3mL,建立人工感染模型,于攻毒48h后分别以0.01%利巴韦林和0.6%、0.4%、0.2%加味麻杏石甘汤进行干预,统计各组死亡率及药物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18、21、24、27、30日龄时各组雏鸡血清中IBV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加味麻杏石甘汤可明显提高雏鸡IBV抗体水平,对IB的总有效率达90%~95%,治愈率为82.5‰~87.5%.  相似文献   

6.
建立麻杏石甘散超微粉中麻黄、苦杏仁、甘草的薄层鉴别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方法(TLC),选用硅胶G板对麻杏石甘散超微粉中的麻黄、苦杏仁、甘草进行研究。建立了上述3种药物的薄层鉴别方法,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标准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且斑点分离度较好,阴性无干扰。建立的麻黄、苦杏仁、甘草的薄层鉴别方法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可作为麻杏石甘散超微粉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麻蜥是蜥蜴中的一种,俗称四脚蛇.它在我国医学应用上有悠久的历史,药名麻蛇子,具有驱风湿、滋补、健身的功效,可治脚疼、腰疼和骨疼,还可治疗和预防肿瘤等疾病.由于全国养殖麻蜥极少,其干品目前每公斤价格在400元以上.活蜥蜴目前在我国南方市场很受欢迎,还有许多人把它当作宠物来养,每条批发价达8元.因此,麻蜥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麻杏石甘散"对蛋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找出治疗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有效方法,将1700只患有IB的病鸡随机分成A、B、C、D、E5组。对照组(E组)100只,其余4组(试验组)均为400只。试验组以0.5%,1%,1.5%,2%的不同比例在饲料中添加“麻杏石甘散”。结果表明:试验组治愈率分别高出对照组16.00,18.75,24.3,24.5个百分点。经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麻杏石甘散防治IB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是一种新型的微生态制剂,具有补充调整或维持动物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疾病增强免疫力和提高生产性能的作用.在此将乳酸菌制剂对动物机体的作用机理做简要介绍,并对其在畜牧业上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胆口服液按推荐剂量用药对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P)浓度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为其在牛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头自然发病的BRD犊牛,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受试药物组(甘胆口服液0.2 mL/kg)、对照药物组(麻杏石甘散0.75 g/kg),并增加健康犊牛12头作为空白对照组,按推荐剂量1次/d,连用7 d,分别于试验第0,3,5,7天记录犊牛的一般临床症状,并依据BRD评分表进行打分;在试验第0,7天随机抽取各试验组犊牛12头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APP(结合珠蛋白(HP)、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浓度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药物组试验犊牛第0天证候积分均≥5分,符合试验要求。用药第3,5,7天临床症状积分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在第5天时积分均<5分,第7天积分减少到最小值。麻杏石甘散组犊牛在第3天时的BRD治愈率高于甘胆口服液组(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甘胆口服液治愈率与麻杏石甘散相近,用药5 d后,两药物组治愈率均达到60%以上。BRD组犊牛第0天血清HP、SAA、MD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GSH、T-AOC水平及SOD、CAT活性均不同程度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药物治疗后,BRD组犊牛第7天血清HP、SAA、MDA水平显著下降,GSH水平和SOD活性显著上升(P<0.05)。【结论】甘胆口服液能明显改善BRD犊牛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患BRD犊牛氧化应激状态,降低血清急性期蛋白水平。联合应用急性期蛋白和氧化应激指标可以对BRD犊牛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